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材測評】桌面的音樂魔法:試聽Eclipse TD-M1無線音箱

2021-02-13 視聽發燒網

年前陪家人走了趟京阪神,即便是家庭旅遊,我也不忘在若干「自由活動」時間走訪書店,像是日本近年逆勢興起,在不景氣當中屢創成長佳績的Bookoff二手書店,Bookoff不僅賣書,也賣二手CD與黑膠,還好造訪時是晚上接近打烊時間,沒太多時間可以挑選,不然恐怕荷包要大失血。Bookoff沒花到錢,倒是在神戶Umie廣場的大垣書店買到Net Audio季刊,封底的廣告是Eclipse TD-M1無線有源音箱。

All-in-one卻有吸引人的價格

旅遊的路上,書籍是飛行的好伴侶,我習慣把飛機座位前面的屏幕完全關閉,享受一段無人打擾的讀書時光。Net Audio的諸多專題集結,給我很多的啟發,雖然出版業在日本一樣遭逢不景氣,但是日本雜誌的專題企劃能力依然很強,身為音響媒體的主事者,閱讀著精彩的「網絡音響應用」相關專題,越是膽顫心驚,U-Audio自家編輯部應該學著多做一些這類企劃專題,把各種器材與應用兜在一起,才能讓讀者們玩出更多新鮮感與樂趣。從雜誌得到的想法還在腦海盤旋,蓋上雜誌,封底TD-M1的照片引起我的注意,音箱我早在幾年前的慕尼黑音響展見過,Eclipse年年都參展,可是標榜有源無線桌面聆聽的TD-M1,讓我關注的卻是售價!

日幣125,000元!這是一隻還是一對的售價?參考售價的字刻意在廣告版面上縮得很小,再仔細看看,沒錯,就是這個價錢。如果用有源無線音箱來看,TD-M1並不算便宜,假如您把它當作普通計算機音箱來看,TD-M1更算是高價產品,可是如果您了解Eclipse為什麼要設計TD-M1,還有他們怎麼把「準確聲波脈衝再生」這件事情,耗費超過十年以上的功夫做到最好,而且把全新概念設計的Eclipse音箱,打入錄音室,變成許多國際知名錄音師的參考標準之一,您就知道TD-M1所定出來的價格為什麼令我驚訝了。

標榜時間正確的設計

什麼是「準確的聲波脈衝再現」?Eclipse用了很大的篇幅在型錄上面解釋,如果我要「依樣畫葫蘆」講這個故事,那可要寫得長篇大論。還好,現在已經是影像的時代,Eclipse自家的宣傳影片很容易就能把複雜的觀念解釋清楚。

Eclipse的影片像是聲學科普教材,但是它所講述的最重要觀念,其實就是時間準確。音響再生音樂是否真實,關乎「頻率響應」與「時間」這兩個因素,要把頻率響應做得開闊,那麼我們就需要大小不同的音箱單元,把高、中、低音分開來,各自負責專屬的頻率響應區域,但是因為分工合作,在「時間軸」上就會產生誤差,所以分音器必須把這些誤差調整回來,音箱箱體也可以透過單元投射角度作時間相位的機械修正,所以我們才會看到像Wilson Audio那麼複雜的音箱箱體,可以獨立調整各個音箱的前後位置與投射角度,目的就是為了精確修正時間軸一致,而TD-M1所講的TD,就是Time Domain的縮寫。

全頻單元避免問題發生

看出問題了嗎?有一句名言是這麼說的:「要解決問題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讓問題發生。」如果音箱會產生時間軸的漂移,問題來自多路分音,那麼不要用分離的高、中、低音單元,改用單純的全頻單元,那就不會發生「多音路造成的時間相位差」。就是這麼單純的想法,所以TD-M1隻用了一個8公分口徑的全頻單元,加上20瓦的功率擴大機來驅動,再加上Wi-fi與DAC,全部藏在設計精巧的音箱當中。

就這麼一個小小的8公分口徑全頻單元,Eclipse可投入了許許多多的研發與創新,要把「準確的聲波脈衝再現」做到最好。這個8公分口徑的全頻單元,強調振膜質量超輕,且剛性超強,並具備適當的材料內損,這都是優秀單元的基本條件。而TD-M1的音箱箱體採用「蛋形」設計,取其特殊形狀產生的高強度結構,而且蛋型的內部箱體空間,可以控制箱內駐波,蛋型音箱的面板因為流線向後收尾,解決了傳統音箱面板聲波繞射的問題。

設計全部都有道理

上述的強力迷你單元,外加蛋形音箱箱體,其理論與設計倒不是第一次聽聞,但是接下來要講的「Diffusion Stay」與「Mass Anchor」,則是第一次看到的創新設計。在TD-M1的蛋形箱體內部,有一個五爪形的支撐架,固定在音箱箱體正中央,Eclipse稱之為「虛擬浮動架構」(Virtural Floating Structure)。從剖面圖來看,本以為是用來作音箱箱體補強架構,但是仔細看卻是為了8公分全頻音箱單元所設計的結構,五爪尾端都有阻尼設計,音箱單元則固定在Diffusion Stay中央。 

再來是「Mass Anchor」,這個圓錐狀的零件固定在8公分全頻單元後面,就像是音箱單元的延伸,靠著「Mass Anchor」固定在「Diffusion Stay」中央。這是完整的解決方案,全頻單元工作時,振膜快速延後往復活塞運動,推動空氣產生「聲波脈衝」之時所產生的振動,靠圓錐形的「Mass Anchor」固定抵銷,它就像是單元的定錨一般,穩定地抓住單元,而「Diffusion Stay」則進一步穩住「Mass Anchor」,不讓音箱箱體與單元的振動相互幹擾。

TD-M1另一個有意思的設計,是與音箱造型渾然一體的底座,底下有一個調整的扳手,用來調整音箱的投射角度。假如您是擺放在桌面上,與計算機擺在同樣的高度,適合把TD-M1調整向上的仰角。腳架的調整角度有三段,0度是水平,再來是10度與20度,我擺在Mac旁邊,按照座椅位置高度,大概是調整為20度仰角。

網絡聯機需要設定

關於TD-M1的獨特的音箱單元與箱體設計表過,接下來就是功能與使用了。TD-M1內建Wi-fi,您一開箱插上電,馬上可以找到TD-M1的網絡位置,手機或計算機的Wi-fi連上TD-M1就可以聽了,也可以用USB線直接連接TD-M1,這叫做Direct Mode,音箱不需任何設定,隨插隨用。不過Direct Mode看似方便,但畢竟沒有把無線音箱與家庭網絡連接起來,把Wi-fi用Direct Mode指向TD-M1時,實際上等於斷開計算機或手機的Internet連網能力,就沒辦法聽網絡上的串流音樂。

要把TD-M1與家用無線網絡連接起來,要改為Router Mode聯機,透過計算機的網絡瀏覽器(browser)設定,把TD-M1加入家中無線AP,這樣就能讓TD-M1變成家用區域網路的一部分,透過路由器指定Wi-fi的聯機路徑,這樣您的手機或計算機可以透過Wi-fi網絡,連接雲端數字串流服務,同時利用路由器指向,把無線音樂訊號傳輸給TD-M1。不論無線或有線的應用,TD-M1都非常簡便,Apple用家可以用Airplay聽,Android系統也能直接支持,不需要任何App。

Eclipse自家還有TD Remote可供下載,可以控制音量大小與輸入端子,進階選項可以設定燈號亮度高低與自動待機時間,其中還有一個DAC Digital Filter的選項,默認是關閉的狀態,打開之後音像會變得比較大、比較近一些,不開數字濾波則音場較寬、較深,聲音的密度也略松一些,開不開濾波各有好處,沒有哪一段比較好的優劣之分。

有線無線全部能通

在辦公室的桌面上擺好TD-M1,USB Type A用來有線連接iPhone,聯機同時還可以幫iPhone充電;USB Type B用來連接Macbook Pro,TD-M1還有一個3.5mm耳機插頭,方便走模擬輸入,您可以拿它來連接電視。簡單講,TD-M1的輸入從有線到無線,從數字到模擬,通通都有,這音箱雖小,音樂訊號卻是樣樣都能通。

假如您要使用TD-M1在計算機上看電影,我建議使用有線輸出,因為在無線模式下,有時候會遇到聲音會比影像慢一些,那可能是無線路由器分配時的延遲所致,假如直接用USB線連接,聲音與影像就不會出現時間延遲的狀況。但如果是拿來聽音樂,有線與無線之間的差異不大,我在辦公室聽,也從沒遇過無線播放中途會斷線的狀況。倒是測試iOS與Android的聯機時,辦公室同仁兩、三支手機一起搶無線連接,倒讓TD-M1應接不暇,它沒有「先佔先贏」模式,誰來連接TD-M1,它都會想辦法接收,多個無線裝置連接的情況下,TD-M1會應接不暇,產生斷斷續續的狀況,但這不是TD-M1的問題,而是編輯部一群使用者在鬧好玩測試。

辦公桌面的神奇音場魔法

聲音呢?我才在辦公桌面上把TD-M1裝好,隨手在Apple Music播放蕭士塔高維奇的「第二號爵士組曲:華爾茲」,在辦公桌小隔間的個人空間裡,虛擬、漂亮又深遠的音場,就在我面前浮現了,簡直像是把一套調整妥當的音響系統,直接在我辦公室的桌面浮現!而且隨著我的坐姿調整,這個立體浮凸的3D音場,還會隨之改變,Eclipse所說的「精準聲音脈衝重現」,確實具有魔法一般的音場描繪能力,即便在我的辦公桌面,交響樂團的相對位置就像是「濃縮」在這個狹小的個人空間當中,既清晰又通透。

Apple Music的Playlist接下來是史託科維斯基指揮捷克愛樂的「巴哈:觸技曲與賦格」,好大的曲目啊,交響樂團的弦樂群與管風琴交互輝映,慢著,TD-M1能放管風琴?就頻率來說,那強悍滾動的管風琴氣流震撼,當然不可能在TD-M1上面重現,但是如果是描述「在辦公桌面範圍內」聽見具體而微的音響效果,TD-M1依然神奇無比,準確再生了音場定位與空間感,這感覺像是坐在音樂廳的三樓,可以看到縮小的舞臺全貌,聽見清楚的樂團聲部分配,但是卻少了坐在音樂廳前排那種聲浪震撼。是的,就是這種「具體而微」的精確再生,展現了TD-M1「時間準確」的聲音魅力。

配計算機看電影真過癮

不過U-Audio的辦公室是開放空間,我用TD-M1聽音樂,在我的桌面可以聽見魔法一般的3D立體音像,但是辦公室同仁可就得陪著我一起聽音樂,但是TD-M1不在他們的桌面上,就只能聽到音樂,而感受不到我所說的3D音像。這樣聽TD-M1,當然會干擾到編輯們的工作,為了讓他們了解總編會這麼熱衷聽TD-M1,我找了兩段You Tube的影片,一段是「攻殼機動隊」的預告片,另一個是「刺客教條」預告片,兩段都有從天而降的視覺與音響效果,我請編輯輪流坐在我的位置上,TD-M1那種3D立體的聲音移動感,除了從後面的音效沒辦法表現出來,其他不管是左右移動,或是上下飄移,都栩栩如生,移動的聲浪就在辦公桌面上生動地呈現。好吧,我知道TD-M1神奇的音場效果只能「一人獨享」,讓大家都知道我為什麼這樣大聲在辦公室裡面聽TD-M1,樂此不疲,卻讓眾編輯接受我的聲音幹擾了。

把「時間」做到最精確,是TD-M1設計之初的理想,當然,它犧牲了寬闊的頻率響應,標示僅有70Hz~30kHz,但是這已經足夠了。想要擁有虎虎生風的低頻再生,對不起,TD-M1完全沒有,它只能再生「精確」的聲波,您可以擁有在小區域的精確音場再生,在桌面上營造出虛擬的交響樂團場面,愛聽歌劇的人,還能清楚透過TD-M1聽到歌手的移動感,讓您聽得更入戲。決定了!就收一套TD-M1來搭配電視,TD-M1那浮在半空中精確而凝聚的人聲表現,保證讓家裡面的人聽得開心。

器材規格

Eclpise TD-M1

型式:低音反射式有源音箱

使用單元:8 cm全頻單元

頻率響應:70Hz~30kHz

訊噪比:超過90dB

輸入靈敏度:950 mVrms

內建功率:20瓦

輸入端子:Wi-Fi、USB B(PC或Mac)、USB A(iPhone/iPod/iPad)、模擬(3.5mm耳機端子)

體積:155×219×242mm

重量:5.3 kg

【器材測評】品味精緻、精準再生:ECLIPSE TD510MK2書架音箱

【數碼時代】論速度、論功能、論超值,誰能跟它比?Lumin T1

【燒友手記】值得一說的萬元一體機:新派NUPRIME DAC10H

敬請點擊「閱讀原文」

關注微信公眾帳號「視聽發燒網」,獲取更多更新快音響資訊。

添加微信號:sthificom 或掃描下圖二維碼進行關注。

相關焦點

  • 【器材測評】數位無線的創新典範:試聽丹拿Dynaudio XEO 3無線音箱
    就這樣,五月份我在慕尼黑第一次聽XEO,一直到七月份鈦孚才拿到所有的認證,趕著八月份音響展登場,上市之後銷售很不錯,音響媒體要試聽,也只能慢慢等,所以一直到了十月份,U-Audio才拿到這對XEO 3試聽機。
  • 桌面HiFi音箱,帶你走進波瀾起伏的音樂世界!
    在我們平時生活、工作中,音樂是一直圍繞著我們的身邊。而在家庭中、辦公室、寢室裡,聽音樂或許是學習工作之餘,放鬆身心的最好方式了。特別是PC用戶,平時都打開電腦聽音樂,這就要求為電腦配上一套桌面音箱。 而年輕人對音質追求更高,往往要達到HiFi級別,因此桌面HiFi音箱就是購買目標。
  • 【器材測評】擺脫線材糾纏:試聽丹拿Dynaudio無線多聲道組合
    Dynaudio還有一個Link無線傳輸器,功能是接收Hub或Connect的訊號之後,再以模擬或數字方式輸出,所以只要用Link接超低音,這樣超低音也變成無線的了。試聽時現場配的是Dali K-14F主動式超低音。但是,為何中央聲道是用一對XEO 4書架音箱,而不是一支?原因有三個。
  • 不俗外觀 聲音悠揚 漫步者S50音箱試聽(全文)_漫步者 S50_音頻評測...
    而是採用了漫步者長條音箱特有的設計風格,三角形元素。仔細觀察不難發現,漫步者的SoundBar音箱產品B3、B7都是這種三角元素設計。這樣設計使S50擺放在桌面上的穩定性大大增強,而且揚聲面也能有一個微微向上的角度,使聲音能夠更好的傳達到開闊空間。
  • WHAT HIFI推薦2020年最值得購買無線音箱:24款器材上榜上篇
    下面是《What Hi-Fi》推薦的2020年最值得購買無線音箱,來看看有哪些上榜器材吧! 查看 名Naim Mu-so Qb 2nd Generation無線音樂系統 詳情>> 目前該產品有「HIFI說影音城」商家在售,點擊查看>> 產品亮點: 「Naim Audio Mu-so Qb是一套小型綜合一體式無線音樂系統
  • 【器材測評】音響新手的最佳推薦:傑士 Klipsch RP-600M 書架音箱
    超越身價的器材搭配試聽 RP-600M 的過程都在 U-Audio 自家聆聽室,以二十坪左右的開放空間來說,似乎對 RP-600M 有點大,但是 Klipsch 音箱不怕操,效率又高,輕鬆搭配就能放開嗓子唱歌。
  • 【器材測評】剛柔並濟的Alumine 5 Signature:瑞士之聲Stenheim試聽記
    但是幾次編輯部安排試聽,我都失之交臂,像是Alumine 5與Alumine 2的試聽,都是戴天楷去博韻聽的,我寫這篇評論時,也要參考他的文字。這不光是英雄所見略同,而是有其聲學物理的硬道理,音箱音箱的功能,第一是固定音箱單元,讓單元在進行活塞運動時,可以牢牢地固定在同一位置;第二是提供單元足夠的工作負載容積,產生霍姆赫斯共振效應,提升音樂能量並強化頻率延伸。所以,理想的音箱箱體必須具備高質量與平均的材料密度,而且音箱箱體需要足夠的阻尼,才能抓緊音箱單元,而且不與單元相互共振產生失真。
  • 【器材測評】聽靈魂歌唱:雷爾斯Lals Neo Classical 152號角音箱
    因此,雷爾斯的音箱,不但保有古董號角音箱的迷人韻味,聲音清晰度與細節解析度也十分優異。此言並非我憑空想像捏造,因為今年五月我前去雷爾斯試聽他們的Classical 12 SE,便體驗過他們音箱的風採,果然是名不虛傳。
  • 桌面音樂系統組建指南:暨NAD D 3020混合數字功放 開箱
    桌面音樂系統-連接圖對於桌面系統來說,功率並不是最重要的。 為什麼?把20-20kHz的曲線做平很容易,但是如何在這個曲線上做一些手腳,讓聲音更動聽,就需要長期的積累,以及設計師自身的音樂修養了。如果使用D 3020組成桌面音樂系統(近場聆聽)系統,那麼搭配的音箱選擇範圍非常廣。從最便宜的安橋迷你機音箱,到JBL Control 1監聽音箱,到貴价的ELAC BS 312。國外評測幾乎讓D 3020搭配遍了各種各樣的書架音箱。
  • 惠威D1100 藍牙無線有源音箱體驗
    例如歌手用於返聽的定製耳機,就隨著音樂類綜藝節目被廣大消費者知曉;隱約出現在屏幕上的專業近場監聽音響,也成功吸引了一些發燒友。這類音箱是錄音師與音樂製作人用於甄選與挑錯的工具,由於其平坦的頻率響應,線性的相位特性,能夠承受大動態音樂等各種實用功能,既符合專業工作的需要,也逐漸成為一部分發燒友的聆聽高質量音樂的不二之選。
  • 【新品速遞】8+24小時長效續航:傑士Klipsch T5 True Wireless真無線耳機
    Klipsch不只是超過60年資歷的音箱老廠牌,他們旗下也有多款耳機,現在,連真無線耳機也有了!就在今年的CES展會上,Klipsch發表了全新的真無線耳機T5 True Wireless。全新的T5 True Wireless真無線耳機採用藍牙5.0傳輸,支持SBC、AAC、aptX解碼,並且強調低延遲,用來看影片也沒問題。內建60mAh充電電池,在充飽電的狀態下,最多可以提供8小時的音樂播放續航力。如果再搭配造型精美的金屬充電攜行盒,內建300mAh的充電電池還可以額外提供24小時的續航力!
  • 【器材測評】瑞士美聲無線大解放:品歌Piega Premium Wireless 301
    我從 U-Audio 試聽室走上一樓編輯部時,邊走邊和編輯們說著,Piega Premium Wireless 301 此時還輕鬆地唱著 Guns N' Roses 的「Patience」,木吉他 Unplug 的不插電版本,Premium Wireless 301 閃耀著清脆亮麗的鋼弦吉他光澤,即便我在一樓聽著地下室播放音樂的 Premium Wireless 301,音樂還是那麼好聽
  • 【器材測評】最美的代表: 勢霸Sonus faber SONETTO VIII落地音箱
    空間中聲響與細節交代清楚,聲音自然通透,我知道這對音箱幾乎全新,但是絲毫沒有新音箱較為緊張內縮的感覺,在長時間聆聽後相信會更寬鬆自然,但現在真的已經相當不錯。Sonetto VIII的表現算是很全面,高頻是品牌一貫的優勢,精準而且乾淨通透,中頻段能量飽滿恰當,低頻沉潛夠但並不刻意強調量感,無論播什麼音樂並不會感到負擔。
  • 【器材測評】超值到破表:雷爾斯LALS Classical 8M號角音箱
    速度感一流Classical 8M的試聽分兩個地方進行,一是雷爾斯在汐止的門市,聽完之後,我覺得應該多深入了解它,因此再把Classical 8M借回去,在U-Audio聆聽室試聽大家普遍認為號角音箱的絕配是單端管機,但高效率的Classical 8M不僅適合小管機,若施以足夠的功率,更能發揮Classical 8M的優點。例如黃先生播放一段佛朗明哥音樂,當中的踏步聲、拍掌聲與撥弦聲都有非常好的速度感與力道,一串聲響如連珠炮般襲來,Classical 8M皆一一交代,絲毫不亂,中低頻的反應與中高頻、高頻殊無二致,充分表現出佛朗明哥的熱烈與喧鬧感。
  • 【器材測評】串連起曼妙的音符舞蹈:試聽愛詩特濃Estelon Fonza
    音箱箱體內部的構造,也因為可以雕塑的材料特性,內部完全沒有平行面,藉此打散箱體內部低頻駐波,保留最純粹的音樂本質。,如果擺在小試聽室,可能聲音還沒放開,低頻就已經滿出來了,所以給Forza足夠的音量吞吐空間,這才能顯現聲音的力與美。
  • Wecele U-ONE無線藍牙桌面音箱家用大音量電腦手機智能可攜式音響
    家裡的大音響不夠便攜,有時候想在臥室聽聽音樂不太方便,就萌生了想買臺方便攜帶的藍牙音箱的想法,也買了幾臺回來試聽,但結果都比較失望,基本感覺就是衰減很厲害,不是突出中音人聲的,就是只有低音轟鳴的,要不就是名不符實的,非常的失望,感覺這個真的是藍牙音箱的一個通病,都有些放棄了。
  • 指南丨改變你欣賞音樂的方式:主動式音箱
    因為技術進步大家不再只局限於用磁帶、CD和黑膠聆聽音樂,而是在日常生活中,能夠隨時隨地使用手機、電腦等多不勝數的工具接觸音樂。而技術進步同樣也帶來器材的革新,其中主動式音箱正是革新帶來的成果。▍桌面聆聽,省去不必要的空間正因為有廠商將主動式音箱往民用方面設計,市面上就有了以電腦作為音源的桌面級主動式音箱
  • 【器材測評】好電視更該有好聲音:傑士Klipsch Cinema 400 soundbar
    搭載自家專利號角高音Klipsch 目前有兩款 soundbar 產品,分別是 Cinema 400 和 Cinema 600,兩者的高度與深度相同,差別在於寬度與搭載的超低音尺寸,Cinema 400 的寬度是 40 吋,搭配一部 8 吋無線超低音音箱,Cinema 600 的寬度則是 45 吋,搭配的無線超低音為 10 吋。
  • 小桌子的福音,創新T100藍牙桌面音箱造型很緊湊
    五、桌面音箱▲作為一款桌面音箱,自然是需要常住桌面的,像筆者這樣,安置在顯示器的兩側,與電腦主機長相廝守。如果不想打開電腦,也可以通過藍牙連接一下手機,聽聽音樂、刷刷小視頻還是不錯的。▲筆者的桌面大小還可以,中等尺寸吧,長度一米五左右,只是左邊放了個印表機,所以,桌面有點緊張啊。那種4寸、5寸的音箱肯定是放不下的,T100這種3寸左右的才勉強放下。
  • 300元桌面最強音 中端2.0書架音箱推薦
    [中關村在線音頻頻道原創]經常在家裡欣賞音樂的朋友一定都對桌面2.0音箱非常熟悉了,它在音質方面有著出色的三分頻均衡表現,聲音飽滿純淨,清晰通透,解析力和延展性都不錯,非常適合擺放在桌面上仔細品味音樂使用,可以帶給你真是自然又美妙的影音娛樂視聽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