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作點評」,致力於向大家展示北大網絡文學研究論壇的成員們,從個人的粉絲身份出發,衷心喜愛、推薦的網文作品。
「掃文進行時」,北大網文論壇從成立以來就組建了「掃文小組」,以網站為單位,每周提交榜單記錄,每月總結掃文報告。
兩者搭配,食用效果更佳呦!
如果一定要為《我嗑了對家×我的cp》下一個概括性的斷言的話,那麼筆者認為它稱得上是長佩2018年的一部「現象級」原創耽美作品。「現象級」這個詞乍一聽頗為誇張,然而若是從人氣、風格、類型文突破等角度來詳細分析的話,這個看似簡單粗暴的斷語似乎不無道理。
單從數據來看,《我嗑了對家×我的cp》(下文中將其簡稱為《對家cp》)可以說是「小眾」長佩第一篇真正意義上的「大眾爆款文」。
由於國內主打純愛文的商業網站極少,長佩在耽美圈有較高的知名度,但作為一個2017年5月才走上商業化,2018年4月手機APP才剛剛上市的商業網站,它的用戶數尚不算多,籤約寫手一般來說還未擁有數量多、粘性強、閱讀趣向相對穩定的死忠讀者群體,作品的影響力也相對有限。
這一方面意味著新寫手易嶄露頭角,人氣榜單上一般不會出現老牌寫手長期扎堆霸榜的現象,另一方面意味著榜單情況受站外因素(如微博掃文號)的影響很大。
在這一背景下,《對家cp》從9月11日開始在新站連載起,其數據就一直居高不下,在9月15日受到微博掃文號「紫色熄滅之重生推文札記」推薦以後,更是呈現井噴式上升的狀態——連續兩個月躋身人氣周榜前五名。
截至2018年12月,憑藉高出第二名一倍有餘的作品收藏數和人氣值位居人氣總榜榜首,包攬打賞排行榜、完結排行榜的總榜第一,是長佩新站9月、10月內多次因湧入用戶數量過多而出現短期崩潰的「罪魁禍首」——而這一切的前提是,《對家cp》正文內容甚至不足15萬字,僅僅在新站連載了不到一個月。
憑藉這篇「大眾爆款文」,寫手PEPA也收穫了萬餘名粉絲,位居作者風雲榜總榜第三。2018年11月16日,長佩官方微博宣布《對家cp》籤約貓耳FM的商業廣播劇改編,迅速實現了「流量變現」。
事實上,「現象級」的真正關鍵尚不在於它的躥紅情況,而在於它的受眾群體特點與文本中攜帶的新元素。
在有關《對家cp》的各式各樣的推文中,無論是專業掃文號涉及人物設定、關鍵情節、萌點亮點的長微博總結,還是「路人粉」的一句話評論,都逃不過幾個重複的字符——「哈哈哈哈哈」。這看似並不負載任何有效信息,實則已然暗示了《對家cp》的風格特點。
下將引用一段原文本以做具體分析:
「何謂對家呢?
就是在他的粉絲眼中:
我對顧依涼微笑,是笑裡藏刀。
我跟顧依涼擦肩,是視若無睹。
我與顧依涼同框時低下了頭,是心裡不爽。
我與顧依涼同框時轉頭與旁人說笑,是擺高姿態。
反正我站或坐都是錯。
怎麼說呢,若非我就是衛言梓本人,我都差點信了。
……
如果我們碰巧戴了同一品牌的飾品,那就是在爭奪代言資源。
如果我們碰巧穿了款式相似的衣服,那就是在抄襲穿著品味。
如果我們碰巧撞了衫,那就完犢子了,粉絲們能就誰穿的更好看更有型更精緻撕出時間縫隙,噴出天邊彩虹萬裡。」
容易看出,《對家cp》採用第一人稱,以歡脫的心理活動為主要內容——甚至可以將它看做內心彈幕的搬運整理,或者一場單口相聲。
在內容上,寫手選用了戲劇性強、巧合多的情節——明星被粉絲的同人作品創作洗腦成了自己與對家的cp粉,後又與對家在合作過程中上演了一出「真相是真」。
在形式上採用了適合碎片化手機閱讀的多小節格式,每一章大概被分成了三四十個小節,節奏快、笑點密集,富有網絡感的流行歌詞、粉圈用語扎堆出現。這種戲謔化的逗樂玩梗畫風被網文讀者概括為「沙雕文」。
在《對家cp》之前,長佩新站少有同風格的作品出現,但這並不純粹是寫手PEPA個人創造力的結果,而是長佩論壇流行風尚向新站的一次成功遷徙。
2018年暑期,長佩論壇「本月新帖熱門」榜單上出現了多部憑「不矯情不做作的沙雕風格」而殺出重圍的短篇,如《一個晉江純愛男主角誤入海棠》即以多分段、吐槽彈幕向的風格和多反轉的幽默劇情,嘲諷了晉江的嚴格審核制度和海棠的網站bug。
《對家cp》也是於這一時期首戰告捷——9月1日在論壇開啟連載,隨後先後進入「本周新帖熱門」、「本月新帖熱門」,而後被長佩新站的編輯發掘,成功攜帶這一風格橫掃新站榜單。
當然,與其他論壇「沙雕文」相比,《對家cp》憑藉對類型文的突破獲得了更為長遠的成功。
縱覽長佩10-11月人氣榜單的總體情況,娛樂圈文除了在數量上扎堆出現、迅速佔據讀者視野以外,在內容上還體現出了符合流量明星時代(粉絲經濟時代)特徵的、有別於之前娛樂圈文固有模式的新特點。
粉絲群體在文中佔據重要篇幅,或者提供戲劇衝突與情節轉折,或者提供敘事視角和讀者代入對象;在心理層面,針對人設、cp營業行為的「真相是假」式書寫則構成了對當前造星模式的吐槽與叛逆。
《對家cp》無疑具備這類新娛樂圈文的所有特質,是類型文突破的重要代表。同時,即使在新娛樂圈文中,它的創新性依舊明顯——如果說娛樂圈文大多是追星女孩對明星生活「不負責任」的想像的話,那麼這篇文還在此基礎上為主角衛言梓疊加了一層cp粉身份。
然而,衛言梓雖然看似嚴格按照粉絲邏輯行事(下載超級星飯糰、逛論壇貼吧超話、看同人作品、看充斥著謠言和過度想像的「洗腦包」等等),實則全然沒有理解rps粉的心理邏輯(礙於當今社會尚未實現少數性向平權,娛樂圈中「賣腐」的行為常常成為偶像被嘲諷的「黑料」。
故而rps粉一方面會過度想像,嗑沒有證據的糖;一方面又很警惕一切可以證明偶像確實是同性戀者的說法,看起來既「腐」又「恐同」)。故而不夠合格的rps粉衛言梓兩次觸碰了粉絲群體的底線——起初質疑假糖,後又直言「他們倆確實在一起了」——被自己的粉絲親自驅逐出了粉絲群,「開除粉籍」。
基於此,可以說衛言梓仍然是「粉圈之外的rps粉」,他所以為的「粉圈邏輯」其實是經由自己的想像而補全的。
換言之,這篇文章是一個追星女孩想像之中的明星想像之中的追星女孩的故事。這種粉圈心理與粉圈行為的深度介入,即使與其他新娛樂圈文相比,也頗具特色。更難得的是,《對家cp》還體現出了原耽圈與rps圈的溝通融合。
在同人文化中,「圈」的屬性非常明顯,即不同作品圈之間的粉絲群體其實是完全隔絕的,彼此不會理解對方在嗑的萌點是什麼。
而在rps圈中,由於同人文、同人歌、同人視頻的創作會與兩位明星身上發生的新鮮事相關,甚至與粉絲群體中發生的事件相關。
所以「圈地自萌」的屬性更加明顯,少有「出圈」(即以某一對cp為主人公的同人作品在其他粉絲群體中也享有較高知名度)的同人作品產生,原耽作品在rps圈中享有較高知名度的現象則更是少見。
下將以rps圈的鎮圈之歌《真相是假》為對照對象,從「寫實感」、再創作與語料庫三個方面來講《對家cp》所實現的原耽圈與rps圈的溝通融合。
《真相是假》是由小驢重新填詞,阿鳴演唱的翻唱歌曲,自2017年10月在網易雲音樂發表後,至2018年12月已收穫六萬三千餘條評論。
雖然詞作者表示「寫詞時想的畫面就是我喜歡的cp中的一位站在我面前」,但因為未言明原型是誰,為聽眾保留了想像和代入的空間,歌詞又打破了同人作品、rps作品天然有的隔絕和孤島感,故而做到了「從一個具體的cp出發又適用於所有cp」,成為出圈之作。
評論區中,喜愛不同cp的粉絲如對暗語般描述著對自家來說意義重大的事件,對她們而言,每一句歌詞都不再是歌詞,而能自動轉換成每個圈子內最為珍貴的圖片甚至視頻,以至於一條熱評調侃道「你們別爭了吧,這麼虐的歌留給對家的cp不好麼」。
就《真相是假》而言,帶引號的「寫實感」意味著粉絲們以為每一句歌詞都能對應自己所喜愛的cp的經歷(而這經曆本身就有相當部分來自粉絲的想像),然而事實上,寫手僅僅是從個人喜好出發,顯然無法兼顧不同cp的「事實」。
在《對家cp》中,寫手以衛言梓的入坑體驗頗為深入地展覽了rps粉的粉圈生態,同時,又用「不了解粉圈邏輯的衛言梓被自己的粉絲開除粉籍」一事從反面視角摹寫了rps粉的粉圈心態,令讀者無論表裡都能獲得「被偷窺」般的代入感和認同感。而這種寫實感之所以也要加上引號,則是因為故事本身的戲劇性與重重反轉遠超出了現實事件的可能性。
如果說「寫實感」是在講rps文化成為原耽作品的重要題材之一的話,那麼再創作、語料庫則是強調原耽作品向rps圈的輻射。
其一是再創作,它包括一切建立原作基礎上的仿作、改編、引用。自《真相是假》發行後,模仿它而產生的同人歌、大量引用歌名歌詞而寫成的同人文、以它為背景音樂剪輯的同人視頻層出不窮,甚至可以說「每一對cp都應該有屬於他們的一首《真相是假》」。
《對家cp》的形式風格與主要劇情,也很快地影響到了rps同人文的創作。通過在同人寫作平臺LOFTER中觀察一個有45000的參與度和1500餘萬瀏覽量的rps tag,筆者找到了它截至11月14日總熱度最高的文章(發布於10月5日,經過四十天的積累熱度達到了12526)。
這篇文發布於《對家cp》完結的第二天,無論是多小節的格式、拋梗玩梗的文風,還是全篇強調「對家」的稱呼都無疑是對《對家cp》的摹仿,評論區中也有不少讀者直接指出這篇同人文的氣質受到了《對家cp》的影響,並直言自己對該類風格的喜愛——類似的例子並不少見。可見,《對家cp》不僅引發了rps圈內的再創作,還收到了rps粉絲的良好反響,許多「圈內爆款文」得以誕生。
其二是語料庫,它原指對生活中實際使用過的真實語料進行科學的取樣與加工,然後大規模收納、存放在電子文本庫裡。
引申來說,筆者認為,rps圈擁有一個新詞彙飛速增長的語料庫,在不同的cp粉圈裡,每日事件會被圈內人以路人完全無法理解的速度轉譯成一種共識性的黑話(諸如字母縮寫、萌系代稱),而後在產糧太太們的藝術性使用過程中被載入該cp粉圈的「穩定詞庫」甚至「編年史」,最終成為時間軸上有跡可循的、圈外人無法破譯的集體狂歡暗號。
和其他黑話不同的是,它的時效性更強,更難破譯——即使是圈內人,只要錯過一天的動態也很可能難以補上之前的梗。
而《真相是假》的難得之處就在於打破了各個cp粉圈天然有的隔絕和孤島感,成為了整個rps圈的一個固定表達。
當我們說「真相是假」的時候,也許我們根本想不到具體的歌詞,但知道這四個字就意味著「粉絲自欺欺人、真情實感,而明星們只是在營業,或者即使曾經有感情也早就是過去式了」這樣一個複雜的狀態。所以在討論娛樂新聞的時候,「真相是假」這四個字成為了一種不需要多做解釋的固定用法。
「我嗑了對家×我的cp」作為一種網上聊天時的固定表達,最初只限於原耽圈內,用於評論其他娛樂圈文。而後,其使用範圍逐漸擴大,常被用於關係不太融洽、視對方的偶像為自己偶像對家的兩家粉絲之間。
例如,當兩家粉絲在應援、控評、反黑等活動中以超過對家粉絲(或者與對家撇清關係)為目的,反而做出了相似的行為,兩位偶像的rps粉便常常稱其為「我嗑了對家粉絲×我的cp」。
值得一提的是,許多使用了這一表達的粉絲事實上並未看過這篇文章本身(如在評論時會說「這簡直像是晉江耽美小說《對家cp》的現實版」——連文章的發表平臺都弄錯了,可見對文章的具體情況並不了解)。
這恰恰說明了「對家cp」開始作為一種固定表達進入rps圈的聊天語境,大家提到它時也像是提到「真相是假」一樣,重視抽象意義甚於具體文本的意義,因此它才能打破不同cp圈的壁壘,成為rps女孩們的共同黑話。
綜上,從論壇「沙雕風」遷入新站,到原耽作品向rps圈破壁,《我嗑了對家×我的cp》無論在風格創新、類型文突破還是不同網絡空間的融合貫通方面,都是一部有著重要意義的作品。
編輯:常美 譚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