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看到餘文樂發微博,才有點詫異的發現,原來電影裡面張志明遇到餘春嬌的那一天,已經過去十年了。
從2009年的《志明與春嬌》到2012年的《春嬌與志明》再到2017年的《春嬌救志明》,很少會有一個系列,剛好卡在我戀愛的每一個階段,每部電影有一段戀愛的回憶,看起來都格外的有感觸。
而在今天,志明遇到春嬌十年,想一想,當時看電影時身邊的人,可惜都已經不在。
張志明是在2009年2月19日第一次遇到餘春嬌,但《志明與春嬌》首映的日期,是2010年我生日那天。當時我在談一段遠距離的戀愛,也是我人生第一段的戀愛。
每個月至少有兩到三次,我從北京飛到上海,或者再從上海去到蘇州。我們像一對偷情的男女,住遍上海和蘇州的酒店。
到現在我還清楚記得,那個晚上是在上海的外灘茂悅,電視裡面播放著《志明與春嬌》的電影。我說,「姣婆遇著脂粉客,多像我們。」
這七個字,是張志明朋友對於他們兩個人的關係評價。是啊,張志明遇到餘春嬌那一天,剛剛發現女友出軌自己的法國上司,而餘春嬌也有著相戀多年卻也問題多多的戀人,但這些都沒有影響兩個人如乾柴烈火般,一拍即合。
認識第一天,一起抽菸。認識第二天,有相同對於UFO的興趣做藉口,交換了電話號碼,餘春嬌邀請張志明參加朋友生日的KTV派對。認識第三天,明明休息還要回到抽菸聚點見面,晚上就開始約會,然後在各自返家之後,張志明給餘春嬌傳了那條經典的告白簡訊。
像極了當時我自己的初戀感情,遇見當晚就確定了關係。而當時我們對愛多富有熱情,每天從睜眼到合眼,總有聊不完的話,發不完的簡訊信息。情人節也要送大捧的花到我辦公室,還要附贈卡片宣誓主權。
電影裡面乾冰製造的馬桶天堂,也成為我們樂此不疲的戀愛小插曲。會特意去哈根達斯多要兩包幹冰,然後丟進酒店的高級馬桶裡,看煙霧升騰。
其實不像電影裡面那麼的浪漫,總會有些稍許的臭味流竄出來,但當時我們眼口心鼻,只有愛情的味道而已。
當然也會爭吵,但至多也是如電影裡面,要不要轉到同一個通訊平臺網內發簡訊省錢這樣雞毛蒜皮的小事情,而只要調轉手機,表露出思念那顆真心,所有的爭吵也會即刻喊停。
更不用說在感情裡的付出,為彼此做出的改變了,就像電影的最後,張志明和餘春嬌一起為愛戒菸,在十年前的感情的最初,這些都是自然而然的舉動與事情。
2012年3月30號,續集《春嬌與志明》上映,最出名的莫過於片尾張志明向餘春嬌道歉,扮女裝唱的那段《別問我是誰》。
當時我和初戀對象,因為長期兩地出現的問題開始爭吵冷戰。最開始爭吵時,我也會像張志明那樣,唱《別問我是誰》來哄對方開心。那真是年少時候,才會為愛情做出的又愚蠢,又甜蜜可愛的事啊。
但爭吵的次數多了,問題也越來越現實,不再只是轉不轉臺這樣的小事。而是張志明拿到北京的offer餘春嬌還在香港兩個人不僅隔著距離還有年齡的差距。在同居、甜蜜、爭吵、欺瞞以後,兩個人也不過是一張紙條一個電話,就給感情畫上了句點。
結束那段感情之後,我去了趟香港,會在深夜的時候下樓,在711裡面吃張志明喜歡吃的肉醬意面。才發現真的像張志明說的那樣,711的肉醬意面不是很好吃,有點鹹,肉也有點少。
但張志明就是愛吃。就像初戀的感情一樣,其實也真的不是特別的好,但就是喜歡,就是懷念。
在北上的飛機上,張志明認識了楊冪扮演的空姐尚優優,很快兩個人就開始約會同居到了一起。就像從電影上映的三月分手到六月我生日前,我很快的又投入到下一場戀愛裡面了。似乎年輕時候的戀愛,無論開始還是結束,都分外的快。
因為工作變動,餘春嬌半推半就,從香港也來到北京。這麼大的城市,想要閃避誰,竟是不容易。她幻想過重遇爆粗口的場景,卻終究被張志明訕訕的笑擊敗,也只能在後來對姐妹,亡羊補牢的講一句。
「成世流流長,總會愛上幾個人渣嘅。」
當然,一輩子那麼長,我們總難免愛上幾個人渣,或者扮演人渣。這其間,並沒有錯對是非問題。就像彼此擁有對象以後,姣婆仍避不開脂粉客。春嬌與志明,由情侶變前度,再變作偷情男女。
即便餘春嬌有了徐崢扮演的阿sam,事業有成穩重貼心,想的只是好好照顧她,擁有一個家庭,一條狗。
但2012年的我們也已經知道,好的人未必是對的人。餘春嬌終究要和張志明兜轉糾結,不管在香港還是北京,他們的故事都是一再重複。重圓後的對話,也依舊如第一部一般:
「我大過你咯!
但系我高過你哦!」
我最喜歡在長城公社,餘春嬌對張志明表露的那一番心聲。
這一句「我好努力去擺脫張志明,最後我發現我變咗另一個張志明」不止是戲裡餘春嬌的心聲總結,又何嘗不是戲外面,我們自己的故事呢。
在和初戀分手之後,在30歲生日的當晚,我又和當時那一段感情選擇了結束。我發現我開始變成另一個張志明,另一個初戀對象,而這是我原本想要擺脫的那一位。
就像餘春嬌在和阿Sam分手時說的那樣,我們後來變成的樣子,一切好的壞的,有趣的,可愛的,奇怪的,都會有著前任在我們身上留下來的影子,抹滅不去。
又或許我們每個人本身,無論有沒有被影響,就是張志明那樣的存在。從中學以後再未長大過,一把年紀還鍾意將乾冰投入馬桶玩馬桶天堂的自創遊戲。對事業隨波逐流,對感情也是從未主動積極爭取。連自己都認,從未為餘春嬌做過任何事情。
這樣一個幼稚軟弱被動隨便的人渣,是張志明,是彭浩翔,亦是你和我。
所以才需要2017年的第三部《春嬌救志明》。和第二部密集的故事衝突情節不同,這部又回到了第一部,兩個人平淡感情生活中的段段幕幕。
張志明依舊是前兩部裡面,那個不懂事不認真不成熟的大男孩,而餘春嬌已經是有了危機感的「中女」。電影在2017年4月28號上映的時候,我當時的戀愛對象,比我小上快十歲。所以仿佛看了兩個小時自己的故事,被放大在銀幕上。
張志明依舊愛玩,依舊招蜂引蝶,這讓餘春嬌充滿危機。就像後來她說的,「我要的很簡單,不過是安全感」。
突然來訪的張志明青梅竹馬的鄰家妹妹,年輕漂亮又神經大條,還要跟張志明借精生子,這無疑讓餘春嬌的不安全感,愈發的加重。
餘春嬌策劃了臺灣之行,試圖修補兩人的關係,重燃愛火,卻在旅行中矛盾愈發加深。身心俱疲的餘春嬌發出了這樣的感慨,也是很多人到中年包括我自己,對於感情的想法。
在餘春嬌意冷心灰提出分手之後,張志明才一夜長大,從大男孩變成了大人的模樣,認識到自己在感情中需要承擔的責任,必須要有的成長,最終策劃了一出感人至深的求婚。
當張志明在舞臺上唱出前兩部都有那一句臺詞時,我們才明白電影標題中那個「救」字,是什麼意思。
餘春嬌搭救了張志明,用一段感情的分分合合,讓他完成了男孩到男人的成長,也拯救了作為觀眾的我們,那些依然願意相信愛情願意去做夢的我們。
雖然從2009年到2019年,我們從青年成為中年,再無力玩起馬桶天堂的遊戲,也不會再有唱《別問我是誰》作為道歉的心機,經歷各種感情分分合合兜兜轉轉。但心底還是有一些柔軟的角落,在電影最後看到那串告白字符,還是會被觸動,還是會有所期盼。
而電影之外,扮演餘春嬌的楊千嬅和扮演張志明的餘文樂,也從十年前的感情漂泊,紛紛結婚成家或生子,各自湊作幸福的一對。
只是想到自己,無論是初戀的對象,30歲生日分手的那個,還是上一段一起看首映的那位,都已經不在身邊。這麼想來,還是讓人有些傷感啊。
amor27
早上起床就在群裡看到大家討論的一個帖:
簡單翻譯一下:
早先約了人去尖沙咀,停車超難的。所以就去坐地鐵咯,竟然在地鐵上遇到初戀女朋友,那個傻姑娘一直在玩手機,不過最令我感動的是,她還記得我喜歡短頭髮的女生,還穿著我們第一次約會的時候她穿的那件粉紅T。
這簡直就是餘文樂發「張志明遇見餘春嬌十周年」的前奏。
因為關於春嬌和志明的三個故事,給我最深的感觸就是導演對剛開始戀愛/年輕時候的戀愛的偏愛。
三部春嬌與志明的故事,講的大抵是戀愛到婚姻的一個路程。
第一部《志明與春嬌》講了一見鍾情的美好,講了剛剛戀愛裡的那些小心思,不緊不慢的。
第二部《春嬌與志明》就講了愛情的無奈無聊之處,於是才有了分手複合。
第三部《春嬌救志明》,大抵講的是,愛情走到一定的關口,我們如何成長吧。
我其實最喜歡的是三部電影的英文名。
Love in a Puff開始,是因為故事講到了戒菸。「a puff」指的就是吐出一口煙圈。
然後就開始急轉直下了。第二部Love in the Buff,「Buff」是「麻煩、煩惱」,「Love in the Buff」就是想說「戀愛的小麻煩」;第三部Love off the Cuff中的「cuff」是手銬。兩人在一起八年,張志明的不成熟、餘春嬌的不安全感,都讓這一段戀愛變為了枷鎖手銬。這一部講的是他們要打破愛情的某一種鐐銬。
張志明最後為餘春嬌戴上了婚戒,這何嘗不又是一個愛情的cuff呢。
餘文樂還記得張志明遇到餘春嬌那一天,是因為相遇很美好。相遇很美好,但是走到相戀和一起生活,面對的大抵是一地雞毛。
我想,大多數觀眾的潛意識裡,也是更偏愛剛開始戀愛時候的美好模樣,而下意識去拒絕戀愛和婚姻生活裡的瑣碎細節。三部電影的分數,也是一路往下的。
相遇有趣,戀愛和婚姻一地雞毛。相遇是一個清香的煙圈,相戀和相處就是麻煩和鐐銬。
誤解。
忘記她媽媽的生日。
工作壓力。
身邊的八婆。
碰見其他的人。
性的吸引力的缺失。
他完全不理解你的那種絕望和傷心。
……
張志明和餘春嬌相遇、戀愛長跑、求婚,最後在一起,是因為他們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在解決這些麻煩,打破這些鐐銬。
而更多的人則像amor一樣,遇見這些事情的任意一個,就放棄了。
所以,我們低頭一看,十年之前身邊的那個人,已經不在身邊了。
謀大人
☆☆☆
人生理想、娛樂八卦、股市天氣、月經不調……
請提問!
ask@andgoodstuff.com
☆☆☆
塞蒙錢,打廣告,狗皮膏藥,商務合作……
請詢價!
biz@andgoodstuff.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