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南坊)1D(One Direction)絕對是近年英國樂壇最大收穫。以救市主身份空降,創造銷量奇蹟,帶活娛樂圈,豐富大眾娛樂生活。這已不是簡單的流行偶像組合,而是喜聞樂見的惠民愛心團隊,相比商業成績,更得人心的是娛樂精神。歐美樂壇,幾乎都在拿1D來消費。最近一次大場面消費,是上周英國家的NME大獎。音樂獎裡的尤物,把當紅組合評為「最爛組合」,並且封組合頭牌哈裡(Harry Styles)為「年度懦夫」。這是娛樂至死的吐槽,這還是另一種認可。除不解風情的鐵粉之外,幾乎都將此當作純粹娛樂,連「懦夫」本人都表示,這個獎,可以有。
說胸懷太大,但起碼具備抗黑能力,這於組合不僅無害,而且突顯風度和情趣。美國的賈斯汀·比伯(Justin Bieber),英國的1D,彰顯人氣的指標之一都是「被吐槽」。擁有樂迷水軍無數的大偶像,吐槽他們的也可以排成春運隊伍。無論捧還是殺都是在消費,作為被消費大戶,1D一直都很忙。
何為消費?即扯關係以博取眼球。
初級消費是抹黑吐槽。毫無技術含量,最易上手的一類消費。國內國外都是吐槽的嘴,傑克·巴格(Jake Bugg)、Blink-182、範海倫(Van Halen)等不一而足,均向1D開過炮,攻擊重點基本集中在「垃圾流行樂」。無新意,且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實,此類消費不上檔次,反顯平庸。平庸中只能凸顯1D的價值,沒有這個靶子,大嘴們都找不到發聲的機會。1D的功績裡盤活娛樂圈必須重墨記載,因為他們《太陽報》再也不缺重磅娛樂頭條,也因為他們老大腕們找到迅速轉新潮的話題。保羅·麥卡特尼要表揚下後生們的高人氣,「滾石樂隊」甚至要盛讚人氣組合堪比當年自己的威名。經典搖滾前輩們排隊表揚,不是1D太出色,是他們太值得消費。深諳此道理的,上到英國首相下到美國當紅女聲。高官卡梅隆,親自現身1D的MV裡,不乏效仿美國同行歐巴馬向年輕一代示好的意圖。能成功消費1D的女聲,只有泰勒·斯威夫特(Taylor Swift),跟哈裡的鬧劇讓她獲益無數。至少一位前男友,至少一段新八卦,至少一首新歌,這不是在談感情,這是在談投資。消費了1D的泰勒,收穫了3D全方位無死角的出鏡,今年「格萊美」和「全英音樂大獎」,泰勒就以成功企業家的身份展示投資成果,兩場演出均搬出因前任而出爐的歌曲,並全力吐槽譏諷,獎沒拿到手,鏡頭賺到不少。
你消費了我,還一笑而過。跟泰勒這場消費戰,哈裡唯一收穫就是那座幸災樂禍的NME「年度懦夫」獎盃。
中級消費是業務合作。現實情況是,1D組合裡5位正太一直在扮演花瓶,唱功創作跟他們今生無緣,所以,業務合作多偏重效應。組合第二張專輯《Take Me Home》請來艾德·希南(Ed Sheeran)合作,1D獲得音樂水準,後者獲得知名度。兩方相較,明顯實力派的希南獲益更多。希南入團,只能為流行口水歌增添民謠口味,無意改造根本,所以1D所獲只是水準的皮毛。作為英國最著名的出口偶像團,1D在美國具備羨慕死人的聲望,他們給希南則可以是打開美國市場的通行證。一邊是一個思路,一邊是一條生路,孰輕孰重一目了然。與紅人合作是迅速走紅的綠色通道,1D就是那個走紅快捷鍵。英國搖滾樂隊「疫苗」(The Vaccines)擁有一次按鍵的機會。樂隊主唱正在為1D寫好搖滾好搖滾的歌曲,職能與希南一樣都是負責換口味。作為回報,新晉人氣樂隊將獲得1D粉絲們的集體表揚,進而有望迅速向流行搖滾樂隊轉型。
據稱,英美兩大「被消費」大戶1D與比伯將有望合作出新歌。這是巨星間的碰撞,更是消費大軍的狂歡。
但最高級的消費,只屬於一個人,1D的實際主人西蒙·考威爾(SimonCowell)。流行樂壇的大金主,最在行消費,為他當過搖錢樹的明星與跟他有染的豔星一樣多。劉易斯(Leona Lewis)、莫爾斯(Olly Murs)、蓋斯(Gareth Gates)等,當紅或過氣,英國流行樂壇半壁江山都屬於他的廠牌。蘇珊大媽(Susan Boyle )、保羅大叔(Paul Potts),若干選秀紅人也都出自他執掌的節目。如今的1D,是他手下最得意的弟子,不僅可以隨意消費而且掌握生殺大權。作為流行組合,1D註定保質期有限,任何吐槽抹黑等低端消費都攔不住他們走紅,只有高級消費的金主可以翻手雲覆手雨。鐵粉眼裡只有一個1D,金主眼裡,他們之後還可以有2D、3D,電影能拍出多少個D,偶像組合就能捧出多少個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