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點關注我
來自英國的Wallpaper雜誌於1996年創刊,以獨特的好品味介紹全球前沿的建築、設計、時尚、旅行、美食等內容。創始人Tyler Brule之後又創立了風靡全球的MONOCLE雜誌,和Wallpaper一起成為最具權威的設計、生活方式聖經。
前不久,Wallpaper網站評選出了全球9家好設計的咖啡屋。
1. 阿姆斯特丹:Toki
Binnen Dommersstraat 15, Amsterdam
遠離Haarlemmerdijk區的喧囂和浮躁,前廣告人Jeff Flink將他的咖啡店Toki開在了猶如城市綠洲一樣寧靜的Jordaan區。Toki的咖啡豆來自柏林的烘焙品牌Bonanza,咖啡店的設計將斯堪地那維亞與日式相結合,營造了一種舒適平靜的氛圍。
Toki的蛋糕來自鄰店Petite Gateaux,其他飲料則包括布魯克林Bellocq的茶葉,以及Hackney的精釀啤酒。
低懸的燈和竹質點綴,搭配來自OS ∆ OOS工作室的家具,Toki寧靜舒緩的裝修風格與阿姆斯特丹其他迅速發展的咖啡店形成了區別。
2. 柏林:Bonanza Roastery Cafe
柏林的Bonanza咖啡豆烘焙將他們的空間擴展為對外開放的咖啡屋--位於Kreuzberg的旗艦店。整體設計由荷蘭室內設計師/家具設計公司Modiste操刀。
明亮、現代感的空間設計在入口處歡迎每一位客人的到來,傳統的收銀+咖啡操作臺被分割成幾段,減少了客人與店鋪之間的屏障感。
180度平推門設計使空間兼具私密性和開闊友好的氣氛。
除了獨特的設計,這裡最大的明星無疑是咖啡本人。Bonanza提供各式冷熱咖啡飲品,咖啡豆來自肯亞、巴拿馬,和衣索比亞。使用1965年的UG-22滾筒式烘豆機,店裡使用優質來源的牛奶blend製作全城最細膩順口的cappuccinos。
3. 阿姆斯特丹:Bocca Coffee
Kerkstraat 96HS, Amsterdam
藏匿在阿姆斯特丹中心,Bocca引以為傲的是提供美味又具有可持續性的健康好咖啡。
Bocca的空間設計風格趨於中性tone調,使用原木家具搭配綠植呈現輕鬆柔和的氛圍。
Bocca豐富的品類咖啡大多來源於福戈島(Fogo),整套咖啡流程包括選豆、購買、海運、嘗豆、烘豆,以及包裝全部由Bocca自己來完成。除此以外,Bocca每周還在店內舉辦咖啡師培訓課程,是新晉咖啡愛好者的好去處。
4. 墨西哥城:Tierra Garat
Tierra Garat是墨西哥本土咖啡品牌Café Garat旗下的咖啡店, 坐落在時髦的hip街區Colonia Roma,提供高品質咖啡。
餐廳所使用的家具來自粗獷且富有質感的Héctor Esrawe's工作室和Cadena y Asociados, 設計的初衷是將墨西哥本土的咖啡文化和設計風格呈現出來,整體突出溫暖和真實感。室內裝飾的材質融合了原木、皮革,以及編織,具有強烈的「earth」質感。
從室內暖色調的裝潢和柔和自然的家具材質,再到咖啡杯和食物樸實親切的包裝設計,Tierra Garat希望可以讓客人品味出墨西哥咖啡「不為人知」的故事(「untold story")。
明亮且具有現代感的logo設計使Tierra Garat顯得更加親切好客。
5. 杜拜:RAW Coffee House
RAW Coffee位於杜拜工業區的一個廠房內,從9年前的烘豆工坊到如今集烘豆、咖啡店、brew bar一體的綜合性咖啡空間,RAW Coffee依然保留著當年原本的「工業風」設計。
喝咖啡在中東有著很強的儀式感和地域特色,多年來本地人傳統的衝泡咖啡方式是與小豆蔻混合盛在小杯子裡飲用。如今,80%的本地人依然採用傳統的方式衝泡咖啡,然而當像星巴克這樣的全球連鎖進入杜拜,給當地人帶去了星冰樂和牛奶咖啡,越來越多來自全球的專業咖啡烘焙和咖啡師也開始進入中東,慢慢教育當地的市場與消費者接受新世界咖啡。
Kim Thompson 9年前在杜拜的工業區開了RAW Coffee,如今她為杜拜超過80家咖啡店提供豆子。 作為當年將新世界咖啡帶入中東的先鋒,Kim也曾面臨許多難題。
首先是水的質量。杜拜的水必須經過淡化處理,這樣的水不僅味道不好,而且還會腐蝕咖啡設備,所以咖啡師需要花費額外的經費對水進行反滲透。「就拿意式濃縮來講,它是多款咖啡飲品的基礎,需要10克新鮮磨製的咖啡和30克的水,在這樣的比例之下,即便咖啡本身再好,水的品質也會改變最終整體的味道。」
其次,中東的奶牛不採用新鮮青草作為飼料,導致產出的牛奶蛋白質較少,這樣就為製作奶泡帶來了難題--牛奶分解太快,更不易與咖啡相融合。
另外,中東的天氣也使咖啡豆儲藏變得困難,RAW Coffee常年在店內使用恆溫空調和綠植牆進行溫度調節。
雖然困難重重,但RAW Coffee多年來都一一克服, 現在的RAW Coffee除了供應咖啡豆,店內的客人更是絡繹不絕,去杜拜的咖啡愛好者一定要親自前往,了解這個品牌的成長發展之路。
6. 阿姆斯特丹:Starbucks Coffee Laboratory
與全球的主流商業門店不同,星巴克將它的首家全球咖啡研究室設立在了荷蘭的阿姆斯特丹,這間佔地430平方米的概念店致力於測試不同咖啡衝泡方法、試驗全新產品,以及社交媒體策略用途。
位於熱鬧的Rembrandtplein街區, 這家頗具「地下」味道的概念店的設計風格特意迎合了荷蘭的文化元素,比如用具有歷史感的古董瓷磚和代夫特陶器作為點綴;17釐米寬的咖啡臺和公共區域長桌都採用了荷蘭老橡木;椅子則是從當地學校回收翻新的。星巴克對於這家店鋪的設計定位也希望可以跳離自己以往品牌設計定位的舒適區,整體都充滿了挑戰和實驗性。
星巴克將在這個空間進行大量產品測驗,成功後將從這裡推廣至整個歐洲。
「星巴克歐洲區的烘豆工廠就在阿姆斯特丹,所以我們把第一間實驗性概念店開在這裡,保證實時提供新鮮烘焙的豆子。更重要的是,荷蘭本地的『荷蘭東印度公司』是世界上第一個香料和咖啡貿易商,這裡有著悠久的咖啡歷史和文化。」概念店的負責人介紹說,星巴克也計劃陸續在全球開設概念店,「我們對所有能夠和星巴克品牌產生連接和共鳴的文化都持開放性態度,所以下一家概念店可能開在全球任何一個城市。」
7. 首爾:Kafé Nordic
Kafé Nordic位於首爾一片寧靜的住宅區內,空間由Nordic Bros Design Community設計,他們將這個紅磚房子的外立面漆成了斯堪地那維亞風格的明黃色,這個顏色在居民區內顯得平靜柔和,同時也很矚目--成功地將社區鄰裡和附近Comme Des Garçons旗艦店的客人吸引了過來。
空間內部採用色彩活潑、形狀各異的家具,品牌包括Emeco, Flötotto, Hay, Ton和Yong-Hwan Shin,燈具則來自Ingo Maurer和Lune du Matin。幾何圖案的黑白牆紙從牆面一直延伸到木地板。
店裡提供當日新鮮製作的三明治、簡餐和咖啡,適合每天過來工作soho或和朋友小坐。
8. 香港:The Coffee Academics
Coffee Academics由Caffe Habitu的創始人Jennifer Liu在2012年創立, 店內的裝修風格偏vintage-chic,紅色的磚牆搭配木質長桌,家具軟裝則混搭波西米亞風格,讓人恍惚置身於布魯克林中心。
單品推薦冰滴咖啡,需要經過6小時的漫長等候,成品味道有種類似威士忌的美妙口感。
9. 布拉格:Místo
Misto是2015年新開業的咖啡店,但很快就獲得了「布拉格最出色咖啡廳之一」的美譽。位於Dejvice neighbourhood區,Misto改建於一個一層公寓。
簡潔流暢的線條和空間,Misto由當地建築及室內裝飾公司Edit!設計,而繽紛的壁畫則來自新晉插畫師Kateřina Kynclová,為樸素美感的空間增添了一分趣味和活力。
空間的隔斷牆被全部打通,用橫向與縱向的木條替代,營造了一種帶有韻律感的內部聯繫和親密氛圍。
*圖片來自Wallpaper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