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氏孤兒》改編,為何我國爭議不斷,300年前西方的卻堪稱佳話?

2020-12-28 漱玉博言

說起《趙氏孤兒》,我們第一印象應該就是陳凱歌所改編的《趙氏孤兒》電影,其次就是在將近300年前的法國文豪伏爾泰所改編的《中國孤兒》,這兩本改編可以說是我們印象中比較深,也能夠最快想到的兩個版本,可前者電影在豆瓣上評分並不高,反而是後者,大幅度的改編卻引起了西方觀眾的轟動。那麼,在不引戰對比的情況下,究竟是什麼造成了雙方之間的差異呢?

首先介紹一下《趙氏孤兒》,這是中國元代雜劇家紀君祥所寫的一本歷史劇,是中國的四大古典悲劇之一,以春秋戰國時期晉國晉靈公時期作為背景,講述了一個朝廷紛爭,遺孤存活報仇雪恨的故事。

再詳細點兒就是朝廷兩黨相爭,一派人幹掉了另外一派人,然後被滅門的那一派人留下了一個孩子,這個孩子苟延殘喘,認賊作父,最後成功報仇的故事。

法國大文學家伏爾泰是在1753到1755年進行改編的,在改變的過程中,他把時代背景換到了元朝成吉思汗時期,並且對其中的人物進行了一定的加工,在某些程度上有著大幅度的改變,最後還添加了一段浪漫的愛情故事:成吉思汗因為愛上了某一個姑娘,所以決定要徵服全世界。

在文本的改編上,中國本土的作家對伏爾泰的戲劇改編表示了讚揚,也表示了其不足之處,但在整體上,由於伏爾泰本人對中國的政教有著頗多深入的研究和摯愛,所以他在整個改的過程中,將中國的儒學思想也加入了進去,特別是有關於孔子的仁義部分更是體現的淋漓盡致,所以《中國孤兒》後面還有一個長墜——「孔子的倫理」,而伏爾泰自己也說過,他從《趙氏孤兒》身上看到了在野蠻時期的精神風骨與魅力,改編的目的就是為了宣傳孔子的思想。

同時也由於整部戲體現了一個真實性和可歌可泣的傳奇性,所以在當時的法國巴黎大獲好評,幾個劇院都連續排出了《中國孤兒》,一些上流人士達官貴人都紛紛來觀看這一出恨與愛的故事,使得西方人能夠更明確的了解到,在14世紀,屬於中國文化的魅力,也讓一群貴胄對中國的了解不是停留在他們所收藏的高昂瓷器和絲綢上,而更多的是深入核心的思索與讚嘆。

因此總而言之,伏爾泰的改編版本無論是在西方還是在中國學界,作家和研究學者給予他的評價都很高。

那我們現在再來說一說在幾年前由陳凱歌改編的電影《趙氏孤兒》,電影於2010年上線,由於時代相差較遠,且題材不同,陳凱歌導演的改編自然不能跟伏爾泰的戲劇版本同臺而論,而就電影本身來說,許多人對他的評價在知乎上寫得非常生動,有許多論文還專門就原著和電影版本進行了論文寫作,褒貶相雜,總結起來就是——電影很好,但有許多敗筆,看可以看,但不看也可以不看。

其實這種情況跟現在許多小說改編到電視劇或者是電影所面臨的情況都差不多,經過一定的影視劇轉換之後,其中的故事,敘事情節以及人物的動作表現都會有一定的變化,而這電話一旦掌握不好,就容易讓整部劇成為敗筆,所以即便現在我國影視劇中改編無數,可真正能夠提得上「不錯、很好」的,實在是寥寥無幾。

畢竟對於一部文學作品來說,無論他是小說還是戲劇,仍舊還是以文學的形式呈現,即便是舞臺劇,也還是帶著文學的因素,但如果要放在電影這個大眾平臺媒體上,編劇導演所需要思考的可就不是那麼一星半點兒,而就以上所說的兩個改變形式來說,前者是文學地域間的升華,後者是時代發展變遷的產物。

相關焦點

  • 論電影《趙氏孤兒》對同名元雜劇的改編
    參考文獻:[1] 柏楨.趙氏孤兒故事的演變與忠奸鬥爭[J].天中學刊,2015(3):21—23.[2] 張春麗.<趙氏孤兒>形態變遷下的主題流變幾電影改編之得失[J].電影文學,2013(7):64.[3] 段金龍.
  • 從戲劇到電影《趙氏孤兒》跨越時間的「變身」帶給觀眾不同的感受
    2018年11月18日,由中國導演排演、中希演員使用各自語言共同出現的中希雙語版中國經典話劇《趙氏孤兒》在希臘國家劇院上演,這也是第一次由中國導演執導西方大劇院演員所講述的「中國故事」。一直以來,很多人都被「趙氏孤兒」這個故事感動,卻從來沒想過這個故事的真實性,其實趙氏孤兒的故事,是《史記》當中虛構的。後世的《東周列國志》繪聲繪色改編,成為一個故事。
  • 《趙氏孤兒》真相:一樁由亂倫通姦引發的血案
    ,18世紀時,這個膾炙人口的復仇故事甚至漂洋過海流傳到了歐洲,被當時的法國大文豪伏爾泰改編成了歌劇《中國孤兒》,風靡歐洲。前幾年,導演陳凱歌甚至又以此為素材,拍了個同名電影,賺了不少票房,可見《趙氏孤兒》流傳之廣,生命力之強。然而這個流傳千年的《趙氏孤兒》其實有兩個版本,而我們所熟知的那一個,其實是假的。
  • 《趙氏孤兒》用來替換的到底是誰的兒子?
    紀君祥的《趙氏孤兒》用藝術手法將「搜孤救孤」的故事上升到了忠義與奸佞鬥爭的高度,強化了故事的「忠義」色彩,著眼於「復仇」主題。不少地方劇種都對《趙氏孤兒》進行了移植和改編,不僅有京劇版,還有越劇版、河北梆子版、崑曲版、豫劇版等,使得故事的情節和細節更加豐富多彩。
  • 看《趙氏孤兒》
    我不明白,這些原本該大人們看的演出爸爸為何帶我來看,因為以前看芭蕾舞《天鵝湖》什麼的,都是他和媽媽一同去看的。在看完《趙氏孤兒》回家的路上,父親又同我講了一路搜孤救孤的故事,或許是父親有意在培養我對傳統文化藝術的興趣吧!      現根據相關資料,將其復盤如下:    《趙氏孤兒》是發生在春秋時期的故事:奸臣屠岸賈抄斬趙氏滿門(譚富英飾趙盾)。
  • 下宮之難後趙氏為何還能崛起?與趙氏孤兒相比,真實歷史更為傳奇
    關於趙氏孤兒的戲曲,人們早已耳熟能詳,今天聊一聊真正的趙氏孤兒與趙氏之後崛起的傳奇。
  • 李寶春《趙氏孤兒》、《清輝朗照》4月上演
    2018年4月,李寶春在美琪精演新老戲《斷密澗風雲》、《別窯·路遙知馬力》;今年4月,李寶春又將攜新老戲《趙氏孤兒》、新編京昆大戲《清輝朗照》回到美琪。細看文末,還有套票優惠噢!新老戲《趙氏孤兒》全新結局烈士忠義,最悲壯的史詩劇時間:4月9日(周二)19:30票價:380/280/180/120/80元套票:300元(180元*2)
  • 【周一影院】免費看大片《趙氏孤兒》!!!
    時間 2016年11月21日 周一下午15:00點地點  天影生活館 影片 《趙氏孤兒》 《趙氏孤兒》《趙氏孤兒》,由陳凱歌執導,葛優、王學圻、黃曉明、範冰冰、海清、鮑國安、張豐毅、趙文卓、王瀚、趙文浩等人主演電影。
  • 趙氏孤兒的真相(五千年的點滴)
    趙氏孤兒的故事,很多人通過各種戲劇都有所了解,最早是元雜劇《趙氏孤兒大報仇》,後來是京劇,也是膾炙人口的經典大戲。
  • 趙氏孤兒---劇本
    趙氏孤兒其實,網上關於趙氏孤兒的說法形形色色,電影有電影的說法,電視劇有電視劇的說法,文筆類的說法有分為N種,此文只表達自己觀點,不喜勿噴。春秋時期的晉國,由於戰功起家的趙氏家族的權勢和聲望日益膨脹,在位國王晉靈公感到恐懼,默許屠岸賈誅殺趙氏一族,而趙氏孤兒(趙武)就是趙氏家族趙朔的遺腹子,趙氏孤兒主要講的就是趙武在母親趙莊姬、將軍韓厥、晉國大夫公孫杵臼等人的幫助下脫離脫離屠岸賈虎爪得以健康長大的故事。
  • 真相:原來《趙氏孤兒》還有這麼忠肝義膽、捨己為人的感人故事!
    ,甚為撼動,雖然史書上對此一干人事的真實性尚有爭議,但由於歷史久遠,我們無法得知真相,只是單純嚮往正能量的英雄作為罷了。(圖)電視劇《趙氏孤兒案》的劇照這是一場春秋時期在晉國發生的殘酷政治風雲。奸臣屠岸賈為權欲私利,利用趙盾弟弟趙穿弒君(晉靈公)的事向晉景公進讒言,要向趙家算帳。
  • 臺北新劇團《清輝朗照》和《趙氏孤兒》大陸巡迴演出行程揭曉
    全新結局烈士忠義 最悲壯的史詩劇這齣戲話劇演、電影演、連外國人都改編來演!可見它動人的悲劇性,古今中外都著迷。而究竟是多強大的信念,讓一群人為了小孤兒壯烈犧牲?程嬰與公孫杵臼定計,程嬰獻出自己的親生兒子頂替孤兒,不僅救了趙氏孤兒,也救了晉國上下與嬰兒同庚的孩子。公孫杵臼為救孤兒獻出了生命。程嬰茹苦含辛,忍受著賣主求榮的罵名,將孤兒趙武撫育成人。大將軍魏絳還朝,得知孤兒尚在人世,與程嬰定計,使趙武明白了自己的身世,為趙氏報仇雪恨,與莊姬母子團圓。
  • 談談電影《趙氏孤兒》
    當年看《史記》《東周列國志》時,曾經被「趙氏孤兒」的故事深深地感動。後來聽說拍成了電影《趙氏孤兒》,就帶上兒子一起去欣賞。
  • 「趙氏孤兒」真相:被掩蓋的姦情、內訌和陰謀
    類似的故事情節,在中國的戲劇小說中十分常見,通常圍繞「惡人殺了孤兒全家——孤兒被惡人撫養長大——孤兒最終向惡人復仇」的敘述模式展開。由於這一模式最早、最成功的文本來自元雜劇《趙氏孤兒大報仇》,所以被後世統稱為「趙氏孤兒型故事」。
  • 《趙氏孤兒》南京宣傳 王學圻反派也柔情
    11月30日,賀歲大片《趙氏孤兒》在南京舉行發布會,陳凱歌(在線看影視作品)導演、製片人陳紅攜主創王學圻、範冰冰(在線看影視作品)、黃曉明等一同亮相,為影片宣傳造勢。影片在南京的試映大受褒獎,劇中有精湛演技表現的王學圻頗受媒體關注。
  • 【視頻】重塑經典 木偶戲《趙氏孤兒》在線播放!
    在全國各類木偶戲中,泉州提線木偶戲又是唯一仍有自己劇種音樂「傀儡調」的戲種,至今仍完整地保存將近300支曲牌旋律曲調及南鼓(壓腳鼓)、鉦鑼等古樂器。 提線木偶戲古稱「懸絲傀儡」,地方俗稱「嘉禮(加禮)戲」,起源於漢代,興盛於唐宋,唐末傳入泉州,宋元後不斷發揚光大。其造型栩栩如生,製作工藝精湛,表演技藝高超,動作逼真動人,臺詞詼諧風趣,唱詞優美生動。
  • 本周公演 | 大型提線木偶戲《趙氏孤兒》.
    為救忠良遺孤「趙氐孤兒」,給晉國留下伸張正義的火種,草澤醫人程嬰及其妻兒、公主莊姬、乳娘卜鳳、下將軍韓闕、退隱大夫公孫杵臼前赴後繼、英勇獻身,譜寫了一曲為社會正義不惜犧牲的壯烈詩篇……"提線木偶戲《趙氏孤兒》由泉州市木偶劇團創排,取材於我國古典四大悲劇之一的《趙氏孤兒》,此前《趙氏孤兒》已先後被改編成戲曲、話劇和影視劇,而運用提線木偶進行表現還是首次。
  • 大型提線木偶戲《趙氏孤兒》戲劇中心上演
    昨晚,「大美晉江」文化惠民工程——大型提線木偶戲《趙氏孤兒》在市戲劇中心木偶劇場上演,精彩的演出很受觀眾的喜愛。大型提線木偶戲《趙氏孤兒》根據元代劇作家紀君祥同名雜劇改編。為救忠良遺孤「趙氏孤兒」,草澤醫人程嬰及其妻子、公主莊姬、下將軍韓闕、退隱大幅公孫杵臼前僕後繼,英勇獻身。該劇曾獲第14屆文華獎優秀劇目獎、文華舞臺美術獎舞臺設計、燈光設計,第五屆上海國際木偶節金玉蘭最高獎項最佳劇目獎、編劇獎、表演獎。值得一提的是,本出木偶戲是世界偶壇首部大型悲劇。
  • 《趙氏孤兒》王學圻變身大反派 片場顯溫情
    視頻:《趙氏孤兒》王學圻花絮   由陳凱歌導演的年度賀歲檔首部大片《趙氏孤兒》即將於12月4日全國公映,目前劇組已展開在全國的輪迴宣傳,部分觀眾也有機會提前觀看了影片。王學圻和葛優兩位老戲骨精湛的演技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日前曝光的這段花絮,透露了在影片中變身大反派的王學圻,在片場卻是處處對人溫情不斷,十足一個大好人。  大反派片場顯溫情  王學圻在《趙氏孤兒》中扮演權臣屠岸賈,因嫉妒趙家得勢且對莊姬公主懷有愛意,設計誣陷趙家謀反,殺其全家三百餘口。可以說,這是影片中一個十足的大反派,心狠手辣到極點。
  • 臺北新劇團攜《清輝朗照》與《趙氏孤兒》來大陸巡演
    為大家帶來《清輝朗照》與《趙氏孤兒》兩部【大戲】。經典出新更是初心。2019春季臺北新劇團大陸地區巡迴演出 著名戲曲表演藝術家李寶春先生,呈獻經典名劇新結局,將一柔一剛,一南一北,一新一古,一東一西的各種元素調動起來,通過互相折射豐富作品的層次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