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滑稽戲「破解困境」還遙遙無期的今天,上海滑稽劇團正試圖「幾條腿走路」,讓團內的青年滑稽劇演員去演話劇就是其中之一。從10月27日至10月31日,由上海滑稽劇團創作的青春勵志HIFI喜劇《把他做掉》將在上海話劇藝術中心上演,挑梁主演的正是那批平時說滬語的滑稽劇演員。上海滑稽劇團團長凌梅芳在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有人說 滑稽劇團排話劇「不務正業」,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麼做,可以使演員得到訓練,並可借話劇北上 宣傳滑稽劇。
本報記者 酈亮 實習生 耿耀 開拓市場 滑稽劇團排話劇已經60歲的上海滑稽劇團,近年一直在困境中謀生路。演話劇,在火爆的話劇市場裡分一杯羹,正是他們認為目前最可行的出路。凌梅芳告訴本報,其實在這次《把他做掉》之前,「上滑」已在兩三年前排出了話劇《烏鴉與麻雀》、《弄真成假》以及音樂劇《馬路天使》。這些「非滑稽劇作品」在「上滑」每年新劇中的比例越來越高,短短時間就有了4部這樣的作品,而按照計劃,上滑每年只堅持排一部滑稽劇新劇。
凌梅芳認為,很多新上海人不看滑稽劇不是不要看,而是語言聽不懂,開排話劇顯然有利於提高「上滑」的市場佔有率。「做話劇別人會說我們不務正業。」她說,「但是經過多種新藝術樣式的嘗試,有助於培育新觀眾,我們的市場應該會更大。」按照設想,《把他做掉》在上海演完兩輪之後,將做一次全國巡演。
鍛鍊演員 接受話劇的洗禮可是,「上滑」排話劇,讓平時說滬語的滑稽劇演員操普通話登臺,多少讓人捏了把汗。凌梅芳也承認在「上滑話劇」品牌未打響之前,觀眾當然更相信專業話劇院團排演的話劇。「有人說我們是"三腳貓"(滬語,"外行"之意),不要低估我們做話劇和喜劇的能力,我們是很嚴謹的,希望把喜劇當成一件嚴肅的事情來做。」
據了解,1960年代「上滑」曾隸屬於上海人民藝術劇院,有大量學院派演員,如中戲畢業生嚴順開加入「上滑」,使該團至今與話劇有一種情愫。這也讓凌梅芳決定排演話劇時有了很強的底氣。當然通過演話劇,讓團內的青年演員得到一種戲劇的嚴格訓練,也是考慮之一。凌梅芳表示,今年恰逢不少「上滑」青年演員從藝10周年,團裡決定放手讓他們嘗試話劇,就是想讓他們通過話劇表演觸類旁通,獲得了藝術上的訓練和提升。「《把他做掉》信息量很大,很多演員要經常串角,這在滑稽大戲中是不多見的。這有助於挖掘劇團演員潛能。」
從昨天現場的排演來看,「上滑」青年演員演話劇,普通話臺詞說得還挺標準,而由於本身都是「70後」「80後」,他們把握白領題材也比較到位。
宣傳滑稽 借話劇之殼北上長期以來困擾上海滑稽劇的一大問題,正是因為語言障礙而只能在長三角一帶發展,幾乎跨越不了長江。話劇則是全國「通吃」。
凌梅芳告訴記者,「上滑」排話劇不是忘本,而是想用話劇這一藝術形式「借殼北上」,通過話劇來向全國觀眾宣傳上海滑稽劇。
因此,如何在話劇中保留滑稽劇元素,便顯得尤為重要。比如《把他做掉》固然是話劇,甚至動用了大量北方曲藝元素,但也夾藏了許多滑稽戲元素。「像前面一段講心臟病的戲,一退二退三退,這些都是滑稽戲的手法,我們的演員很用心地吸取了滑稽戲的一些精華。」凌梅芳說。
「上滑」希望他們努力的結果是,觀眾在欣賞話劇的過程中,在感覺到話劇震撼力的同時,也在不經意之間感受到處於困境之中的上海滑稽劇的強大魅力。
(責任編輯:布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