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花瓣離開花朵,豪門七少爺金燕西和平民之女冷清秋坐上了反向的列車,一個南下,一個北上,暗香散去,煙火降落。
前幾日陳坤因為"少年感"上了熱搜,43歲的"少年"坤哥讓許多人想起了《金粉世家》裡的那個玩世不恭的金俯七少爺金燕西。
小時候看《金粉世家》,感慨於結局的悽涼和悲慘,一時竟無法理解,編劇和導演為什麼不給金燕西冷清秋一個相對圓滿的大結局。放在今天,恐怕大批觀眾要給導演和編劇寄刀片了。
如今重看這部劇,終於明白導演和編劇的良苦用心,正如冷清秋所說:「不一樣的人是不能在一起的,就像我家的葡萄藤永遠長不出百合花。」金燕西強行在葡萄藤上種下的百合花,沒有經受住風吹雨打,終於在一個大雨傾盆的夜晚轟轟烈烈地墜落。
小時候因為年齡和眼界的限制,無法理解這樣唯美的愛情為什麼不配擁有一個圓滿的大結局,甚至將一切過錯歸咎於金燕西的放蕩和不專一。
愛熱鬧、要面子、養尊處優、花天酒地,豪門少爺所有的秉性金燕西都有。只要他願意,他的身邊總能美女如雲,左擁右抱,可偏偏少了冷清秋這一款。
人如其名,冷清秋清高孤傲、獨立大膽,最看不慣豪門那套風花雪月、酒池肉林的做派。金燕西就是酒池肉林的化身,和她追求的書卷氣毫無關聯,自然,她在最開始對金燕西充滿了敵意。
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寵愛的都有恃無恐,越是得不到,越覺得新鮮刺激。金燕西在百合花開得正濃的那天初遇冷清秋,又在一個微風不燥的夜晚再次相遇,他無可救藥地愛上了冷清秋。當年覺得,這個情景真浪漫。
金燕西對冷清秋展開了猛烈的追求,到女校當老師、掛條幅、讀詩詞、住在她家對面,還讓葡萄藤開滿了百合花,極盡浪漫之能事。
成功抱得美人歸,姑娘追到手之後,金燕西也並沒有為了她做任何改變。他依舊在他熟稔的風月場合進進出出,繼續和「前女友」白秀珠剪不斷理還亂。他是豪門闊少爺啊,是男權主義裡不可一世掌握話語權的人,怎麼會為了一個女人在朋友面前顏面盡失呢?
或許正是因為如此,小時候才覺得金燕西是個渣男吧。愛得深沉是他,始亂終棄也是他,那時候覺得是他的不專一辜負了冷清秋,釀成了最後一無所有、分道揚鑣的悲劇。
隨著年齡的增長和閱歷的增加,我們對整個故事的背景也有了更加深刻的領悟,回頭看這部劇,冷清秋又何曾放下?
認真讀書、找個好工作、經濟獨立、照顧好母親,這是她想要的生活。她很現實,知道自己和金燕西之間有著不可逾越的鴻溝,從身份、地位、權勢、追求等方面來說,這兩個人絲毫不搭邊,他們從一開始就不是同一類人。
在狂熱的追求和深情的告白下,冷清秋堅如磐石的心也動搖了。都說戀愛中的女人智商為零,再清高的冷清秋也沒能堅守住自己的陣地,她沉溺於金燕西短暫的溫柔周到,沉醉於豪門生活的紙醉金迷,選擇性忽略這場豪門婚姻背後此起彼伏的危機。
她以為遠方很美,卻不知道那裡並不適合她。世俗女子追求的榮華富貴,她也想要。
婚後,她也想一直做那個冷冷清清的少女,希望自己永遠純粹、清高。一邊想要保持自我,一邊又放不下闊太太的身份,即使對整個金家有各種不滿,也只會閉口不談、兩耳不聞窗外事。
這是她化解矛盾的方法,也是她格格不入的原因。
面對金家一家人時,敏感的她像是接受了一場無聲的審判,有理說不清,任由矛盾泛濫,在心裡集腋成裘。
假如金家沒有失勢,金燕西和冷清秋依然得不到一個好的結局。
風馬牛不相及,平民女子嫁入豪門家庭,婆婆溫和、妯娌和睦、丈夫專一,這樣完美的劇情只會出現在安徒生的童話裡。
婚前婚後,金燕西和冷清秋都沒有為了對方做出改變。愛情是浪漫的,可婚姻必須現實,在現實面前堅決不低頭的兩個人像是在進行一場艱難的拔河比賽,不是僵持不下就是雙雙棄權。
顯然,他們放棄了這場比賽,各自轉身,分道揚鑣。
我們常說的門當戶對,並不僅僅是指權勢地位,沒有共同的三觀和追求的愛情和婚姻,同樣難以細水長流。
現在看來,如果冷清秋嫁給了歐陽,如果金燕西娶了白秀珠,或許會少了一段悽美的愛情故事,卻有可能成就兩個平凡但幸福的家庭。
《金粉世家》,是花田裡犯下的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