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稽演員轉型「副業」 月底上演《把他做掉》

2021-01-10 搜狐網

  在滑稽戲「破解困境」還遙遙無期的今天,上海滑稽劇團正試圖「幾條腿走路」,讓團內的青年滑稽劇演員去演話劇就是其中之一。從10月27日至10月31日,由上海滑稽劇團創作的青春勵志HIFI喜劇《把他做掉》將在上海話劇藝術中心上演,挑梁主演的正是那批平時說滬語的滑稽劇演員。上海滑稽劇團團長凌梅芳在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有人說 滑稽劇團排話劇「不務正業」,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麼做,可以使演員得到訓練,並可借話劇北上 宣傳滑稽劇。

  本報記者 酈亮 實習生 耿耀  開拓市場  滑稽劇團排話劇

  已經60歲的上海滑稽劇團,近年一直在困境中謀生路。演話劇,在火爆的話劇市場裡分一杯羹,正是他們認為目前最可行的出路。凌梅芳告訴本報,其實在這次《把他做掉》之前,「上滑」已在兩三年前排出了話劇《烏鴉與麻雀》、《弄真成假》以及音樂劇《馬路天使》。這些「非滑稽劇作品」在「上滑」每年新劇中的比例越來越高,短短時間就有了4部這樣的作品,而按照計劃,上滑每年只堅持排一部滑稽劇新劇。

  凌梅芳認為,很多新上海人不看滑稽劇不是不要看,而是語言聽不懂,開排話劇顯然有利於提高「上滑」的市場佔有率。「做話劇別人會說我們不務正業。」她說,「但是經過多種新藝術樣式的嘗試,有助於培育新觀眾,我們的市場應該會更大。」按照設想,《把他做掉》在上海演完兩輪之後,將做一次全國巡演。  

鍛鍊演員  接受話劇的洗禮

  可是,「上滑」排話劇,讓平時說滬語的滑稽劇演員操普通話登臺,多少讓人捏了把汗。凌梅芳也承認在「上滑話劇」品牌未打響之前,觀眾當然更相信專業話劇院團排演的話劇。「有人說我們是"三腳貓"(滬語,"外行"之意),不要低估我們做話劇和喜劇的能力,我們是很嚴謹的,希望把喜劇當成一件嚴肅的事情來做。」

  據了解,1960年代「上滑」曾隸屬於上海人民藝術劇院,有大量學院派演員,如中戲畢業生嚴順開加入「上滑」,使該團至今與話劇有一種情愫。這也讓凌梅芳決定排演話劇時有了很強的底氣。當然通過演話劇,讓團內的青年演員得到一種戲劇的嚴格訓練,也是考慮之一。凌梅芳表示,今年恰逢不少「上滑」青年演員從藝10周年,團裡決定放手讓他們嘗試話劇,就是想讓他們通過話劇表演觸類旁通,獲得了藝術上的訓練和提升。「《把他做掉》信息量很大,很多演員要經常串角,這在滑稽大戲中是不多見的。這有助於挖掘劇團演員潛能。」

  從昨天現場的排演來看,「上滑」青年演員演話劇,普通話臺詞說得還挺標準,而由於本身都是「70後」「80後」,他們把握白領題材也比較到位。  

宣傳滑稽  借話劇之殼北上

  長期以來困擾上海滑稽劇的一大問題,正是因為語言障礙而只能在長三角一帶發展,幾乎跨越不了長江。話劇則是全國「通吃」。

  凌梅芳告訴記者,「上滑」排話劇不是忘本,而是想用話劇這一藝術形式「借殼北上」,通過話劇來向全國觀眾宣傳上海滑稽劇。

  因此,如何在話劇中保留滑稽劇元素,便顯得尤為重要。比如《把他做掉》固然是話劇,甚至動用了大量北方曲藝元素,但也夾藏了許多滑稽戲元素。「像前面一段講心臟病的戲,一退二退三退,這些都是滑稽戲的手法,我們的演員很用心地吸取了滑稽戲的一些精華。」凌梅芳說。

  「上滑」希望他們努力的結果是,觀眾在欣賞話劇的過程中,在感覺到話劇震撼力的同時,也在不經意之間感受到處於困境之中的上海滑稽劇的強大魅力。

(責任編輯:布魯)

相關焦點

  • 同為第一代內地偶像,胡兵靠「副業」佔據熱度,他則轉型特型演員
    同為第一代內地偶像,胡兵靠「副業」佔據熱度,他則轉型特型演員?非科班出身、從模特轉型為演員的胡兵,演技和外形同樣出色,與瞿穎的cp令人印象深刻。如今胡兵依靠「副業」佔據熱度,而保劍鋒則似乎轉型為了特型演員,開闢出了另外一條偶像藝人在年齡增長後的出路。近日,建黨百年獻禮劇《大浪淘沙:啟航》開機了,保劍鋒再次出演偉大領袖毛主席。此前,在《湘江北去》中,保劍鋒就演過領袖。
  • 鄧倫又當伴郎了,可能他的主業是伴郎副業是演員吧!
    主業伴郎,副業演員,不是在當伴郎,就是在去當伴郎的路上,好想知道這麼帥的伴郎在哪裡領,有聯繫方式嗎?十一個從小一起長大的兄弟,十幾年一如既往的感情,18年也是推掉了行程二話不說去當伴郎,能見證兄弟的幸福是一件特別幸福的事兒,在兄弟面前他也不是什麼大明星
  • 【免費搶票】「中國夢」滑稽經典獲獎作品專場,享受一場精神盛宴
    主要滑稽作品有《哎喲爸爸》、《皇帝勿急急太監》、《流浪狗的奇幻漂流》、《刀槍不入》、《毛毛雨》、《美景佳緣》、《今朝睏不著》等。他參與創作主演的獨腳戲《鹹得發甜》曾獲一九九〇年江、浙、滬獨腳戲大獎賽二等獎。小品《考演員》2007年獲得中國侯馬中國相聲小品優秀節目年度推選優秀節目獎。小品《看車人》榮獲第七屆CCTV電視小品大賽決賽入圍獎。
  • 明星的副業:虞書欣採耳大師,鄧倫專業伴郎,而他是把副業當主業
    明星的副業:虞書欣採耳大師,鄧倫專業伴郎,而他是把副業當主業很多明星,不只是演員、歌手這一份職業,在課餘的時間,他們還會發展自己的副業,像是那些掙了錢的明星,他們會做投資,會自己開一個店,憑藉著明星效應,他們的生意也不會太差的
  • 靳東真實身份暴露,演員其實是副業,開啟副業之路你準備好了嗎
    明星除了唱歌、拍廣告、演戲還有其他的副業一點也不出奇,但靳東的真實身份暴露後,讓我們不禁的驚嘆:原來演員只是他的副業。原來靳東在自己沒火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投資影視公司了,而且他擁有9家公司的股權了,隨著經驗不斷成熟,又成立了自己的影視公司,身份從股東變成了CEO,已經是一個名下資產過億的人了。
  • 汪涵的副業,大張偉的副業,錢楓的副業,看到王一博的副業:真了不得!
    ,很多明星在事業有成後都會擴展自己的發展,但有的明星副業可就和主業的反差相當大了。  汪涵可以說是湖南衛視的頂梁柱之一了,也因為他和何炅的存在才有了芒果臺如今這樣強大的收視率。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都覺得大張偉的主業是綜藝節目,其實這也非常的好理解,在這幾年裡大張偉音樂作品確實是少的可憐,反倒是綜藝上的越來越多,但嚴格來講綜藝其實是大張偉的副業而已,他的主業始終都是歌手。
  • 他,曾經拯救了上海滑稽
    雙字輩部分名單雙字輩演員老照片合影隨著兩位大師的離開以及雙字輩演員的逐漸離開,上海滑稽從2000年開始就出現了嚴重的斷檔。一度把上海滑稽這個文藝形式推到了史上巔峰。我個人還是非常欣賞周立波的,他能把瀕臨滅絕的海派文化推上歷史巔峰,的確個人魅力十足。
  • 上海老娘舅滑稽名家李九松逝世
    原標題:活躍在舞臺和螢屏數十年為觀眾帶來歡樂上海「老娘舅」滑稽名家李九松逝世李九松(右)與王汝剛是長達40年的合作夥伴,在臺上為觀眾奉獻了許多節目。(資料照片)本報訊(首席記者黃啟哲)南北曲藝界在昨日痛失兩位藝術家。
  • 韓國明星也熱衷搞副業?想不到,這些演員還有這樣一層身份
    在娛樂圈,明星搞副業已經不是一件稀奇事了。很多明星在演藝圈工作之餘,還利用自身的人脈關係和商業頭腦投資副業。像在最近綜藝節目《演員請就位第二季》中擔任評委的趙薇就經營了多家公司,而演員任泉、陳赫、包貝爾等都有自己的美食店。韓國明星也不例外,他們又在經營哪些副業呢?
  • 梅根·福克斯性感轉型演喜劇 黑色短裙亮相片場
    梅根·福克斯性感轉型演喜劇 黑色短裙亮相片場 梅根·福克斯在片場  電影網訊(編譯/白曉莎)看起來《一夜大肚》(Knocked Up)的續集《四十不惑》(This Is Forty)拍攝進展得不錯,還增添了新的演員名單
  • 韓德君不必道歉,趙繼偉欲轉型綜藝節目,球隊成副業天團
    賽後韓德君道歉,他對於昨天的失禮之處表示歉意,並稱沒有針對誰,請大家不要斷章取義。 其實韓德君不必道歉,因為他代表球迷說出了大家的心聲,你們打得是個啥啊。遼寧輸球固然有很多客觀原因,人荒無疑是最大因素。
  • 《三人行不行》9月廣州上演 三演員演繹30個角色
    據悉,改編後的該劇臺味換京味,笑點百出的臺詞和本土化的劇情令觀眾笑到「內傷」,上月底在北京首演就受到觀眾的交口稱讚。這是臺灣屏風表演班作品首次引進內地的一次「試水」,據悉,改編後的該劇臺味換京味,笑點百出的臺詞和本土化的劇情令觀眾笑到「內傷」,上月底在北京首演就受到觀眾的交口稱讚。臺味換京味 充分本土化作為臺灣戲劇高手李國修的代表作之一,《三人行不行》已經在臺灣上演了近24年。
  • 著名滑稽演員嚴順開病逝,享年80歲!他塑造的阿Q令人難忘
    著名滑稽演員嚴順開於今晨(16日)9時在上海新華醫院病逝,享年80歲。
  • 為「臺獨工作者」賴清德「抱屈」:民進黨擺明做掉他
    高雄市長韓國瑜第二場大型造勢8日下午在花蓮隆重登場,韓國瑜傍晚5時許在主辦單位宣稱的15萬韓粉簇擁之下大進場,許多韓粉激動地溼了眼眶,韓國瑜致詞時除了感謝支持者外,還為賴清德「抱屈」,直言民進黨擺明要做掉賴清德
  • 明星的第二副業,楊洋眾所周知,張杰的最厲害
    事實上,明星的經濟來源比我們想的還要廣,他們會在各個領域開展自己的副業來賺取更多的財富。如果楊洋沒有拍電視劇,他現在也不會以一個演員的身份出現在娛樂圈,而是成為一名專業舞蹈家。楊洋擁有很多才藝,算得上娛樂圈裡的全能藝人之一了。
  • 明星熱愛搞副業,張一山花5億開文玩藝術品店,普通人買不起
    現在的明星們都很熱愛搞副業。畢竟當演員上綜藝雖然賺錢又多又快,但是風險也不小,一旦人氣下滑了,就很容易跌進「失業」的深淵。因此,明星很選擇在自己尚有餘力的時候搞搞副業,投資一下其他產業,自然也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情。
  • 32歲的釋小龍為什麼把拍戲當副業對待?背後原因曝光後眾人笑了
    成名後的釋小龍又相繼出演了《新烏龍院》,還有《中國龍》等等多部電影,合作的大多數都是實力派的演員如今已經32歲的他在娛樂圈中也是不溫不火的,而且最近的十年以來,他出演的作品也不多,裡面的戲份更是少得可憐,不少的粉絲紛紛在為他的演藝之路而著急,而釋小龍本人卻表現得根本不在乎。對於他來說,拍戲這個職業更像是副業一般。
  • 「另類演員」夏雨:演員只是我的副業,我不喜歡被娛樂圈所約束
    在娛樂圈中的演員分為兩類人,一類人是一直努力的人,他們的起點非常低,但是一直堅持學習表演最終獲得觀眾們的認可;還有一類人他們是天賦異稟,一出道就獲得非常多的獎項,屬於少年成名。而演員夏雨就屬於另外一種人
  • 歡喜哥許紹雄:裝不下去了,我真的很有錢,演員只是副業
    大家對於娛樂圈的明星們總是特別羨慕的,羨慕他們可以受人追捧,羨慕他們可以掙很多錢,羨慕他們可以過奢侈的生活,不過在娛樂圈裡,又不少明星並不是靠這個職業發家的,在他們眼裡做演員只是副業,而他們的主業則是經商,並且早就已經是上億身價的富豪了,比如許紹雄。
  • 「靈光」的上海滑稽
    滑稽戲海派特徵明顯,擅演喜劇和鬧劇,以製造笑料為特色,運用情節滑稽,各地方言,並包容「九腔十八調」的唱腔等藝術手段,表演誇張不離其宗,情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滑稽戲演員大多還兼演曲藝樣式的獨腳戲。獨腳戲表演樣式在清末民初就已存在,當時叫「滑稽穿插」,「新劇」(文明戲)在正式開演之前大多加演「笑劇」(滑稽短劇),這些表演形式和社會上兜售梨膏糖的曲藝樣式「小熱昏」以及蘇灘,對獨腳戲的催生起著重要作用。最早嘗試獨腳戲演出樣式的是文明戲演員王無能,他先嘗試以一個人為主,說笑話、唱小調、學市聲和講方言的表演形式唱堂會受到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