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亞歷山大,於是靠著二刷步步驚心來緩解一下。但說實話,這部劇真的看一次難受一次,看完之後好幾個小時都走不出來。但不得不說是一部好劇,讓我思考良多。
(目前看到第十五集,之後如果感受有變化再來update)
第一個讓我想到的是一個人的思想境界和時代的關係。若曦畢竟是現代人,生活過一個非常不一樣的社會,穿越回清朝的時候對於很多的社會規則是不能認同的,比如一夫多妻,比如人生來就得認命等等。所以看這部劇會一直讓我思考作為一個擁有超越時代思維的人,到底和ta周圍的人以及那個時代和社會的關係應該是怎樣的,一個人的覺醒又能帶來多少改變,眾人皆醉我獨醒會不會更加痛苦。同時我也強烈意識到人的時代性和被環境影響的程度,在那樣一個社會有太多的東西是人根本不會想到的也更不會去反抗,人是很容易被時代「洗腦」的,比如當十三爺和十四爺討論自由平等的時候,十四爺就覺得很不可思議,根本無法想像什麼叫做人生來便沒有階級,在他看來阿哥就是阿哥呀,平等是什麼他沒法理解。
現代人的思想也變成了若曦的許多堅持,比如她對於愛情中忠貞的態度就讓她反反覆覆咀嚼到底能不能因為愛一個人去接受他的三妻四妾。她和玉檀的對話中,她問如果很愛一個人可以和其他女人分享一個男人麼,玉檀毫不猶豫地表示當然呀,只要能夠長相廝守就可以。這就是思想環境造成的抉擇的區別,這個對於當時的女人如此自然的決定,對於若曦就是一個無法逾越的坎(p.s 一開場她和男友吵架也是因為對方腳踏兩隻船)。
第二個讓我特別唏噓的是若曦和八爺的感情,這段感情真的讓我看得太難受了。說實話我認為他們兩個是相愛的,但是最大的障礙是若曦了解歷史,知道未來的結局。當一個人知道自己愛的人下場很悲慘的時候,這個選擇真的太痛苦了。我個人覺得若曦的這個決定不能得出她不夠愛八爺的結論,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真實有層次有血有肉的決定,反而變成了這部劇值得看的原因。
這部劇的愛情線用普通的愛情思維去揣測是不準確的,最重要的區別是若曦知道結局,所以一開始她就會有趨利避害的想法並且儘量用理智去保自己周全,加上她是穿越來的人,所以一開始她是沒有歸屬感的,甚至可能希望自己能夠用旁觀者的身份過一生,就像她某一天突然感嘆說自己小心翼翼,但是仍然無法避免「被卷進去」。從這個角度來說,或許誰也不愛是她的初衷。然而人豈能無情,事情在她周遭發展以及人物的互動讓她不由自主地會產生一些愛憎。
對於八爺我覺得就是這樣一種雖然小心翼翼卻也無法完全置身事外的情感。八爺對於她的無微不至她又如何感受不到。加上歷史上的八爺本身就是德才兼備,她一開始就好幾次暗暗讚嘆他的英俊和才華,說明八爺這個人物從認知上一開始就讓若曦有好感或者崇拜之感。然而她太知道他的結局了,正如八爺說的「你為什麼老用悲憫的眼神看著我?」,若曦又如何能用其它的眼神看他呢?所以一刻都無法放鬆,或許也嘗試著劃清界限,但八爺本身的人格魅力和對她的好又豈是若曦能夠招架得住的呢?
我想,如果若曦不知道結局,即使知道爭奪皇位兇險,她也很可能會和八爺在一起,並不如八爺說的「為什麼不能和他共苦,為了他賭上一把」。在現實社會和正常的時間邏輯下,我們判斷一段愛情的強烈程度往往會用對方願不願意陪你同甘共苦這個標準,但是這個思維是建立在結局未知的情況下,這種時候愛情也許會讓人願意賭上一切,但是「賭」本身是帶有贏的希望的。而在這個故事裡,這個「賭」是沒有意義的,因為若曦知道他會輸的很慘。所以選擇和八爺在一起便無關乎願不願意為愛情下賭注了,而是變成了另一個問題:當你知道你們兩個時間有限,而且時間的盡頭對方會很悲慘的情況下,你還願意付出全部感情麼?
這個問題真的太難太痛了,我覺得這個選擇不僅僅是關乎時間本身,不僅僅是一個人願不願意飛蛾撲火,同時也關乎到在一起的每一天若曦的心態:在一起的每一天其實都像是倒計時,想像一個得了絕症的病人的那般無助和痛苦,唯一的不同是的絕症的人往往沒有選擇,而若曦還可以及早選擇抽身。這也是若曦的決定。
她最後一個賭注下在了用一段時間的敞開心扉換八爺的放棄皇位。我看到一些帖子問為什麼若曦不讓四爺放棄皇位而讓八爺放棄皇位,我覺得從最基本的穿越邏輯上來講歷史已定,雍正就是下一個皇帝這是無法改變的,所以讓四爺放棄這個是不可能的(而且這個時候其實四爺也並沒有完全展示出他的野心,在和四爺還不算熟絡的情況下他靠什麼去說服四爺?)然而八爺雖然歷史上是輸家也敗得很悲慘,但是相比起雍正即位這件板上釘釘的事,更讓人覺得可能有迴旋的餘地,比如可能不是處死而是流放呢?或許可能退出了呢?雖然若曦本人知道改變歷史的機率很小,她自己也反覆琢磨,寫了一整封信而又覺得給不給其實都沒有意義,她是掙扎的,而最後還是決定放手一搏做一個讓自己不後悔的決定,那就是上面提到的通過讓他們兩個產生更深刻的感情,然後希望用情感動八爺讓他放棄皇位。她做這個決定的時候她是不知道結果的,還抱有一絲希望的,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個就是她一個知道了歷史大結局的人所能做出的最大賭注,她之前好好保護的心這樣敞開之後,結束的時候都會比原來更痛,這其實就是若曦的飛蛾撲火。
我覺得若曦的選擇不能說明不愛八爺,而恰恰說明她意識到她可能會不可救藥地愛上他,而結局卻是不可接受的,她才選擇了及時止損。而八爺的選擇也不能說明八爺不夠愛若曦,我看到一些帖子說八爺對於若曦的感情只是消遣以及舉證他說過「兒女之情都不長久,不過是錦上添花而已」就說若曦不是他的真愛,我覺得這個就把愛情定義得過分狹隘了,難道只有為了愛情放棄江山的愛情才算真正的愛情麼?我覺得八爺的愛情觀沒有任何問題,也是一個有血有肉有豪情的人應該有的樣子(這種不把自己完全栓死在愛情裡的覺悟適用於男女)。相反,如果八爺為了若曦就放棄了自己一直追求的事業,反而我覺得這個八爺會失去他大半的魅力。他不是不在乎若曦,反而是有一個非常好的平衡,思維縝密,處事謹慎,用恰到好處的方式處處護若曦周全。有的人詬病他娶了正室為了政治目的,可是這就是那個時代婚姻的意義呀,八爺又豈能逃脫得了,對於正室和側室都客客氣氣,儘量滿足和愛護,對於沒有真感情的夫妻情分上他已經仁至義盡,這種男人還有什麼可以苛責?
再觀八爺的身世背景,我就尤其心疼他,一切都是自己闖出來的,一路上小心翼翼,沒人保護,他其實是缺愛的孤獨的,他的安全感都是自己給自己的,苦心經營到現在這種令人不敢小覷的程度,我特別能理解他不可能放棄他的事業和野心,這是他唯一知道的與世界相處的方式,放棄了追求更大安全感(i.e.皇位)他就是放棄了自己。在愛情上除了因為政治需要接受安排的正室,自己原本喜歡的若蘭卻因為他的介入而鬱鬱寡歡,也就是說他的愛情也是缺失的。然而難能可貴的是他並沒有因為自己的不幸而變得刻薄,反而是散發出與他身世和經歷不符的耐心,溫柔,理解和愛。他對若曦說「我希望你是心甘情願地嫁給我」那一句我真的太感動了,他如此愛護著他在乎的人,期待著真正屬於他的那顆心,所以這段故事的結局太痛了,讓我看完特別胸悶。
若曦知道結局卻無法明說,在分手的時候只能靠列舉名字讓八爺小心,而八爺卻也因為無法明白若曦真正的心思而可能懷疑自己在若曦心中的分量。這種錯過真的太虐心了。
P.S. 八爺的演員選得很好,溫文爾雅,又有英氣,很符合人物形象。
(昨晚一下刷完了剩下的部分)
第一次看完這部劇的時候被四爺和若曦之間的愛情感動得稀裡譁啦,看到結局更是哭得不行。這一次反而冷靜許多,從八哥和若曦的感情結束之後,我不知道是自己沉溺其中還是別的什麼原因,這一次看的時候覺得若曦和四爺的感情發展得有一點讓我摸不著頭腦。如果說之前我是四爺黨,這一次我更傾向八爺黨。
說實話我覺得四爺和若曦恐怕是終究要錯過的,就是有很多主觀和客觀的原因讓他們不滿足能夠長久一起走下去的條件。而且如果剛開始若曦對於八爺的拒絕還有跡可循,後來她對於四爺的託付終身但同時又有些搖擺不定,讓我看得很是迷惑。這裡就聊聊我對這段感情的理解吧(完全基於影視作品,很多細節和內心活動不一定準確,只能是我通過聯想和邏輯去揣測,迷惑得我都忍不住想要去讀原著了)。
從感情線上來講,四爺和若曦的開端算是無心插柳的結果:若曦因為知道歷史的結局,所以選擇對四爺特別留心。這個時候的她對於四爺除了討好和一絲敬畏,應該是沒有其它想法的。至於四爺為什麼喜歡若曦,這個我其實沒有太明白,畢竟和八爺不同,四爺和若曦接觸的時間甚少(少到甚至都不知道她最初和八爺是有曖昧關係的)所以說不上日久生情,唯一的解釋是可能注意到若曦對他的特殊待遇而也產生了特別的關注,畢竟在現實生活中有時候別人對我們的好我們也是可以感受到的,有的時候甚至因為誤解其中的意思而好感並且越陷越深,我認為他們的感情可能是由這樣的契機引發的。當然,若曦本身的性格也給了四爺喜歡的理由,畢竟她和四爺的死黨十三爺走得很近,她那一股衝勁和英氣必是和那時的普通女子不同,所以也許也會給四爺另眼相待的理由。但即使如此,我其實並沒有太看出是什麼讓四爺主動選擇示好,又是送簪子又是鼻煙壺的,也沒有太看明白四爺那時候的用意和最終希望的結果是什麼。而且那個時候若曦還和八爺有很深的感情,四爺有的時候主動選擇做個陪襯而已,也沒有很主動地出頭或者和八爺爭搶或者替若曦出頭。
若曦對於四爺的感情雖說有幾個轉折點,但是總體的發展讓我覺得她比和八爺在一起的時候更迷茫,想要的太多卻又沒能很好地取捨。正如若曦最後在信中寫到的幾個讓她敞開心扉的時刻:
一是在她問四爺是不是覬覦皇位的時候,四爺很坦誠地說是的,那一刻她對四爺的信任感暴增,或許感受到了一直到那時為止除了十三爺之外沒有人能夠給到她的信任,我想在她小心翼翼步步為營那麼多年之後,當一個她知道有個好結局,那個未來的皇帝竟然能夠如此坦誠相待,我想大部分人可能都會在那樣的時刻選擇放下防備,畢竟她也累了,如果能夠從此在內心上有所依靠,何嘗不是對她最大的一種幸福。
二是若曦在御花園被罰跪的時候,四爺陪她一起淋雨為她遮風,那時候我覺得四爺是突破了自已一向不太主動的風格,第一次將他對若曦的感情公之於眾,我也能理解若曦那個時候情感的波動,畢竟那麼孤苦伶仃的時候還有人惦記著並且願意一起受苦,雨中那一擁抱自是給人無限的安全感和能夠託福終身的感覺。然而那個情節中我不太琢磨透的是她對八爺的感情。首先,我覺得但從那一個事件是分不出八爺和四爺對若曦用情深淺的,從實際操作上八爺和四爺都沒有主動在皇帝面前出頭,都是選擇了更為穩妥的自保(這個選擇我認為沒有任何問題,因為聰明如他倆還看不出其中的利害關係,要是他們主動求情反而更被連累,讓事情的轉機更加困難)。從情感的表達上也是不相上下,他們可以說是前後腳到達了現場,只是四爺搶先了一步,讓八爺心酸地看著他們相擁的背影。八爺比四爺晚到而且還帶著另一個阿哥(好像是十四爺吧),並不如四爺那般灑脫,沒有一副我願與你一起受罰的義氣,但我覺得這個是八爺的性格使然同時我覺得也體現出了他更得體的一面。畢竟那個時候他和若曦已經分手,如果他做出四爺的舉動反而顯得非常自作多情以及逾越了禮數,我想他即使是來看若曦都是經過一番掙扎的。但是他仍然選擇前來並且在看到了四爺和若曦相擁之後,仍然能夠忍住火氣上前關心,甚至不惜蹲下來弄溼自己的衣擺,我只能說在那個時候八爺是仍然非常在乎若曦,然而卻在分寸之間掙扎。我其實沒有看明白若曦在雨中提起八爺的衣服的那個舉動,到底是關心呢還是表示劃清界限(就是你是堂堂貝勒不要為我弄髒了你自己的意思)?所以從理智上我不覺得四爺的感情比八爺的強烈,但是從若曦的情感上,我想在那樣的時候她會更希望四爺的那種簡單明了的表達方式,用象徵性明顯的舉動來表達自己的真心,而不是八爺那種遷回輾轉的心思,那種溫柔卻不明了的表達。
三是四爺為若曦擋箭的瞬間,這個瞬間沒什麼特別需要解釋的,八爺不在場沒有對比,但是這個舉動進一步表達了四爺對若曦的在乎,到這邊可以說若曦對四爺的信賴與日俱增吧。
然而後面發生的事情讓我覺得若曦和四爺可能註定不適合在一起。首先,若曦是一個非常重情誼的人,所以從一開始她被捲入九子奪嫡的戰爭中對於她就是無比痛苦的事情,在不可能完全置身事外的時候,其實對於她最好的選擇可能是儘量避免了解幕後的細節。然而四爺出於鞏固政治地位的需要加上性格使然,他所選擇的手段都是最殘酷的,離得越近看得越多,再加上他們約定的無話不談,就讓若曦需要去承受超過她內心的痛苦。正如若曦所說,雖然有很多無奈,但是換一個人可能有不一樣的方法。而她卻恰恰選擇了最殘忍的那一個人。這是我認為他們終究不合適的最重要原因。我覺得四爺這個人物很精彩有血有肉,一方面在政治上心狠手辣,另一方面對於若曦卻又百般呵護,一柔一剛不可謂不令人嘆服。然而若曦卻又一直是那個極為講究義氣,始終替別人操心的人,這兩種性格放在一起,即使四爺對她再照顧再呵護,四爺對手足以及政敵殘忍的那一面是她永遠過不去的坎,也註定若曦會有忍受不了的一天,必須要割捨必須要選擇眼不見為淨。我覺得這個是若曦的一次嘗試吧,作為一個知道歷史結局的人,她其實心裡已經對四爺接下來要做的事情有預期,但是知道和親身經歷畢竟是非常不一樣的,她以為她可以承受得起,最後卻發現根本不可能,太痛苦了,算是撞了南牆才回頭。
第二是我覺得她其實和四爺在一起的時候仍然對於愛情有不切實際的期待。正如上面聊八爺的時候就有聊到若曦是帶著某種現代人的思想來的,她希望愛情是忠貞而純粹的。然而在那個時代,特別是在帝王家,所謂純粹的愛情是難以生存的,少有的一些都以悲劇結尾(比如若蘭,比如明慧,比如綠蕪)。我想剛開始她願意託付四爺可能也覺得四爺對她是純粹的,畢竟八爺心裡有過若蘭,而四爺和兩個福晉的關係更算是政治聯姻。然而在帝王家,這種純粹的關係又怎樣呢?當若曦看到作為皇上的四爺仍然會翻別人的牌子,仍然需要因為籠絡年羹堯而寵信年妃,我想她心裡原本的那份期待和堅持也被慢慢消磨。有很長一段時間她其實是找不準自己的定位了,她願意在沒有名分的情況下守在皇上身邊,然而這畢竟不是長久之計,然而冊封之後她就會徹底被捲入後宮的爭鬥之中,就像她說得「永遠和紫禁城拴在一起」。她想要的這種純粹的,不需要與人勾心鬥角和爭寵的愛情,在紫禁城裡是無法生存的,所以我覺得這也是她和四爺無法走到最後的原因。假設四爺不是皇帝呢?我覺得那還是有可能的,至少這一條不會是大問題。話又說回來,類似的情況在她與四爺相處的時候也曾發生過,他們從草原上回來,若曦被弘旺踹了一腳後突然意識到在王府裡自己要過的那種勾心鬥角的日子,於是便斷了念想。誰知她竟然選擇了四爺,這種勾心鬥角難道還比王府裡少麼?所以我覺得若曦這時候的選擇其實並沒有很清晰,又是一種走一步看一步撞了南牆才回頭的做法。
第三是我覺得四爺實際上是非常霸道以及佔有欲非常強的人,加上若曦和他最大的政敵曾經的感情就讓他和若曦之間一直存在著定時炸彈。從一開始若曦還沒有完全屬意於他的時候他送了項鍊和簪子就要求人家戴上,並且很強勢地說總有一天你會心甘情願地戴上,背後的潛臺詞就是總有一天你會是我的。從細節上來說,他經常敲若曦的腦袋,這種調皮的做法除了顯示了親密,同時更是一種大人對小孩才有的舉動,所以雖然四爺覺得若曦是個很聰明很懂他的人,但是潛意識裡面仍然將她放在一個比自己低一點的位置,其實是以若曦的保護人的身份存在的,並且覺得若曦算是他的一個從屬,而不是一個完全平等的個體。這種思想在那個年代應該天經地義,而四爺在這個基礎上給到了若曦極大的尊重也給了她很多特權,比如讓她抓小辮子什麼的,在那個時代背景下已經難能可貴了,但是我並不覺得他們是完全平等的。也正是這種潛意識裡的佔有欲讓四爺聽說了八爺和若曦曾經的感情之後,他爆發了,若曦曾經並不完全屬於自己的念頭讓他非常痛苦。他的爆發也可能除了佔有欲之外還有一種自己的感情沒有被完全地回報的感覺,一種隱約的背叛,畢竟若曦可能是他到那時為止唯一一個真心在乎的,他以為她的感情也是純粹的,卻沒想過已經分了八爺一半。而且換成別人可能還好,然而卻是自己最大的政敵。再加上在此之前若曦也向他承認自己曾經警告過八爺要提防他,那種背叛的感覺更是痛徹心扉。
總而言之,我覺得若曦和四爺其實是相互錯愛的,他們的感情是真摯的,但是卻在他們的性格和三觀,生存環境,複雜的人物關係,以及各自身份的圍剿下節節潰敗。他們的感情或許唯一能夠存活的方式就是在大草原上或者是在回憶裡,結尾之所以那麼痛就是讓我們看到了他們的感情脫離了俗世之後的樣子,然而那個樣子在現實中卻永遠不可能存在。
反觀全劇,我覺得早知結局的話若曦如果嫁給八爺其實結局或許更好一些,畢竟她當初選擇放棄八爺的原因在最後其實都不那麼重要了:比如她因為八爺的下場而選擇一個更理智的站隊,後來發現自己根本就是先八爺而去,而且如果她在八爺身邊,八爺最後的日子可能也不會那麼痛苦。很多時候都是天時地利人和,剛開始她也一直堅持著尋找最純粹的那份愛情,連十四爺都拒絕了好幾次,還導致自己去了浣衣局,後來卻終究因為忍不了宮內的失望和戾氣決定嫁給十四爺,一個自己沒有真正愛過的人。看完之後我唏噓不已,到底一個人的一生應該堅持什麼又會被消磨掉多少?
最後就是穿越劇或者任何與時間旅行有關係的作品終究會讓人產生某種宿命感,若曦那麼努力去保護的人也正因為她的介入反而恰恰走入了她最不願意的結局。誰還能說清楚什麼是因什麼是果,只能嘆一句該來的逃不掉,一切都是命吧。最後讓我特別心碎的一個場景就是她出家出城的那一天,八爺在路邊等她,她問了為什麼要和四爺說他們的事情,那時候她才明白原來他是為了讓四爺放手成全她出宮的願望,那一刻她才明白那個重情重義的八賢王一點沒變。兜兜轉轉,或許八爺真的才是最值得她堅持的那個人吧。最後她一個返身狠狠抱住了八爺,因為她知道那是此生最後一次相見了。這種知道了結局卻看著事情眼睜睜地發生而無能為力的感覺真的太痛了。
(這部劇裡面還有一些人物我覺得也刻畫得非常好讓人唏噓,比如明慧和十四爺,有空再寫吧。)
其實十四爺對於若曦的感情我一開始看並沒有太在意,直到最後的結尾發現她竟然是躺在十四的懷裡去的,這才琢磨起來。讀過一些評論說十四是愛著若曦的,我想也許是的,回想一些細節,他也的確是靜靜守護的那種類型。
只是剛剛重看的時候,反倒是看出了為什麼若曦可能對十四爺不會產生男女之情,反倒是近不近遠不遠的一種微妙的關係。
首先,十四爺和若曦是有著完全不同的三觀,這點在和若曦的知己十三爺的對比中就尤其明顯。十四爺是一個把三綱五常看得很重的男子,他養尊處優,又被額娘和皇上寵愛,所以其實並沒有太大的動力去掙脫自己的身份。在他和十三爺討論平等自由的時候,他的三觀就展示得很清楚,而這種墨守陳規的思想和若曦時時刻刻都努力掙脫束縛的掙扎就形成了強烈對比,我想這也是十四爺很難如十三爺那般了解若曦的最重要原因。交不了心,也只能默默守護了。
其次,他的心意一直不是很明了,一直幫著八爺出頭希望勸服若曦從了八爺,但是一直沒有很明確地表明心跡,一直處於友達以上戀人未滿的情況。
最後,我覺得十四爺很多事情的處理上還是很不夠周到的,和八爺對比之下就很難給若曦安全感了。他一直是處於一個小跟班的地位,雖是忠心耿耿,但從謀略上來講頗有不足。比如有一次他們想要打聽皇上和太子的對話,便找來若曦,十四爺覺得除了若曦其他人也不了解,問一問也無妨,只有八爺明白其中的利害,擔心會牽連到若曦,所以放棄了主動放棄這樣一次機會。這種對比就讓我覺得十四爺要麼此時仍然沒有愛上若曦所以很多事情是從利益角度出發,卻沒有替若曦著想,要麼就真是心思不夠縝密了。
(剛剛又看了一遍)
第三遍看發現16集之後,若曦和八爺分手之後她的選擇真的讓人匪夷所思了。完全就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對自己愛的人要求太多,而且很多要求是不合理的,比如四爺登基之後怎麼可能不去穩固基業,比如發現玉檀是眼線之後怎麼可以不懲罰等等,太感情用事。想留在身邊卻又不肯要名分,剛開始本來好好地許給了十四爺卻不幹,但是在四爺身邊卻也不滿意最後甚至用先帝遺詔來成全自己,有點莫名其妙。不是演技和演員的問題,我覺得演員們真的都非常棒,是劇本問題。
最後關於演員,最讓我念念不忘的真的是八爺鄭嘉穎,他的演繹真的讓八爺完全鮮活起來,看完劇之後覺得自己簡直不可救藥地愛上了八爺。鄭嘉穎最厲害的是輕重之間的把握,把八爺的雄心和城府非常好地包裹在溫潤如玉的外表裡。我能感受到這個人的力量但是更能感受到他的節制與克制,一舉一動一顰一笑都有那麼多故事。他嘴角的笑,眼中的笑,禮貌的笑和無奈的笑。一直都那麼風度翩翩,卻又通過一個眼神一個微笑傳遞出那麼多情緒。每一次他接近若曦我都覺得自己的呼吸停止了,比如在雪地裡他握住若曦的手,若曦嘗試著掙脫,而他很堅定地握住而臉上卻不動聲色;比如他貼近若曦給他戴上手鐲的時候那種壓迫卻又風度翩翩又是和四爺的霸道截然不同;比如在馬上他抱著若曦,一遍一遍重複「你心裡有我」的時候,那種滿溢出來的歡樂卻更讓人心疼;比如他在帳中包紮的時候,那看著若曦憐愛的眼神,總之就是他的戲份都忍不住讓我一直回味,真的太傳神了。
至於吳奇隆,我認為大部分時候的演技其實比較一般,冰塊臉的表現力還是比較有限的,直到最後的哭戲,無論是在御書房還是在若曦的房間看著若曦留下來的物品,都讓人看著肝腸寸斷,可以說是實力非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