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歐美電影都有變態殺人狂這種類型的人物出現,但是在現實社會中,即使最瘋狂最邪惡的殺人狂也沒有癲狂到這種程度,最為貼近現實的殺人狂角色,只有漢尼拔博士。在其它電影中塑造的那些形象,仿佛更加的貼近另一種物種,好比一個人類,自他出生起就游離於文明社會之外,茹毛飲血,那麼他在心理上還算是人類嗎?人具有生物和社會的雙重屬性,他的社會屬性無疑是缺失的,那些電影中的角色大抵如此,因此從心理學的角度上,幾乎不能對他們進行分析和研究。但是漢尼拔不同,作為電影的一個人物,他是如此的貼合人們對於變態殺人狂的想像:冷靜而優雅,同時不缺乏暴力的美學。睿智而瀟灑,同時還在社會這個框架之內。他沒有同理心,然而還殘存著人類最基本的感情。作為漢尼拔系列的原型之一的傑弗瑞達莫,相比較《德州電鋸殺人狂》的原型,那個羞澀、老實、沉默的「平原鎮屠夫」Ed Gein,帶著孩童般的不知對錯的那種殘忍的性格的Henry Lucas,以及我國最近很有名氣,據說喜怒不形於色的甘肅白銀殺人狂高承勇來說,他更有一些不食人間煙火的飄渺氣息。而在本文,我從將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這部電影中的主人公:漢尼拔博士。
關鍵字:變態障礙型人格,心理變態,犯罪生物學,犯罪社會學
一、天生如此—「過時」了的犯罪生物學因素
一個心理變態,在他人的眼中,他也是一個十分關心他人,友善互助的好朋友。但這一切都是他的偽裝,只有大腦不會說謊。他的大腦構造,和正常人是不一樣的。
幾乎所有的傳播媒介都在向我們傳達這樣一種觀點,即所有的變態殺人狂都擁有一個悲慘可憐的童年,他們所犯下的罪惡全都是源於曾經他們還是幼兒時悲慘的生活。他們後來的命運在人生的早期就已經被確定,之所以他們心理變態,成為一個殺人狂,全都是因為曾經不堪回首的往事。不過,什麼才是心理變態呢?難道他們真的是因為童年的陰影才這樣的嗎?
「變態」這個詞,早已經被大眾廣泛的使用,但是從專業的角度來看,它就如同精神衰弱一樣,沒有一個準確的定義。(比如我們常說的水果和蔬菜,從生物的角度來看無法給它們一個專業的定義)心理變態是一個統合的稱謂,包含了多種心理疾病,精神疾病乃至生理「疾病」(暫且如此敘述)的綜合的病態表現。他們一般在海爾量表中會得到極高的分數,也就是屬於變態型障礙人格,這是非常罕見的。漢尼拔就是這樣一個典型能得到高分數的人,他富有魅力,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將其他人玩弄與鼓掌之中。這些人十分具有欺騙性,漢尼拔在飛機上輕輕的吮吸人的腦漿,並且慈愛的看著一個孩童,將腦漿遞給他示意讓他嘗一口這一幕中,如果事先不知道那是人的腦漿,認為是某種豆腐或者是某種奶製品,那麼觀影者只覺得他是一個慈愛的老年人。同時這些人又不會對自己的行為有任何的後悔和羞愧,這一點在漢尼拔整部系列的電影中都有所體現,他知道這是一種極為嚴重的犯罪行為,但是他既不以之為恥,也不以之為榮,淡然處之。漢尼拔有時十分衝動,難以控制自己,但他同時又十分冷靜,計劃著每一個步驟。《沉默的羔羊4—漢尼拔崛起》的開頭,他根本沒有壓抑自己內心的渴望,用餐刀扎穿領班的手掌。然後在領班惱羞成怒拔出自己的佩刀的時候,他面無表情,同樣也拿起了旁邊的鐮刀與其對峙。後果就是他不得不逃走,離開這處自己祖上留下的住宅。他無疑是衝動而缺乏克制的,但是他並不是我們正常人那樣難以控制自己的憤怒之類的感情的那種衝動,而是難以控制自己的欲望,想到了什麼就去做什麼。在這種衝動之下,他們都保持著冷靜。當漢尼拔為了這件事背井離鄉,不得不在隆冬深夜投奔素未謀面的嬸嬸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到他的臉上依然是平靜的,絲毫沒有為此流露出一點點的後悔。所有的變態人格障礙,都具有一個顯著的特點:缺乏同理心。他們的情緒缺乏波動,波瀾不驚,幾乎不會去愛什麼,當然也不會去恨什麼。很多讓他們迷戀的事情,譬如種種變態的行為,不過是一種讓他們感到快樂的愛好。在漢尼拔系列的前傳《沉默的羔羊4—漢尼拔崛起》中,那個總是找他的茬,被他捅穿手掌,兩個人拔刀相見的領班,他根本沒有表現出明顯的恨意。即使在他可以殺掉那個領班的時候,由於他天生的這種缺陷,讓他放棄了那一行為,轉身走開了。
這裡會有人對我質疑,前傳裡面的主線不就是他的復仇麼?其實我倒不是這麼看,他殺死那些人,只是為了完成對自己的救贖。在他的嬸嬸挽留他的時候,他只是短暫的猶豫了一下,既沒有解釋也沒有謊言。
二、宛若藝術—令人迷醉的變態障礙人格
心理變態和變態障礙人格並不是一回事,變態障礙人格可以通過海爾量表衡量,雖然也有種種誤差。但是心理變態卻如同藝術,普羅大眾忽視它,高級精英認識它,只有最頂尖的那幾個人,才能分辨它們,但是也無法給它們歸類,因為它們每一個都是個例。因為這種好奇心,這種人類向前發展必備的要素,我們對於這種人充滿了好奇。這也是為什麼《沉默的羔羊1》成為經典,成為藝術。完美的塑造了這樣一個標準的變態人格障礙患者(海爾量表可以達到滿分四十分),標本似的的心理變態。乍看來和我們平常人沒有什麼不同,甚至更幽默,更吸引人。電影在開頭處做出了種種鋪墊,讓觀影者對於這樣一個人物十分好奇,接著女主在監獄長同時也是精神病院院長同行時候,寥寥幾句,譬如「我將失去和你同行的樂趣」等話語,讓觀影者對她的情商和智商之高拍案叫絕。進入了監獄之中,越過了同樣的幾名犯人,有的歇斯底裡,撲到鐵欄杆架子上,有的靜默不語,毫無反應。可是當女主見到漢尼拔醫生的時候,他仿佛是一個街邊遛彎的老頭,站的筆直,用平靜而祥和的語調說了一聲「morning」。可是接下來他的表演,他的笑容,他的眼神,他的動作,乃至他的禮儀,以及他的話語。真的是將這麼一個心理變態表現的淋漓盡致。短短幾分鐘,他將女主玩弄於股掌之間,引領整段談話的氛圍。
如果現實社會中真的有這樣一位人物,恐怕美國的種種研究機構,會將其看作國寶—常林鑽石。超乎常人的記憶與觀察力,對自己身體的控制力。奇怪的是這些東西是和同理心的喪失往往是息息相關的,縱使變態障礙人格患者的前額葉皮質——控制人的衝動,痴迷等行為、短期記憶、做出規劃設計的部位比常人要小很多,但是受到損傷的只有那部分控制衝動等等的能力。同時又根據人體的彌補學說——即當人類的某部位受到損失缺少作用時,另一個部位會極為發達(譬如盲人的聽力和嗅覺,做過手術摘除左邊腎臟患者的右邊腎臟),因為他們的控制衝動的能力十分薄弱,因此規劃設計那方面會比普通人更強。想想這多可怕,他們沒有同理心這道枷鎖,同時又難以控制自己的欲望,但是他們做計劃的能力比普通人更強,可以更為完美的執行這些計劃。這也是為什麼這群殺人犯可以瘋狂殺人,需要無數的人手無數的分析才能夠被發現和捕捉。譬如白銀殺人案的那位高程勇,我的意思不是說通過種種特殊的布置去殺人,而是他在殺人之後的處理計劃,天衣無縫,沒有留下一點點證據。倘若不是科技進步,通過dna的對比最終將其抓到,恐怕他還是會逍遙法外。仿佛犯下這種罪惡的人不是他而是另外一個人。甚至當你和他們產生爭執,他們還會主動的退讓,彬彬有禮的道歉,即使錯誤在於你。不過我們可以放心的是他們一般不會對你進行報復,因為他們同理心的缺失,讓他們難以去愛,難以去恨,他們根本沒有把你放在心上。
本部電影的另外一個殺人狂—水牛比爾,他的變態人格更像是精神分裂,在他是變態殺人狂的時候,他無疑是缺失社會屬性,將被害人看作是一種東西而非人類的。可是當他融入社會中的時候,則仿佛換了一個人,這種角色之間轉換十分的突兀。在美國,很多殺人狂不承認自己的罪行,他們聲稱這些事是另一個人所為,另一個人格所為。(當然如果那個殺人狂真的有類似的精神或者心理方面的疾病,他是可以免於死刑的,而如果他的病症十分典型或者十分嚴重,他又配合治療的話,有些監獄的生活還算是不錯的。可以看到外面的景色,可以吃自己喜歡吃的食物,每年還有一個月的時間可以去海邊療養,雖然是特種部隊的訓練基地旁邊的醫院。因為那些醫院都需要這麼一個人物樣本來研究,治療一些士兵的戰後創傷。據說有那麼一小部分人,完全是天生的因素,他們體內似乎比正常人多個開關,可以控制自己,不受到戰後創傷的影響。)
這種情況相比較漢尼拔來說,更為貼近現實。他們的殺人更多為了自己的某種難以壓抑的欲望,某種尋求刺激的方式,和那些十幾歲好勇鬥狠、圖個樂子的小青年有些類似。他們某方面的心智並不成熟,人的社會屬性沒有發展完全,或者是發展偏離。和正常人相比,他們的身體素質更差一些,所尋求的目標均是容易下手的弱者,或者採用藥物麻醉的方式。
激烈的反抗可以讓他們知難而退,因為他們更貪婪,也更脆弱。幾乎所有的殺人狂,都不會選擇一個健壯勇敢,血氣方剛的中年男子,除非他有嚴重的同性戀,採用藥物的方法。我們電影裡面看到的那些長著一口髒牙,高大雄壯,瞎了一隻眼睛,面容醜惡,或者帶著面具的殺人狂,現實中是根本沒有的。那種把智力換成肌肉的殺人狂,社會屬性完全沒有,披著人皮的野獸,其實並不讓人害怕,看的時候把他們想做是一隻老虎或者是其他的什麼食肉動物就可以了。
三、萬夫所指—犯罪的社會學因素
從犯罪學角度來看,犯罪的社會學因素為主要原因,為犯罪的內因。而生物學因素則是犯罪的外因。我國建國晚,很多方面的研究更晚。美國對於犯罪家族的研究對我國的犯罪學有很大的借鑑作用。《沉默的羔羊》中沒有直接的透露漢尼拔醫生是怎麼由一個精神醫生,(在電影裡他說他治療過戀童癖,躁狂,抑鬱等等精神疾病。同時還誘導他們,引發他們內心的兇惡猛獸,促使他們成為新的殺人狂,而這一方面更多偏向心理學的範疇)。
好萊塢每塑造這麼一個經典的熒幕形象,大多會出一個前傳,滿足觀眾們的好奇心,在漢尼拔的前傳中我們可以看到他的悲慘身世,自幼相伴的妹妹被德軍分吃,對他造成了極大的打擊。後來當他終於尋找到了人世間唯一的親人,他的嬸嬸,又在買肉的時候被強壯的屠夫揩油。而他在接受了嬸嬸的教導,學會了搏擊的技巧。又學習了人體的構造,展現了他的天資。種種因素的影響,共同將他推向了那個巔峰,殺死屠夫仿佛是一個催化劑,讓他踏入了這條道路。但是在《沉默的羔羊4 漢尼拔崛起》裡面也有稍微的缺陷。小漢尼拔整部電影過於沉默寡言,這和後面的漢尼拔醫生的形象略微有些差異。從一個寡言少語的少年到一個誇誇其談的中年大叔。一般人是越老話越少,在這方面變態障礙人格和我們是一樣的,除非那個人有躁狂的症狀。
變態障礙人格型人很容易討人喜歡,尤其討身邊的人的喜歡,如果身邊人了解他們具有心理疾病,他們會採取痛哭流涕,誠摯懇求等等的方式,引發人類最深處的保護弱小的欲望。(人類有一種奇怪的本能,在一群小孩子裡面,最胖、最懶、最刁,總之最有缺陷的那個總是最招人疼愛。同樣在一個封閉的群體內,一個和所有人都沒有利益關係的傻子,最討人喜歡。《西遊記》裡唐僧最喜歡豬八戒,他不喜歡帥氣英俊的白龍馬,不喜歡任勞任怨的沙僧,不喜歡神通廣大的孫悟空)如果周邊人不知道他的症狀,那麼他很輕鬆就可以表現的十分正常,而且比正常人更有吸引力,更會討歡心,誇誇其談又不讓人厭煩。《德州電鋸殺人狂》裡面,無論是皮臉惡煞的母親還是僕人,甚至那個鎮上的警長,都對惡煞有一種天然的保護,對他如此的瘋狂毫無感覺,甚至盡心盡力去創造條件。所以這也是心理變態犯罪犯病的時候,他依然可以很好的融入這個社會之中。至於後來的那些朋友對他「不正常」的某些回憶,毫不客氣的說那僅僅是馬後炮而已。
僅僅是變態障礙人格,他還不會滑入犯罪的深淵,成為一個令人談之色變的心理拖入深淵。那些變態障礙人格的人們,只是經常看著那座深淵而已。你望深淵,深淵也在望著你,只有愛和包容才能保護我們不受到侵害。如果缺少這些,變態障礙人格的人很容易就掉入深淵。
漢尼拔這樣的人,孤苦伶仃,舉目無親,在大仇得報之後天大地大,無處可去。那種孤獨真的會讓人發瘋。人是群居動物,肯定要具有社會學屬性。這樣的一個人沒有社會學屬性,難以想像他如何生存。這種社會學因素也是他成為心理變態的一個重要原因。這也是他為什麼會幫助女主角克麗絲,女主角作為一個女性,在警察隊伍中備受歧視。作為一個底層人,在上層人之中備受歧視。她不得不忍受那些男性侵犯性的目光,那些高層人俯視她的眼神。她孤獨一人,同樣也是被這個社會所孤立。同一個物種的動物之間,很少會互相殘殺,漢尼拔認為她和自己是同類人,所以對她多處指點。
管中窺豹—只願我們對待世界比世界對待我們更寬容
因為種種差異,我們有時候會陷入這樣的一個誤區,美國真的好可怕,好多心理變態啊。其實不然,我國的媒體在這方面受到種種的限制,政府害怕這類消息會讓本地市民人心惶惶,會抹黑本地的形象,會影響自己的政績等等。造成防範不到位,沒有危機意識。同時我們對於心理學方面的疾病十分的牴觸,總認為除非得了精神病,達到傷人傷己的程度,才應該去看醫生。甚至有些年紀較大的人,因為種種可笑的顧慮,或者是單純是因為不了解,認為這些心理疾病沒有什麼大不了的,都不是病症,使得小病成大病,最後追悔莫及。
已經被報導出來的,學生跳樓,當街殺人的事件已經很多,那些被隱瞞掩藏的也更是數不勝數。我國的非正藏死亡率達到千分之二,十分令人痛惜。只願我們自己能夠對自己更好,只願我們對待這世界,比這世界對待我們更溫柔。
參考文獻:
【1】 詹姆斯·法隆著 翟名晏譯《天生變態狂》北京:群言出版社
【2】《人民大學數據調查與研究中心關於死亡率的調查報告》
【3】孫汝建著《修辭的社會心理分析》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4】馬春玲 康晶編著《犯罪心理學》哈爾濱:黑龍江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