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良
阿良是我的弟弟,在我們兄弟姊妹中排行老四,是家中最小的孩子,自小便父母寵哥姐疼,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當然農村人寵孩子,至多不過殺雞吃的時候讓他吃雞大腿,過年殺年豬給他吃豬腰子,偶爾奶奶再悄悄給他煎個荷包蛋而已,最讓我們哥姐羨慕的也不過是他上小學時,我媽還每晚抱著他睡著才放到床上去。貧困的農村人,也沒有條件把他寵成少爺,慣成大爺。
我和阿良自幼便感情深厚,印象中從來沒有打過他,倒是他和他二姐還偶爾會有文攻武鬥的情況,只不過兄弟姊妹間打也好罵也好,只要一出家門,便是姐弟情深,團結友愛。小時候的阿良胖嘟嘟的,像年畫裡的胖娃娃可愛極了,背在媽媽的背上,就會模糊不清地唱:「阿里阿里巴巴,阿里巴巴是個快樂青年」。上小學的阿良,學習成績不算拔尖,但寫字非常認真,而且自信心爆棚,樂觀上進。我參加工作時,分到另一個鄉鎮去教書,上初二的他便跟著我到我工作的學校繼續讀書。那個時候的條件依然艱苦,但姐弟倆同心協力,相扶相伴,他刻苦學習,用功讀書,我鑽研教學,用心教書,倒也成為當時學校正能量的典範。
從感情上來說,我算得上是一個扶弟魔,即便阿良早已經結婚生子,成家立業,且已人近中年,他依然是我最想呵護的那個男人。不過從理智上來說,我對阿良也不是無原則的溺愛,他大學畢業做的第一份工作是大學生村官,拿到工資的第一個月以後,我便與他「親兄弟明算帳」了,放手讓他去面對工作生活中的重重考驗。而他也不負我望,一步一個腳印,憑著自己的努力與出色的工作業績,從大學生村官成為農村信用社高管,從鄉下走進了城裡。在生活上,他獨立果斷,自強自立,有著強烈的家庭觀念,孝順父母,尊敬哥姐,如當初我們寵他慣他一般地寵著慣著侄子侄女們,甚至於奶奶病逝前的日子裡,也是他盡心盡力地在病榻前服侍,直到奶奶仙去。
今年在阿良的倡議下,我們兄妹四人集資給父母重新建蓋老家的房子,從設計到施工,從拆除老屋到新房竣工,將近一年的時間,所有的事情都是阿良在一手操持,我們作為哥姐除了湊錢,沒有為這件事操過心出過力。在「老宅修繕籌備小組」的微信群裡,阿良不時地更新施工進度,上傳施工現場的照片、視頻等,偶爾弟媳也會把阿良親自參與施工的視頻、照片發到群裡,讓我們哥姐看著既心疼又欣慰。
阿良在城裡的農村信用社上班,老家茶房離縣城有40多公裡路程,路況不好,彎多路窄,開車至少得一個小時左右。這一年來,為了蓋房子,阿良幾乎每個周末都往返在縣城到老家的路上。遇到拉水泥、砂石、鋼筋等這些建築材料,就算不是周末,他也得在下班後開車往老家趕。我們家在村子的最高處,村裡的硬板路雖然已經修到我家大門外,但因為村裡個別叔伯嬸娘總是想千方設百計的佔用公共道路建房砌牆,所以從村腳到村頭我家,大貨車是不能通行的,每次拉材料大貨車都只能把材料拉到村腳的寬敞處,再請拖拉機一小車一小車地倒騰到我家。這一年拉了多少次施工材料到我家,阿良就辛苦了多少次下班後回老家,看著工人們卸完材料到深夜,凌晨又起早趕回城裡上班。這一間房子裡的每一塊磚,每一根鋼筋,每一袋水泥,甚至每一顆螺絲釘,都是阿良親自挑選親自買親自監督運回老家,再指揮工人們按照設計要求正確規範地施工安裝。有些時候他甚至換上衣服捲起袖子,親自搬磚頭抬水泥安燈具,不熟悉的人看見他像個地道的農民工一樣在幹活,絕想不到他其實是一名銀行高管。
中秋節回家,一座漂亮的小洋樓已經代替了之前那間土牆灰瓦的木結構老屋,青翠的古茶園裡矗起一幢乳黃與赭紅相間的鄉村別墅,孩子們開心地爬到閣樓上撒歡,阿良在一樓安裝客廳的吊燈,二樓的房間裡工人們正在安裝家具。屋後的玉米已經黃皮,小小的核桃樹上吊著兩個大大的冬瓜,推開窗看見遠處蔥籠的茶園上,茶芽茁壯,茶花滿樹,在屋裡便可聞到幽遠的茶香和花香,臉上心上不由自主地漾起老母親般的幸福與快樂,阿良這個我從參加工作開始,便與哥哥一起省吃儉用供他讀高中上大學的弟弟,今天竟也可以這般成熟懂事,善良孝順,果敢獨立,成為咱老張家的頂梁柱,接力父親撐起咱老張家的門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