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談《色戒》

2021-03-02 曰野有蔓草

此文出自金馬獎論壇實錄,轉載自臺灣媒體。小有改動,但內容原表述。


李安  導演


聞天祥:今天我們選了一部李安導演最不想面對的電影《色,戒》(全場笑)。這部作品不只是對導演來說有很大的關卡,對於他的影迷也是一場震撼的觀影經驗。



我先替大家丟幾個問題。導演早起的[父親三部曲]:《推手》《喜宴》《飲食男女》都是原創劇本,導演甚至自己參與編寫,但是從《理性與感性》後,您不斷挑戰文學,甚至面對公認最難改編的張愛玲。可以給我們談談這當中的轉變,以及挑戰張愛玲的感受嗎?

李安:我是在拍這個片三四年前看了這本小說,看到小說結尾王佳芝叫易先生快走時,我覺得很震驚,我對張愛玲感覺非常憤怒(全場笑),她怎麼可以這麼寫呢?我不曉得為什麼這麼憤怒,我只是覺得張愛玲怎麼可以這麼寫東西,挺不像她。

這篇小說挺詭異的,好像是在模仿電影,所以我覺得他可以拍成電影。她文字這麼好,你去follow文字當然是死路一條,所以連試都不要試。但是這篇給我的感覺很不一樣,不過當時沒想要拍,只是覺得憤怒,真的是...(全場笑)抗日戰爭是中國神聖的一場戰爭,而且用色情小說的方式....我從不覺得張愛玲會寫情色,但是這本我基本上覺得是黃色小說,而且很不誠實,拐彎抹角的地方很多,....繞著我又繞出去。

中間我去拍了《綠巨人》,《斷背山》,也沒特別想,但是時不時張愛玲就好像來纏我,我覺得很奇怪,老實說,我覺得拿到奧斯卡好像就可以拍了(全場笑),捨我其誰?!我必須挑戰它,你們年輕不曉得那個時代,起碼我聽父母那代說還有點印象,再不做,再不做,這段就在中國歷史消失,就這麼一個想法。但我其實很不願意去拍,因為它非常大逆不道,可是我又感受到這是中華民族的共業,很像一個鬼纏著我,越不想做,越覺得奇怪的東西,相反越有吸引力。基本上我很像王佳芝啦,是個好人去拍壞人,好女孩去演壞女孩,結果壞女孩才是最真實的自己,只有透過演戲才能觸摸到不敢面對的自己。這個主題對我非常重要。

還有個地方非常震撼我,我18歲跟王佳芝一樣第一次站上舞臺,魂好像出竅,我覺得我屬於黑暗的地方,因為燈打在我眼上,什麼都看不到。也是在第一次演完戲,拆了臺,跟同學出去唱歌,下著小雨,跟小說寫的一模一樣,我感覺到戲劇的力量,我感覺我就是王佳芝....

拍進去以後,又是另外一個故事,我覺得我的心好像王佳芝,我的頭好像鄺裕民,我的那個...那個....不好意思講,好像易先生(全場笑)。小說雖然只有短短30頁,但挺詭異的,以張愛玲的才氣,幾天就可以寫出來了,但是她花30年時間,其實在重寫,用修改的文字掩藏真正要寫的東西。我想她心裡害怕,怕人家不知道,又怕人家不知道。我拍的時候也體會到這種心情,有點大逆不道,又忍不住要做,跟我拍其他片不太一樣。

我以前的電影自己寫劇本,因為剛剛出道,沒人給我劇本,只好硬著頭皮寫,等到拍出名了,大家就給我東西,好多東西,何必自己寫(全場笑)。因為我知道的有限,生活有限,拿到世界名著很快樂,學習各種語文,社會,嘗試各種電影形式,我覺得拍這些電影真的是我最好的電影學校,希望我永遠是個電影系學生。但我最新在準備的片就是自己的想法,我請別人寫,但這次不是改編。


聞天祥:導演剛才講到18歲那年,演戲演到仿佛靈魂出竅,然後去慶功的經驗;是因為這些經驗難忘?非拍不可,才跑去馬來西亞重建那個時代環境的氣氛嗎?

李安:那其實是我的純真年代,看起來你們很多人還在純真年代(笑)。那段對我來講挺重要的,不過王佳芝的經驗在香港,我是在板橋(臺灣藝術大學)。我希望把60年前香港還沒發達的場景、味道做出來,但現在香港並不存在這樣的地方,反而馬來西亞像點,把屋頂用電腦修一下就可以,片中的電車也是用汽車改裝的。

《斷背山》現場


聞天祥:《斷背山》跟《色戒》的原著都是篇幅非常短的短篇小說,但您完成的影片長度卻比一般劇情長片都長,全都超過兩小時;您好像在幫它們寫注釋、做延伸。但比起來,《斷背山》的觀點比較接近原著,即使結筆的手法不盡相同,觀點、態度倒是挺一致的;可是看《色戒》卻覺得你跟張愛玲的大相逕庭。

我覺得王佳芝的凝視非常有意思,我在小說沒看到這部分。比方說,他們遷校去香港的路上,在女同學的喧譁聲中,我們看到王佳芝的眼神望向穿著白襯衫、很帥的鄺裕民,而鄺裕民正在凝視行進中的阿兵哥;後來在排戲演戲時,王佳芝的凝視也很清楚。我不斷在猜測,你安排她父親帶弟弟去英國,把她留在中國,好像拋棄了她,然後她似乎在鄺裕民身上看見「理想男性」的典型,但後來「殺漢奸事件」又好像摧毀了這份寄託。相較之下,她理應要恨的漢奸易先生,好像更有真性情。我覺得電影裡面有好多讀小說時沒看到的,這是你氣憤張愛玲而改寫的地方?或者你覺得是她藏起來的部分?

李安:我覺得是她藏起來的,我氣歸氣,可是我…(全場笑)進去以後一直在想,王佳芝有很多張愛玲的影子。因為這篇寫得很「賊」,不能完全相信。我不敢講其他小說,因為我在張愛玲煉獄裡活了一年多,有很深刻的體會,我沒辦法跟張愛玲專家辯論,可是我真的體悟到她講的是這麼回事。

你剛才比較了《斷背山》把小說的其他地方補足就是這部電影,《色戒》不是這麼一回事,有點狂想。演話劇演到去殺漢奸,怎麼有這種事?真的付諸非常寫真的影像,可信性值得懷疑。這其實是心境的寫照,很多伏筆、假筆、歪筆,合不起來,你進去後要想怎麼圓這個故事。

大家說她後面寫得很絕望、很冷酷,但其實我覺得她很需要父愛,所以我用搖籃曲、很多方法來圓這個東西。當然這是我跟張愛玲的神交,我不是做學問的,沒辦法引經據典,只是將心比心;但我覺得她可能在純真喪失時受到很大打擊,對胡蘭成、那個時代有愛有恨。最重要的一點,她用女性的性心理學,來對抗父系社會下對日抗戰這麼神聖的事,當她把易先生放走時,小女子小小一句話,好像把幾千年父系歷史結構抽掉一個東西,突然瓦解。這是一個小女子的力量,性慾的力量,是個很不道德的力量,可是又很巨大,讓我們深深反省。

這力量是很可觀的,我不能用道德力量來解釋這小說,我覺得這小說也不是一個很完美的小說,有些不是很高明的比喻,要不是她不會寫,要不是故意寫不好,讓我這種人鑽進去吧(笑)。我說不上來,總之我覺得導這部戲時很焦慮,轉不出來,心情大受影響,需要用劇烈手法,得用性和毀滅來面對真實、底層的東西。我也不是神經病,我也很正常的一個人(全場笑)。

包括我三個主要演員也非常投入,他們還回頭來安慰我。記得有天我哭到不行,梁朝偉過來對我說:「導演啊!我們只是露個皮肉,你要保重。」(全場大笑)梁朝偉被我折騰成那樣,還反過來安慰我,拍完後我們四個都生了好久的病,好像大病一場。這東西雖然我不願意講,但跟張愛玲一樣,又怕人不知道(笑)。我不是張愛玲專家,只是有種神交的感覺,隱隱約約,覺得她就是這樣寫。

聞天祥:如果王佳芝是這樣的,讓我們把角度轉到男性易先生去看呢?張愛玲在原著最後寫了易先生對整起事件的反應,他怪易太太惹禍上身,又覺得好險全身而退,最後還覺得人到中年能遇到如此紅粉知己,也算難得了。但在導演您的版本裡並非如此。我認為李安導演是全世界最會拍結局的導演之一,《飲食男女》最後父女共扶一碗湯的尾聲真是厲害,再多一秒就矯情了。《色戒》裡易先生最後一場戲也是,他是這麼幹練、甚至陰險的人,可是顯然在您的詮釋下,也動了真感情,又不讓我們直接看到他失魂、含淚的眼睛,所以你拍了背面、衣櫃鏡的反映等,最後他走出去時,拍了他的影子回頭。我覺得影子這招太厲害了,都已經這麼壓抑、含蓄,最後還能讓觀眾感受到易先生餘情未了的感覺?

李安:小說這樣寫易先生,當然很糟蹋他,我覺得因為她很恨胡蘭成(全場笑)。只是她不愛胡蘭成,怎麼把他罵成這樣子?罵他鼠輩,這「鼠輩」我覺得是膽小如鼠,不是尖嘴猴腮的鼠相,他長得很清秀。拍那麼絕情,電影怎麼看呢?!把易先生寫這麼絕情,可能是她的火氣吧?她那麼恨胡蘭成,我沒有,沒必要跟她那麼去(全場笑),一個電影沒有感情沒辦法看。所以我覺得她的感情很重,是用反筆寫一個很動人的愛情故事。

聞天祥:這部片子有非常清楚的歷史跟地域特質,但您合作的編劇、攝影、剪輯、音樂都有外國人,他們要怎麼進入這個世界?你要跟他們解讀這些歷史環境嗎?

李安:他們需要了解。要拍這樣的電影,中國電影本身是不夠用的。他們有film noir(黑色電影),我們沒有film noir裡的俏皮臺詞;前半段我用了很多melodrama(情景劇),言情劇的東西,但這又不合西方的film noir。他們來拍我的電影,當然得經過我的詮釋。比方說我用James Schamus(《色戒》編劇)來加強編劇口白的部分,中國語言不太有鬥嘴,張愛玲是很西化的人,她是個電影迷。就我的眼睛來看,這篇小說至少抄了三部片,影像上的shadow(陰影),還有intercut(對切),這些其實是用電影手法寫的。因為是學電影的,所以可以拍,只要還原一下。

作曲的話,因為上海在學西方作曲,場景設在租借區,所以我找法國人很合理。攝影就找剛剛拍過《斷背山》的老搭檔。拍上海、香港本來就可以摻很多東西,因為本來就很洋化。

聞天祥:如果我們從當中找一個人繼續深入聊,比方法國音樂家,他作的曲子聽起來有點中國風情。這是他本來作曲風格就有的,或者你有幫他進入這個時代氛圍?

李安:其實我不跟他強調中國風,反而要他聽像《豹人》Cat People(1942)這種老好萊塢片,中國電影當時剛起步也都在學西方。他對樂理很清楚,並不困難,例如我要求那個搖籃曲,他就做得非常中國。其實《斷背山》的音樂我覺得也很像中國音樂,用留白、空間的方式。西部片其實也非常中國…這些東西想穿了,其實可以互通有無、互相呼應。
我也不曉得,用西方人來做中國片的話,絕對不會叫他們去學個五音階,我就跟他說中國一點就好了。反正聽聽嘛,不像再換。

——————————————————————————————————
觀眾1:片中有梁朝偉這麼資深的演員、也有湯唯這樣的新演員,也有舞臺劇的,跟他們合作的關係是怎樣?


《色戒》梁朝偉飾演易先生


李安:要調和。先觀察、排戲,再調和。不光是經驗問題,他們本來就是不同的演員,表演方式也不同;我很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讓他們在一個電影、不是三個電影。

指導演員也有兩個方向。一個是對他們的啟發,一個是對他們的捕捉。新演員有個好處,很純真,很努力的時候,樣子很動人,梁朝偉就沒有辦法(全場笑);層次的話,新演員就很困難,像梁朝偉這種戲精,我說他已經變「戲仙」了,就很容易。各有長處,看你怎麼調和,用攝影機捕捉,跟他們對話。任何表演方法都不可拘泥。我覺得表演方法就是學來知道怎麼丟掉,像我們做導演的,什麼方法來,就要知道怎麼去應付。
選湯唯有個很重要的因素,因為這戲情色很重。我第一次看到湯唯,很像我高中的國文老師、歷史老師,有那個味道,現在中港臺很難找到這氣質。所以她本身不是那樣,演這樣的戲就不怕。如果她本身太上相,我就會擔心走到太色情。選她也因為她蠻天才的,不是說她會表演,而是她會相信,你給她一個指令,她會相信,這不是導演的自我獲得滿足(笑)。像我最近選《少年Pi的奇幻漂流》那個小孩就很幸運,告訴他一個狀況,他在裡面不會跑出來,這是做演員最大的天份。

梁朝偉比較難這樣做,進進出出太多次。梁朝偉很專注,他是導演夢想的演員,不用擔心他,反而有時要把他磨到沒力氣去演,有時我真的很折磨他,他也知道我在幹什麼,就比是我還是王家衛比較會磨,看誰比較狠(全場笑)…他也知道我們在幹什麼,他也知道自己在幹什麼,我們也知道他知道自己在幹什麼東西。已經13條了(拍13次),已經很不人道了,我說看起來你還有點力氣。把他磨到像第一次演戲,從完美到不完美,連他都無法控制時,就會很動人。對於這麼好的演員,我會去榨他。

湯唯就不一樣,不能把她的純真磨掉,因為這是最動人的。她相信王佳芝是自己,看電影看到爸爸不要她了,真的哭了,搖都搖不醒。湯唯的個性這麼容易相信,人就容易漂浮,比較情緒。我就先拍湯唯這邊,拍完再去拍梁朝偉,磨他的戲。比如說拍湯唯要被抓了、看戒指(藏有毒藥)的表情,拍了13條,每一條你要告訴她新的意義,都給她一樣的,她可能就散形了。

湯唯


王力宏的話,演戲就沒有,但他是個很努力的人(全場笑)。他跟湯唯我都後拍,他是在練,很穩定的進步,就是一個金牛座的人。很難講啦,要講挺長的…(笑)

聞天祥:梁朝偉的戲那麼好,但這片很明顯有磨練他的口條(舌頭),車內咆嘯那段很明顯看出訓練上的成功,這部分也要折磨他嗎?

李:我請了臺灣的樊光耀,口條很好,三個人都有訓練。那時國民政府定的國語的不是現在大陸講的北京腔,而是以北京話做底,像小時候聽的播音員、看的國泰電影。

觀眾2:您好,見到您很激動,因為您是我超喜歡的導演!(臺下鼓譟:告白了)我今天從臺中專意回來看您。你在拍「父親三部曲」前很困難,也在一次採訪提到,拍電影有很多外部、內部壓力,但您都撐下來了。您在奧斯卡說:「感謝電影之神」。我很想知道是什麼讓您堅持到現在。我是一個學生,從大陸來臺灣學電影,我想從您身上得到答案,因為我以後也想堅持現在這種熱情。

李安:我老實講,在我身上適用,在你身上不見得。每個人都有他的長處、短處,要自己去摸索。在我還沒「開張」以前的六年,不是我堅持,是我沒有選擇。我拍電影就很靈光,不拍電影就很不靈光,非常明顯。常常有人說,你要怎麼鼓勵我們啊,我說這種行為千萬不要做,因為我現在看到在做的,都是明明沒有希望還是要做,這種人才是拍電影的人。如果你喜歡安全感就不要做這行,不管怎樣都沒有安全感,你要很愛冒險,喜歡新鮮的東西,喜歡影像。你現在在學,代表你有熱情。

天份也相當重要,你有天份就會有些自信,自信也需要一些肯定,來增加自信。我在沒轍時幫人打光,拍電影、電視劇,打了一上午,到下午連導演都聽我的,我不曉得為什麼(全場笑)。做學生時我英文不好,一句英文都講不全,但不管做什麼職務,最後大家都來問我怎麼做。老實講,有點天份吧。我拍《理性與感性》時很緊張,還沒有亞洲導演拍文學片,我那時英文連個句子都講不全,真的很害怕,也被我做出來了。這片子被我做出來後,好像電影沒什麼不可以的。如果我那時的英文都可以拍Jane Austin(《理智與情感》作者),好像什麼都有可能,給我很大的自信。

《色戒》劇照


電影這東西很奇怪,跟它有緣,什麼都有可能,不要想太多現實。當然也有些人因此吃很多苦,我是很幸運,真的,有比我努力、聰明、有天份的,不見得有機會。我太太不管我,她上她的班,我在家發我的呆(全場笑)。拍片在外面跑,她自己帶小孩活下去,也不喜歡參加我的活動。她平常不穿裙子、高跟鞋這些,奧斯卡來了,沒辦法,就穿了,就去了,化妝嘛,隨便啦(全場笑)。我想我的命裡也有一點緣份吧。對電影的熱愛很難形容,我也不是意志堅強,只是很喜歡,不做出來很難過,弄不出來也不曉得怎辦,就繼續弄,其實很簡單。

觀眾3:請問您跟Tim Squyres(李安常用剪輯)的合作關係?

李安:大部分都問James Schamus(李安常用編劇),沒人問Tim Squyres(李安常用剪輯),你是第一個問的。我在拍《推手》時,雖然在美國拍,但這是完全為中文世界拍的,得找個中英文通,找到一個女的,但她生了小孩得養,我們付不起,就開始interview,第一個碰到的就是Tim Squyres,就僱用到現在。
他是一個腦筋很清楚的人,很好的editor。《推手》全部是中文,但他剪出來完全是對的,我不曉得怎麼弄的(全場笑)。不光選對的畫面,哪個接哪個,哪句話接哪句,他都能做得一格不差。也沒別人僱他,一直跟我做,直到《理性與感性》才做英文片。他是個美國人,現在中文只會說一句「謝謝」吧。

我們的關係最密切。電影有一半時間在後期,有特效會更長,會到一年、一年半。這20幾年裡等於有一半時間,每天跟他在一起10到12個鐘頭,我跟太太或所有人都沒講過這麼多話。他除了是個很好的剪接師,也是個科學家,理路非常清楚。他的家學很好,都是優秀科學家,像他哥哥主持火星計劃。他跟我是很好的搭配,因為品味非常相反,而且第一天就認識我,不太甩我,直話直講。兩個人關在一起,若是一言堂會常常犯很多錯誤,有個人商量其實非常好。

每部片都他剪,除了《斷背山》。很不幸的,我跟他說拍完《綠巨人》要休息起碼一年,他就接了《諜對諜》(《辛瑞納》),但過三個月我受不了了,就繼續拍。他看到初剪時,氣死了(笑),差點跑去撞牆;最慘的是後來得獎,一直有人打去(電話)恭喜他(全場爆笑)。

《色戒》現場


觀眾4:請問最近作品《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攝影與配樂,怎麼跟《色戒》不同,是因為《亞果出任務》(逃離德黑蘭)的關係嗎?還是您本來就沒把他們列入考慮?

李安:別的片子怎樣跟我沒有關係。攝影方面,我用Claudio Miranda(少年派的攝影師)很重要的原因是,他是David Fincher(大衛·芬奇)的人,一個很好的導演,所以藝術上我很信任他;這片是用數位(數字攝影機)拍,我以前沒拍過,需要這方面的專家,因為她拍《班傑明的奇幻旅程》拍得非常好,在我們之前他也拍了部真人3D片,當時沒多少攝影師有這種經驗。所以總體加起來他是最合適的人選。但老實講,我覺得他的打光還是比較傳統,我希望將來還能突破。

作曲其實算是我的老搭檔Mychael Danna,跟我做過《與魔鬼共騎》、《冰風暴》,在做《綠巨人》時因為不合適換人,我這次想把他抓回來,因為他很合適,印度音樂是他的專長。我做《冰風暴》時想做70年代東南亞風味,但當時沒這種東西,他就做出minimalism(極限音樂)的效果,當時很流行。所以我知道他對印度下過功夫,太太也是印度人,也為很有名的印度導演Mira Nair作過曲,總體加起來很適合。他還是加拿大北方人,講究精神生活,非常喜歡探索。

觀眾5:我看過導演的《理性與感性》、《斷背山》、《色戒》等,想說導演應該是個很神奇的存在,可以拍這麼多不同種類的片,想問導演有特別想拍哪種?還是隨緣就好?

李安:隨緣(全場大笑)。再補充一下,我最近發覺,過去都要給自己找個理由,因為拍了就有人問,我就儘量想想回答。但我最近覺得拍了一個片,就想逃離一個片,不曉得在躲避什麼、逃離什麼,不曉得為什麼,很不喜歡被人定位。也可能我無法給自己定位,也可能我是個很用功的電影學生吧,有這麼多類型、題材。就跟看風景一樣,為什麼每次都去同個風景區?再露骨一點,婚姻要忠實,但拍電影不需要(全場笑),像交女朋友一樣,圖新鮮。


觀眾6:終於看到未刪節版的《色戒》了,非常高興,我看完後覺得這是個愛情電影。我有三個問題:第一:這三個主角中,導演您覺得誰最幸福?誰最痛苦?第二:這裡面有沒有您的愛情觀?第三:您在現實生活中怎麼看待愛情?


聞天祥:這好像應該要問吳若權(臺灣作家)才對(全場大笑)

李安:三個問題可以一句話回答:我電影裡拍的都是我生活上做不到的事(全場爆笑)。當然有很多我的感情寄託,但跟我的生活關係不大。這三個人都有我的一部分。他們在拍片時也看出來了,我就看他們怎麼演,觀察他們在演我的哪個部分,所以拍床戲非常痛苦,不曉得哪個部分打哪個部分…

不只愛情上困惑,對自己的存在也有。因為電影是個虛相的東西,可是在我們的心裡又是比實相更真實的投射,虛實之間讓我覺得人生很困惑,我真的存在嗎?或怎麼一回事?我眼睛看到的是什麼?還能相信嗎?我在裡頭打轉。我拍電影想把最好的、最真實的解剖給觀眾看。

拍電影是一個容器工具,燃燒自己,讓觀眾得到一些啟發,不是我啟發他們,是他們看完有所啟發。我總覺得我的生活很刻板、很無趣,但在電影裡,尤其是愛情戲,感覺很浪漫。你講得沒錯,這是個很浪漫的電影,對我來講,能浪漫好像很不容易。我拍浪漫就這兩部吧,其他沒去講愛情的東西,不像《斷背山》跟《色戒》連著兩片談愛情。也是有投射,不過我生活上沒什麼精彩的故事(笑),我很期待有精彩故事,但現實生活不是那麼回事。

聞:謝謝導演今晚動人的分享。請問導演最後還有什麼要跟滿場觀眾說的?

李安:這電影其實也沒什麼結論。電影對我來講就是一直拍,直到沒人看,拍不動了,拍煩了,就這麼回事…總體來說,拍了這麼多年,好像電影的奴隸,不是電影的主人。今天這麼多人擠進來,好像可以從我身上得到什麼答案,其實沒有,答案在你們心中。我電影拍得多好,也沒有你們想像得那麼好。所以我覺得電影最好的不是在做一個表達、告訴你一個故事,而是你在觀眾心裡激起了什麼,我覺得這個比較重要。 
我常常跟年輕的外國演員講,我自己的兒子也要做演員,我直接跟他們講:「其實你並不重要,我也不重要,觀眾的想像最重要!」
當你演得那麼足,就不需要觀眾投入了。在半知半解、半到不到,觀眾隱隱約約比這個演員、這個角色知道還多時,是他們最投入的時候,我覺得這也是電影最可貴的地方。不是說我們是藝術家,你們來吸納,而是你們在腦筋裡有什麼東西。既然我有這個天份,就繼續做,就這樣。電影要有觀眾看、有回應,電影的活動才叫完成。電影真是蠻好的發明,功德一件,謝謝大家(全場掌聲如雷)。

《色戒》現場合影

原文地址:http://ghpress.pixnet.net/blog/post/167450295

相關焦點

  • 李安談色戒稱用情最深的電影 唯被刪大尺度激情床戲是假戲真做?
    李安談色戒稱用情最深的電影 唯被刪大尺度激情床戲是假戲真做?時間:2016-06-13 12:50   來源:搜狐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李安談色戒稱用情最深的電影 唯被刪大尺度激情床戲是假戲真做? 搜狐娛樂訊 6月12日晚,上影之夜發布會在上影集團海上五號棚舉行,李安出席了活動。
  • 湯唯現場大哭,梁朝偉不願面對,李安神作,再談《色戒》觀後感
    《色·戒》一部上了級別的電影一位朋友便推薦我看看電影版的《色戒》。我聽後甚是詫異地問道:「那不是一部上了級別的電影嗎?那有什麼好研究的?」  朋友笑道:「只要你把心態放平,除去那些鏡頭,這部影片會幫忙你明白張愛玲的真實《色戒》的!」
  • 李安導演色戒電影圖解
    一直沒有看過完整版色戒,幾年以前是先看張愛玲的小說再看的色戒,當時因為媒體鋪天蓋地的以宣傳床戲為噱頭,所以對這部電影沒有過多的關注和理解。
  • 李安《色戒》:用複雜故事簡單勾勒出男女對「性」的差別理解
    文/西瓜2007年,李安的電影《色戒》公映,轟動亞洲。影片一舉奪得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香港金像獎、臺灣金馬獎等多個知名獎項。梁朝偉也順勢捧走了兩個影帝獎盃,然而,女主角湯唯卻因為在影片裡的賣力演出,不得不遠走海外,雪藏兩年之久。
  • 江志強:李安曾想讓張藝謀出演《色戒》
    江志強:李安曾想讓張藝謀出演《色戒》 華商報 2015年07月20日 07:58:34 《色戒》劇照 華商報7月20日報導 梁朝偉在電影《色,戒》中飾演的易先生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 色戒》13年,李安的苛求,造就主演湯唯的失與得
    《色戒》最早於1950年就已成書,小說描寫的是在汪精衛的偽政府背景下,主角與大漢奸易先生的愛恨情仇的故事。小說的作者張愛玲,是汪精衛的寫手胡成蘭的妻子。所以當時的《色戒》極有可能是汪精衛的傳聞又通過藝術加工的作品。《色戒》的拍攝,從導演的斟酌,再倒角色的選擇,都一波三折。
  • 《色戒》中「假戲真做」,導演李安的要求,真實原因是這樣
    ,不過要是說的《色戒》大家總不會陌生了吧。沒錯,《色戒》就是這個頗有才氣的導演李安的作品,影迷們對李安不太了解是因為導演畢竟屬於一部電影的幕後人物因此一來,圈內的許多明星演員,都是樂於接李安的戲的。,我們聊回劇情,電影一開始,李安就摒棄了大眾化的直線敘事模式,而是採取了倒敘穿插的敘事手法。
  • 拍攝《色戒》李安要求「假戲真做」,真實原因卻被未刪減版曝光
    令小編印象最深刻的應該就是陳凱歌和馮小剛了,而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拍攝《色戒》的時候被李安要求「假戲真做」,真實原因卻被未刪減版曝光。在中國有許多著名的導演,可是說到拍攝手法最細膩的導演應該當屬李安了,李安在娛樂圈中的名氣雖然不低,但是遠遠沒有馮小剛的名氣高,不過李安對於影片的細節處理非常到位,更是碰觸出了許多震撼人心的火花,李安拍攝的多部影片都十分熱門,票房也很高,更是有不少娛樂圈的明星紛紛都想要和李安合作,足可見李安的實力。
  • 《色戒》| 湯唯被李安騙拍X戲,這是真的嗎?
    在李安之前,《色戒》的監製焦雄屏先找的姜文。但是姜文看完劇本之後甩給焦雄屏一句話:「這娘們兒的東西。」就撂挑子跑了。直男姜文看不懂劇本,也不明白王佳芝,後來劇本就順位到了「懂娘們兒」的李安身上。這個屠龍者變成惡龍的故事充滿了戲劇張力,但是旁人聽完李安的想法立即叫停,這是在挑戰國民的忍耐度。為解創作之渴,李安就把目光放到汪偽政府為背景的《色戒》上。
  • 《色戒》往事:李安看好劉亦菲,婉拒了章子怡,最終選擇了湯唯
    一直以來,《色戒》這部電影都飽受爭議,有人認為它是極富藝術價值的文藝片,也有人認為它是庸俗的大尺度影片。但無論觀眾如何看待,它取得的成績都是有目共睹的,該片一舉拿下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影片和威尼斯影展金獅。這部電影由著名導演李安執導,影帝梁朝偉加盟,註定會是一部與眾不同的片子。
  • 張藝謀辭演,李安對劇本垂淚,湯唯幾次崩潰:你不知道的《色戒》
    一、選角張愛玲的小說《色戒》被買下版權後,幾經流轉,最後到了李安手上。李安決定把它拍好。為了能夠拍出精髓,李安翻閱了張愛玲的很多作品,終於明白了《色戒》是一個怎樣的故事。當李安找到張藝謀時,出於種種顧忌,張藝謀選擇了拒絕。隨後,李安找到了眼神憂鬱的梁朝偉。二、辛酸《色戒》的拍攝是一個艱深的過程。
  • 張藝謀辭演,李安對劇本垂淚,湯唯幾次崩潰:你不知道的《色戒》
    一、選角張愛玲的小說《色戒》被買下版權後,幾經流轉,最後到了李安手上。李安決定把它拍好。為了能夠拍出精髓,李安翻閱了張愛玲的很多作品,終於明白了《色戒》是一個怎樣的故事。於是他開始選角。二、辛酸《色戒》的拍攝是一個艱深的過程。這個過程中,不僅演員辛苦,導演也很辛酸。後來在梁朝偉的採訪中,他說經常能見到導演李安在片場看著劇本默默垂淚,當時大家都怕他情緒不好,經常安慰。
  • 《色戒》拍了118天,李安有114天都在拍她
    但要說,能在27歲的年紀憑藉一部《色戒》大火,卻也因此被封殺,在三四十歲的年紀歸來又迅速引起一番風波,這樣的經歷恐怕也只有湯唯獨一份兒了。先來談談她與梁朝偉合作的那一部《色戒》,談一談那「《色戒》之後再無湯唯」的傳說。2007年,《色戒》騰空出世,一舉拿下第44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湯唯也一舉成名,從一名默默無聞的演員成為了家喻戶曉的人物。
  • 《色戒》拍了118天,李安有114天都在拍她
    李安評價她說:「看她第一眼,我便想到了教國文的老師。但要說,能在27歲的年紀憑藉一部《色戒》大火,卻也因此被封殺,在三四十歲的年紀歸來又迅速引起一番風波,這樣的經歷恐怕也只有湯唯獨一份兒了。先來談談她與梁朝偉合作的那一部《色戒》,談一談那「《色戒》之後再無湯唯」的傳說。2007年,《色戒》騰空出世,一舉拿下第44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湯唯也一舉成名,從一名默默無聞的演員成為了家喻戶曉的人物。
  • 色戒:李安的電影,張愛玲的小說,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
    小說《色戒》,呈現出小說家張愛玲的人生觀。電影《色戒》,展現了導演李安的人生觀。 李安性情溫和壓抑,不敢面對他人和自己身上的缺陷。李安對自己的電影,褒多貶少,從不承認有失敗作。可人非聖賢,誰人不會失敗?
  • 看了未刪減版《色戒》,對於李安那「唯一稱號」,確實不可置否
    與其說他是中國導演,我倒更想稱他為「世界級導演」,當然這些都是我看了「傳說中」的未刪減版《色戒》,才如此肯定的。而要成為「國際導演」,那肯定是必須得在各國電影界中,都有拿得出手的作品。應該很多人都知道、或者看過李安執導的國外電影,而且其中還有不少出名的。
  • 《色戒》中湯唯被李安騙拍X戲,這是真的嗎?
    在李安之前,《色戒》的監製焦雄屏先找的姜文。但是姜文看完劇本之後甩給焦雄屏一句話:「這娘們兒的東西。」就撂挑子跑了。為解創作之渴,李安就把目光放到汪偽政府為背景的《色戒》上。1952年張愛玲到香港找胡蘭成,被遺棄,1970年才將之公布於眾,定名為《色戒》。
  • 《色戒》:湯唯崩潰痛哭,梁朝偉產生心理障礙,李安沒勇氣看
    李安執導了許多經典作品,但他本人一直覺得,只有《色戒》才是自己投入最深的電影。可是,站在金馬獎頒獎典禮上的李安,卻表示拍完後一直不敢看它:「它離我最近,離我自己的恐懼跟忌諱最深,拍完以後損耗和內傷也最重。拍完後到現在我還不敢看它,可是越不敢面對吸引力就越大。」
  • 李安拍攝的電影《色戒》讓梁朝偉獲獎無數,湯唯卻與男朋友分手了
    香港著名導演李安在拍攝《色戒》時,找過演員舒淇被拒絕,又找20歲的劉亦菲因沒有替身也拒絕,後來找到剛出道的湯唯,才答應李安出演此電影,但拍完戲,相戀3年的男友田雨直接和湯唯提出分手,說:「你能把戲演好是很好的作為演員,但是作為男人尤其是你男朋友,我卻接受不了
  • 李安曾為梁朝偉找替身拍《色戒》,但梁朝偉堅持親自上陣
    李安在給《色戒》的男主選角時,原本是是沒打算讓梁朝偉飾演的,因為他害怕梁朝偉不同意。沒想到梁朝偉聽到後,主動去找李安,因為他正好想要突破自己的戲路,所以痛快答應了出演《色戒》中的易先生。當時也有不少明星去試鏡,渴望能出演李安導演的大製作,其中就有後來通過綜藝出名的鄭凱。鄭凱當時還在上大學,也興衝衝地去了。但是一路下來,李安只給了鄭凱一個角色:「梁朝偉的裸替。」鄭凱當時正直青春年少,覺得這是種羞辱,聽完轉身就回學校學習。如今再提及,也仿佛是當做笑話再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