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生活味
近日,山東泰安寧陽縣警方破獲了一起抖音詐騙案件。受害人高某某報警稱,自己在抖音APP刷到一位自稱「某某靜緣真人」的道士,對方稱他在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某道觀內,正在招收學徒,可以帶他修行法術,學費20000元。而高某某向對方支付修行費用後,提出要帶孩子前往修行時,卻遭到拒絕,高某某要求退還學費,結果被對方拉黑並斷絕了一切聯繫。經警方細心追查,確定該犯罪嫌疑人並非真正的道士,隨後對其實施抓捕,經訊問,犯罪嫌疑人對詐騙他人錢財的犯罪行為供認不諱。
從以前的交友、點讚、刷單騙局,到疫情期間的口罩騙局再到最近的殺豬盤、以及這起修行道人案件,抖音似乎正一步步淪為詐騙分子的溫床,平臺上各種騙局套路推陳出新的速度甚至超過了人們獲取信息的速度,令人防不勝防。
雖然這起案件波及範圍不大,但卻是抖音種種騙局亂象的一個縮影。由於平臺監管審核的長期缺失,在前不久疫情爆發初期,抖音甚至成為了騙子發財的「搖籃」。前有在外做生意的溫州商人鄭先生在抖音求購口罩捐贈家鄉被騙10.8萬元;後有南昌市犯罪嫌疑人徐某敏在抖音發布視頻,以超低價引誘受害人訂購口罩,詐騙所得近30萬元;此外,汕頭、懷集、香坊、興寧等地居民也接連因在抖音求購防疫物資被騙。疫情爆發以來,經全國各地警方曝光的抖音涉疫情詐騙已偵破案件已多達數十餘起,群眾受騙舉報更是不計其數。
不法分子借疫情發"國難財"讓人憤慨,但抖音平臺的監管不作為更是暴露無疑,有關口罩等防疫用品的騙局屢屢現,無辜的用戶成了抖音審核漏洞的買單人。
其實早在疫情發生之前,抖音便已多次被媒體和警方貼上了「網絡詐騙重災區」的標籤,虛假髮貨、刷贊買粉騙局、交友詐騙等,詐騙花樣層出不窮。去年8月,來自南京的趙女士便遭遇了一起交友騙局,喜歡在抖音分享日常生活的趙女士收到一名男子的私信,並發展成為男女朋友,接下來被對方引誘至某理財平臺,最終被騙26萬元。更令人震驚的是,去年3月起,深圳一女士在抖音上陸續結交的3位男友,竟然全是騙子,這三名男子將其引誘到非法投資理財平臺,不僅錯付了感情,該女士還面臨著高達90多萬元的網貸。
網絡詐騙並非抖音專屬,但抖音如此之密集的頻率,無疑是對其監管審核機制的拷問。為了流量,抖音對違規內容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寬鬆的監管和放任的態度使其成為不法分子便捷低價獲取「獵物」的渠道。而在成為詐騙「沃土」的同時,抖音的另一波操作更加令人感到迷惑。2019年9月,武漢黃先生落入網貸陷阱被騙2萬多元,為了讓提醒大家,黃先生做了一條講述被騙經歷的視頻發布在抖音平臺,沒想到卻被抖音封了號。不法分子仍繼續在平臺上活躍,無辜用戶卻慘遭封號,抖音此舉實在是諷刺。
利益至上的抖音,只想坐享流量紅利,卻不想為保護用戶多付出一點努力,不斷被指責為詐騙犯充當保護傘,卻始終未出手整頓詐騙亂象。抖音內容監管缺位一天,平臺用戶就多一天風險,在抖音痛定思痛徹底整改之前,還需用戶自備放大鏡仔細甄別抖音上的內容,以防落入陷阱。也希望抖音能早日明白,用戶權益不是兒戲,早一天為保護用戶利益和財產安全而做出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