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故事,四句話,道出快樂的真諦,需要用一生領悟!做人,在覺得不快樂時,讀一讀這個故事,四句話,領悟快樂的真諦。
來看這個故事:
一位剛過弱冠之年的少年去請教一位年老的智者。
少年問:「有沒有辦法既可以讓自己很快樂,也能不傷害別人,帶給別人快樂呢?」
智者微笑望著少年,讚嘆道:「孩子,你很不錯,在如此年齡有這樣美好的想法,難能可貴。很多人活了一大把年紀,可從他問的問題就能看出,不管你給他多麼睿智的答案,他都不可能明白什麼才是真正重要的人生道理,真是可悲啊。」
少年謙虛地聆聽老人的話,沒有絲毫驕傲和得意。
智者接著說:「這樣吧,我送給你四句話,希望你能從中找到答案。這第一句話是:把自己當成別人。你知道這句話的含義嗎?」
少年回答說:「您的意思是不是說。在我覺得痛苦、不快樂的時候,將自己當成別人,那痛苦自然就輕了、快樂自然就多了;當我欣喜若狂的時候,把自己當成別人,那樣的話,心態也會變得平和許多?」
智者微微點頭,接著說:「這第二句話是:把別人當成自己。」
少年略微沉思了一下,說道:「您的意思應該是說,要能夠換位思考,站在別人的位置想問題,如此,就可以真正同情別人的不幸,理解別人的需求,並且在適當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
智者目光中不由得露出讚許,繼續說道:「這第三句話是:把別人當成別人。」
少年這次反應很快,說:「這句話的意思應該是說,要充分尊重每個人的獨立性,不管在哪種情況下,都不可侵犯他人的核心領地?」
智者哈哈大笑:「很好,很好。這第四句話是:把自己當成自己。這句話聽起來很繞口,也很難理解,你不要著急回答,留著以後慢慢領悟吧。當你領悟的時候,你也就領悟的快樂的真諦。」
少年說:「這句話的含義,我一時的確體會不出。但這四句話之間似乎有太多自相矛盾的地方,我用什麼才能把它們統一起來呢?用什麼才能從中領悟快樂的真諦呢?」
「很簡單,需要用一生領悟。」智者這次的表情嚴肅了很多。
少年聽完沉默了很久,然後叩首告別。
隨著時光的流逝,少年變成了青年、中年,又到了老年。再後來,在他離開這個世界很久以後,人們都還時時提到他的名字。人們都說他是一位真正的智者,因為他是一個快樂的人,而且也給每一個見過他的人帶來了快樂。
是的,正如故事中智者的四句話所言,快樂的真諦其實很簡單,把自己當成別人,把別人當成自己,把別人當成別人,把自己當成自己。做人,在覺得不快樂時,不妨好好地揣摩一下這四句話,我們也許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快樂起來,這就是快樂的秘訣。
當然,故事中四句話是比較玄妙的,也需要用一生去領悟,這裡再分享四種比較簡單的獲得快樂的方法:
一、順其自然。一般來說,當人們在參加一些十分有趣的活動,達到忘我的程度時,快樂就會自動出現,因為這時他們已經忘記了時間,也忘記了一切憂愁,心理學家徹斯·森特·米·伊把這一現象稱為「順其自然」。
二、擁有信仰。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大學心理學教授塞理曼說,每個人都有「信念力量」,而懂得追求快樂的人就會利用它。「信念力量」會使你做出令別人感到奇怪的選擇,但是你將會最終得到滿足。這種信念的力量,就是指信仰,有信仰的人,一定比沒信仰的人更容易感到快樂。
三、心底無私。當一個人心中只有權力、財富和地位,只有私心的時候,不見得過得快樂,而且可以肯定的說,大部分時候不快樂。要快樂其實很簡單,心底無私、知足不貪、樂於工作、節制欲望、簡單生活,做到了,自然就能快樂。
四、待人寬容。寬容和原諒別人的過錯是維持人與人之間良好關係的基石,不僅如此,這種高尚的精神也有益於一個人獲得快樂,而負性的情緒則對獲取快樂是有害的。(百家號獨家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