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屆生考研上線率55%,其中不少以專業成績第一的身份考取四川大學、上海交大、武漢大學、中山大學等985名校,還有一些繼續在國內外知名高校攻讀博士學位。」這是西南醫科大學口腔醫學院學子在今年研究生考試中交出的一份讓人刮目相看的答卷。
「爆款」的產生,不是偶然。
口腔醫學院是西南醫科大學最早辦學的三個院系之一,自1986年創建以來,一直圍繞「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以培養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高級口腔醫學人才為目標,不斷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多年來,該院畢業生參加國家執業醫師考試通過率一直穩居全國前茅, 2017年,在全國82所口腔院校中綜合排名第四,實踐技能排名第一。2018年,通過率更是高達95.4%。
佳績的取得,沒有捷徑!
「從根上培養學生,根直心正了,學習成效自然事半功倍。」口腔醫學院院長肖金剛說,學院非常注重學生的思想引導,創新性地把思政教育融入課程、實踐、文化,讓學生在動手、動腳、動心中沉澱品質,做到專業技能與思想素質的雙提升,從「思想高度、專業深度、視野廣度」等方麵塑造出「硬核牙醫」的「三維」。
關鍵詞:動心 課程思政根植家國情懷提升思想高度
成為一名素質過硬、有家國情懷和責任擔當的口腔醫生,是口腔醫學院每位學生的理想,也是老師們培養人才的初心。
學院積極創建學校課程思政示範專業,不斷挖掘專業課程所蘊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和所承載的思政教育功能,把思政教育納入教學評估。在教學中善於因勢利導,通過形無形的浸潤與引導,培育學生們的愛國情懷和社會責任。
今年,在全國上下齊心協力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時期,學院在線上教學中及時優化課堂設計,在專業教學的過程中,透過疫情防控形勢啟發學生對家國情懷、職業精神、科學態度的思考,實現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的巧妙結合,收到學生的熱烈反響。尤其是2月26日,組織修復學教研室的郭玲教授面向全校開展了一堂教學公開課。她用奮戰在一線的口腔醫務人員的事跡,引導學生心繫祖國、將小我融入大我,並鼓勵學生為祖國的未來學好本領……這場有210多人觀摩的教學,受到師生的好評。「這堂課把生命教育、科學教育、信念教育融合得很好。展現了西南醫科大學師生的優良素質。」學校領導點評道。學院還通過組織召開線上班會、觀看《返校復學第一課》等,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
思想的引導培育出有責任的情懷。疫情期間,學院93級校友、四川久成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朝暉主動向口腔醫院捐贈隔離眼罩,緩解母校防控物資短缺的困難,其他校友也紛紛向學院疫情防控工作表示關心並提供支持,用實際行動與母校共克時艱。這些都是學院思政育人開出的花朵。
關鍵詞:動手 手工大賽十年堅守促進學子專業精進
2019年8月28日,在中華口腔醫學會醫學教育專業委員會第15次學術年會上,西南醫科大學口腔醫學院黨委副書記徐茜在學生思政教育論壇分會場,以《基於職業素養培養的第二課堂建設——以「巧手靈心手工技能大賽」為例》為題,就該院將專業技能訓練與學生思政教育有機結合的創新做法及取得的成績作了大會交流,贏得了與會專家與同行的點讚。
「巧手靈心」手工技能大賽,在該院成功舉辦了十年。口腔醫師必備的精湛手部技能、專業素養、高尚師德、審美和創造力都在這一極具口腔特色的品牌活動中潤物細無聲地得到鍛鍊和培養。從2010年第一屆「巧手靈心」手工技能大賽在忠山校區最老教學樓的一間教室開始,到現在在1400多平方米的學生活動中心舉辦;從第一屆40多位學生參與到現在上萬師生競技的校園精品文化活動;從第一屆基礎的摺紙、橡皮泥參賽作品,到現在紙板上雕刻的清明上河圖、十萬牙籤製作的天安門城樓、20000塊小玻璃搭建的倫敦塔橋、廢棄易拉罐製作的孔雀等。這十年來,見證的不止是口腔醫學生越來越靈巧的雙手,更是一代代學子綜合素質的提升:積極向上、愛國敬業、文化自信、創意無限、精誠團結、不畏艱難……
一筆、一划、一折、一疊……學生從參與手工技能大賽開始,心靈也就開始了「歷練」。如何把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尋常材料變為「精美絕倫」的非常之物,學生們需要有貼近生活的底氣、文化的自信和團隊協作精神;手工作品從創意到實現,離不開老師的引導,更考驗學生動手、思考能力以及團隊協作、刻苦鑽研、組織協調和溝通能力等。「這是將思政教育融入學生課外活動,巧妙實現了『專業技能訓練'和『思想文化薰陶'兩翼並進。」 徐茜道出了大賽的真諦。
手工技能大賽過程中,師生互動是關鍵。「學生們常常有很好的創意,但在表現形式上有時缺乏深度,這時就需要老師們向學生建議,積極引導學生規劃出合理的方案。」一個好的作品,是學生與老師思維碰撞的火花和智慧的結晶。「學生遇到瓶頸時,輔導員要第一時間伸出援手,給予幫助。」輔導員是學生的「指南針」,既要貼近學生思想實際,又要實現正確引導。口腔醫學院學生科科長羅茂璇回憶著巧手靈心舉辦十年的的點點滴滴,「這不僅是比賽的發展歷程,更是我與學生的成長之路。」手工創意激發學生的創造力與創新意識,手工精細製作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比賽為學生提供了展現自我的機會與平臺,增強了學生的創造力與自信心。學生們從手的靈巧到心的成才,得到不斷提升。
「靈心悟世界,巧手濟天下。」徐茜一語道出了口腔醫學院「巧手靈心」手工技能大賽十年來的宗旨和歷程。「這個活動的目標是希望我們口腔學子心中有世界,精業託使命。這是口腔學子的情懷,更是一份責任和當擔。」如今,作為口腔醫學院人才培養的常態活動,「巧手靈心」手工技能大賽獲評瀘州市思政工作創新案例、西南醫科大學學風建設品牌項目,成為學校人才培養成果的展示窗口,在學校審核式評估與口腔專業認證期間,受到評估專家的高度評價,成為口腔醫學院對外交流的名片。
關鍵詞:動腳 社會實踐拓展視野彰顯成長力量
以社會實踐拓展學生的視野廣度,從而激發學習熱情,是口腔醫院育人工作的又一妙舉。
他們開展「口腔科普小達人」比賽,讓學生在口腔科普視頻製作和演講比賽中提升科普宣傳能力。學生作品兩次獲得中華口腔醫學會二等獎。通過為廣大市民開展牙病預防、口腔保健知識宣講,增強了大眾的口腔健康觀念、促進口腔保健行為的普及。
他們打造「您身邊的護牙小顧問」志願服務精品活動。學生志願者在專業教師的帶領下,定期深入學校、社區、企業、農村開展口腔義診宣教,弘揚志願服務精神,促進學以致用。成立於2006年的「藍天行動隊」學生志願服務組織,立足社會需求,常年行走在社區、學校,開展「9·20愛牙日」義診,與瀘州市軍休所結成志願服務建設基地,開展富有實效、特色鮮明的志願服務活動,讓學生在實際行動中體會到服務社會的價值。2017年,「藍天行動隊」被評選為瀘州市最美志願服務組織,成為瀘州市最佳志願服務項目。
他們積極開展校際交流活動。從2014年開始,口腔醫學院陸續與全國多個著名口腔院校建立學生層面的交流合作。組織優秀學生赴四川大學、第四軍醫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加拿大曼尼託巴大學等國內外知名口腔院校開展校際交流,鼓勵學生樹立遠大理想,為後來學生們進入名校深造奠定了思想基礎。2016年,該對外交流活動奪得學校最佳校級交流獎。
他們積極開展「紅色之旅」。 先後組織學生赴涼山、古藺等開展社會實踐,讓學生切身感受國家脫貧攻堅、健康中國戰略的生動實踐,了解社情民意,弘揚革命傳統。2018年暑假,「藍天行動隊」健康扶貧小分隊來到涼山州冕寧縣及普格縣蕎窩鎮施加村開展「健康扶貧」義診,調查收集口腔健康調查表200餘份;走訪貧困家庭,為當地留守兒童上課、送上生活用品及學習用具;開展科普、文化及時事政策講座,了解脫貧攻堅落地落實情況,學習基層工作特點。志願者們在「健康扶貧」義診中,既看到了脫貧攻堅的重要性和長遠性,又在活動中播下了幫扶和服務意識的種子,更有了拒絕成為精緻利己主義者的思考。2016、2017年均榮獲學校暑期社會實踐優秀團隊榮譽稱號,
本著「勵志敬業、篤行至善」的核心精神文化,口腔醫學院的老師將專業教學與精心設計的「思政」融合起來,將課堂上有形的「思政」和課外無形的「思政」銜接起來,構建起一個全員參與,全程強化、全方位的育人格局。每一次動心,都是一次心靈的提升。每一次動手,都是一次基礎的夯實;每一次動腳,都傳遞一次奉獻的力量;心靈的淨化、基礎的沉澱、奉獻的積累,潤物無聲、立德樹人,讓學生們的成長更有高度、力度和深度。(陳易君)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