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貌似病弱的端妃竟也如此陰毒,看死在她手裡的嬪妃都有誰

2020-12-24 娛氏影視

導語:後宮裡的女人從來沒有善類,真正的善類就活不下去,活在狼群裡就得學會防身和撕咬,除此之外,別無選擇。雖然端妃暫時選擇逃離戰場,但她的心耳神意卻無時無刻不在關注著後宮動態。

直到酷似純元的甄嬛進宮,她才不再繼續蟄伏,正式登場亮相,並時不時地出來幫甄嬛一把,因為她覺得:報仇的機會來了!

在《甄嬛傳》的原著中,華妃其實是死在端妃手裡的,端妃策劃了「放火案」。但端妃卻全程未曾露面,可見手段之高明。不要以為端妃只害死了華妃這一個人,還有一個嬪妃也間接死在了她的手裡。

1、端妃一掃病態,終於露出「真面目」

《甄嬛傳》原著原文,第三部,第十七章 「蘭折」一回中,就詳細敘述了年世蘭的死因,以及另一位妃子的死因。原文大致意思如下:

華妃死後,甄嬛忙不迭地來到端妃宮中,二人相互道喜。然後,甄嬛端端正正地給端妃深行了一禮。

端妃詫異道:「你這是做什麼?」

甄嬛道:「肅喜並不是年氏的心腹,年氏也並未致使他放火,雖然他當時矢口否認,可是後來就招了。想來應該是娘娘的人吧也唯有娘娘才能在宮中安排下這樣的人而不被起疑。」

端妃笑了,眼睛眯成微狹,溫婉而有鋒芒,淡淡道:「是啊,誰會在意一個久病的妃子呢。不過話說回來,若非皇后和敬妃審理,只怕這事還不容易過去。」

甄嬛道:「到誰手裡都一樣,這個宮裡要找出個喜歡年氏的人來,還真是難。再說落井下石的事,誰都會做。」

端妃拉甄嬛起來道:「你不用謝我,我不過是為了自己罷了。」

甄嬛笑道:「只是我有一事想不通,既然是娘娘安排的人,怎不早早下手放火,非要在外窺視了好幾日,還被我的奴才發現了。」

端妃笑道:「本來哪用你親自動手,可惜那幾天正是雪化之時,外頭潮溼不易點火罷了,才延遲了幾日。就算被抓了也不要緊,身上有現成的火石、火油,就可以安了意圖不軌的罪名給年世蘭。」

看了吧,這件事是端妃一手操縱的,那個肅喜竟是端妃一早就安插在華妃身邊的臥底奸細。

想必端妃也是以肅喜家人的性命相威脅,才能讓肅喜乖乖聽命吧?也是細思極恐的,那個叫肅喜的小太監註定難逃一劫,會死得很慘。但端妃豈會把一個小太監的性命放在心上?自然是一笑而過了。

2、曹琴默的死,竟是甄嬛一手策劃,目的是「借花獻佛」拉攏端妃

電視劇中,曹琴默是被皇帝和太后下令毒死的,成功洗白了甄嬛。但在原著中,這件事卻是甄嬛一手操作的。根本就不是太后和皇帝的主意。

甄嬛這樣做的目的很明確:殺死曹琴默,奪過溫宜來送給端妃撫養,趁機拉攏端妃成為自己的結盟死黨。原著原文如下:

甄嬛正與端妃說著話。忽然槿汐匆匆進來道:「娘娘,襄嬪歿了。」

甄嬛一驚,立刻平靜下來道:「你去打點下,要送什麼的別錯了禮數,等下本宮就會趕去和煦殿。」

端妃見她出去,看著甄嬛道:「你都安排得沒有紕漏麼?」

甄嬛鎮定道:「是。半個月前下的藥,算算到今日是該發作了,溫太醫很小心藥量,想來不會出錯。我私下問過他,他說服藥後常有夢魘之狀,加上年世蘭的廢黜是她告發,如今又死了,正好對得天衣無縫,人人都會以為她是愧疚而致心病才死的。」

端妃略略思索道:「那就好。曹琴默心機頗深,又知道你扳倒年世蘭的事,若一朝反口就不好辦了。只是,醫者父母心,倒是難為了溫太醫,他可比不得咱們的心性。」

甄嬛低首說道:「了我,溫實初總是肯的,哪怕是殺人,只要能保全我,他亦下了手,儘管他心底是不忍的。曹琴默雖然與我攜手合作,但也是彼此存了戒心的,明殺絕對不智,暗殺也不一定能利落乾淨,唯有下藥一著,最不著痕跡。」

端妃看著甄嬛,默默良久,意味深長地嘆息一聲,「只是可憐了溫宜公主年幼喪母。」

甄嬛立刻心領神會,莞爾一笑道:「娘娘方才不是擔心老來無靠麼?溫宜公主有娘娘這位義母,想來必定出落得乖巧懂事,皇上應該也是沒有異議的。」

端妃無聲地笑了,「你從前所說的、要贈送我的大禮就是這個麼?」甄嬛輕輕地笑了,四目相對,心照不宣。

這就是原著中的情節,實際上,端妃和甄嬛早已經達成默契,先除掉華妃,再把曹琴默暗暗毒害,然後把曹琴默的孩子送給端妃撫養,讓端妃不再膝下伶仃。這齣殺母奪子的好戲,其實是二人早就達成的共識。

所以說,後宮中哪有單純善良的女人啊?看似人畜無害的端妃,私下裡竟也有這樣的鐵腕手段,一直扮演著豬吃老虎,最終收穫最大的人生贏家卻是她!

不僅位分是形同副後的「皇貴妃」,而且,自己不費吹灰之力便得到了溫宜公主的撫養權。她的人生可謂圓滿至極!

相關焦點

  • 甄嬛傳:誰知道皇后從未害過端妃,為何端妃會對皇后恨之入骨?
    甄嬛傳:誰知道皇后從未害過端妃,為何端妃會對皇后恨之入骨?
  • 甄嬛傳:雍正翻牌子時,為何端妃的綠頭牌與眾不同?不愧是經典!
    導語:甄嬛傳:雍正翻牌子時,為何端妃的綠頭牌與眾不同?不愧是經典!甄嬛傳如今成長為觀眾心中古裝劇的經典,它能夠如此大火的原因,必定離不開劇情的編寫和幕後工作人員的用心。其實這部劇許多劇情是在後宮展開的,所以對於場景的刻畫導演也用盡心思,劇中我們經常可以看見許多特別的物件,包括嬪妃們的配飾都是十分精緻並且獨特的,除了這些劇組對於細節的追求也從未停過,這裡發現了一處細節邀大家一起看看。在後宮中嬪妃們都搶著侍寢,因為是侍寢才代表皇上的寵愛,擁有更多聖寵的人在後宮中地位才更高。然而在侍寢一事上,劇組做了一個小細節。
  • 甄嬛傳:雍正翻牌子時,為何端妃的綠頭牌與眾不同?不愧是經典
    甄嬛傳如今成長為觀眾心中古裝劇的經典,它能夠如此大火的原因,必定離不開劇情的編寫和幕後工作人員的用心。其實這部劇許多劇情是在後宮展開的,所以對於場景的刻畫導演也用盡心思,劇中我們經常可以看見許多特別的物件,包括嬪妃們的配飾都是十分精緻並且獨特的,除了這些劇組對於細節的追求也從未停過,這裡發現了一處細節邀大家一起看看。
  • 甄嬛傳:怪不得端妃故意和甄嬛疏遠距離,你看她發現了甄嬛啥秘密
    甄嬛傳:端妃為何最後疏遠甄嬛?你看這個最聰明的女人發現了什麼?甄嬛的聰慧也讓很多人感到敬佩,不過要說這後宮之中誰才是最聰慧的,那定然是端妃無疑了,端妃和華妃一樣都是出身將門,但是不同於華妃,端妃這一輩子母族十分強大,但是在後宮之中卻能夠生存下來,沒有像皇后等人被皇上忌憚,最終憑藉著自己的手段成為了皇太貴妃。
  • 《甄嬛傳》端妃成為最後贏家,是她知道這三個為人處世的道理
    火了十年的《甄嬛傳》你還記得第一次看這部劇的時候是什麼心態嗎?時隔多年,去重溫一次這部劇的時候就有很多的感悟。都說每一部清宮劇都會被稱為是古代版的杜拉拉升職記。我們看到的不僅是甄嬛一路升級打怪,成為最後贏家,也要看到她身邊的盟友們是如何一步一步給她助攻的。
  • 端妃堪稱《甄嬛傳》裡「勸架小能手」,因她掌握了這個說話技巧
    端妃是如何做到說話如此有份量的呢? 除了她表現得平時與世無爭、對眾人皆能公平公正以外,主要還是在於她說話有技巧,讓人不得不信服。1. 不說廢話 這一點不得不提一下齊妃娘娘。「三阿哥每天都看書到深夜裡,天不亮就起來練習騎射和馬術。」「臣妾見了三阿哥總會說:弘時啊,叨叨叨叨……」「皇上,臣妾記得皇上最喜歡臣妾穿粉色。」「皇上是嫌臣妾老了?」 看,一句有營養的話都沒有。 作為額娘連自己兒子是長高了還是長壯了都分不清楚。
  • 甄嬛傳:誰看懂了?溫宜公主被端妃收養後,為何再也沒有出現過?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甄嬛傳》後宮嬪妃能誕下龍裔的並不多,曹貴人就是為數不多的嬪妃之一,為了溫宜公主曹貴人早早就投靠了華妃,每次華妃遇到困難,曹貴人都會竭盡所能幫助華妃,事實上華妃也深知曹貴人的心思,所以也是因為華妃的原因,曹貴人才能親自撫養溫宜,但是華妃的性格就是那樣,心情好了曹貴人還有幾天好日子過,若是心情不好的時候,曹貴人也就成了華妃的出氣筒,特別是甄嬛入宮得寵後,華妃為了爭寵強行將溫宜養在自己宮中,這件事也成為曹貴人和華妃關係破裂的導火線
  • 《甄嬛傳》端妃,她既利用甄嬛,也瞧不起甄嬛
    最近,我寫這個劇的劇評,已經開始著重寫劇中各種名場面,試圖給大家看一點關於人性的東西。可能是因為這些名場面一直沒怎麼涉及到端妃,所以後臺催我寫端妃的人,非常多。但其實,我很早很早之前,已經寫過一次端妃。我今天回過頭重看這一篇,發覺即使是重新刷了一遍劇情,我對端妃的看法還是沒變。
  • 《甄嬛傳》:為何端妃最恨的是同為受害者的華妃,而非皇帝皇后?
    「端藥」事件之後,端妃明白了皇上利用了自己,也清楚惹了華妃不會有好結果。從此,她便藉口身體不好,逐漸隱居起來。偶爾露面,也都是病歪歪的,給人的感覺非常淡然,似乎看破紅塵。在皇后與華妃的爭鬥之中,也總是置身事外,從不參與,更不會像後宮大部分嬪妃一樣爭寵。端妃一直在努力維繫一個「沒有寵愛、沒有地位、聽天由命、看淡生死」的人設。
  • 甄嬛傳:端妃愛皇帝嗎?她的一個行為表明,她早已對皇帝恨之入骨
    因為她無法面對自己的心。她的病是心病,無藥可救的心病,因為太聰明、看得太透。所以,她沒有辦法接受這樣一個男人繼續跟他逢場作戲。1、端妃有著一雙犀利的慧眼,對於宮中陰謀,她洞若觀火甄嬛第一次懷孕失子後,曾經去端妃的宮中拜訪過端妃。端妃一席話早已點明:真正害死你孩子的人,並非華妃,而是另有其人。可惜,甄嬛當時竟不明所指。
  • 再看《甄嬛傳》:比起敬妃,端妃對甄嬛的3次幫助,讓她穩坐後宮
    作為甄嬛迷,這部劇看了不下10幾遍,但每一次看都不厭煩,每一次回味都會有新的感受。 甄嬛從小小的常在到貴妃的一路晉升,和她交好的妃嬪在為她的升職路上起了或大或小的作用。除了眉姐姐外,敬妃和端妃起的作用最大。敬妃撫養著甄嬛的女兒朧月公主,因此對甄嬛忠心耿耿。
  • 甄嬛傳:難怪端妃對太后恨之入骨,看她除了背黑鍋,還有什麼仇?
    而端妃對此早就心存疑慮,只是苦於沒有證據,宜修的後臺又太強大,畢竟有太后撐腰。所以,端妃只能把這份質疑埋藏在心底。 某日,端妃去甄嬛宮中探望再度懷孕的甄嬛,聽到甄嬛的疑問時,她瞬間變了臉色,這恰好印證了她當初的懷疑。於是,三個人趕緊走進內室討論此事。
  • 端妃比敬妃更沉穩,為何甄嬛卻更信任敬妃,而疏遠了端妃?
    甄嬛最後成為太后的時候,她的身邊就只剩下了敬妃、端妃、欣嬪和小允子以及崔槿汐這幾個人了,而她這一路走來,身邊好友和愛人都相繼離世,例如從小一直陪伴她的流朱,親妹妹浣碧,深愛著的果郡王
  • 甄嬛傳果郡王是誰 甄嬛傳果郡王和甄嬛在一起是哪一集
    他尚未娶妻,亦不聞戀人是誰,那情傷因何人而起又為何人而療?而且,純元的成名作「驚鴻舞曲」果郡王竟能信手拈來,可知私下已經演習了多少遍了。甄嬛初次跳舞,他不可能未卜先知,專為甄嬛演習。只能是為那個逝去的純元,藉此緬懷故人。果郡王之所以每次參加宮廷宴會都遲遲不到席,是不希望觸景生情,見到皇帝與宜修就會情不自禁想起純元,不僅暗自傷懷不已。
  • 甄嬛傳:難怪宜修殘害皇子,看她發現啥秘密,會讓她變得心理扭曲
    甄嬛傳:心理扭曲,殘害皇子,宜修到底發現了什麼秘密?在這部劇中,最無法讓人理解的就是皇后——宜修。宜修作為後宮的皇后,本該做到母儀天下,為何她的內心如此的扭曲?已經的得到了這尊貴的身份,卻容不下後宮的嬪妃為皇上生育子嗣。
  • 《甄嬛傳》中皇上欣賞嬪妃們的哪些才華?皇上最愛的人到底是誰?
    電視劇《甄嬛傳》播出後可謂家喻戶曉,皇上後宮的嬪妃們各個美貌不說,還有各有所長。今天就來完整盤點下電視劇《甄嬛傳》全部嬪妃的才藝(才華),為了防止遺漏,按後宮位分排序挨個分析。最重要的是,皇后有能力幫皇上出謀劃策,甄嬛得寵之前,能出入御書房的只有皇后。03.端皇貴妃:琵琶技藝+將門才華(可惜她被灌紅花後失去體能)端妃的琵琶是由純元皇后親手傳授,小說裡有描寫,端妃聰穎學的八九不離十。後期端妃身體漸漸好了,也能彈琵琶侍寢,皇上很喜歡聽。
  • 甄嬛傳:甄嬛成為太后,端妃為何稱病不見?
    甄嬛傳,宜修失勢,甄嬛勝出,入駐慈寧宮。甄嬛問:「皇貴太妃怎麼沒來?」敬妃答:「端姐姐又病了。」從這段看似簡單的一問一答中,我們可以得知,端妃已經很久沒有去慈寧宮請安了。端妃的近況,甄嬛絲毫不知,只能從敬妃處了解一二。
  • 甄嬛傳:端妃一生無子和華妃無關,誰注意她的真實身份?看後明白了
    端妃在《甄嬛傳》中是一位不是很起眼的角色,但她卻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相信看過《甄嬛傳》的小夥伴都知道,端妃雖然很受皇上的尊重,但她一生無子,最重要的是端妃很喜歡孩子。
  • 甄嬛傳中十二位歷史原型:甄嬛活到了84歲,而端妃很得雍正寵愛
    作為宮鬥劇的巔峰之作,《甄嬛傳》至今都擁有無數的粉絲,而作為宮中的諸位娘娘們有多少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雍正嬪妃呢?又有哪些是作者為了故事發展而虛構出的人物呢?
  • 甄嬛傳原著:敬妃端妃欣貴人說,最智慧靠譜的投資,不是審時度勢
    《甄嬛傳》原著中不很得寵卻挨到了最後,得享天年的敬妃、端妃、欣貴人的經歷,告訴我們善良而不軟弱的人,無敵。《甄嬛傳》這部宮廷大作,主線不是波瀾壯闊的家國政事,而是後宮嬪妃的勾心鬥角,但足夠精彩。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是人生大課堂。何況是人尖子大聚會,矛盾大集中的後宮呢?這個課堂的品級可著實不低。今天小編來說說《甄嬛傳》中,三個秉性善良,不爭為爭,以慢贏快,最終得以圓滿的嬪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