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主席習近平22日晚在北京以視頻方式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五次峰會第二階段會議,重點闡述關於可持續發展問題的看法。習近平主席指出,要打造包容性、可持續、有韌性的未來,不斷推進全球減貧事業至關重要。中國即將提前10年實現消除絕對貧困目標。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7億多人擺脫貧困,對世界減貧貢獻率超過70%。中國願同各國一道,合力建設遠離貧困、共同發展的美好世界。
貧困是人類長期面臨的社會現象。消除貧困,自古以來就是人類夢寐以求的理想,是各國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基本權利,是全人類的共同事業,也是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方向發展的重要途徑。作為負責任的世界大國,中國在堅持不懈抓好自身脫貧攻堅任務實現的同時,更是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視野和胸襟,為世界減貧事業注入強勁動力,作出重要貢獻。
「中國成就」為世界減貧進程注入了「加速度」。消除貧困是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也是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首要目標。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消除貧困的成效不僅關乎自身發展,也關乎全球減貧進度。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始終把脫貧攻堅擺在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今年是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戰的決勝之年。中國將於今年實現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這將提前10年實現減貧相關可持續發展目標,為世界範圍內消除貧困、實現和平發展作出歷史性貢獻。聯合國前秘書長潘基文表示,是「中國幫助聯合國實現了千年發展計劃的減貧目標」。中國的改革開放使數以億計的人口擺脫了貧困,在這一進程中獲益的不僅有中國人民,也有其他國家的人民。「發展中國家在2010年提前實現了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中的減貧內容,這一目標得以實現,中國功不可沒。」
「中國力量」為世界減貧事業增添了「強引擎」。中國人民不僅希望自己過得好,也希望各國人民過得好。中國在推動自身減貧進程的同時,始終在力所能及範圍內向廣大發展中國家提供幫助。設立中國—聯合國和平與發展基金和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在「東亞減貧合作倡議」、中非減貧惠民合作計劃框架下紮實推進合作項目;在非洲援建24個農業技術示範中心,惠及50多萬當地民眾;不斷深化共建「一帶一路」同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對接,根據世界銀行報告,共建「一帶一路」預計將幫助760萬人擺脫極端貧困,3200萬人擺脫中度貧困;通過多、雙邊渠道幫助發展中國家提升能力建設,助力減貧國際合作,近期還發布了《消除絕對貧困 中國的實踐》報告,同國際社會全面分享各領域減貧經驗和實踐……可以說,中國是人類減貧事業的積極參與者和重要貢獻者。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盛讚中國的精準減貧方略,稱其為「幫助最貧困人口、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宏偉目標的有效途徑。中國已實現數億人脫貧,中國的經驗可以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有益借鑑」。
千百年來,人類社會的發展史既是文明與科技的進步史,也是同貧困不斷抗爭的歷史。時至今日,貧困問題依舊困擾著世界,是社會發展的首要挑戰。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署長阿奇姆·施泰納指出,中國在發展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不僅幫助其自身擺脫貧困,也在幫助世界擺脫貧困,在讓數億人擺脫貧困的同時,更通過多維度的減貧方式防止脫貧人口返貧。這表明中國深刻理解了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核心意義。「我們將從中國汲取更多經驗。通過『一帶一路』倡議,中國正在幫助許多發展中國家尋找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更有助於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扶貧必扶智」等從理念到實踐,再到為全球減貧事業提供有益借鑑,中國的奇蹟還在繼續,中國的貢獻還在繼續。(南方網李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