我兄弟姐們很多,在上中學的時候因家庭貧困被迫輟學。你想的是等著爸爸給你賺錢交學費還是自己賺錢為爸爸媽媽減輕負擔?看著沒日沒夜工作的父親,我決定退學打工。做過童工,雜工與建築工人,艱苦工作磨練了我的意志和進取心,我想我不能就這樣為別人打一輩子工吧,我也要有自己的一份事業。之後,我辭掉了姐夫的工作。在自己輟學還不懂事的時候,姐夫幫助了我,不舍的離開姐夫的企業,可是也希望有自己的生意,有更大的未來,還可以更好地幫助家裡和爸爸媽媽。
於是,我與和合伙人成立了「榮春發」公司做家具生意。萬事開頭難,我遇到了很多困難,經驗不足,經營失敗,這些都沒有嚇到我,憑藉我勤奮誠懇的工作態度,待人如己、與人為善的處事原則,不但獲得供應商的支持,也逐漸贏得客戶和大家的信任,將業務扭虧為盈,越做越好。後來品牌改名為「羅敏娜」,隨著業務範圍逐步擴大,羅敏娜漸漸成為一家具規模的企業,也乘著中國的改革崛起進軍中國,在深圳、上海、等地設立基地和商場,成為橫跨新加坡、馬來西亞、中國等國家和地區著名企業品牌。在生意逐漸擴大的時候,我時刻牢記自己深埋心底的慈善願望。
媽媽是我的第一位慈善啟蒙老師,我想做慈善或許是母愛的基因吧。我兄妹12人,兩個姐姐是領養的。小時候,看到家裡兄弟姐妹多,媽媽還領養了別人家的孩子,有些不理解地問媽媽:「媽媽,我們家境不好,我們已經這麼多兄弟姐妹了,為什麼你還領養人家的孩子?」媽媽慈祥地看著我,用粗糙的手撫摸著我的頭:「她們都是難得的生命,得來不易,只是家裡窮,沒有能力養,我們家只不過添了一雙筷子一個碗,大家在一起簡簡單單還是能夠生存下來。」媽媽慈悲善意的笑容始終留我的腦海中。我的慈善便從「多雙筷子多雙碗」這麼簡單善緣開始。因此,在我的小學生評語中,老師便鄭重地寫下:樂於助人 。
在學校我是班長,不只是幫助同學補習落下的功課,在生活方面也是盡力而為。因此,我特別能夠體諒父親做工的艱難,這也是我下決心退學的一個原因。那個時候,很多家庭吃不上一日三餐,父親一個人做工當司機,需要養活一家十四口,生活非常辛苦,但是一家人也很開心的在一起生活。
另一個給我慈善影響的是陳嘉庚大德慈善家,陳嘉庚是讓我最終走上慈善之路的領頭人和力量來源。我非常崇敬大慈善家陳嘉庚,陳先生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以辦學為第一信念,他是最懂得教育救人、救國這個道理的人,真的是為民族和國家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我所就讀的華橋中學,就是陳先生和一批善心人士所辛苦創辦的。
2008年,我有緣結識了善濟。善濟成立於1901年,在這片土地上已經有119年歷史,為無數家庭帶來了幸福與安康。慈善之路是什麼?怎麼把善良,慈悲與光明帶給更多需要幫助的社會弱勢群體?這是我接手善濟所遇到的第一個難題,也是最大的一個難題。
但是,我必須堅持堅強的面對與克服。
一個企業要有生命力,必須有企業精神;善濟作為慈善機構,是不是也是這樣呢?我在徹底了解善濟百年歷史之後,結合我的個人經歷,總結出善濟文化價值觀:寬容、大愛、慈悲、感恩和祝福。配合國家建設、創造和諧社會,善濟醫社積極推動「有國才有家,家和萬事興」「善與國同在,濟與民同心」的宏觀信念;鼎力支持福利事業,積極參加各社區、團體、聯絡所等慈善活動,回饋社會並把善徳與慈悲帶給更多的人。
從2014年至2019年,善濟總共服務了約193萬看診人次,發出363萬藥帖。未來五年,看診人次估計將達250萬人次,發出估計480萬藥帖。
2020年是極其特殊的一年的,冠病疫情給我們帶來了太多太多的生活改變,人生思考與感悟。還記得2020年的願望是什麼嗎?我的是快樂、健康、幸福地活著。活著,我們就必須學會感恩生活,珍惜生命。
只要能平安渡過疫情與難關,健康地活著,任何問題都有時間、有機會去解決。錢沒有了,還可以去賺,東西失去了,可以努力爭取回來,不要自暴自棄,怨天尤人。
突如其來的疫情給我們的精神世界和真實世界帶來了震動。這期間發生了無數的無明爭執,互相猜疑、傷害與指責,大家無法把光明集合在一起,共同努力以智慧處理和商討當下所遇到的問題,這是極為可悲的。
疫情是這一代人遭遇到最嚴峻危機,新加坡可能面臨獨立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萎縮,這是一個難關。現在應該是我們盡個人責任,與政府同心協力,克服困難和同進退的時候了。
疫情對經濟的打擊很大,每一個人都直接或間接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善濟也將面臨著籌款的困難和挑戰。善濟醫社目前雖然很艱難,但在這特殊時期,我們應該要幫助那些為社會帶來安定的團體。政府全力以赴照顧人民,我們作為社會一分子,也要相互支持,相互鼓勵,相互幫助。在他人受難的時候,看到自己的責任與光明,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為國家獻力,為民服務。同舟共濟、共同渡過難關。請不要糾結於一時的得失,問問自己:生命無常,明天的你是否依然存在?
疫情留給我們太多的反思,不僅僅只是疫情本身,後疫情時代慈善機構應該何去何從也是我當下所關心的,做慈善需要理論基礎,系統管理,發展方略等專業知識。它是一項長久堅持的社會事業。尤其是慈善領袖,需要高度的智慧和高瞻遠矚的洞見。
我希望未來能設立慈善交流中心,開設慈善公益事業課程,與大家分享慈善公益事業的心得與經驗。設立專門從事公益慈善研究,人才培養,公益慈善的管理體制和法制建設等。同時舉辦分享會,結交不同層面的善心人士、大家有穩定的經濟基礎、慈善的心態,讓來自不同領域的朋友、善知識分享與交流慈善事業、服務社會的機會。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們在贍養孝敬自己的長輩時不應忘記其他與自己沒有親緣關係的老人。社會上的年長者也曾經為他們的家庭、為社會努力過,付出過。我們不應該因為他們年老了,放棄他們,我們應該負起責任,讓他們感受到社會對他們的尊重、關愛與認可。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撫養教育自己的小孩時不應忘記其他與自己沒有血緣關係的小孩。通過慈善平臺讓他們學會做人的道理、尊師重道、孝順、尊重、分享、承擔等,讓更多的年輕人參與到這項偉大、光明的慈善事業中。
順慈悲願、發善濟心。希望讓更多眾生沐浴陽光般的溫暖,感受精神的滋養。
感謝社會大眾對善濟醫社的一直以來的支持與信賴!歡迎您將善濟醫社的慈善中醫服務分享予您身邊有需要的親朋好友和左鄰右舍以及社會大眾!善濟醫社會竭盡全力去服務他們,讓愛溫暖他們!
尊敬的信念、尊敬的方式、尊敬的態度、尊敬的行為、是慈善最好的尊重基礎。幫助1個家庭的1位病患者等於幫助這個家庭全部成員,讓他們離苦得樂,創造幸福美滿家庭,和諧安樂社會。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責任編輯:kj005
文章投訴熱線:156 0057 2229 投訴郵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