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家庭影院組建的是否成功,最直觀的判斷方式就是所呈現出的音效效果。不過聲音好不好聽,除了和所使用的音響器材本身有關之外,器材的搭配、調整和空間因素也會有所影響。其中,空間因素是影響最大的,也是最難以克服的。房間類型不同,聲學特性也不同,並會對聲音的還原造成各種各樣的影響,這其中房間大小與比例則是至關重要的部分。
談及家庭視聽空間的聲學缺陷,就必然聯繫到小房間聲學系統。由於房間較小,三邊的長度與聲波波長能產生一定的比例關係,必然會由於房間的固有共振頻率模式而引起某部分頻段的聲音疊加或者衰減的現象,造成房間聲染的問題,從而導致家庭影院系統聲音質量下降。
家庭影院空間的聲學缺陷包括了駐波、梳狀濾波、共振與簡併等聲學缺陷。當中與房間大小與比例相關的包括駐波、共振與簡併。當房間的尺寸與低頻部分波長相近或與低頻部分波長呈簡單倍數關係時,房間就會產生駐波現象。當用戶的家庭影院音響系統發出的某一聲音頻率與房間中的某個固有頻率相同時,整個房間便會在該頻率上產生共振,使得房間中某幾個固定位置上的聲音出現疊加變成峰值,聲音變得響亮;同時也會使得房間內的某幾個固定位置上的聲音出現谷值,聲音變得柔弱,這就形成了駐波。
其實從上個世紀40年代起,不少著名聲學專家就發現房間的比例與大小是兩個互相影響的房間聲學特性。經過發展,家庭影院逐漸成熟與普及,國際上也出現了針對小空間家庭視聽房間大小與比例的標準。現在,絕大多數優秀的家庭影院空間的建立都是基於這些標準。
關於視聽空間房間的形狀,這些聲學專家認為矩形的房間易於建築以及進行聲學控制,同時任何環境都要儘量避免凹表面,因為它會引起聲學上的聚焦點與盲點,難以消除影響。
值得留意的是對於小容積房間合適的比例,在容積較大的房間就不一定合適。反之也一樣。Boner所推薦的1:1.26:1.59,是為容積較小的廣播演播室而推薦的比例,這是家庭影院系統空間房間推薦比例國際標準的前身。
國際電工委員會的IEC29-B家庭視聽空間標準,是家庭影院空間設計參考的重點標準。而後Dolby公司專門為頂級電影後期審片室而制定的相關推薦標準,對於家庭影院視聽空間的設計同樣也有著重要的意義。因為家庭影院的前身就是電影後期審片室,電影後期審片室是家庭影院建造的標準。Dolby認為最佳的房間面積應該在45m2以上,最佳的房間容積應該在150m3以上。由此,可以發現空間過小的房間特性較差,同時也更難進行聲學處理。
相對而言國際廣播電視組織與歐洲廣播聯盟所推薦的房間大小與比例標準是針對廣播錄音室環境而制定的,與家居環境仍有一定差異。
值得注意的是,在參考相關標準的時候,除了要留意房間的推薦比例之外,還需要留意推薦的房間容積,兩者都會影響房間的聲學特性。房間容積較大的推薦比例,也許並不適合作為容積較小的房間的推薦比例。在選擇的過程中,可以結合房間的形狀來綜合考慮,不必拘泥於某種最佳比例。
結語:房間比例與大小是構建理想視聽空間的重要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