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馬秀嵐 張靖超 北京報導
人們熟知的「電商主播」「帶貨網紅」有了正式的職業稱謂。
7月6日,人社部聯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統計局發布9個新職業,其中包括「網際網路營銷師」。此外還發布了部分職業發展出的新工種,如網際網路營銷師職業下增設的「直播銷售員」。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這一新興且當下較為熱門的職業背後,幾乎都有MCN機構的身影。對於從事該行業的MCN機構而言,還需考慮給主播網紅進行相應的團隊人員配置,適合的內容生產、平臺的選擇,甚至延長其職業壽命。而大部分MCN機構還面臨著依賴頭部網紅和變現單一的問題。
達人的孵化
MCN的概念最初來源於國外視頻平臺YouTube。在國內,MCN 的發展興起於社交媒體微博的崛起,隨後在短視頻平臺出現之後得到快速發展。2012~2013 年向 4G 時代轉型之時,伴隨著微博這樣的公共社交媒體的出現,平臺開始需要有 MCN 機構幫助平臺管理網紅帳號和拓展新的內容品類。因此催生了一批擅長不同類型內容製作、孵化網紅達人的MCN機構。
MCN公司快美創始人陸昊認為,從不同維度去看MCN公司分為不同類型。第一個維度是從帳號構成來看,MCN公司自己孵化帳號還是籤約市場上的成熟帳號,這樣將MCN機構分成了籤約型的機構和自孵化達人型的機構;第二個維度是從帳號的內容類型來看,分為視頻類為主和直播類為主,而直播類又分為收入類型以秀場直播打賞為主和直播帶貨為主兩種類型;第三個維度則是看一家MCN的變現類型,是以廣告收入為主還是以直播帶貨做供應鏈為主,分為內容型的MCN和電商型的MCN。
目前來看,頭部的大型MCN機構的業態越來越綜合,變現方式包括廣告營銷、直播帶貨、IP授權等。以快美為例,作為消費類的MCN機構快美有一部分帳號是早期籤約的,現在都是以自己獨立孵化為主;且其主要收入是廣告,但是直播帶貨的收入也在逐步上升;其旗下帳號一部分是短視頻帳號,也有一部分做直播帶貨的帳號。
知行易達公司創始人丁俊雲在2017年入行開始研究短視頻,在2018年推出了第一個動漫IP,一段時間後他們發現動漫內容吸引的更多是年齡偏小的二次元用戶,因此想要直接去做真人的短視頻,認為後者變現速度快,能覆蓋更廣泛的人群。基於內容接廣告的商業模式,他們計劃的邏輯是籤約會演戲的藝人就可以。此後他們招募科班出身的演員,打造出了七喜、徐浪等短視頻達人。
而在直播帶貨的風口來臨後,丁俊雲也將公司的主要精力放在直播帶貨業務上,開始招募一些具有帶貨能力的達人,而非演員。她表示演員不一定具有很強的帶貨能力,這也是一些娛樂類的帳號普遍電商變現做不好的原因。
陸昊坦言,如今想發現一個特別優質、有潛力的達人越來越困難。「起碼在我們公司,每年我們接觸面試的人中,籤約的成功率不到5%,到明年這個比例就該到1%了。」他說道。
發現達人的渠道是多元的,以快美為例,有通過朋友介紹的;有舉辦比賽招募來的;還有的則是MCN公司跟平臺合作,平臺向MCN公司推薦一些優秀的帳號;甚至還有些是紅人的粉絲通過紅人的私信尋找而來。陸昊表示,最近他們也新籤了電視臺的主持人,傳統行業的也來做紅人了。
不同於其他MCN的模式,門牙視頻因為脫胎於湖南廣電系統,公司一直位於長沙,其創始人祝佳告訴本報記者,他們所招募的達人更多是湖南本地的,以電視臺主持人和演員為主。
激烈競爭下,達人的孵化周期變得越來越快。打造了初代網紅張大奕的MCN公司如涵,目前其旗下有獨家紅人168人。如涵董事長馮敏向本報記者指出,如涵一直以3~6個月作為紅人的孵化期,然後經過快速發展期後開始變現,再進行升級培養。雖然針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規劃,但平均3~6個月會是他們驗證某個紅人未來商業化效率的一個大概的時間點。
祝佳則向記者表示,他們在招聘過程中會較嚴格,要求達人提供以往的作品,如果作品過關,則開始進行1~2個月的試用,在此期間如果帳號數據表現不錯,則會加深培訓,公司會有更多人加入幫助達人提升內容。她表示,一般兩個月就能培養一個達人做到具有變現的能力。
陸昊也向記者介紹道,達人的粉絲增長是一個持續開發經營打造的過程,快的話三個月便可以做出一個成熟穩定的生產內容和商業變現的帳號,粉絲達到50萬人就能基本成熟穩定做商業化了。MCN機構更多的是看紅人的情商、學習能力,還有對產品的熱愛和興趣,以及是否能在這條路上快速成長。
招募來的紅人會首先進行初步的評估和篩選。陸昊說,這是一個有「多輪關卡、多輪淘汰」的過程。「有一腔熱血還不夠,我們最大的成本就在於這種沉沒成本。我們推了很多人,如果不紅的話,對MCN來說是致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