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藝術,不應該被同化為現代藝術的傀儡,追求迥異的視覺衝擊或文化批判,而是應該表達當代社會與人文精神。縱觀西方現代藝術的百餘年發展,無論莫奈、梵谷、畢卡索或杜尚,他們所創造的藝術巔峰,無一不反映著他們所處時代的社會與人文精神,無論是技術革新或戰爭霾影,都呈現著那個時代的當代精神。今天,面對全球大融合的時代背景,何為我們的當代精神?
回顧李秀實先生幾十年的藝術歷程,從寫實到寫意,面對舊作始終不無遺憾:這些外在風格各異的作品,礙於表現語言的制約,始終沒有走出西方傳統油畫的框架,成為深層次藝術追求的瓶頸。李秀實先生由此深深感悟:想使舶來的油畫藝術衍化成自己的血肉,必須從基礎的藝術語言做起。然而,油畫與東方水墨因文化傳統、美學觀念及材質的差異,兩者在觀察方法,表現手段上的處處幹擾、牽制相剋,不亞於南轅北轍的溶水火為一爐……。經過近三十年的探索與實踐,李秀實與其創建的「墨骨油畫」終於日趨成熟,其堅實的油畫根基與鮮明的民族性風貌,不僅向世界樹立了一面東方藝術的旗幟,更代表了一代中國藝術家恪守民族己任的當代精神。
2016年10月22日至11月13日,「當代精神 –李秀實與墨骨油畫作品展」將在北京向您詮釋我國老一代藝術家的藝術追求與心路歷程,展覽將呈現李秀實先生在上世紀70、80、90年代各時期的代表作及90年代後墨骨油畫的整體面貌,尤其是2015、2016年最新作品,那隨意盡情遊走於東西方兩種美學體系中的墨線,不是民族性的強悍彰顯,而是中華民族骨子裡對筆墨的理解,並將其交託於心靈的藝術境界,正因如此,一份忠於東方文人思想的繪畫形式,在西方的油彩畫布上綻放而開。
展覽將展出作品原作五十餘幅及部分限量微噴署名版畫。
展覽期間,將同步推出240頁全彩圖版《當代精神 –李秀實的藝術之路》圖書。
展覽主辦方代表李秀實先生歡迎閣下蒞臨展覽現場,並敬請參加開幕活動!
李秀實
展覽時間:2016年10月22日(六)至11月13日(日)
開幕酒會:2016年10月22日(六)14:00
學術研討會:2016年10月22日(六)15:00-17:00
學術主持人:劉曦林
地點:北京百雅軒798藝術中心
地址:北京朝陽區酒仙橋路2號院798中街
主辦單位:墨骨藝術基金會、北京百雅軒藝術機構
協辦單位:雅昌藝術網、墨骨油畫學會
合作單位:北京龍影廊、臺灣99°藝術中心、臺灣東門美術館、黑龍江省油畫學會、香港天趣國際藝術、臺灣詠泉文創、臺灣誠品生活、三品時尚國際
媒體支持:藝術中國、旅遊衛視、書畫頻道、臺灣《藝術家》月刊、《三品》月刊
特別支持:藝高高萬人展
展覽作品
《萬裡長江橫渡》尚在大學讀書期間以此作品在美術界嶄露頭角
1960年,《萬裡長江橫渡》展出後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中國美術家協會將這幅作品同當時我國美術界眾多大師蔣兆和、傅抱石、黃永玉等的作品並列為當年的優秀作品。當時幾乎所有的國內報刊及專業媒體等都對這幅作品作了介紹,如《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美術》等。
《春到興安嶺》建國後第一張以自然風光為主題的風景作品在全國美展展出
1972 年, 正是文化大革命滿山遍野歌頌紅太陽的熱潮時期, 大主題人物畫是當時藝術創作的主流題材, 李秀實先生這幅《春到興安嶺》作品, 成為當時「紀念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30 周年」全國美展中唯一的一幅以自然風光為主題的作品, 在當時極不正常的藝術夾縫中, 受到社會廣泛的讚譽, 成為當時中國美術館保留展品, 並放大原畫的三倍供中國歷史博物館(現國家博物館)陳列。
《倖存》計劃經濟時代,個人展覽不是花錢就可以舉辦的
1981 年,經過層層篩選,李秀實先生連同中央美術學院、清華大學、北京畫院各一名畫家共同組成「四人作品聯展」,由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在中國美術館展出,李秀實先生展出油畫作品三十一幅。時任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江豐攜同吳作人、劉開渠、華君武、蔣兆和、古元、李樺等老一輩藝術家及在京著名美術家三百餘人幾乎全部光臨,並得到與會者的充分肯定。
《金石夢語》開始踏上屬於自己的藝術探索之路
1985 年春,被喻為中國「油畫藝術的春天」,具有中國大陸油畫藝術發展裡程碑含義的「黃山油畫藝術研討會」在安徽召開,李秀實先生發表論文《從「油畫民族化」談起》。「黃山油畫藝術研討會」倡導與鼓勵破除油畫創作的單一模式,批判題材決定論;主張觀念更新,強調藝術本體的本質功能和藝術中個性的重要性;主張合理吸收西方現代藝術等問題進行了積極的探討與肯定。會後,李秀實先生借用書法篆刻創作了系列作品,謝赫六法的「骨法用筆」控制著中國畫的一切物象。
《破曉》
1985 年秋,在中國美術家協會第四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理事,面對寬鬆的學術環境,使李秀實先生對中國油畫藝術的未來充滿期待與信心。
《黑龍江金秋》墨骨油畫的早期探索性萌芽
李秀實先生自幼曾深深被祖先的「六法」所折服,又因情有獨鍾於西方印象派的色彩表現魅力,於是早在1978年,李秀實先生曾試用中國山水畫的用筆手法創作了這幅作品。次年,又用同樣的技法創作了另一幅作品《北疆秋陽》,《北疆秋陽》因其獨特的表現手法入選「第五屆全國美展」,並被中國美術館收藏。這幅《黑龍江金秋》便成為唯一的一幅存留於藝術家手中的墨骨油畫早期探索性作品。
《正月》墨骨油畫第一張開篇之作
1989年冬,李秀實先生開始創作《正月》,這是有意識、按目的地進行「墨骨油畫」研究的開篇之作,此作品從1989年冬畫到1990年春,由構思到上布,畫了刮,颳了改,反反覆覆畫了一個冬天。在隨後的若干年間,遵循著《正月》的方向,創作了「京華遺韻」系列作品。1996年,這批作品得到《美術》雜誌的關注,在1997年第1期刊發封面、封二、內頁共19幅作品及長篇評論,又在同年2月23日舉行「李秀實《京華遺韻》系列油畫作品觀摩研討會」,並在隨後第4期《美術》雜誌及中國文聯的文藝報刊登了研討會的長篇報導。
《山月隨人歸》墨骨油畫的意象色彩
此作品源於唐代詩人李白「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的詩句。作品對夜空色彩及物象反差的處理,絕不同於世間過往油畫的慣性畫法。在自然色與色彩表情間、在固有輪廓與流動的書寫運筆中,即有畫技、也含畫情,其未盡的表達,使意象與心境, 視為終極的追尋。
《京師瑞雪》墨骨油畫的筆墨韻味
隨著李秀實先生對「墨骨油畫」語言的駕輕就熟,墨骨油畫流動性的顏料處理,賦予了畫面一種仿佛略帶水氣的溼潤質感,也因此一股水墨氣韻的特性在此由然而生,而玄幻的肌理和在飽含油畫色彩深厚絢麗交響中以似是而非的透視處理,使油畫本身的視覺強度始終不曾衰減。
《西風故夢》以線造型的灑脫
在如水氣般流動的畫面中,任意性的筆墨穿梭於其中,如神來之筆般地為作品添增了一份動人的純真與靈性,並使得畫面活潑且伶俐。同時,這些筆墨又始終保持著離而不棄的巧妙距離,在畫面上自成另一種表現體系,張揚且又內斂。
《龔賢筆意》對龔賢筆墨的色彩詮釋……
李秀實先生隨作畫也隨著反覆研讀明末清初金陵八家、八大及黃賓虹、李可染名師佳作,充分借鑑歷代文人畫的筆法、詩情,尤其對龔賢的「筆意」 與「積墨」,在深入研究的基礎上,大膽的用油畫技法重新詮釋。
《向何方》墨骨油畫的文人畫意境
孤冷的雁陣,簡括的山巒,清風般高遠的冷寂,遊走於物像邊緣的墨線......,此作品以筆墨韻味代替造型法則,筆法放縱、凝練,氣質如清風般高遠。
2015-2016年新作
正月雪系列 - 街頭巷尾 65×80 cm 麻布·油彩 2016年
正月雪系列 - 西方紅 80×100 cm 麻布·油彩 2015年
京華遺韻系列 - 旭日銀裝 65×80 cm 麻布·油彩 2016年
正月雪系列 - 西山月 65×80 cm 麻布·油彩 2016年
往憶西西里組畫之1 - 地中海松 73×91 cm 麻布·油彩 2015年
往憶西西里組畫之2 - 山頂城市 80×100cm 麻布·油彩 2015年
正月雪系列 - 白月亮 65×80 cm 麻布·油彩 2016年
夢系哈爾濱系列 - 江上行 65×80 cm 麻布·油彩 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