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麗金屬
(Glam Metal)
長發金屬/微金屬
(Hair Metal)
邋遢金屬
(Sleaze Metal)
風格介紹
本文開場曲(文末附彩蛋):
華麗金屬(Glam Metal)又稱長發金屬/微金屬(Hair Metal)、邋遢金屬(Sleaze Metal),除了以上常見的中文翻譯外,還有美式化妝金屬、毛髮金屬、殺馬特金屬等搞笑的翻譯。它是重金屬的一個亞流派,興起於20世紀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的美國,特別是在洛杉磯日落大道音樂現場。它在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初非常流行,結合了華麗搖滾(Glam Rock)的華麗外觀和以力量和弦為基礎的硬搖滾(Hard Rock)音樂風格。
在音樂上,華麗金屬以傳統的重金屬歌曲為基礎,融合硬搖滾(Hard Rock)和朋克搖滾(Punk Rock)的元素,加入動聽好記又朗朗上口的段落(Catchy Hooks)和吉他重複段(Guitar Riffs)。與20世紀80年代的其他重金屬歌曲一樣,他們通常以吉他獨奏(Guitar Solos)為特色,還廣泛使用和聲(Harmonies),特別是具有力量民謠(Power Ballads)的特徵。
『力量民謠(Power Ballads)』Power Ballads(力量民謠,又稱:強力民謠),它是指一種緩慢又富有感情的硬搖滾或重金屬歌曲,通常採用緩慢的節奏、充滿激情的人聲、並加入原聲樂器或合成器等許多樂器,其歌曲開頭都採用柔和的形式,然後用鼓和沉重的電吉他增加沉重感,逐漸形成一個強有力的終曲。其實就是採用比較硬搖滾的方式或是比較金屬的方式來演繹一些抒情歌曲,但比起硬搖滾硬朗的以及華麗金屬具有金屬質感的曲風,這種歌曲又顯得十分柔和。這些Power Ballads單曲的抒情主題通常涉及愛情和欲望,由於這些歌曲非常適合成人當代電臺(Adult Contemporary Radio)的播放,它們成為了華麗金屬這一類型中商業上最成功的單曲之一,為那些不會被傳統重金屬所吸引的歌迷打開了更廣泛的大門,除了以男性為主的古典搖滾歌迷外,還吸引了不少的女性歌迷。
『長發金屬/微金屬(Hair Metal)』在外形上,華麗金屬大量借鑑了20世紀70年代的華麗搖滾(Glam Rock)又名閃爍搖滾(Glitter Rock),通常樂隊成員都留著很長又向後梳的頭髮、畫著濃妝、穿著華而不實的服裝和配飾(主要包括皮夾克、緊身牛仔褲或皮革牛仔褲、氨綸和頭帶),同樣著名的還有他們放蕩不羈的生活方式和各種小道消息。華麗金屬的視覺效果吸引了音樂電視製作人,特別是MTV音樂電視臺,其成立與這一流派的興起不謀而合,由於MV音樂錄影帶的盛行,市場開始推崇樂隊的視覺吸引力。由於這種長發飄飄的外形特點,因此又被稱為:長發金屬/毛髮金屬/微金屬(Hair Metal),這其實是一個在20世紀 90 年代用於貶低華麗金屬的術語。
『流行金屬(Pop Metal)』我們常說的流行金屬(Pop Metal)通常和華麗金屬指的是相同的意思,但有時也指不同的樂隊。美國AllMusic音樂資料庫網站給出了區分流行金屬(Pop Metal)的定義,它指的是80年代整個具有流行色彩的硬搖滾和重金屬情景(包括Def Leppard、Bon Jovi、Europe等樂隊),而華麗金屬的特點則是華而不實的服飾和濃妝豔抹的打扮(體現在Poison和Mötley Crüe等樂隊)。另外,人類學家薩姆·鄧恩(Sam Dunn)在他的紀錄片《Metal: A Headbanger's Journey》中展示了「完整的金屬樂家族譜」(Definitive Metal Family Tree),裡面也將流行金屬與包括Mötley Crüe和Poison等在內的華麗金屬樂隊區分開來。
其實,流行金屬是個籠統的概念,它一般包含了80年代的Hard Rock(硬搖滾)、Glam/Hair/Sleaze Metal(華麗金屬)、AOR(「Album-oriented Rock專輯導向的搖滾樂」的縮寫,是美國FM廣播公司通過把搖滾藝人專輯的的曲目集中放到廣播上傳播的一種方式,AOR是完全柔和的一種抒情搖滾,就是一種介於流行樂和硬搖滾之間而且更加偏向流行的音樂,代表性樂隊及藝人:Journey、Foreigner、Night Ranger、Richard Marx、Bryan Adams、Michael Bolton等)。諸如華麗金屬和長發金屬,都是從外表來命名的風格,從本質上看,音樂風格都是流行金屬,這裡要特別注意:流行金屬不一定都是金屬樂。
『華麗金屬的起源』華麗金屬這種風格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像Aerosmith、Kiss、Boston、Cheap Trick、 New York Dolls這些樂隊,特別是Kiss和Alice Cooper應該是這一流派的主要影響因素;芬蘭搖滾樂隊Hanoi Rocks深受New York Dolls的影響,被認為是為給後來的華麗金屬樂隊在服飾裝扮上奠定了基礎;Van Halen也是支非常有影響力的樂隊,吉他手Eddie Van Halen高超精湛的演奏技巧加上主唱David Lee Roth誇張的動作,對後來的華麗金屬樂隊產生很大影響。此外,還有英國重金屬新浪潮樂隊Def leppard,在1981年發行了他們的第二張專輯《High'n'Dry》,將華麗搖滾(Glam Rock)與重金屬(Heavy Metal)混合,並幫助定義了隨後十年來硬搖滾的聲音,他們1983年的專輯《Pyromania》也被後來的樂隊廣泛模仿,尤其是在新興的加利福尼亞地區。另外,在20世紀80年代華麗金屬作為一種成熟的音樂類型出現之前,一些樂隊曾嘗試過將華麗搖滾(Glam Rock)和重金屬(Heavy Metal)元素結合起來,美國樂隊Angel、Starz、以及被譽為美國的深紫樂隊的Legs Diamond就是最好的例子。
『第一次浪潮First Wave (1980-1984)』在20世紀80年代早期,來自美國各地的許多樂隊開始走向華麗金屬的方向。第一波華麗金屬樂隊包括:Quiet Riot、Mötley Crüe、Ratt、Helix、W.A.S.P.、Dokken、Bon Jovi、Night Ranger、Stryper、Def Leppard等。他們的音樂更接近傳統重金屬音樂,所有這些樂隊都對於華麗金屬的整體外形裝扮和聲音效果方面發揮了突出的作用。Quiet Riot於1983年3月發行的《Metal Health》被大多數人稱為是第一張華麗金屬專輯,可以說是第一張獲得Billboard公告牌音樂排行榜榜首的重金屬專輯(這個有爭議),從此為隨後誕生的許多樂隊開啟了當年主流風朝的大門。從1981年到1984年,出現了幾張重要的專輯,這些專輯塑造了華麗金屬這種音樂流派,並在20世紀80年代改變音樂的進程,其中包括:
Quiet Riot - Metal Health (1983)
Def Leppard - Pyromania (1983)
Mötley Crüe - Too Fast for Love (1981)
Mötley Crüe - Shout at the Devil (1983)
Night Ranger - Midnight Madness(1983)
W.A.S.P. - W.A.S.P. (1984)
Ratt - Out of the Cellar (1984)
Dokken - Tooth and Nail (1984)
Autograph - Sign in Please (1984)
Bon Jovi - Bon Jovi (1984)
『第二次浪潮Second Wave (1985-1990)』到了80年代中期,華麗金屬已經發展成了最大、最成功的主流流派。第二波華麗金屬樂隊包括:Mötley Crüe、Cinderella、Poison、Stryper、Europe、Bon Jovi、W.A.S.P.、Ratt、Def Leppard、Skid Row、Whitesnake、Winger、Warrant、Slaughter、Firehouse等。
在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華麗金屬樂隊已在主流頻道上頻繁湧現,經常在MTV每日倒計時的最後壓軸播放,一些樂隊還會在MTV頻道的現場秀節目中出現,比如MTV Headbanger's Ball節目,其每周收視率超過130萬次,成為當時最流行的節目。此外,這些團體在洛杉磯的KNAC(洛杉磯當地金屬電臺)等廣播電臺也得到了大量輪播。到了80年代的後期,儘管大部分都是負面評論(認為搖滾樂會毒害青少年),而且一些音樂行業的也開始迴避這些內容,但是不可否認,華麗金屬的第二次浪潮已經成為當時整個美國最可靠的商業流行音樂形式,並在20世紀80年代獲得了廣泛的成功。
1985-1990年的主要專輯有:
Mötley Crüe - Theatre Of Pain (1985)
Mötley Crüe - Girls, Girls, Girls (1987)
Mötley Crüe - Dr. Feelgood (1989)
Cinderella - Night Songs (1986)
Ratt - Invasion of Your Privacy (1985)
W.A.S.P. - The Last Command (1985)
Poison - Look What the Cat Dragged In (1986)
Poison - Open Up and Say...Ahh! (1988)
Stryper - To Hell with the Devil (1986)
Bon Jovi - Slippery When Wet (1986)
Bon Jovi - New Jersey (1988)
Def Leppard - Hysteria (1987)
Europe - The Final Countdown (1986)
Whitesnake - Whitesnake (1987)
Winger - Winger (1988)
Skid Row - Skid Row (1989)
Warrant - Cherry Pie (1990)
Slaughter - Stick It to Ya (1990)
Firehouse - FireHouse (1990)
『衰落期Decline(1991-1996)』20世紀90年代初,華麗金屬在近十年的成功後,人氣迅速下降。一些音樂作家和音樂家開始嘲笑華麗金屬樂隊成員都是「毛髮農場主(Hair Farmers)」,暗示了長發金屬/毛髮金屬(Hair Metal)這個即將普及的術語。有幾個因素導致了華麗金屬的衰落,包括來自西雅圖的垃圾音樂(Grunge)的崛起;聽眾口味的變化(開始對力量民謠Power Ballads失去興趣);以及華麗金屬樂隊解散和人事變動的影響。其中,導致華麗金屬走向衰落的最關鍵因素就是西雅圖Grunge的崛起。
在20世紀90年代早期,來自另類搖滾子流派垃圾搖滾(Grunge)的樂隊,如Nirvana、Alice In Chains、Pearl Jam和Soundgarden,開始取代華麗金屬的流行地位。1991年,當涅槃(Nirvana)的那張《Nevermind》大獲成功之後變得尤為明顯,這種音樂把重金屬元素與硬核朋克混合在一起,靠著簡單的編曲、模糊和反彈音色將最頹廢的聲音融入音樂之中,並夾帶著頹廢主題的歌詞,這種很精短的表演模式與流行華麗金屬那種藉助融合技術和視覺審美元素的表演模式是完全對立的。許多唱片公司都被《Nevermind》出人意料的成功搞得措手不及,開始陷入垃圾搖滾帶來的巨大成就的喜悅之中,並且開始希望新一代的年輕藝人們都轉型到這種新興的音樂領域裡。
隨著各大電視節目都將注意力轉向垃圾搖滾這種新形式的音樂,很多華麗金屬樂隊發現自己的境遇大不如從前,原本播放流金的Headbanger's Ball欄目也在1994年底被取消,而KNAC電臺則轉向了西班牙節目。這就導致華麗金屬在電視廣播中缺乏主要的節目形式,這些樂隊已經沒有一個明確的途徑去接觸他們的聽眾,直接失去了最後的歌迷陣地。另一大類搖滾樂團稱作Alternative Rock(另類搖滾),諸如The Red Hot Chili Peppers和Jane's Addiction這些樂隊在這時也成為了取代華麗金屬的一股力量之一。另外,在20世紀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的聽眾已逐漸厭倦力量民謠(Power Ballads)這類音樂演繹方式。不少華麗金屬樂隊被迫要麼解散,要麼轉型,要麼人員變動,要麼悄無聲息地離開。
『復甦回暖期Revival(1997年-至今)』在20世紀90年代末和21世紀初,華麗金屬開始有了復興的跡象。一些成功度過了這場風暴的老牌樂隊比如Bon Jovi、Mötley Crüe、Poison等又重新流行起來,另一些樂隊則進行了變革,出現了新的樂隊來模仿華麗金屬風格。1999年,隨著Monster Ballads這張精選合集的問世,標誌著力量民謠Power Ballads(主要以曾經的流金風格為主)又開始流行起來了,這是一張充滿懷舊的專輯,其中第一卷還獲得了白金大碟。
另外,VH1(美國一家網絡電視傳媒企業)從1998年開始出資贊助Rock Never Stops Tour這樣的大型巡演活動,許多流金樂隊在得到贊助下重登舞臺,包括已經在巡演中的Warrant、Slaughter、Quiet Riot、Firehouse、L.A Guns。此後Slaughter、Ted Nugent、Night Range、Quiet Riot一起參與1999年該巡演。Poison和Cinderella也在2000年和2002年一起參與該巡演,2005年Cinderella又在Ratt、Quiet Riot、FireHouse的支持下,在Rock Never Stops巡演中擔任主角。2007年為期4天的Rocklahoma音樂節在俄克拉荷馬州拉開帷幕,並邀請Poison、Ratt、Faster Pussycat、L.A. Guns、Twisted Sister、Quiet Riot、Britny Fox、Bang Tango、Vince Neil、Jackyl、Dokken、Enuff Z'nuff、Y&T等知名流金樂隊前來助陣。2008年,Warrant和Cinderella共同擔任了該音樂節的主角。這一系列的巡演,讓華麗金屬重新又回到了大家的視線之中。以華麗金屬為主題的搖滾音樂電影《Rock of Age》(搖滾時代)的製作證明了人們對該類型音樂的懷舊之情,該片於2006年在洛杉磯上映,2008年在紐約上映,並於2012年正式上映。
華麗金屬在本世紀初經歷了部分復興,部分原因是依靠網際網路的傳播激發人們的興趣。2000年夏天成功舉辦了Glam Slam Metal Jam音樂節,在2000年初,不少新興團體誕生,這也是流行金屬復甦的另一個形式。其中,來自洛杉磯的Steel Panther樂隊通過延續80年代的華麗金屬,贏得了不少追隨者。另一些嘗試著復甦流行金屬的著名樂隊很多來自瑞典,他們很多走著Sleaze Glam路線,包括Vains of Jenna、Hardcore Superstar、Crashdiet、H.E.A.T和Reckless Love等(注意H.E.A.T.和Reckless Love不是Sleaze Glam,而是AOR風格)。
【風格資料卡】
風格名稱:
華麗金屬(Glam Metal)
長發金屬/微金屬(Hair Metal)
邋遢金屬(Sleaze Metal)
風格由來:
重金屬(Heavy Metal)
硬搖滾(Hard Rock)
華麗搖滾(Glam Rock)
流行搖滾(Pop Rock)
朋克搖滾(Punk Rock)
產生時點:
20世紀70年代晚期 – 80年代早期,
美國洛杉磯和紐約
代表性樂隊:
3d In Your Face(美國)
The 69 Eyes(芬蘭)
Alien(美國)
Alleycat Scratch(美國)
Amphibian(日本)
Andy Mccoy(芬蘭)
Arcade(美國)
Autograph(美國)
Axident Avenue(挪威)
Baby Jane(瑞典)
Babyjane(澳大利亞)
Babylon A.D.(美國)
Babylon Bombs(瑞典)
Backstreet Girls(挪威)
Backyard Babies(瑞典)
Bai Bang(瑞典)
Bang Tango(美國)
Bangalore Choir(美國)
Baton Rouge(美國)
Beau Nasty(美國)
Big Bang Babies(美國)
Black Diamonds(瑞士)
Black 'N Blue(美國)
Black Rain(法國)
Black Veil Brides(美國)
Blackboard Jungle(美國)
Blessed By A Broken Heart(加拿大)
Blind Date(美國)
Brass Kitten(美國)
Brides Of Destruction(美國)
Britny Fox(美國)
Bulletboys(美國)
Candy Harlots(澳大利亞)
Casablanca(瑞典)
Cats In Boots(美國)
Celtic Frost(瑞士)
Chainbreaker(德國)
China(瑞士)
Cinderella(美國)
Cold Sweat(美國)
Coney Hatch(加拿大)
Contraband(美國)
Alice Cooper(美國)
Crash Alley(美國)
Crashdïet(瑞典)
Crazy Lixx(瑞典)
Crossfire Israel
Cry Wolf(美國)
Damn Dice(英國)
Danger(瑞典)
Danger Danger(美國)
Dangerous Toys(美國)
Dear Diary(美國)
Debbie Ray(瑞典)
Def Leppard(英國)
Demolition 23(芬蘭)
Dia Pason(美國)
Diamond Lane(美國)
Diamond Rexx(美國)
Dokken(美國)
Don Dokken(美國)
Down & Dirty(美國)
Dr.Grind(美國)
Electric Angels(美國)
Enuff Z'nuff(美國)
Erotic Suicide(美國)
Europe(瑞典)
Every Mother's Nightmare(美國)
Extreme(美國)
Ez Thrill(美國)
Ezo(日本)
Faster Pussycat(美國)
Femme Fatale(美國)
Firehouse(美國)
Lita Ford(美國)
Ace Frehley(美國)
Funny Money(美國)
The Galvatrons(澳大利亞)
Giant (Tn)(美國)
Jim Gillette(美國)
Girl(英國)
Girlschool(英國)
Giuffria(美國)
Glitzy Glow(瑞典)
Gorky Park(俄羅斯)
Great White(美國)
Hannon Tramp(美國)
Hanoi Rocks(芬蘭)
Hard Knox(美國)
Hardcore Circus(瑞典)
Hardcore Superstar(瑞典)
Hardline(美國)
Harlow(美國)
Hart(挪威)
Heart Throb Mob(美國)
Heaven's Edge(美國)
Helix(加拿大)
Hell In The Club(義大利)
Hericane Alice(美國)
Hollywood Burnouts(德國)
Hotel Diablo(美國)
Hurricane(美國)
Icon(美國)
Ipanema Katz(英國)
Jackyl(美國)
Jagged Edge(英國)
Steevi Jaimz(英國)
Jerusalem Slim(美國)
Jesse Strange(美國)
Jetboy(美國)
Jettblack(英國)
Jillson(美國)
Johnny Crash(美國)
Junkyard(美國)
Keel(美國)
Kick Axe(加拿大)
Kidd Havok(美國)
Kik Tracee(美國)
Killer Dwarfs(加拿大)
King Kobra(美國)
The Kingdom(美國)
Kiss(美國)
Kix(美國)
L.A. Guns(美國)
L.U.S.T(澳大利亞)
Lagerloudz(丹麥)
Paul Laine(加拿大)
Le Mans(美國)
Legacy(美國)
Lillian Axe(美國)
Lion(美國)
Little Angels(英國)
London(美國)
Loud N Nasty(瑞典)
Love/Hate(美國)
Lovebite(英國)
Loveblast(美國)
Lynch Mob(美國)
Madam X(美國)
Mama Kin(瑞典)
Masquerade(瑞典)
Maximum(美國)
Metal Skool(美國)
Miss Crazy(美國)
Michael Monroe(芬蘭)
Mötley Crüe(美國)
Murderdolls(美國)
Nasty Bulletz(德國)
Nasty Idols(瑞典)
Nasty Nuns(德國)
Naughty Boys(瑞典)
Negative(芬蘭)
Vince Neil(美國)
Nelson(美國)
Niterain(挪威)
Nitro(美國)
John Norum(瑞典)
Nympho(巴西)
Outloud(希臘)
Pantera(美國)
Panzer Princess(瑞典)
Phantasmagoria(日本)
Pistol Dawn(美國)
Poison(美國)
Pompei Nights(瑞典)
Pretty Boy Floyd(美國)
Pretty Little Suicide(美國)
Pretty Wicked(美國)
Princess Pang(美國)
Priscilla(美國)
Push Push(紐西蘭)
Quiet Riot(美國)
Ratt(美國)
Razamanaz(美國)
Razzle(美國)
Rebellious Spirit(德國)
Reckless Love(芬蘭)
Reptile Smile(瑞典)
Kane Roberts(美國)
Rockarma(加拿大)
Rosa Tattooada(巴西)
David Lee Roth(美國)
Rough Cutt(美國)
Roxx Gang(美國)
Roxxess(德國)
Roxxi(美國)
Roxy Blue(美國)
Saints Of Sin(英國)
Salty Dog(美國)
Sanchez(瑞典)
Sandness(義大利)
Sandra Dee(美國)
Santa Cruz(芬蘭)
Scandal Circus(瑞典)
Scarlet Fever(美國)
Sea Hags(美國)
Seduce(美國)
Segression(澳大利亞)
Seks(挪威)
Seraiah(美國)
Sgt. Roxx(美國)
Shake City(美國)
Shameless(德國)
Shark Island(美國)
Shooting Gallery(美國)
Shotgun Messiah(瑞典)
Silent Rage(美國)
Sinner(德國)
Sins Of America(美國)
Sister(美國)
Skid Row(美國)
Skill In Veins(義大利)
Skin N' Bones(美國)
Slam Alley(美國)
Slam St. Joan(美國)
Slaughter(美國)
Slave Raider(美國)
Sleeze Beez(荷蘭)
Sly Boots(美國)
Southgang(美國)
Spread Eagle(美國)
Stage Dolls(挪威)
Stala & So.(芬蘭)
Paul Stanley(美國)
Star Star(美國)
Steel Dragon(美國)
Steel Panther(美國)
Steelheart(美國)
Strike Twice(美國)
Stryper(美國)
Summers(英國)
Sven Gali(加拿大)
Swedish Erotica(瑞典)
Sweet Cheater(美國)
Sweet F.A.(美國)
Tantrum (Oh)(美國)
The Throbs(美國)
Tigertailz(英國)
Tna (Memphis)(美國)
Tora Tora (Us)(美國)
Toxic Heart(斯洛維尼亞)
Toxicrose(瑞典)
Trixter(美國)
Tuff(美國)
Twisted Sister(美國)
Tyketto(美國)
Unruly Child(美國)
Uzi(美國)
Vagabond(挪威)
Vain(美國)
Vains Of Jenna(瑞典)
Valerie(挪威)
Van Arx(德國)
Vandenberg(荷蘭)
Victim Mentality(韓國)
Vince Neil(美國)
Vinnie Vincent Invasion(美國)
Vixen(美國)
Voodoo X(美國)
Vyper(美國)
Wanted(美國)
Warrant(美國)
Wednesday 13(美國)
White Lion(美國)
Whitecross(美國)
Wicked Jester(美國)
Wicked Teaze(美國)
Wig Wam(挪威)
Wild Boyz(美國)
Wildside(美國)
Wildside Riot(英國)
Winger(美國)
Winter Rose(加拿大)
Witch(美國)
Wrathchild(英國)
Xyz(美國)
Y(丹麥)
Zodiac Mindwarp And The Love Reaction(英國)
【風格試聽曲】
更多機長DJ Robin檔案,請登錄以下網址:
我的蝦米(精選集不斷更新中):
http://www.xiami.com/u/9090522
我的網易雲(歌單不斷更新中):
http://music.163.com/#/user/home?id=58788294
我的知乎(解答各種話題):
https://www.zhihu.com/people/djrobinshop/activities
我的豆瓣(樂評影評書評):
http://www.douban.com/people/djrobinshop/
我的QQ:66026714(註:金屬樂頭等艙)
我的微信:djrobinshop(註:金屬樂頭等艙)
我的QQ群:35872121(註:金屬樂頭等艙)
【此公眾號定位】:全面宣傳金屬樂科普知識,使大家深入了解金屬樂的各大風格流派,計劃周一到周五每天將發送金屬樂百科知識一則,平臺功能正在逐步完善中,最終將實現用戶完全自助查詢(掃碼或查找添加微信公眾號:金屬樂頭等艙)。
開場曲彩蛋公布:
Def Leppard – Pour Some Sugar on Me
(英國華麗金屬、英國重金屬新浪潮搖滾樂隊,他們是一支充滿創傷和悲劇色彩,卻又永不停止的傳奇樂隊,《滾石》雜誌曾寫道:「Def Leppard這個樂隊最大的性質是意志力強於才能」,1984年12月31日,鼓手Rick Allen在一次車禍中失去他的左臂,但他和樂隊成員都沒有放棄,他學會了只用一支胳膊打鼓,並用他的腿代替以前用手臂參與打鼓,1981年發行了第二張專輯《High'n'Dry》,將華麗搖滾與重金屬混合,並幫助定義了這十年來硬搖滾的聲音;1987年發行的專輯《Hysteria》在英國和美國的專輯排行榜上高居榜首,最終僅在美國就賣出了1200多萬張,不僅成為他們最為成功的一張專輯,同時也是重金屬歷史上最為成功的專輯之一,專輯催生了七首成功的單曲,《Love Bites》更是成為了排行榜冠軍單曲,而《Pour Some Sugar On Me》在美國100強中排名第二,其前奏酷似Queen皇后樂隊的名曲《We Will Rock You》)
Def Leppard – Miss You In A Heartbeat
【金屬樂周邊推薦】:
點擊【閱讀原文】,換乘進入下一個風格站:
25站:民族金屬、民間金屬、民歌金屬、民謠金屬
(Folk Met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