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周末】新生代美女小提琴家Sumina Studer演奏莫扎特《第三小提琴協奏曲 》

2021-03-02 古典音樂家網

Sumina Studer,1997年出生於瑞士蘇黎世,從小就讀於蘇黎世音樂學院,她日文名叫澄那,是位一半日本一半瑞士血統的混血兒。她曾也在許多國際音樂賽事上獲得過獎項。除了音樂外,她也喜歡烹飪、爬山、滑雪跟接觸大自然。

Sumina Studer從小在蘇黎世的音樂學院與西蒙 • 茲格拉根(Simone Zgraggen)一起學習,十年後師從菲利普 • 德拉諾夫(Philip Draganov);目前在德國柏林 Antje Weithaas 教授門下深造。這位富有靈氣的95後小女孩2015 年起便開始於世界舞臺上斬頭露角,像是在慕尼黑、橫濱、東京、深圳、薩爾斯堡、...等城市都有過精彩演出。

▼2017年11月,20歲的小提琴家Sumina Studer在蘇黎世大學Aula演奏的G大調第三小提琴協奏曲。

G大調第三小提琴協奏曲,奧地利作曲家沃爾夫岡·阿瑪多伊斯·莫扎特作於1775年9月12日,時年作者19歲,當年作者共完成了五部小提琴協奏曲。此曲與D大調第二小提琴協奏曲,都受法國小提琴音樂影響,第二樂章慢板來自加瓦尼亞斯與亞力山大·格南的法國色彩的影響。這首協奏曲和A大調第五小提琴協奏曲被稱為莫扎特的小提琴協奏曲中最美麗的兩部。


相關焦點

  • 莫扎特小提琴協奏曲 | 19歲少年的神來之作
    大概是這位神童興之所至吧,19歲那年,莫扎特一氣寫出5首小提琴協奏曲。前兩首似乎略顯稚嫩,後三首則都是莫扎特的重要作品,典雅、甜蜜、迷人,而其中的第三首和第五首又是被演奏得最多的。莫扎特的五部小提琴協奏曲是在薩爾茲堡期間創作的,因此有「薩爾茲堡協奏曲」之稱。那優美的歌唱性樂章成為了後人傳誦不盡的旋律。
  • 莫扎特《G大調第三小提琴協奏曲》的藝術賞析丨協奏曲賞析系列⑩
    《G大調第三小提琴協奏曲》莫扎特《G大調第三小提琴協奏曲》的藝術賞析往期協奏曲主題:協奏曲賞析系列①丨柴可夫斯基和他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一次聽完貝多芬的五首鋼琴協奏曲丨 協奏曲賞析系列②;是愛情激發蕭邦寫下了《第二鋼琴協奏曲》丨協奏曲賞析系列③;莫扎特《第十二鋼琴協奏曲》的藝術特徵及演奏技巧丨協奏曲賞析系列
  • 美女小提琴家莉薩,演繹巴赫《我呼喚你》、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協奏曲》
    「莉薩在演奏的時候擁有非凡的直覺,輝煌的技術、豐富的色彩和精緻的句法,裝入在她的每一個音樂故事中。」(自2017年德國留聲機雜誌)2. 莉薩.芭提雅什維利(Lisa Batiashvili)1979年出生於格魯吉亞,她的母親是一名鋼琴家,她的父親是一名小提琴家,也是她的第一任老師,她從4歲開始學習小提琴。
  • 「帕格尼尼」金獎得主 | 小提琴家寧峰演繹艾爾加《小提琴協奏曲》、勃拉姆斯《鋼琴三重奏》
    22歲寧峰被德國柏林漢斯—艾斯勒音樂學院錄取,跟隨德國著名小提琴家、室內樂音樂家安婕·薇特哈斯(Antje Weithaas)教授學習,並獲得獨奏和室內樂演奏家文憑。寧峰演奏埃爾加《b小調小提琴協奏曲》OP.61  第一樂章指揮:卡洛斯·米格爾·普列埃多2001年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辦的「伊莉莎白皇后國際音樂比賽」中榮獲第五名,翌年在英國倫敦舉辦的「奧拉託力音樂節國際小提琴比賽」中榮獲第一名,2003年在德國漢諾瓦舉辦的「約阿西姆國際小提琴比賽」中榮獲第三名,2005年在紐西蘭舉辦的「邁克·希爾國際小提琴比賽」中榮獲第一名……2006年
  • 莫扎特G大調長笛協奏曲的演奏及其風格
    演奏協奏曲是每個長笛演奏員必不可少的一門課程,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長笛演奏者就必須對協奏曲有著非常清晰的演奏狀態。他確立了18世紀古典主義協奏曲的結構原則:三個樂章對比並置的套曲結構,雙呈示部,獨奏樂器有技巧性的華彩樂段等。27部鋼琴協奏曲佔有突出地位,代表作有d小調、c小調、A大調等;7部小提琴協奏曲中,G大調、A大調、D大調比較突出;其他還有單簧管協奏曲、長笛和豎琴協奏曲、圓號協奏曲、長笛協奏曲等。  莫扎特共寫了三首長笛協奏曲,G大調長笛協奏曲第一號(K313)是其中之一,作於1778年。
  • 女小提琴家,才是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的皇冠(1)
    我以為,女性演奏的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相對男性演奏家的標準來說,我可以接受多一絲柔情。當然了,這種柔情是建築在強大的內心世界和宏偉的音樂結構之上的。,但是她們或是沒留下過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的錄音,或是我在收片過程中不曾覓見,這也是一件憾事。
  • 全球才貌雙全的15位傑出小提琴女神 演奏視頻欣賞(一)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來自法國的95後美女小提琴家,被描述為小提琴界的「後起之秀」。不僅年輕有為,長得美,她還是各大音樂廳室內樂合奏和獨奏的寵兒。Esther14歲就在艾克斯音樂學院學習,2015年在倫敦皇家音樂學院攻讀本科,平時除了拉小提琴,她還兼職做模特,長得好看又有才真讓人羨慕啊。14. 麗莎·巴蒂雅施維莉 Lisa Batiashvili巴蒂雅施維莉演奏普羅科菲耶夫第一小提琴協奏曲第2樂章出生於格魯吉亞,爸爸是小提琴手,媽媽是鋼琴家。
  • 四大小提琴協奏曲之首: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
    《小提琴、大提琴、鋼琴三重奏協奏曲》,就只有今天要介紹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一部作品。小澤徵爾與穆特合作演出貝多芬《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不過樂聖不出手則已,出手就是經典中的經典,這首《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被認為是四大小提琴協奏曲之首,一直被譽為小提琴協奏曲之王。本曲完成在1806年。
  • 小提琴伴奏曲《我的野蠻女友》、《莫扎特弦樂四重奏》、《巴赫a小調小提琴協奏曲第一樂章》
    《我的野蠻女友》主題曲,由申升勳演唱;2016年,《I Believe》作為《我的新野蠻女友》電影的主題曲,由張信哲演唱小提琴曲《我的野蠻女友》演奏示範:小提琴曲《我的野蠻女友》伴奏試聽:小提琴曲《莫扎特G大調弦樂四重奏》
  • 紅色小提琴 | 俄美女博士小提琴家瑪麗安娜演繹中國作品
    ,獲得莫斯科音樂學院的小提琴博士學位。瑪麗安娜迷上了優美的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為了能夠原汁原味地演奏出具有濃烈江南韻味的《梁祝》,她開始研究中國特有的五聲音階,研究中國音樂的調式、和聲結構,研究各種中國民族樂器的演奏方法和特點,如胡琴的滑音、抹音;琵琶的滾音,古箏的掃音等,把這些演奏手法運用到中國小提琴作品的演奏中去。
  • 貝多芬《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第三樂章 帕爾曼 0625
    貝多芬《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第三樂章
  • 不該忽視的十部浪漫主義小提琴協奏曲
    比如德沃夏克、聖-桑《第三小提琴協奏曲》、維尼亞夫斯基《第二小提琴協奏曲》、布魯赫《蘇格蘭幻想曲》、拉羅《西班牙交響曲》,還包括格拉祖諾夫以及一首亨利·維厄當的《小提琴協奏曲》(第四或第五)。即使是相對而言比較知名的卡爾·戈德馬克《第一小提琴協奏曲》也很少演出。浪漫主義時期是音樂史上新小提琴協奏曲最為多產的時期。
  • 華人指揮家特輯之三(呂紹嘉):完全莫扎特
    從左至右:水藍、張弦、呂紹嘉、黃屹、張藝4月25日,特輯的第三場,指揮呂紹嘉將攜手小提琴家蔣益梁為觀眾帶來一場完全莫扎特音樂會。呂紹嘉(臺灣愛樂樂團音樂總監)六歲開始學習小提琴,2006年考入上海音樂學院附小,師從著名小提琴教育家方蕾教授。在2011年的第八屆中國音樂金鐘獎小提琴比賽中,作為歷屆最小年齡參賽選手,蔣益梁獲得了銀獎的好成績,並得到了餘隆、盛中國等專家的賞識。在2013年7月舉行的廣州交響樂團2012-2013音樂季閉幕式中,蔣益梁與餘隆合作的科恩戈爾德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大獲好評。
  • 上海國際藝術節|「女神級」小提琴家紛至沓來
    據統計,美國樂團女性演奏家的比例從上世紀90年代前的24%升至35%,女性小提琴演奏家的數量在小提琴部裡佔59%;今年在倫敦舉行的梅紐因小提琴大賽上,22位進入決賽的選手中只有一名男性;《留聲機雜誌》在「十張必收小提琴協奏曲專輯」評選中,7張是女性小提琴演奏家的作品。以安妮-索菲·穆特、維多利亞·穆洛娃、茱莉亞·費舍爾等為代表的「女神級」小提琴演奏家,正以她們的高超顏藝徵服各國古典樂迷。
  • 【音樂百科】小提琴派別簡介
    其中《第三十一交響曲》(《巴黎》)是為當時歐洲最傑出的交響樂團之一的巴黎交響樂團譜寫的,具有巴黎的音樂風格和豐富的音響,《第三十五交響曲》(《哈夫納》)實際上是一首小夜曲,《第三十八交響曲》(《布拉格》)常被人們稱作「沒有小步舞曲的交響曲」,它只有3個樂章,不再是對義大利交響曲的風格模仿,而是一部地道的維也納交響曲,《第三十六交響曲》(《林茨》)反映了莫扎特受海頓交響曲創作的影響。
  • 柴科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第一樂章 大衛·格瑞特 2068
    柴科夫斯基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被譽為世界「三大小提琴協奏曲」之一,其他兩首為貝多芬與勃拉姆斯創作。這首小提琴協奏曲充滿了濃鬱、優美的俄羅斯風味和柴科夫斯基鮮明的特色。 在維也納,柴科夫斯基遇到他過去的學生、小提琴家高特克,在高特克的鼓勵下,柴科夫斯基開始寫作這首小提琴協奏曲,他於1878年3月17日動筆,4月11日就完成此作品,前後不過20多天,可謂創作神速。 《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是一部歡快、活潑、充滿青春氣息的作品,它歌唱青春,歌唱生命,表現了俄羅斯人民的樂觀主義精神。
  • 十部有史以來最佳小提琴協奏曲及唱片優選
    當然,《留聲機》選擇這十部精美的小提琴協奏曲並不等於我們就該忽視聖·桑、維尼亞夫斯基、帕格尼尼、拉羅等大師同樣也堪稱偉大的作品。至少在小編眼裡,我是希望把這份榜單拉長的。與鋼琴一起,小提琴是最好的協奏曲用樂器,其豐富多樣性簡直令人眼花繚亂!
  • 聆聽勃拉姆斯《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勃拉姆斯《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1878年,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創作了獻給他的好友匈牙利小提琴家約瑟夫·約阿希姆(1831—1907)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 史上最著名的四大小提琴協奏曲【2014-06-08刊】
    第三樂章活潑而不太快的,遊戲似的快板,D大調,2/4拍子,不規則的迴旋奏鳴曲形式。這是整部作品中最富創造性的樂章。旋律輕快活潑,抒情優美,又不乏震撼人心的氣勢。【柴科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帕爾曼)】 孟德爾頌: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這首小提琴協奏曲作於1838-1844年間,於1845年首次上演。
  • 小提琴家於翔演奏艾爾加《愛的致意》、普羅科菲耶夫《小提琴協奏曲》
    於翔1988年10月27日出生於內蒙古呼和浩特市,6歲開始學習小提琴,1999歲考入上海音樂學院附小,師從小提琴教授趙基陽,2001年於翔以文化課全部第一的優異成績直接考入上海音樂學院附中,拜於青年小提琴演奏家鄭青門下學琴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