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界凡是有話語權的,即經常在電視臺、報紙刊物上發表言論的,說真話的少,說假話的多,要不收藏界不能這麼亂。
為了某些利益集團或個人的私利,誤導民眾,重複謊言,製造真理,成為某些「專家」的職業。民眾相信媒體播出的節目、迷信專家,深受其害而渾然不知。
粗粗一列,竟達20條:
一、 不知道「鑑寶」、「尋寶」、「砸寶」都是娛樂節目
轟轟烈烈的全民收藏運動進行10年,電視節目影響最大。 「 鑑寶 」 節目 最大特點是哄抬古董物價;「 尋寶 」節目最大特點是尋不到寶;「 砸寶 」節目特點把真品當贗品砸(節目組以為從地攤買來的瓷器都是贗品) 。
不管是「引導」還是「誤導」,藏家都不必太認真,骨子裡只是個追求收視率的娛樂節目。
二、 不知道 絕 大部分專家無鑑定資質
教師上崗要有資質,醫生看病要有資質······唯獨古董鑑定不用資質 。瓷器專家x xx 是什麼資質?佛像專家xx x是什麼資質?書畫專家xxx什麼資質?故宮博物院或研究院的技術職稱與鑑定資質無關。故宮博物院副院長、研究員楊伯達這麼大牌,但無鑑定資質,卷進了金縷玉衣事件醜聞。
三、不知道專家大部分古董看不懂
中國古董浩如煙海,門類繁多,各個時代都在發展變化,任何一個專家哪怕一生都在研究古董,但只能研究到很小很小一部分。絕大部分古董沒見過,更談不上研究。沒見過,沒研究,那能懂多少。
四、 不知道 幾乎 沒有一個專家願意研究你的藏品
很多藏家希望專家來研究自己的藏品,這是大錯特錯。業內專家對民間收藏的麻木是眾所周知的 。你能給多少研究經費?你說這是「國寶」但跟專家有何關係?無名無利的事當今社會幾人願做?研究古董主要靠自己,靠藏友間切磋。「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全靠我們自己。」
五、 不知道鑑定一件古董應有三種說法
一件古董拿給專家鑑定,一般來說應有三種說法:一是「對 」 ,二是「不對」,三是「不懂」。但現在往往只出現前兩種情況,因為專家說「對」你要付錢,說「不對」你也要付錢,他說「不懂」你會給錢嗎?於是為了錢,專家什麼都「懂」了。
六、 不知道古董即便被專家鑑定為假,也應索要證書(只要收 過 錢)
到醫院看病,只要花錢掛過號,有病沒病醫生都會在病歷簿上寫下診斷意見。如誤診這就是患者與醫院打官司的證據。而藏家很不善於保護自己的權益,專家說這東西對時出了證書,說錯時往往不知道索取證書。這就給假專家橫行開了綠燈。
七、 不知道專家為何拼命否定民間藏品
專家看民間藏品,99%被否定。可能當年他幫人賣件元青花瓷器,為得到回扣或分成,利用自己的地位和影響力,胡說世上只有兩件 。
物以稀為貴,結果買者果真高價購之,後來出現的一萬件元青花他敢承認嗎?如果他是某博物館負責徵集文物的專家,曾用國家資金高價採購古董,自己得到巨額好處,他會承認民間廉價就能購買的同類古董是真品嗎?
八、 不知道別人說你收的全假時,你可能已獲得巨大成功
收藏家往往不自信,買了幾千幾萬件古董後 ,還要找專家來看。專家往往給 一句 評價 :「 一屋子假貨。」 出了門再給你一句, 「 沒有一件真的。」正當你極度沮喪時,他會悄悄地告訴你,以後再買東西,我幫你掌眼,我那有好貨。殊不知,你那一屋子古董,可能都是真的。
九、 不知道專家與專家之間、專家與藏家之間、藏家與藏家之間為何 相互傾軋、貶低
為了掌控話語權、鑑定權、定價權 ,古董界亂作一團,一切為了利益,為利益的最大化,為樹立自己的權威,為把自己的破爛藏品賣出天價,昧著良心說假話,撕破臉互相貶低。
十、 不知道 民間所謂的「 高仿 」其實都是「低仿」
「高仿」至今只是一個被誤導的一個詞 ,它與「以假亂真」等同。景德鎮沒有高仿品,黃雲鵬不是高仿者,他做的仿古瓷,學過一年瓷器收藏的人都能看出差距;江窯的琺瑯彩與清三代的琺瑯彩根本不在一個級別上,千萬不要再用「高仿者」讚美自己 了。河南、蚌埠以此類推。你們的產品給不懂的人、給老外看,的確是「高仿」、「以假亂真」,給懂的人看,只能叫「低仿」。
十一、不知道一萬個想收藏的人,只有一個人能成為收藏家
許多企業家、有錢者想當收藏家,但理念不對,或跟錯人,或怕吃虧,往往剛進入收藏便退出了。比如買第一件古董,花了1萬元,找了5個人掌眼,5個人說出了5種看法,結果他覺得自己上當了。雖然錢不多,但感覺虧得不值,收藏水太深,不玩了。只有不聽邪,善琢磨的人堅持下來,這人數不超過萬分之一。性格決定收藏。
十二、不知道家人提的要求讓你做不到
收藏者初始階段家人可能還支持,時間一長,家人看你沒完沒了,無止境地收、收、收,只進不出,於是家人提出,真假弄不清,如果拍賣公司賣出一件,讓我見到錢,我就讓你繼續收。收藏者為了證明自己是正確的,到處給拍賣公司送藏品,結果到處碰壁。收藏者並不知道大拍賣公司需要的是買貨的,而不是送貨的。
十三、不知道「撿漏」只對有經驗的藏家
太多的人在宣傳「撿漏」,給人一夜暴富的希望。事實上,「撿漏」的概率只相當於「守株待兔」。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地攤上一件好古董,不懂的人,哪怕一萬人路過,都不會彎腰,東西是留給懂的人。但「撿漏」也絕不是收藏家的常態,沒有一個收藏家是靠撿漏煉成的。靠「撿漏」,10年中也許你能撿到幾件東西,但漏掉的是寶貴的時間。
十四、不知道凡是被惡炒的都是「朦朦朧朧」的
字畫被惡炒了,叫到4個多億;翡翠被惡炒了,叫到10個億;瓷器被惡炒了,叫到5.5億;玉石被惡炒了,叫到1克1萬元。總結其規律,凡藏家看不大懂的,賣家能信河開口、翻手是雲、覆手是雨的,朦朦朧朧的東西就會被惡炒,蒙一個是一個,騙一對是一對。
十五、不知道「流傳有序」的故事{基本}上都是編出來的
有人動員收藏家到拍賣會去買古董,因為那兒的東西「流傳有序」。這件瓷器做過檯燈;那件東西的藏者的祖上是英法聯軍,與圓明園有關;這張字畫是贈 「主席」,就是「蔣介石」。有的拍賣公司拿到一件東西,第一任務就是編故事。捫心設想,有幾個人能說得清自己父親的經歷,更不要說爺爺的了。
十六、 不知道巨額成交都是在拉高出貨
當一張紙賣到4個多億的時候,我們不知道是藝術瘋了還是買者瘋了。其實醉翁之意不在酒,果不出所料,一批幾百萬的同類字畫登場了。快買吧,僅是1%的價啊。2.5億的葫蘆瓶、2.3億的鬼谷子下山、1.5個億的杏林春燕碗都是幌子。
十七、不知道從大拍上買的藝術品基本上是最後一棒
確實有些初學收藏的有錢人幾千萬買了一張後人說不清真假的字畫,或者花800萬買一隻小小的成化雞缸杯,現在還在做「增值」夢。你再送回去拍賣試試,「博傻」遊戲到你為止。
十八、不知道古董真品遠多於贗品
古董真品多還是贗品多?地上的古董多還是地下的多?這些 問題已被所謂的專家嚴重誤導。中國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每年數千萬數億勞動者創造大量財富和藝術品,即便當年的實用器,今天也成古物古董,這是一個天文數字。
而改革開放才三十年,有多少人在做仿品?古人死後入土為安,再窮的也得修個墳,5000年中死了多少人?有多少墓?古董中真品多是個不爭的事實,但古物與古董不同,古董是古物中的精華,古物有研究價值,但未必有收藏價值。
十九、不知道為什麼總感覺贗品多
多年來不正確的輿論導向一直在告訴大家真品極少,且價很高;專家、博物館人員一般根本不承認民間藏品;有「資格」鑑定者為高價賣自己的東西,拼命否定民間藏品;收藏者之間相互貶低,張三說李四藏品全假,李四反擊張三亦說全假,結果雙方真品都成「贗品」;有的不知古董普品多,精品少,以為質量差的普品就是今人的仿品;不知道古玩市場裡一到貨,真品很快賣出,贗品不斷沉澱;不知道許多現代工藝品生產出來後,也放在古玩市場賣。
二十、不知道「95%的收藏者在賠錢」是句謊言
有人無知的向世人宣布:「95%的收藏者在賠錢。」真正的收藏者不屬於「今天買,明天賣」的那個群體。現在民間收藏群體基本屬於「底部」進入,當然要感謝「專家」的「打假」行為。收藏是做長線,如需「以藏養藏」,過段時間加個10%、20%出手是很容易的。
比如10年前進入股市的人現在已是摩託車進去,自 行車出來,而進入收藏者財富已增值10倍,甚至更多。只有事先不調查,盲目聽忽悠,高價從拍賣公司購買藝術品,接了最後一棒,或收錯門類,那麼賠錢的概率會達到95%。
分享好文章,傳遞正能量。本著傳播收藏文化為宗旨,圖文均選自網絡,文化藝術傳播需要您的力量!我們尊重原創,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中華收藏網(www.pmv.cn )創辦於2006年,是國家現代服務業綜合試點項目,蟬聯五屆「中國行業電子商務百強網站」,專營藝術品交易、眾籌、藝術品拍賣、藝術品質押租賃、資訊會展推廣, 是一家互動交易平臺。
商務合作:QQ:894836820
電話:0579-82057176
客服電話:0579-82057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