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來了一部國產耽改劇——《鬢邊不是海棠紅》。
豆瓣評分竟然有7.3分。(分數過高,後文會解釋)
黃曉明和尹正是雙男主。
按理說,耽改劇最容易捧的就是兩位男主角,比如肖戰王一博、朱一龍白宇、黃景瑜許魏洲。
但這部劇主角一亮相,便引來了不少爭議。
黃教主,出了名的油膩。
尹正,按理來說應該是這樣。
但劇裡,卻變成了這樣,胖若兩人。
再加上兩位都是響噹噹的直男,真人cp也無法嗑起來。
那劇裡的cp讓不讓嗑?不好意思,人家純知己。
只不過明面上是純知己,卻仍然有不少觀眾嗑商細蕊和程鳳臺的cp。
只不過,我好奇的是,明明劇集呈現的是知己,他們是怎麼嗑起cp來的?
畢竟我是真的嗑不動。
程鳳臺有妻有子,還會和自己的老婆在床上交歡。
商細蕊和程鳳臺相識的種種,雖來自原著內容,但卻沒了最重要的xing衝動。
原著能讓人磕起商細蕊和程鳳臺這對兒,除了商細蕊為人吸引了程鳳臺,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商細蕊對程鳳臺來說有一定的xing吸引。
商細蕊的手腕在程鳳臺手裡,才一點點細,微微的發涼,像玉做的肉。
程鳳臺看著鏡子裡的這雙手,比那些太太小姐的都要玲瓏白嫩,真想合在掌心裡揉一揉,再湊到嘴邊咬上一口。他一向是行動派,光想就不殺癮了,借著閒話撩帘子進了屋,一把握住商細蕊的手,上下翻轉摩挲著,又看又摸:「哎!商老闆,這只是不是我給你的戒指。」
由於廣電限制,國產劇是拍不了這些的。
拍不了,cp感也蕩然無存,只剩下知己了。
只是,我們看耽改劇,很重要的一點不過是想磕下男男cp。
結果連這都沒有???(還看個啥啊!)
行,那我就拿《鬢邊不是海棠紅》當正劇來看看。
攝影構圖、服化道、色調濾鏡,都ok。
雖然比不上《長安十二時辰》,但總比《慶餘年》好一些。
外殼精緻了,那劇情怎麼樣?
不怎麼樣。
它犯了小說改編電視劇的大毛病,配角功能化,劇情基本都在為主角的知己情(愛情)服務。
第一集,商細蕊在程家店鋪定製的戲服輕微拉絲,商細蕊拒絕籤收,掌柜將此事報告給了程鳳臺。(這讓程鳳臺知道了商細蕊對戲服的重視)
第二集,商細蕊堅持改戲,有人來砸商細蕊的場子,程二爺出面擺平,好一出英雄救「知己」。(同時這讓程鳳臺看到了商細蕊對戲的堅持)
北平梨園行為了支持東北軍抗日組織了一場義演,義演當天,琴師喝酒誤事,商細蕊不齒,將人轟走了。
這一切怎麼發生的?琴師吵吵囔囔地走到來客在的大堂裡,說著伺候不起商細蕊就這麼離開了。
全過程被程二爺和一眾來客看到了。(這讓程鳳臺知道了商細蕊看重戲。)
可以說,凡是商細蕊展示他的人格魅力時,必有程鳳臺的見證。
好好的一個人物塑造,全被用在程鳳臺對商細蕊的好感增加上面。
而一個人物的性格,全然按照另一個人(觀眾)的喜好生長,也讓人物變得不再真實。
最終,商細蕊的戲痴看起來只是因為程鳳臺喜歡。
因為這點,商細蕊的人設也時真時假,偶爾崩塌。
比如,商細蕊貪吃,還每次上臺前要吃大肘子。
貪吃雖是可愛的吃貨人設,但京戲名角對嗓子保護的重視又去哪裡了呢?
比如,商細蕊早已因才華斐然聞名北平。
又何須去青樓學女人的風情?這該是他早已會了的。
配角金世傑老師,在以往的戲裡都很穩。
這次他飾演的是姜榮壽,相當蠢的一個反派。每次計劃點什麼,他都失敗了,並讓商細蕊成功地博得了程鳳臺的好感。
姜榮壽在戲院後臺吩咐自己兒子把錢送到金部長府上,成功讓商細蕊撞見。
耿直如商細蕊見不慣,登臺直接唱戲諷刺金部長貪汙善款。
嚯,這個設計真的太高明了。
戲都沒結束,就想著送錢了,還送得這麼光明正大。
這樣的當,也就商細蕊上了。
畢竟他還要在程二爺面前展示他有多剛正不阿。
黃曉明這表情還不油膩嗎?
於正在微博發話,這部劇想講的只有兩點:1、京劇文化的魅力;2、士為知己者死。
但就目前更新的集數來看,你感受到了京劇文化的魅力嗎?
第一集,程鳳臺看商細蕊唱楊貴妃的戲,他想起了自己的母親。
商細蕊的戲好不好?不知道。
第六集,程鳳臺看商細蕊版的《長生殿》看痴了,與戲裡的楊貴妃際遇產生了共鳴。
程鳳臺少時家道中落,姐姐放棄了心愛之人,嫁給了曹司令。程鳳臺自己放棄學業,回家娶了範家女子,靠著範家的產業逐漸發跡。
程鳳臺產生了「人活著,就是身不由己,就是孤獨,就是求而不得」的喟嘆。
戲臺上的商細蕊,此時上演至楊玉環在馬嵬坡告別唐玄宗自行了斷。
程鳳臺看到這裡,想的是——楊貴妃告訴我她不是,她不肯屈服,她寧肯死。
並和楊貴妃來了段隔空對話。
程鳳臺:這是你的命,我幫不了你。
商細蕊版楊貴妃:我不要你幫,我只要你看著我。
程鳳臺:你本可以不死,只要你懂得放棄。
商細蕊版楊貴妃:放棄什麼?
程鳳臺:有些人,有些事,學會認命。
商細蕊版楊貴妃:那活著多沒滋味。
我聽得一臉懵。
楊貴妃接受被皇帝賜死的命運,怎麼就告訴程鳳臺她不肯屈服了?
楊貴妃學會認命就可以不死,又是從何而來?
這簡直瞎理解楊貴妃!
原著寫這段,也寫得不行。
那天後來,等觀眾全走光了程鳳臺還坐在那裡回不過神,心想過去看的那些羅密歐朱麗葉之類的經典悲劇,和商細蕊這齣比較起來,那就跟小寡婦上墳似的。既不覺痛癢,又矯揉造作。抽抽噎噎,小男小女。雖然長生殿的本身也就是帝王妃子之間的兒女情長,但是戲本子一改,再由商細蕊演來,就那麼的不一樣。他把長生殿的重點由纏綿悱惻移到人生起落世態無常上面,格調恢弘,很能觸動男人的心。
簡單幾筆,就將商細蕊版的楊貴妃帶過了,《長生殿》怎麼個人生起落世態無常,我們是一概不知。
原著淺顯如此,電視劇有這樣的理解倒也不奇怪,畢竟原著作者是該劇的編劇。
劇裡呈現的京劇,看來看去都只是在為商細蕊程鳳臺「知己」情服務而已。
沒必要給它拔高到弘揚傳統文化身上去。
於正童鞋,你就是這樣讓我們感受京劇魅力嗎?
商細蕊和師姐蔣夢萍的過往,很重要的一段戲,編劇同樣沒寫好。
在程鳳臺面前,商細蕊一個勁兒地暴躁:師姐她騙我!我就像一個傻子一樣被她騙!
騙了什麼?
少時,師姐待他如親弟,處處維護,並將商細蕊視為最重要的人。
長大後,師姐有了自己的愛人,不再把商細蕊視為最重要的那個人。
商細蕊不解,怒吼著:憑什麼我們的情誼非得給男女之情讓位呢?
這段戲太彆扭了。
因為這樣的情誼給男女之情讓位,才是我們能夠理解的情感。
相反,我不信的是有人理解不了世間情誼是會改變的。(至少劇情沒做到讓我相信)
我們來看《霸王別姬》是怎麼讓人信的。
程蝶衣也有不世故的一面。
他離不開段小樓,我信。
少一個時辰都不行,我信。
程蝶衣演虞姬,段小樓演西楚霸王,明明該是互相成就,也已經守護了大半輩子,卻突然不行了。
程蝶衣不服,也接受不了。
因為程蝶衣是為戲而活,段小樓眼中卻戲非人生。
兩個人對戲的態度,註定了一個離不了對方,一個隨時隨地能撇下對方。
《霸王別姬》讓人信了程曉蝶離不開段小樓,《鬢邊不是海棠紅》讓人信不了商細蕊離不開蔣夢蝶。
一個讓人信,一個讓人不信,這就是它們之間的差距。
害,就拿這一段來說,把《鬢邊不是海棠紅》稱為劇版《霸王別姬》,屬大型碰瓷了。
作為一部電視劇,《鬢邊不是海棠紅》有二流的服化道,贏了當今不少國產劇。
但最終還算不上一部好劇,因為它的劇本只能算個三流劇本。
7.3分,是真的高了。
於正,恐怕都已經飄了起來。
可以來這裡找我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