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視界|名畫「變身」出的口罩海報,雜誌封面裡的抗疫設計
達·文西《最後的晚餐》只剩下獨自戴口罩的耶穌,米開朗基羅《創造亞當》中上帝正遞給亞當洗手液,達·文西《抱銀貂的女子》懷中的銀貂變成了生活必須的食材……這是烏克蘭文化及資訊政策部針對疫情推出的名為《隔離的藝術》(ArtofQuarantine)的世界名畫系列防疫海報。
而在《TheNewYorker》等雜誌,在這個特殊時期與藝術家和設計師們合作,以雜誌封面為載體,通過特有的設計從不同角度展示了疫情風貌,回應著這場肆虐了世界的疫情,同時給予了讀者精神上的鼓舞。
名畫改編的《隔離的藝術》
《社交距離》SOCIALDISTANCING(呆在家裡和保持社會距離是阻止病毒傳播的最有效方法。Stayinghomeandkeepingsocialdistanceisthemosteffectivewaytostopthespreadofthevirus.)
《社交距離》改編自名畫《最後的晚餐》。《最後的晚餐》是義大利藝術家李奧納多·達·文西所創作,以《聖經》中耶穌跟十二門徒共進最後一次晚餐為題材。畫面中人物的驚恐、憤怒、懷疑、剖白等神態,以及手勢、眼神和行為,都刻畫得精細入微,惟妙惟肖,是所有以此題材創作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收藏於義大利米蘭聖瑪利亞感恩教堂。
《製造補給品》MAKESUPPLIES(Makingsuppliesletsyouremainhomeforalongertimeandminimizethepotentialrisksofinfection.製作補給品可以讓你在家呆更長時間,並將潛在的感染風險降到最低。)
《製造補給品》改編自達·文西另一名畫《抱銀貂的女子》。畫面上的這位女郎是米蘭公爵盧多維科·斯福爾扎的情婦切奇利婭·加萊拉尼,她擁有高貴沉靜的氣質,備受公爵寵愛。原畫中切奇利婭·加萊拉尼懷中所抱著的銀貂便是公爵的家徽上的形象。現在,貴婦懷中的銀貂變成了生活必須的食材,自理更生,好好囤貨才是疫情下的王道。
《使用洗手液》(Usesanitizerstokeepyourhandsandpersonalaccessoriesclean.)使用消毒劑保持手和個人用品的清潔。
《使用洗手液》改編自名畫《創造亞當》。《創造亞當》是米開朗基羅於1511年至1512年創作的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是《創世紀》的一部分。該壁畫描繪的是《聖經·創世紀》中上帝創造人類始祖亞當的情形,按照事情發展順序是創世紀天頂畫中的第四幅。原畫中,畫中右側穿著飄逸長袍的白鬍鬚老者是上帝,亞當則位於畫面左側,通身赤裸。上帝的右臂舒張開來,生命之火從他的指頭中傳遞給了亞當,而後者則以同樣的方式舒展左臂,含蓄地指出人類是按照上帝的模樣來創造的。海報中則改成了一瓶洗手液。疫情當前,洗手消毒就如同「生命之火」。
《洗手》WASHYOURHANDS(Frequentlywashyourhandswithsoaptokilltheviruses,thatmaybeonthem.經常用肥皂洗手以殺滅病毒,病毒應該在手上)
《洗手》WASHYOURHANDS改編自拉斐爾的自畫像《一個穿紅衣服的年輕人畫像》(PortraitofaYoungManinRed)。《穿著紅衣的年輕男子肖像》是拉斐爾於大約1505年創作的,現保存於theJ.PaulGetty博物館。拉斐爾的一生只有短短37年,卻給世人留下了300多幅珍貴的藝術作品,代表了當時人們最崇尚的審美趣味,與達·文西、米開朗基羅並稱文藝復興三傑。
畫中一位穿紅衣的男人站在富麗堂皇的風景前,他的目光略帶冷酷和傲慢,衣著樸素但質地良好,是文藝復興時期強調的個人主義的特點。他的手臂彎曲構成了三角形構圖,這可能是那個時代的一種流行姿態。他面前的桌子上覆蓋著美麗的阿拉伯風格地毯,背後華麗的柱子可能是他自己的住宅的一部分。改編後的海報中紅衣男子正在用水龍頭裡流出的水洗手,以提示大家疫情期間勤洗手。
《使用手套》USEGLOVES(Weardisposableglovestoavoidcontactwithpotentiallyinfectedsurfaces.戴上一次性手套,避免接觸可能受感染的表面。)
《使用手套》改編義大利畫家喬瓦尼·巴蒂斯塔·薩爾維(GiovanniBattistaSalvi)畫作《祈禱的聖母》(OurBlessedMother)。薩爾維是義大利巴洛克畫家,以對拉斐爾風格的執著追求而聞名。目前沒有找到這幅原作,與其最接近的是下面這幅薩爾維的《祈禱的聖母》,畫面中聖母的表情平和寧靜,雙手輕輕合十正在祈禱。藉助這幅畫,祈禱疫情快點退散,人們別再受病痛折磨。防禦比祈禱更有用。
《使用送貨服務》USEDELIVERY(Usingdeliveryservicesreducesthenumberofcontactsandminimizestherisksofinfection.使用送貨服務可減少接觸者的數量,並將感染風險降至最低。)
《使用送貨服務》改編名畫雅克·路易·大衛的《跨越阿爾卑斯山聖伯納隘口的拿破崙》。畫面展現的是第二次反法同盟戰爭期間,拿破崙率領4萬大軍,登上險峻的阿爾卑斯山,為爭取時間抄近道越過聖伯納隘道進入義大利的情景。人物被安排在聖伯納山口積雪的陡坡上,陰沉的天空、奇險的地勢加強了作品的英雄主義氣勢,拿破崙紅色的鬥篷使畫面輝煌激昂。年輕的拿破崙手指向高高的山峰,騎在一匹直立的烈馬背上。委託人並不是拿破崙,而是當時的西班牙國王卡洛斯四世。作品陸續完成於1801至1805年間,其中兩幅藏於凡爾賽宮、剩下的三幅分別藏於維也納美景宮、柏林夏洛滕堡宮和呂埃馬爾梅松馬爾梅松城堡。畫中的場景並不與現實完全相符,因為實際上當時拿破崙騎著的是驢而不是馬,當時的天氣也並不糟糕。有專家解釋可能是驢耐力比較強,馬更適合衝鋒陷陣。因此不是拿破崙沒實力,應該是當時形勢的需要,作者把驢畫成馬,可能是想表現拿破崙威武、高大的形象。
而在改編後的海報中,騎著高頭大馬的拿破崙化身外賣小哥,把人們需要的物資送到家門口。這不禁讓我們聯想到疫情期間穿梭在城市街道中的「騎士們」(外賣小哥),在抗疫的日子裡,他們何嘗不是平凡的英雄。
《戴口罩》WEARAFACEMASK(Covermouthandnose,avoidtouchingmaskonceit'son.蓋上口鼻,戴上口罩後不要碰口罩。)
《戴口罩》改編名畫馬格利特的一幅超現實主義畫作《人類之子》。《人類之子》是一幅自畫像,繪製的是一個戴著圓頂硬禮帽、穿著長大衣的男子形象,背景是雲和大海。男子的臉被一個懸空的青蘋果擋住了,但他仍從蘋果的邊緣上窺視著觀眾。男子的左臂詭異地向後彎折。作為一幅有名的超現實主義作品,它出現在了後世的許多電影作品如《聖山》、《偷天遊戲》、《口白人生》中。關於這幅很有神秘色彩的作品,畫家自述:(這幅畫)很好地遮住了臉……這種事一直都在發生。我們看到的東西總是互相遮蔽,而我們又總想知道被擋住的是什麼……這不是一個簡單的什麼被擋住了什麼沒有被擋住的問題……而是一個被擋住的和沒被擋住的之間可見性差異的問題。據他自己解釋,畫上的肖像不過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中產階級市民。而改編後的海報,遮擋在臉部的蘋果變成了一個口罩。
《保持距離》KEEPTHEDISTANCE(Beinginpublicplaces,keepthedistanceof2meterstootherpeople.在公共場所,與他人保持2米的距離。)
《保持距離》改編名畫洛爾德·弗雷德裡克·萊頓(LordFredericLeighton,1830~1896)《奧菲斯和歐裡狄斯》。萊頓是英國十九世紀唯美主義畫派最著名的畫家,在英國繪畫史上享譽極高,是英國皇家學院派的代名詞。原畫中的內容取自希臘神話。奧菲斯和歐裡狄斯是一對。奧菲斯是一位才華橫溢的音樂家,歐麗狄斯是一位美麗的仙女,她在婚禮當天被毒蛇咬傷腳。奧菲斯悲痛欲絕,奏出一首美妙的旋律,甚至軟化了冥王的心。冥王要求他帶歐麗狄斯返回陽間的路上絕對不能回頭看他。但不幸的是,奧菲斯無法抗拒焦急的一瞥,他永遠失去了妻子。這個「小不忍亂大謀」的故事預示我們在這段非常時期,要保持對親密關係者愛的克制,不管是被活活逼成異地戀的情侶,還是血肉親情。
《用卡支付》PAYWITHCARD(Usingcardpaymentsinsteadofcash,maysignificantlyreducethespreadoftheinfection.使用信用卡支付而不是現金,可能會大大減少感染的傳播。)
《用卡支付》改編美國畫家班傑明·韋斯特畫作《沃雷爾太太》(MrsWorrellasHebe),是凱薩琳·沃雷爾(CatherineWorrell,néeWeston;1748-1835)的肖像。她與巴貝多富有的地主喬納森·沃雷爾(JonathanWorrell,1734-1814)結婚。在這幅畫中,凱薩琳·沃雷爾以神話人物的形象出現,赫貝是年輕女神,宙斯和赫拉的女兒。女主角身旁的桌子上放著一個華麗的容器,宙斯化成的鷹正在從中喝水。在畫面左上角,一道沉重的綠色帷幕拉開,遠處的背景是一道模糊的雲景,仿佛是遠古諸神的天堂住所。海報中女神赫比手持信用卡正在刷卡購物,她戴著口罩的臉面向觀者,好像在說:別用現金了,刷卡吧。
封面設計裡的疫情
在這個特殊的時期,很多期刊雜誌也在與藝術家和設計師們合作,以雜誌封面為載體,回應著這場肆虐了世界的疫情。這些包羅萬象的雜誌封面在從不同角度展示了疫情風貌,同時給予了讀者精神上的鼓舞。
居家隔離讓人們清楚地認識到,任何一個城市依賴於一大批重要的工作人員,這些人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繼續打卡上班,他們的貢獻值得每個人銘記。《TheNewYorker》4月刊的封面,由法裔美國插畫師PascalCampion繪製,以「Lifeline」為主題,描繪了在城市裡為眾人奔走的外賣員,以此向在疫情期間為人們奔波的勞動工作者致敬。
《TheNewYorker》4月刊的封面
英國《觀察者雜誌》(TheObserverMagazine)最新一期的封面,主題Loveunderlockdown,插畫來自PaulBlow,在家期間有人孤獨,有人相愛,有人冷戰。
英國《觀察者雜誌》(TheObserverMagazine)最新一期封面
菲律賓時尚雜誌《Preview》四月刊裡,發布了兩版以「我們站在一起,在希望中團結」的雜誌封面,在菲律賓藝術家JethroIanLacson繪製的封面畫中,一位時裝設計師和她的團隊正在縫製防護裝備,背後是一位身穿防護服的醫護人員。另一個封面展示了白色背景的PPE防護服草圖,由菲律賓插畫家IssaBarte繪製。封面故事集中在時尚和創意產業,以及他們在COVID-19期間的希望和堅韌的故事。《Preview》在致讀者的信中說:「雖然每個人被嚴峻的環境分開,被不確定的事情壓得喘不過氣來,但是為了他們自己和同胞,時尚與創意產業的人們團結在了一起。傳遞著希望、援助和善良,填補了這個世界的空白。」
菲律賓時尚雜誌《Preview》封面
《GQ》雜誌葡萄牙版主編JoseSantana也是一名平面設計師。隨著葡萄牙民眾的情緒開始低落,他為該雜誌3月份的兩個封面之一設計了樂觀的笑臉。他表示:「無論在什麼情況下,我們都不應該失去只有人類擁有的東西——幽默、希望和樂觀。抑鬱使我們更容易生病,所以我想給《GQ》一個微笑。」封面上的兩行文字強調了它的立場:「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和「滾開COVID-19」。
《GQ》雜誌葡萄牙版封面
《Prestige》4月推出了線上雜誌,封面似乎與前文由烏克蘭廣告公司Looma推出的防疫廣告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都是在古典名畫上進行再創作。三個線上封面均由《Prestige》雜誌創始人HamidBarzegari親自製作,義大利女裝版封面是戴口罩的蒙娜麗莎,雖然熟悉的微笑被口罩遮住了,但她依然平靜安詳。意在告訴讀者,在這個特殊時期注意安全的同時也要保持積極好心態。法國《L'OBS》封面也將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導人民》戴上口罩。
《Prestige》雜誌封面
法國《L'OBS》封面
《Prestige》伊朗男裝版和法國男裝版封面也是來自兩幅名畫,一幅是伊朗博學者阿維森納(Avicenna),他被認為是伊斯蘭黃金時代最重要的醫生、天文學家、思想家和作家之一,也是早期現代醫學之父。另一幅也是法國藝術家雅克·路易·大衛的名畫《跨越阿爾卑斯山聖伯納隘道的拿破崙》,展示了拿破崙和他的軍隊在1800年5月通過聖伯納德大山口翻越阿爾卑斯山的場景,表現了反抗和勝利。
《Prestige》伊朗男裝版封面(左)《Prestige》法國男裝版封面(右)
美國《TheWashingtonPostMagazine》的封面同樣是戴著口罩的藝術品,編輯寫道:「過去的這個冬天,我們從各種媒體上看到武漢的情況,感受就像在看一部外國科幻電影——這當然令人不安,但我們都覺得冠狀病毒只有在中國才會大規模爆發。但隨後,這一切來到我們身邊。」
美國《TheWashingtonPostMagazine》的封面
葡萄牙版《Vogue》4月刊主封面以藝術家ReneMagritte1928年的油畫「TheLoversII」為靈感,模特夫婦BibiánaBaltovičová和AdamBardy戴著口罩親吻的畫面由攝影師BranislavSimoncik操刀;這期的另一個封面則是模特LilyStewart身著猩紅色長裙站立在黑暗空間裡,一束光照耀著她的雙眼。雜誌官方Instagram對這期封面靈感作出了解釋:「2020年的自由應該被這樣定義:即使它將會被封閉空間的四堵牆限制,被口罩阻隔,但仍會有一束光希望之光照耀進來,點亮這個時刻,未來可期。」
葡萄牙版《Vogue》封面
(圖片來源於澎湃新聞及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