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文強是《半島手記》《漁具列傳》《海怪簡史》和《海盜奇談》的作者。來自海島的他,在自己的書寫中結合了從傳奇、野史、志怪中尋尋覓覓求得的歷史碎片,從學術著作中得來的知識甚至公式,以及必不可少的、豐富大膽的想像力。在今年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推出的「野生作家」系列訪談中,盛文強提到,隨著今年自己新作《海盜奇譚》的出版,他「海洋題材的跨文體寫作實踐」走向了一個新的維度,「如果說《漁具列傳》關注的是器具,《海怪簡史》側重講述精怪故事,那麼《海盜奇譚》則轉向了對於人的關注,延續了對於歷史邊緣、縫隙的探尋。」
2017年年底,盛文強為讀者們奉上了自己的一份志怪書單。「在這一年裡,收到出版界朋友惠贈的志怪類圖書頗多,印象深刻的有這樣幾種,願為朋友們推薦。」以下排名不分先後。
《妖怪大全》[日]水木茂 著水木茂的《妖怪大全》展現了近乎狂熱的「收集癖」,每得一故事,便欣然自喜,便要搜盡所有故事。此外,水木茂還曾到中國雲南,尋訪雲南紙馬,還有墨西哥祭祀中的面具,他的視野已經不局限於日本,神異的故事原型,魔性的圖像系統,都在他的興趣之內。田野調查使虛構走向了實證,古老的認知方式直觀、混沌、率真,在科學理性的工業時代,仍然在內心深處的隱秘角落潛伏,成為隨時可以退守的最柔軟的部位,這是妖怪負隅頑抗的最後防線。
《海怪》[美]約瑟夫·尼格 著早在十六世紀,來自瑞典的神甫奧勞斯·馬格努斯繪製了影響深遠的《海圖》,圖中所繪為北歐地區,那時人們堅信,在北歐一帶的海域中,潛藏著無數的海怪,它們的存在,使得海上航行變得險象環生,馬格努斯在《海圖》中描繪了為數眾多的海怪,包括海犀、鰩卡斯、島鯨、鴞面鯨、利維坦等海中怪獸,時刻提醒著水手們注意行船安全。《海圖》中的海怪傳統影響深遠,在此之後的歐洲海怪圖像,多從《海圖》中化出。
《捫蝨談鬼錄》欒保群 著欒保群先生的《捫蝨談鬼錄》此前已讀,這次是修訂再版,捫蝨而談,是魏晉風度,談鬼一度也是禁忌,這裡的談鬼,不是泛泛而談,而是深入到了細部,作者甚至鉤沉史料,研究了殭屍身上的毛色,與骷髏有關的巫術,乃至幽冥世界的體制構成,這些不為人知的所在,往往最有吸引力。
《世界妖怪經典·奇幻動物》[法] 朱莉·迪爾夫 著奇幻動物是想像中的生物,來自頭腦中的神秘博物學,眼下總有人要用現在的所謂科學理性來指摘這些奇幻動物的荒謬,這樣的頭腦是無趣的。奇幻動物是獻給未知世界的深情問候,在更多時候,我們寧願相信,這些奇形怪狀的拼貼動物是真實存在的。譬如鴨嘴獸,它是哺乳動物,卻長著鳥嘴,它是哺乳動物,卻像鳥一樣下蛋。最初有人看到鴨嘴獸的標本時,甚至懷疑標本是把鴨嘴縫合在河狸身子上。鴨嘴獸像是造物主的惡作劇,從它身上,或可看到一點奇幻動物的影子。
《構造另一個宇宙》[日]武田雅哉 著日本學者武田雅哉對圖像史有著狂熱的興趣,中國古代的各類圖像,從《三才圖會》等圖像集成,到晚清民國的畫報,皆是圖形的記錄,在沒有照相技術的年代裡,它們充當著視覺經驗的載體,同時帶有強烈的主觀意味,折射著當時的觀念。圓明園的噴泉與永動機,民國神童的外星人圖譜,中國怪物的大集合,以及難以抑制的飛天夢想,如今來看這些圖像,頓覺怪奇叢生。我們今日信之不疑的常識,到一百年後,會不會也變成這個樣子?
《中國科學幻想文學史》[日]武田雅載 林久之 著此前看過武田雅載的《飛翔吧,大清帝國》和《構造另一個宇宙》,此君喜歡搜集中國古代的版畫以及民國的畫報,多能從圖像史出發,觀察圖像背後潛藏的觀念。這套科幻文學史也不例外。神話、傳奇、小說、戲劇中的科學幻想萌芽,顯現了一種更為久遠的傳統。到清末民初,科幻小說引進,受其影響,本土科幻小說多有駭人眼目的神作,不妨看作是舊時志怪的新篇。
《中國怪談》趙志明 著在《中國怪談》裡,趙志明講述了25個奇異詭譎的志怪故事:尾生抱柱、庖丁解牛、田螺姑娘、南郭先生、為虎作倀……這些故事來自民間傳聞,遍閱古籍典故,幽微晦暗世界裡萬千鬼怪生靈皆有不為人知的故事。
……………………………………
歡迎你來微博找我們,請點這裡。
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來源:志怪mook
原標題:志怪書單2017
最新更新時間:12/17 0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