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兩岸中學生自然探索夏令營臺灣行活動側記(三)
26日上午,前往臺江國家公園。剛上車胡博士就先給同學們講解有關溼地的基本知識,董博士就該處溼地形成的地理成因做了講解。搭乘觀光船遠望周圍美景及近距離觀察紅樹林生態系統是主要的方式。船上另有導覽人員解說,簡單介紹該處溼地的歷史,以及介紹紅樹林中的各種動、植物和水體中竹排的作用等等。但可惜船上遊人太多,船上的導遊又時不時用閩南話講解,同學們也是聽的霧裡雲裡,只是不時往遠處觀賞藍天白雲、碧水綠樹構成的美麗景色。考慮到第一次乘船同學們收穫不多,科博館和帶隊安排了第二次乘船觀賞活動。整個船只有我們兩岸夏令營的師生,船上的導遊大姐也是熱情大方很是親切,講話語速適當,發音清晰,大家坐好後便和同學們互動,給兩岸的師生介紹起臺江內海生態情況。船隻不時靠近紅樹林,讓師生們近距離觀察紅樹林。同學們在導遊和胡博士指引下觀察到了紅樹林特殊的胎生現象和胚根、林間灘涂上無數隻超大的沙蟹、招潮蟹,觀察到了棲息在不同紅樹林間或樹頂上的無數隻不同白鷺和其他鳥類。遊船導遊大姐還摘了一條胚根讓大家仔細觀察。船隻還停靠在漁船邊,讓同學們上漁船體驗了大網打魚、觀看了船老大瀟灑的撒網;還讓同學們上竹排(蚵田)看牡蠣養殖,觀察牡蠣心跳。相信這一趟對臺江內海溼地的觀察一定讓同學們收穫頗多。
26日下午,在科博館老師和導遊帶領下來到了屏東恆春半島關山。在胡博士的帶領下登山觀察和探索熱帶植物的特點,通過胡博士的講解,同學們了解了葉面大、藤本植物多、有板根現象等這些熱帶植物特點。同學們還了解了東北季風對植物生態的影響,了解銀合歡生態入侵對關山帶來的巨大危害。登高望遠,山下銀合歡成片大面積分布,的確對當地原生態系統造成了巨大的破壞。
傍晚,在恆春半島關山等待、觀看號稱全球十二大夕陽美景。
上午考察恆春半島社頂自然公園。雖然烈日炎炎,但處處美景。在胡博士的帶領下和講解下,大家收穫不少。胡博士帶領大家走大圈,大家也能欣然接受。整個社頂自然公園植物種類達290種之多,這裡滋養著50多種的蝴蝶,成為墾丁公園內觀賞蝴蝶生態的理想場所。行走在步道上,兩側熱帶灌木叢林密布,鳥鳴蝶舞,豐富的生態景觀令人嘆為觀止。登上瞭望臺可眺望鵝鑾鼻燈塔及巴士海峽、太平洋等優美的海天麗景。可以感受風對植物形態的影響、生長在因抬升隆起成為陸地的珊瑚礁上的植物的頑強生命力、不同植物為爭奪陽光而演化出的生態特徵。不少植物聽起來也真是耳目一新,如長花九頭獅子草、九芎(猴難爬)、咬人狗、林投等。
27日下午兩岸的師生們來到位於屏東縣墾丁公園西北角龜山山麓的海洋生物博物館,該館是以海洋生物為主題的大型博物館。同學們在行李儲放室放下行李後,就開始了晚飯前的自由參觀。館內展示內容分為臺灣水域館、珊瑚王國館、世界水域館等三大主題館。「珊瑚王國館」系以南中國海絢麗色彩之海底熱帶珊瑚礁生態為展示主軸,展示臺灣海域各種石、軟珊瑚生態資源及孕育而生的珊瑚礁魚(俗稱熱帶魚)生態。以一艘沉船為遊館的主題,長84米的海底隧道,宛如深潛入南中國海尋寶,觀賞沉船裡的事物,數十種活體珊瑚及200餘種彩魚,五顏六色的珊瑚礁魚類來回穿梭在同學們身旁以及巨型的珊瑚礁巖,不禁讓同學們忘神地欣賞著瑰麗斑斕的珊瑚礁世界。最為幸運的是不少同學經過白鯨池時裡正好遇到潛水員餵養白鯨,餵養員的餵食時引導白鯨的可愛表演,讓同學們深入了解海中精靈—小白鯨聰明活潑的一面,讓大家頗為興奮。「臺灣水域館」以高山溪流區、河川中遊區、水庫區、河口區、潮間帶區、南灣生態區及東部大洋區等主題展現,最為引人入勝是以擁有高五公尺、長十六公尺之觀景窗,展現大海洋的宏偉的東部大洋區裡的大洋池,上百種類的魚類在裡面成群結隊漫遊不時進過展窗前,令同學們目不暇接;「世界水域館」包括四大展區:古代海洋、海藻森林、深海水域、極地水域。除海藻森林以傳統之水族缸展示外,首創電子生態缸展示,以虛擬實境手法呈現古代海洋、深海、極地等生態環境。同學們在參觀中不時駐足仔細觀察不同海洋生物的特性,不時發出驚嘆聲。除了展示目的外,海博館還注重典藏、研究及生態保育教育,努力模擬自然生態,將水族生態原汁原味傳遞出去,給人印象深刻。
27日晚上夜宿海博館。大批遊客在閉館前都已撤離,夜晚的海生館留給夜宿的人們一片寧靜。晚上,夜宿的同學們可以在這裡繼續玩耍,不會象白天那樣人滿為患。晚飯過後,導覽員便帶領大家探訪海生館的秘密花園(後場),看看飼育員的工作環境,隨著導覽員的介紹同學們窺探了海洋生物的照護和保育環境,能跟魚兒親密接觸。導覽員還給同學們每人發點小蝦米餵魚,大家興奮不已。
到了夜探海洋生物時間,館內的導覽員帶領同學們再次進入展示館,觀察夜幕降臨後海底生物的夜生活。裡面只有微弱的光亮,導覽員手持電筒,每到展示缸前先講解。然後,突然打開電筒,發現不少魚類靜靜躲在某個角落休息,當然也發現有些魚是遊動著休息的,夜生活豐富的生物通常平常較少見,長得也很有趣。總之展示缸中生物日夜差異讓同學們驚呆,整個夜探很有意思,同學們也不再拍照,靜靜聆聽、觀察、感受。
而後到了快睡覺的時候了,總負責人組織大家領床鋪,領完就去自己選擇的區域選位置,10點半熄燈睡覺。我們兩岸夏令營團體訂到的夜宿區域是海藻森林區,晚上與海藻和海藻區域生物共眠。該區域範圍較大,大部分同學選擇了一樓大廳,部分同學和老師選擇了二樓過道和海豹區睡覺。儘管熄燈了,不少同學興奮難抑,深聊到深夜,還有部分兩岸同學到室外躺在地上仰望星空看流星,暢談甚歡後才遲遲睡去。
夏令營第九天
清晨隨著燈亮,集體夜宿結束,開啟最後一天的行程。早上飯後,繼續海洋館的遊覽觀察,在臺灣水域館看大洋池潛水員餵食、在海豹館餵食,都有導覽在一旁解說。而後儘管下起了雨,部分同學隨導覽帶領到海邊尋找和觀察潮間帶的生物。而後還是自由分散觀看,11點半左右集體合照後離開海洋生物博物館。
由於颱風開始影響,海浪明顯較強,又有下雨的可能,下午改變了原來的安排,直接來到高雄商場自由活動。五點多前往高雄機場。六點左右和臺灣的老師和同學們依依惜別,兩岸自然探索夏令營活動正式結束。晚上8點25分開始登機,8點55分離開高雄。晚上十二點左右,在颱風來臨之前我們回到了福州溫暖的家!真是一次完美的兩岸中學生自然探索夏令營活動!9天行程,風和日麗,雖然烈日炎炎,但是藍天白雲、碧海綠樹為我們的自然探索展現了最美的景色。晴空萬裡,讓這次兩岸中學生自然探索夏令營的主辦方福州科技館和臺灣自然科博館負責人辛苦付出的策劃得以圓滿完成,幾乎沒有耽擱一點行程。感謝臺灣自然博物館鄒老師、餘老師、嚴老師、譚老師為這次兩岸夏令營活動圓滿成功所付出的努力,他們熱心、細心、專業、傾心盡責做好了各項活動的安排。感謝福州科技館史寅老師出發前幾個月就開始為全體師生能順利出發而做的事無巨細的材料準備工作。
兩岸中學生自然探索夏令營不但讓參加的兩岸同學學到豐富的知識,更收穫的是刻在心底的友誼,學會待人的熱情和探索自然的專注與責任!
2017年7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