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姬出名是在她第一任丈夫死後,兒子夏徵舒都快二十了,但年近四十的她仍然長得像少女一樣。一直到她五十歲了,仍然有趨之若鶩的男子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甚至不惜丟了性命。
據史載,她曾三次成為王后、先後七次嫁給別人為夫人,共有九個男人因為她而死,號稱「殺三夫一君一子,亡一國兩卿」。
為了爭奪她,先後引發陳國內亂、楚國破陳、楚國晉國之戰,以及後來的吳國伐楚,直接導致陳靈公被她兒子所殺,多個士大夫家族被滅門……
夏姬是鄭穆公的女兒,姓姬,沒有留下具體名字,是鄭國公主。第一次婚姻嫁的是陳國大夫夏御叔,因此被叫做夏姬,說白了就是老夏家姓姬的媳婦。
夏姬有這樣傳奇的經歷,跟當時的社會對男女感情的態度有關,翻翻《詩經》,鄭國的情歌就有十多首,大多是女性對愛情的大膽追求。比如大家都比較熟知的《鄭風·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入,子寧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來?挑兮達兮,在城闕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這是一個鄭國女子,在焦急地等待她的情郎,表達的熱烈的思念之情。《詩經·鄭風》裡,還有很多比這首強烈開放的情詩。孔子都說:「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
言歸正傳,夏姬婚前和庶兄公子蠻談過對象,沒兩年公子蠻病死了。她第一段婚姻還是挺幸福的,和夏御叔生活了十幾年,和諧穩定。夏御叔因病去世後,俗話說「寡婦門前是非多」,單身美麗的夏姬自然吸引來別有用心的男子。
首當其衝的是陳國的國君陳靈公,卿大夫孔寧、儀行父也來分一杯羹。夏姬贈送錦襠給孔寧,其他兩個嫉妒了:我也要!夏姬也不偏心,雨露均沾。於是君臣三人毫不避諱地一起互相欣賞探討。
他們荒唐的行徑,被陳國人編成了詩歌,後收錄在《詩經·陳風》中的《株林》裡,極為辛辣的一番諷刺。當時夏姬住在株邑,「胡為乎株林?從夏南!匪適株林,從夏南!」這句說的就是為何要去株邑之郊呢?只為了尋找夏南。這裡的夏南是指夏姬的兒子夏徵舒,陳國人故意說陳靈公等人是去找夏徵舒,幽默又反諷。
夏姬的兒子夏徵舒,年當二十,正是個有熱血、有自尊心的小青年,對於母親和這君臣三人的行為忍無可忍,在一次三人來家裡吃酒時,把夏姬鎖在房裡,一箭射中了陳靈公的胸口。
孔寧、儀行父嚇得連滾帶爬,鑽狗洞逃去了楚國。第二年十月,楚軍攻進陳國,殺死夏徵舒,把夏姬擄去了楚國。
楚莊王一看到夏姬,立刻被傾倒了,想納為妃子,楚莊王的弟弟子反也想娶她。楚國官員屈巫是個心機boy,他的身份怎麼也爭不過楚莊王和子反,於是他苦口婆心地勸楚莊王:
大王啊,你為了正義才出兵陳國,如果佔有的夏姬,就是貪戀美色啊,那先前正義的口碑不就砸了嗎! 然後他又勸子反:這夏姬不能娶啊,你看看跟她接觸的男的,都沒啥好下場……
這簡直一語驚醒夢中人,楚莊王和子反都不爭了,夏姬被分配給了襄老。襄老的兒子黑要也喜歡夏姬。8個月後,在跟鄭國的徵戰中,襄老戰死疆場,夏姬跟了黑要。(悲催的黑要一族,後來因為夏姬私奔連累被滅了。)
據說這時夏姬和屈巫是情投意合的,讓夏姬和楚莊王說回鄭國尋找襄老的遺體葬夫。楚莊王自然不好反對。等夏姬回到鄭國,屈巫偷偷溜去和夏姬結了婚,然後又溜回去楚國,非常有耐心地等到楚莊王去世。在楚共王即位後的第2年,屈巫才利用出使齊國的機會回到夏姬身邊。
屈巫為這個私奔計劃花了七八年時間,拋家棄業和夏姬私奔到晉國。楚國大夫子反不高興了:居然帶走我想要的女人!子反一氣之下,滅了屈巫家全族的人。真了是為了愛情,犧牲了一大家子。
屈巫帶著夏姬去了晉國,他還在晉國做了官。屈巫有大才,他看中新起之秀吳國的潛在實力,說服了晉國與吳國聯盟伐楚,他親自去吳國幫他們訓練軍事,子反最後死在了和晉國、吳國交戰的路上。
夏姬雖然50多了,但她仍然給屈巫生了一個女兒,這個女兒也是秀麗絕倫,後來嫁給羊舌肸,生了個兒子叫羊舌食我,這個人的故事也很精彩,不愧是夏姬的外孫。這個下次再詳細寫。
夏姬這一生,可以比擬引發特洛伊戰爭的絕世美人海倫了。雖然後世評價她風評不大好,其實她十六歲時的第一段婚姻、近五十歲時的第二段婚姻,也是夫妻恩愛、好好過日子的,只能說,中間她碰到的那些男人比較糟糕罷了!
對於夏姬的精彩人生,你是怎麼看的呢?
更多精彩內容分享,歡迎關注@耳目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