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1月20日電 菲律賓《聯合日報》20日刊發署名史方哲的文章,揭批臺灣民進黨當局對美國遊說滲透的四種方式。
全文如下:
美國總統選舉引發臺灣高度關注,也讓民進黨當局透過不同方式對美遊說滲透的做法見諸報端,擺上檯面。梳理多年公開資訊和報導可以發現,民進黨當局對美國國會、智庫滲透承襲了臺灣當局一貫以來的做法,並在中美博弈和民進黨謀「獨」企圖影響下續有發展。
遊說集團(Lobbying Group)是美國議會政治中頗有代表性的政治現象。受益集團透過對擁有立法權的參眾兩院的議員進行直接間接遊說,從中獲取政經利益。這種遊說通常結合金錢捐助,甚至形成遊說滲透產業鏈。
來自臺灣的院外遊說集團歷來是「厲害角色」。有美國史學家形容,其非常善於撩撥美國人的政治神經。
民進黨在臺灣上臺執政,對美遊說滲透主要渠道有:通過「駐美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TECRO)、「臺灣人公共事務會」(FAPA)、「全球檯灣研究所」(GTI)等在美機構、人員直接遊說;通過卡西迪、BGR集團等公關公司進行間接遊說;通過美親臺反華分子、在美臺灣人等人脈關係牽線搭橋遊說。TECRO是臺灣當局駐美機構,FAPA是海外「臺獨」組織,這兩大活躍的遊說勢力在民進黨執政後目標利益趨向一致。
民進黨當局滲透對象主要有:美政要,如美國務卿蓬佩奧、總統副國家安全顧問波廷傑等;聯邦參眾議員及其助手,如魯比歐、克魯茲、約胡、梅南德茲、英霍夫、查博特、柯頓等;前官員,如前國防部助理部長薛瑞福等;智庫學者,如「2049計劃研究所」、「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學者葛來儀等。
多家媒體早前曾集中報導,薛瑞福擔任主席的「2049計劃研究所」主動公開接受民進黨當局贊助經費,這也成為該研究所重要經費來源。研究所核心成員多與美國國防部有關,其中還有對臺遊說軍火生意最有力的「美臺商業協會」成員,也有FAPA的會員。
經梳理可發現,民進黨當局滲透的方式主要有4種。
一是提供資助。根據美1938年《外國代理人註冊法》(FARA)、1946年《聯邦遊說管制法》、1995年《遊說公開法》、1998年《遊說公開技術法》等法律,民進黨當局把資金通過現金、轉帳、購買服務等方式轉到代理人,再通過代理人輸送給美國會議員及其助手、智庫或學者。在選舉期間,還可通過向「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SuperPAC)捐款向競選人提供資助。
二是參與合作研究,如通過有民進黨背景的臺灣智庫與美智庫合作研究,發表涉臺報告。CSIS每年從TECRO獲得50萬美元資助。
三是在美舉辦活動。民進黨當局通過駐美機構或企業、商會、僑社等在美舉辦經貿、文化活動,承擔會務費用,向到場國會議員及學者提供演講、發稿報酬。TECRO大搞「臺美防疫合作捐贈儀式」,向有關議員選區捐贈口罩,截至今年11月累計向美捐贈口罩648萬個。
四是通過美國在國務院註冊、有授權的非政府組織邀請國會議員及其助手訪臺。FAPA長期派年輕臺灣人擔任國會議員助手,直接推動、操辦此事。2017年至2019年,民進黨當局共接待22批70多名國會議員訪臺。
今年適逢美大選,民進黨當局及側翼對美滲透發展到深度介入美選舉,甚至出現「選邊站」情況。今年5月民進黨當局製作美國會議員致賀蔡英文連任的視頻時,有11名共和黨籍議員,用時57秒,遠大於3位民主黨籍議員的用時10秒。
民進黨當局還一度操縱「網軍」來「抹紅」拜登。TECRO推特帳號轉發美媒體關於川普夫人梅拉尼亞在賓州助選的報導,一個小時後刪除。《華盛頓郵報》10月30日專門發表文章《喬拜登會如何對付中國?臺灣很緊張》予以揭露。
然而,隨著美總統選舉結果逐漸明朗,民進黨當局對美涉選舉工作出現「髮夾彎」,對拜登「急補課」。對於輿論直指在美國大選中「押錯寶」,民進黨當局亦只能以「美對臺支持不會因政黨輪替減損」作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