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小暑,別忘給家人吃「水中四寶」,輕鬆入伏,全家順利過夏天

2020-12-24 大齡剩女的美食記

今日小暑,別忘給家人吃「水中四寶」,輕鬆入伏,全家順利過夏天

小暑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小暑到了,意味著一年之中最炎熱的時刻來臨,每年進入小暑之後,高溫天氣就常常伴隨著我們,也是人們說的桑拿天。在這高溫下,身體就會出大量汗,這時候我們一定要注意飲食,保養身體,解熱防暑。傳統在這個時節有吃水中四寶的習俗,可以清熱去暑,讓我們少生病。那麼水中「四寶」是哪四寶呢。四寶指的是生長在水裡茭白、蓮藕、芡實、菱角。

一蓮藕

蓮藕

蓮藕藕全身都是寶,夏天涼拌一盤藕片,香辣脆甜,開胃爽口,降火潤燥。夏天最主要是養心。夏天吃藕,蓮藕可以潤燥,人煩躁的時候,吃藕可以清心安神、助睡眠的功效。

【糯米蓮藕片】

蓮藕片

第一步、糯米提前浸泡5小時,泡發好的糯米會變得白白胖胖。因為糯米比較難煮,所以必須提前浸泡。

第二步、藕清洗乾淨,並且把皮刮掉。特別是蓮藕孔裡有有泥,用一根棉籤把孔裡的泥也清洗乾淨。

第三步、把藕從頂部切開一個口,把泡好的糯米一勺一勺地塞滿蓮藕孔。塞的時候可以用一雙筷子,把糯米捅進裡面。

第四步、把蓮藕全部塞滿以後,用剛才切掉的藕頭蓋上,然後找到一根牙籤固定。

第五步、鍋中放入剛才包好的糯米藕,放入清水,水要比蓮藕多,鍋中再放入紅棗、紅糖,先用大火煮開然後改為小火煮1個小半小時左右。

第六步、煮好後關火放涼。可以在糯米藕上淋上桂花汁就可以了。非常香甜爽口

二茭白 :排毒

茭白

茭白有清熱排毒的功效,夏天非常適合吃茭白,利於祛暑降溫。茭白的營養價值也不可小視,富含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還有大量的膳食纖維,我們知道膳食纖維主要是幫助腸胃蠕動,縮短有毒物質在腸道內的時間,幫助它們排出體內,對預防便秘和治療便秘有很大的功效。

【肉炒茭白】

茭白

食材:茭白、豬肉、青紅椒、大蒜、鹽、食用油

第一步,茭白洗乾淨,切成薄片。

第二步,豬肉切片,加鹽、料酒、生粉、生抽醃製10分鐘

第三步,鍋中加入適量食用油,豬肉翻炒均勻,然後加入青紅椒、茭白翻炒至熟,加鹽出鍋。

三芡實:祛溼

芡實

芡實還有另外一種叫法「雞頭米」,是很好的健脾祛溼食材。芡實常常與蓮子、赤小豆、薏米、白扁豆等食物一同煮粥。但是要注意的是,芡實一次不可放太多,放少許就行。祛溼大多數人都知道薏米,但薏米性寒,不過芡實,不但能祛溼還能健脾。常吃腎健體壯。非常適合容易食欲不振的夏季食用。

祛溼粥

【祛溼三寶粥】食材:赤小豆、薏米、芡實各一小把。第一步、赤小豆、薏米、芡實提前浸泡6小時;第二步、把這三寶放入電飯鍋中,加入適量的水,大火煮開後轉小火繼續煮,大概煮一個小時左右;第三步、出鍋前前15分鐘,加入冰糖即可。

四菱角:消暑解熱

菱角味甘香,性涼,有健脾胃之效。胃口不好的人,可以吃點菱角增加食慾。挑選菱角時,選擇外皮鮮紅色、有光澤、嬌嫩的為好,能清熱祛暑;顏色很黑的菱角可蒸熟或熬粥食用,老年人吃了很有補處,但要注意食用過多易腹脹,因為菱角含有澱粉多。

【菱角粥】

菱角粥

食材:大米、菱角大米 100克,菱角適量一起放入鍋中煮粥,煮至大米開花就可以啦。

夏天,一定要多吃茭白、蓮藕、芡實、菱角這四種寶貝,養身又美味,祛溼排毒,夏天必備。

相關焦點

  • 今日入伏了 入伏吃什麼頭伏餃子了解下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今日入伏了 入伏吃什麼頭伏餃子了解下 7月16日進入頭伏。專家提醒,入伏後,全國多地進入桑拿模式和蒸烤模式,要注意防暑降溫,平安度過苦夏。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生產生活中,常用一些簡要的詞語表示冷、暖、幹、溼等氣象現象,在一定程度上補充了二十四節氣   原標題:今日入伏了 入伏吃什麼頭伏餃子了解下     7月16日進入「頭伏」。
  • 夏季養生莫忘「水中四寶」,你知道幾個?
    夏季養生莫忘「水中四寶」,你知道幾個? 提到夏季養生食物,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西瓜、苦瓜或綠豆,有一類食物常常被忽視,那就是生長在水裡的「四寶
  • 這「4寶」別忘記吃,助你順利度苦夏
    三伏天,別錯過這「4寶」,清熱又解暑,助家人順利度過苦夏7月16日為夏至後第三個庚日,入伏。南方悶熱,北方高溫。入伏,代表著長夏的開始。什麼是「伏閉不出」?三伏天是出現在小暑與處暑之間,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溼、悶熱的日子。《漢官儀》曰:「伏日萬鬼行,故盡日閉戶,不涉他事。」
  • 今日小暑
    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伏日人們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謂之苦夏,而餃子在傳統習俗裡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山東有的地方吃生黃瓜和煮雞蛋來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雞蛋,不吃別的食物。徐州人入伏吃羊肉,稱為吃伏羊這種習俗可上溯到堯舜時期,在民間有彭城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開藥方之說法。徐州人對吃伏羊的喜愛莫過於當地民謠:六月六接姑娘,新麥餅羊肉湯。伏日吃麵習俗至少三國時期就已開始了。
  • 今日小暑,不懂吃就虧了!常吃3種食材,賽過喝參湯
    小暑,是夏天的第5個節氣。暑,熱也,小暑即為小熱,盛夏已經來臨,天氣開始炎熱,卻還沒到最熱之時。但「小暑過,每日熱三分」,小暑正值初伏前後,空氣溼度逐漸加大,天氣由乾熱轉為悶熱。「出梅」、「入伏」是小暑的關鍵詞。中醫「四季養生」理論認為,夏屬火,通心。
  • 今日小暑,養生吃它,營養賽人參!快告訴家裡買菜的人
    所謂「伏羊」,即入伏以後的羊肉。伏天吃伏羊最早可追溯到堯舜時期,民間有「喝上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開藥方」的說法。入伏喝羊肉湯是以食為療的一大創舉。羊經過冬春兩季的滋養,膘肥肉嫩,其肉燉出的湯味醇、羶味小。
  • 溫馨提示:今日「入伏」,應該吃什麼?
    入伏的意思是進入三伏天,2020年加長版三伏天從今天開始,並要持續40天!所謂「三伏」是頭伏(也叫初伏)、中伏(也叫二伏)和末伏(也叫三伏)的總稱,這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伏天伊始,天氣炎熱,人的精神容易倦怠不振,食慾不佳,那麼入伏應該吃什麼呢?俗話說得好:「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炒雞蛋」,今日入伏,大家記得吃餃子哦。三伏天一般會被稱為「苦夏」,「入伏」後,將進入「桑拿模式」和「蒸烤模式」,要注意防暑降溫,平安度過「苦夏」。
  • #小暑# 暑中清風,恰似你的溫柔!
    入伏之時,剛好是我國小麥生產區麥收不足一個月的時候,家家麥滿倉,而到了伏天人們精神委頓,食慾不佳,餃子卻是傳統食品中開胃解饞的佳品,所以人們用新磨的麵粉包餃子,或者吃頓新白面做的麵條,就有了「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的說法。《魏氏春秋》記載:「伏日食湯餅,取巾拭汗,面色皎然」,這裡的湯餅就是熱湯麵。《荊楚歲時記》中說:「六月伏日食湯餅,名為闢惡。」
  • 頭伏餃子二伏面,今天入伏你吃餃子了嗎?這裡免費
    7月16日是入伏的第一天,所謂「頭伏餃子,二伏面」,今天你吃餃子了嗎? 涪陵藺市鎮的美心紅酒小鎮中,陣陣飄來的餃子香氣吸引了遊客們的注意。「我們請大家免費吃餃子啦!」,就業扶貧車間的師傅們端出一碗碗熱氣騰騰的餃子,請遊客們品嘗。
  • 芒種時節,「六寶」不可少,常吃這6種食物,全家順利過夏天
    芒種時節,這6種食物別錯過,防暑降溫營養高,全家舒心一夏天。芒種時節,雨水頻繁,氣溫升高,人就容易食欲不振,所以我們在飲食方面要注意少吃油膩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以清淡、質軟、易消化為主,以下六種食材別錯過!
  • 今日小暑 | 你不知道的養生秘訣!
    小暑養好脾胃,關鍵注意兩點:飲食適量和忌寒涼。夏天,很多人對冷飲特別偏愛,但脾胃喜溫,過多的寒涼會傷到脾胃,因此冷飲要少吃,最好不吃。此時應以清淡食物為主,並節制七、八飽為宜,食物多以冬瓜、白蘿蔔、番茄等,並配以菊花茶、綠豆湯等飲品解暑。
  • 2020小暑是幾點幾分什麼時辰 7月6日小暑交節具體時間
    新華社天津7月4日電(記者周潤健)《中國天文年曆》顯示,北京時間7月6日23時14分將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小暑」,標誌著即將「出梅」入伏,炎炎盛夏開始登場。  歷史學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員羅澍偉介紹,太陽到達黃經105度,為「小暑」,它是二十四節氣中第十一個節氣。
  • 二十四節氣詩書——小暑
    小暑 7月6日子時(23-1點)  小暑,直接反映氣溫變化的節氣,標誌是:出梅、入伏。出梅指江南梅雨季結束;入伏指夏至後第三個庚日進入三伏天。三伏天出現在小暑與處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溼、悶熱的日子。
  • 今日小寒,別忘給家人吃「3白」,順應時節,助家人平穩過冬
    今日小寒,別忘給家人吃「3白」,順應時節調飲食,助家人平穩過冬。哈嘍,大家好,我是大廚江一舟。今天又到了和大家分享美食的時刻了,你準備好了嗎?今天就是小寒節氣了,也就是24節氣當中的第23個節氣。小寒節氣也是一年當中最冷的一個節氣了。
  • 三伏天,有條件的多給家人吃這3種水果,清涼解渴,全家輕鬆度夏
    今年三伏天來的不算是晚,而且持續時間長達40多天,我們只能慢慢度過這個炎炎夏季了夏天出汗多,是正常的事情,不僅要多喝水,還得多吃水果,水果不僅可以解渴還能夠補充維生素什麼的,夏天的時候如果拿出冷藏在冰箱裡的水果,好好的一會,真的特別的清涼解渴,特別是現在都是應季水果上市的時候,家裡有條件的一定要多給家人們準備這3樣水果,清涼解渴,讓全家輕鬆度夏
  • 俗語「小暑不見日頭,大暑曬開石頭」什麼意思?說法準確嗎
    小暑不見日頭,大暑曬開石頭小暑作為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宣告著暑期的來臨,氣溫也是上升到一年最高的峰值,在小暑前後一段時間,很多地區都是處於高溫天氣。這句俗語也是小暑不熱,大暑會熱得相當嚴重的意思。而且很多老人認為,小暑越熱越好,小暑不熱,反而會不好,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 溫風至小暑,躬耕田地間
    溫風至小暑,躬耕田地間 2020-07-06 17: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今日夏至,俗語「夏至三庚入伏」,啥意思?看看今年哪天入伏?
    今天是父親節,同時也是二十四節氣的夏至,二十四節氣在我國已經有了2000多年的歷史,最早在周代的時候,人們就通過土圭測日影的方法確定了最早的四個節氣,這個節氣之中就包括夏至,至的意思就是達到的意思,所以夏至的意思就是說,夏天已經來臨了,夏至這一天白晝的時間最長,太陽的角度最高,古人非常看重夏至這個節氣
  • 2020年三伏天時間表圖片 今年的三伏天入伏出伏日曆
    「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小暑期間正逢「三伏」的「頭伏」,今年的入伏時間是7月16日,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就要到了。三伏是哪三伏?為什麼三伏天的英文翻譯是「熱成狗(Dog days)」?,一圖看懂2020三伏天那些事。天氣炎熱,注意防暑降溫。
  • 今日入伏 | 吃好三樣,喝好三樣,做好三樣
    今天正式入伏,2020年三伏時間表:初伏:2020年7月16日-2020年7月25日中伏:2020吃好三樣夏天吃絲瓜,是因為絲瓜含有皂甙,涼拌食用可以清熱解暑。苦瓜是人們夏季常吃的一道菜,它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與粗纖維,常吃苦瓜可以祛火、解毒。苦瓜中含有的「苦瓜素」,被稱為脂肪殺手,其中含有的皂甙還具有降血糖、降血脂的作用。「冬吃蘿蔔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藥方」,夏季熱人們都喜歡吃涼的東西,但冷飲吃多了,就會胃中虛冷,引發腹瀉腸胃不適等症狀。生薑性溫,可以祛寒昇陽,且姜中含有姜辣素,可以刺激人的食慾。鴨肉性涼,夏季吃鴨肉可以補腎去水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