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全世界都在倡導「男女平等」,但女性依然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名詞和存在。很多行業甚至拒絕女性的加入。娛樂圈是個例外,它超級歡迎女演員、女明星,但同時也對女導演更加嚴苛。但女導演們才不怕!下面介紹世界十大電影女導演,以及你所不知道的佳片!
世界十大電影女導演之凱薩琳·畢格羅
當第82屆奧斯卡最佳導演揭曉的那一刻,儘管不少人為詹姆斯·卡梅隆痛失最佳導演而感到惋惜,但更多人為這位拍出《拆彈部隊》的女導演凱薩琳·畢格羅鼓掌叫好,畢竟《拆彈部隊》的題材故事本身已經是不少男性導演敬而遠之,導演手法、講述故事的技巧等更是讓人佩服。
在這之前,或許更多人知道她是因為她是詹姆斯·卡梅隆的前妻,但《拆彈部隊》這部電影的出現,讓更多人記住了這個名字:凱薩琳·畢格羅!(她也成為奧斯卡有史以來的首位獲得最佳導演的女性導演!)
世界十大電影女導演之許鞍華
許鞍華是香港電影新浪潮中最著名的導演之一,她對女性的生活、命運和情感有自己獨特的觀察、體驗和感悟,這也她是電影創作的優勢所在。因而,無論是《阿金的故事》、《女人,四十》、《客途秋恨》等影片,還是根據張愛玲小說改編的《傾城之戀》、《半生緣》等作品,均涉及女性題材領域,並取得了令人矚目的藝術成就,顯示出頗具個性的美學風格。即使是表現中年男性情感困惑和婚姻危機的《男人,四十》,其對女性感情世界的描繪也頗有特點和深度。這部輕喜劇樣式的倫理片,具有詩意現實主義的特徵,它真實而深刻地表現了香港中年女性在家庭和事業的雙重壓力下悲喜交加的生活狀況,既通過日常平凡的生活細節寫出了人性深度,傳遞對於女性命運的思考和關懷,也體現出濃鬱的人文關懷。獲柏林電影節金攝影機獎、四次獲得金像獎最佳導演、四次獲得金像獎最佳導演,四次入圍柏林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獲莫斯科電影節金聖喬治獎提名,捧出蕭芳芳與葉德嫻兩位三大電影節影后(柏林及威尼斯)。她的新作《黃金時代》雖然票房不佳,但一直引領大眾話題,口碑也十分好,算得上國產文藝片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世界十大電影女導演之索菲亞·科波拉
從金酸莓十年最爛新星到史上百位偉大導演之一,索菲婭·科波拉用三部電影「修正」全世界的眼光。她是銜著金湯匙出生的名門之女,尚在襁褓之中就被作為「道具」帶上了銀幕。18歲之後,她被金酸莓獎屢屢羞辱,甚至被嘲笑成「木頭」。然而10年之後重返電影界,僅用29天拍完《處女之死》,用27天拍完《迷失東京》,最後再憑一部《絕代艷后》,終於一躍成為美國最原創、最有前途的年輕女導演。
索菲亞,第一位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提名的美國女導演,也是歷史上女導演第三次獲此提名。影片中無不流露出細膩的情感,對寂寞和孤獨這種無以言狀的小情緒和小情感的刻畫入木三分。以《處女之死》嶄露頭角,憑《迷失東京》聞名於世,近來以《在某處》獲得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
世界十大電影女導演之凱薩琳·布雷亞
法國最具爭議和話題性的女導演,在英格瑪·伯格曼《冬日之光》的影響下進入電影領域。作為影史上最大膽的女性導演,凱薩琳·布雷亞的每一部新作都在無數人曖昧的窺探中降臨,挑戰法國乃至全世界的道德尺度。布蕾亞說:「我的電影中只有女性的怨恨與欲望而沒有男性的心理。」她讓女人自己的身體和欲望說話,將對性的思考空前地提升到哲學的高度。
她作品中對性令人乍舌的展現程度,幾乎達到了情色電影的邊緣,也因此被法國政府封禁24年。然而,她鏡頭下的性愛卻從未有過絲毫的愉悅,壓抑和毀滅充斥著一切。多年來,她所堅持的就是以誠實率真的態度探討性,站在女性主義立場上,衝破父權文化的桎梏,直接傳達女性個人的獨特經驗。
世界十大電影女導演之河瀨直美
日本電影界著名女導演,幼時雙親離婚,由祖父的姐姐養育成人。幼時跟隨老人的腳步走遍奈良周圍的深山老林,對河瀨直美而言,這些經歷是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四年。她的作品總是透露著一份清新淡雅,恬靜婉約的女性氣息,內容上多討論生與死,存在的問題,在色彩和攝影上偏重於營造夢幻感和實驗性,以詩人般的敏感觸覺為觀眾帶來溫情和快樂的影像。憑藉《萌之朱雀》成為最年輕的坎城電影節金攝影機獎獲得者,後以《殯之森林》獲得坎城評審團大獎。最近一部作品《朱花之月》同樣入圍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其他代表作有《七夜待》《桫欏雙樹》《第二扇窗》《朱花之月》《殯之森》等。
世界十大電影女導演之阿涅斯·瓦爾達
法國新浪潮之母,在電影史上同阿蘭·雷奈、亨利科爾比、克裡斯馬蓋爾、讓·卡洛爾共同居住在塞納河左岸,後來又有當時以文名著稱的阿蘭羅伯格裡耶和瑪格麗特杜拉絲加入,他們一起被稱為左岸派。她的影片向來蘊涵著一股對生命的熱情與觀注,有時則是以一種實驗的傾向,在敘述上進行一系列同時具有柔和、瀟灑、卻又大膽等特質的探索。
從一開始,她就是一位不斷往外開拓的藝術工作者,不斷地吸納她所遇到的人事物,將其融匯為一種新的可能性。更令人驚異的是,她一直能夠保有其對藝術的獨特堅持。不僅是一位影像的製造者、也是一位影像的愛好者。在她影片裡經常出現的風景明信片、牆上的複製畫與照片、街頭壁畫、雕像、圖像式的場景、電視節目片段就是證明。報導攝影出身的她,對人物臉部的表情尤其偏好。可以唯美地歌頌景致;也從不忘記緊緊地貼近時事,也因此能夠在紀錄片與劇情片之間開拓出一片廣闊的模糊地帶。
以《無法無家》獲威尼斯金獅獎,以《幸福》獲柏林電影節特別評委獎和路易德呂克獎、以《尤利西斯》和《阿涅斯的海灘》的海灘兩度獲得凱撒獎最佳紀錄片獎、和伊朗名導阿巴斯一起獲得威尼斯電影節導演萬歲獎、2010年獲金馬車獎和坎城電影節終身成就獎、法國電影學院授予其雷內·克萊爾獎。
世界十大電影女導演之米拉·奈爾
印度著名導演。以記錄了在孟買艱苦生活的孩子 的《早安,孟買》獲得坎城電影節金攝影機獎,並獲得金球獎和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基於對劇情片的世界苦心鑽研,她能不斷變換、調整不同的電影類型和文化背景。她最著名的影片是《季風婚宴》,通過一場婚禮剖析了印度的傳統文化,獲得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並獲得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外語片提名。其他代表作有《密西西比風情畫》、《名利場》。
世界十大電影女導演之麗娜·維爾特米勒
當代義大利著名導演,從學校畢業後,麗娜·維爾特米勒隨木偶戲劇團進行歐洲巡迴演出,在以後的十年間,她成為了一個出色的演員、導演和劇作家,並在此期間,認識了演員吉安卡羅吉安尼尼,他後來成為了她電影的主角。1962年,她認識了費裡尼,並在費裡尼的影片《八部半》中擔任副導演,同年,她導演了自己的第一部劇情長片《巴西利奇》。
《咪咪的誘惑》是她的成名作,也是她和吉安卡羅吉安尼尼合作的第一部影片。1976年的本片《七美人》將她的電影事業推上了巔峰,影片一舉榮獲奧斯卡四項提名,麗娜·維爾特米勒也成為了奧斯卡歷史上第一位獲得最佳導演獎提名的女性。她的電影一貫高度反映了她自己的政治承諾,其主要特徵就是以無政府主義者、共產黨人、女權主義者為主角,其衝突的中心,就是政治或社會。她在那個時期以尖刻性感的社會政治寓言為主要創作題材的風格但儘管如此,她的影片卻沒有任何的說教成分,往往以一些反傳統的敘事來反映自己的情感。
《七美人》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原創劇本提名;《愛與無政府》入圍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綿綿雨夜》和《克莫拉》入圍柏林電影節主競賽單元,並憑後者獲得維託裡奧·德·西卡獎;《咪咪的誘惑》義大利銀絲帶獎最佳女主角及最佳男主角,大衛獎最佳男主角;《踩過界》獲得大衛獎最佳音樂。
世界十大電影女導演之安德裡亞·阿諾德
正在崛起的英國名導,她英國影壇新的焦點。她的表現方式非常特別,其中非常有特點的一點是她喜歡和業餘演員進行合作。比如說《魚缸》的女主角,那個和母親的男友之間有著複雜關係的女孩,扮演這個角色的女演員此前完全沒有任何表演經驗。阿諾德是在地鐵車站上等火車的時候發現她的,當時,她正在和男友大聲爭吵。實際上,這個女生演得非常棒。其作品《紅路》和《魚缸》比較相似,都是在一個設定好的小範圍空間內,講述一個令人不安的、有點壓抑的故事。近作《呼嘯山莊》以怪誕離奇、極具風格化的影像重述古典名著,迄今為止最為大膽的版本。
《黃蜂》獲得奧斯卡最佳真人短片獎;《紅路》獲得坎城電影節評委會獎、英國電影學院最佳新人導演獎;《魚缸》獲得英國電影學院最佳影片獎、坎城電影節評委會獎;《呼嘯山莊》獲威尼斯電影節最佳攝影獎和傑出藝術貢獻獎。
世界十大電影女導演之卡洛琳·林克
沉默時分的大師德國著名導演,其電影總體上都是表現成長主題的,她喜歡拋開語言,用更為婉轉的媒介去描寫情感的流動狀態。在人物的設定上,林克總是以兒童的視點進行故事的敘述,同時展現母與女或者父與女之間的微妙的關係,並通過普通的生活環境展現一個有關「走出」某種困境的主題。
《走出寂靜》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蘿拉獎最佳女主角、最佳配樂並獲得最佳影片提名、最佳導演提名、最佳女配角提名,東京電影節評審團獎;《無處為家》奧斯卡最佳外語片,蘿拉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攝影、最佳配樂、最佳男配角,卡羅維發利電影節評委會特別獎、國際影評人聯盟獎;《冰淇淋的滋味》蘿拉獎最佳配樂;《冬日終年》蘿拉獎最佳配樂。
40年,40部經典影視劇。哪一部你最難忘?
《1917》完全製作手冊
本文只作分享,不做任何商業用途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本號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