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島網 | 一個留學生的聚集地
隨著翻譯官劇集的播出,很多人都開始對口譯員感興趣起來。學島菌本次專訪的對象是——穆熙妍Crystal
她是最樸實的名媛,從不談「百億身家」「豪門」這些字眼;
她是最「辛苦」的千金,留學時期搖珍珠奶茶補貼生活;
她是最接地氣的明星,最愛樂呵呵和粉絲插科打諢;
她是最努力的學霸,名校畢業卻愛說「比我優秀的人還很多」;
她是最in的選美冠軍,義大利人選她作亞洲唯一去共襄時尚盛舉;
她是最頂尖的翻譯,是巨頭公司的御用口譯員。
多種身份多條跑道,她從不失本真也從不缺努力。
學島訪談本期邀請到大明星也是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UBC)的知名校友穆熙妍,來聽她share在溫哥華讀書的大小回憶。
@學島網:作為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語言學系的高材生,當初選擇在UBC讀語言學而不是其他學科的原因是什麼?
@穆熙妍Crystal:我一直對於文字和語言有興趣,也比較有天分。我從小就常在演講和朗讀比賽中得名,學習英語也不是太辛苦。當初選科系的時候,我父親希望我念商科以便進入家族企業幫他,但我這個人很沒數字觀念,econ 101念得七零八落。選擇語言學這件事讓家裡很困惑,我爸爸對語言系毫無概念,甚至問我「語言學是做甚麼的?要學很多國語言變成人肉翻譯機嗎?」
@學島網: 作為從小就成績好的明星學霸,在UBC讀書期間包括後來回臺師大念研究所有沒有過挫折的時候?你覺得讀語言類專業要面對的最大的困難是什麼?
@穆熙妍Crystal:其實我真不算是學霸,同學裡成績比我好的很多。我是有點小聰明的人,學習不算太辛苦就是了。剛回來念翻譯研究所的時候是要考試的,我當初在UBC的時候,第二語言選的是古拉丁文,還副修中文,能讀老舍、錢鍾書、徐志摩,滿心覺得自己中文沒問題。誰知道回臺灣看了上一屆的研究所考試題目有文言文中英翻譯,簡直傻眼。感覺自己中文程度嚴重不足,所以趕快去臺北的補習聖地南陽街緊急上課。記得當時我爸還和我說「妳中英文都會讀會講會寫,口譯有什麼難的!」(老爸你真是圖樣圖森破)。
後來雖然克服第一個困難考進去了,開學沒多久我就嚇呆,我的同學們何止是會聽會講會寫,有幾個聽到英文能不慌不忙翻譯出中文成語來。上課隨時要帶著錄音筆,在口譯間裡的練習都要反覆地聽,所有的句子詞彙停頓贅詞,甚至連吞口水的聲音都被放大在全班面前檢視。除了翻譯要準確,語氣也很重要。心裡再慌再緊張,都必須要求聲音聽起來不疾不徐,如同行雲流水。那是我最痛苦的兩年,每天都一直被打擊,覺得自己其笨無比。常常上完六小時的課,再加上和同學練習結束,晚上疲憊不堪提著計算機和書包擠74路公交車回家,看著站牌一個個掠過,眼淚就一直流下來。
研一讀完要通過考試才能升研二,有同學沒考過,研二就再也沒見到他們了。能考進來的都是外文科系的佼佼者,但往往在課堂上被教授批評「你應該回去美語補習班讀書。」我也曾被老師建議還不如去當模特兒,我永遠記得當時臉頰熱辣辣地,感覺好像被呼了一巴掌。但沒有人抱怨,因為我們在實習的時候聽了教授的翻譯,就要很努力才能忍住不再加呼自己兩掌。我曾經很想放棄,偷偷去一個遊戲公司應徵筆譯員的工作。應徵上了,但是因為公司離我太遠,終究還是沒去。
現在回想起來,那是我第一次感覺讀書是如此挫折的事。
@學島網: 雖然是身家百億的千金,可是據說當時在UBC讀書期間在奶茶店兼職搖過珍珠奶茶?留學期間還打過哪些工?這其中辛苦多還是樂趣多?父母對你當時兼職打工保持什麼態度?會心疼還是覺得欣慰?
@穆熙妍Crystal:我還當過模特兒,選美後就一直在當地的中文電視臺主持節目和現場活動。在飲料店工作最辛苦,第一個禮拜手臂簡直舉不起來,要到第二個月才不會手忙腳亂。但是我很開心有那段經驗,老闆和同事都對我很好,也遇到很多有趣的客人。隔壁的超市也有兩個臺灣人的哥哥,當時很照顧我,現在我們還是好朋友。我爸完全不支持我的打工,他一直覺得學生就好好當學生,去賺那最低薪資沒有意義。還好他工作很忙,所以無論是電話或是當面念我的機會不多。我這個人嘛,是個態度溫和但立場堅定的人,一旦決定的事,誰都攔不住。後來是因為開始選美了,時間實在無法配合,所以才結束飲料店的打工。
@學島網:你在進入演藝圈前其實是業內非常有名的同聲傳譯員,都說做同傳壓力非常大,能談談同聲傳譯的生活和工作狀態大概是什麼樣嗎?有過特別抓狂的時候嗎?
@穆熙妍Crystal:壓力很大是真的。口譯是實時的事,反應要非常快,精神也要高度集中。當下的所有失誤都覆水難收,我常常在工作結束後還糾結著自己在某個點犯的錯。口音也是很大的問題,我最怕遇到阿拉伯、日本、德國的講者(我大學裡的微積分教授就是德國人,我的微積分低空飛過,這樣大家懂了吧!)。記得有次口譯的教授分享過一個親身經驗,他在國際會議上為一位日本講者做口譯,只聽對方一直提到「哇哇哇」,但是完全無法理解,和內容也對不上。他和搭檔都一頭霧水,只好馬上遞紙條出去向講者的同事求救,說「what is wawawa?」只見對方交頭接耳,遞迴來的紙上寫著「world war 1」。
我自己也遇過很可怕的事。當時剛出道,就是容易慌亂的菜鳥。在一個環境保護的會議上,當我把講稿、計算機都準備好,戰戰兢兢迎接講者上臺的時候,發現上來的和議程上的人不一樣。當然內容和題目也完全不同,事先準備的資料馬上變成廢紙,我只好完全靠聽。那場口譯做完,我感覺很差,但想到臺下聽眾感覺應該更差,那種羞愧到現在都很深刻。
@學島網:有人說讀語言讀的好大部分要靠天賦,作為專業的口譯員你怎麼認為?
@穆熙妍Crystal:有天賦的人,做什麼當然都比較吃香。但我可以很肯定的告訴你,口譯這行不下苦工是完全不行的。在學校的時候,教授就常說我們要花比上課更多的課餘時間來練習。語言的靈活度、專業術語詞彙的豐富度、行雲流水的自信不是天生的。
@學島網:現在已經是知名主持人藝人,回看做全職翻譯的生活是會覺得「唔還好沒有繼續」還是其實也會懷念做full-time翻譯的生活狀態?
@穆熙妍Crystal:口譯和藝人是完全不同的領域,做口譯員可不需要減肥,也不用把私生活放大給別人看(笑)。雖然兩者之間有很大的差異,但口譯的經驗,甚至是以前在中文電視臺工作的那段時光,都有助於我現在主持的颱風與反應。現在和過去的同學聚會,看到有些人還活躍在口譯界,真心為他們驕傲和高興。懷念偶爾會,畢竟我穿西裝褲很帥,哈哈哈哈!
@學島網:不少人都說你的穿搭風格時尚又「親民」,既拿的了Chanel又穿得了Zara這樣的平價品牌,是從大學時代就關心時尚還是當了藝人才比較留心?在加拿大會不會去逛類似古著Vintage店或者是二手衣市場這樣的地方?
@穆熙妍Crystal:我媽媽是我很好的穿衣範本,她雖沒我高,但身材比我好。我媽媽就是很會搭配的人,她用色大膽,可比我敢穿很多!我媽媽一直和我說,是人穿衣服不是衣服穿人。我耳濡目染,所以穿搭理念也和她相似,不局限於品牌。另外我很喜歡有趣的單品,許多古董衣飾非常吸引我。在加拿大的時候比較常陪媽媽去買古董燈飾,然後深深為老東西的精緻和風格著迷。自己累積財力之後,也偶爾會在穿搭中加入古董的元素。
@學島網:有人對比過英國留學生和美國留學生的穿衣打扮,地理上和歷史上和這兩個國家都不疏遠的加拿大的年輕人穿著大體是什麼style?你讀書時期喜歡什麼樣的裝扮,和現在的風格有什麼不同?
@穆熙妍Crystal:加拿大的學生穿得比較輕鬆自在吧!畢竟民風寫意,加上北邊和東岸氣候很冷,有時候實在要把凹造型放在求生之後(笑)。我讀書的時候就愛穿設計師牛仔褲,也是走比較休閒的路線。現在風格成熟多了,因為工作的緣故也穿比較多裙裝。
@學島網: 留學期間有沒有遺憾的事情想做當時沒有做?回過頭看最想對當時的自己說什麼?
@穆熙妍Crystal:沒有太多遺憾,現在回想都是美好的回憶。我們蠻早就移民了,功課壓力不大,玩的時間可一點也沒落下(笑)。當時因為我爸爸自己在亞洲打拼工作,來探望我們的機會不多,所以放假了都儘量回臺灣或去內地陪他。我身邊很多朋友,一放假就往歐洲和美國跑,當時我也有點羨慕。但現在看來,我很開心有機會多和他相處。唯一讓我耿耿於懷的是,我沒能見到我奶奶最後一面。我從小和爺爺奶奶住,他們非常疼我們姊弟。我奶奶在我讀大學的時候得了癌症,那年夏天我陪她到上飛機回加拿大開學的最後一刻,開學後沒幾天她就離開了。我到現在都非常非常後悔,為什麼沒有堅持留下來。
@學島網:對你來說在加拿大的讀書經歷對你來說是什麼樣的存在?UBC對你來說是什麼樣的存在?
@穆熙妍Crystal:我很幸運,能夠在這麼快樂的地方度過我的童年與少年時期。剛回臺灣的時候,因為讀研究所挫折感很深,一低落就想要回去。後來出社會了,壓力大的時候也會懷念加拿大的慢步調。每年十月開始就會心情不好,因為臺灣的四季沒那麼分明,我總想著萬聖節、感恩節、聖誕節、新年的加拿大該有多溫馨。即使現在離開了這麼久,還是偶爾會夢到回去了。在微博上遇到來自加拿大粉絲或是ubc的學弟妹,我都特別高興。UBC對我來說是個非常美麗和充滿回憶的地方,雖然當時我總是來去匆匆,一邊趕通告一邊趕上課(笑)。現在UBC應該更競爭了吧!希望學弟妹們能加油,有機會多來微博上找我玩啊!
學島記者 / Olivia
「學島網」原創首發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點擊下列標題,查看更多好文:
留學訪談 | 完美女神丁迷拉雯專訪實錄
明星留學志 | 專訪設計師王平仲:留學,去讓自己變的不一樣(文尾有活動)
採訪丨誰說美貌智慧不能兼得?
學島訪談 | 牛津本科+摩根史丹利:大神養成記
學島網上線自由發布功能啦!
用留學經驗與感悟,打造你的個人品牌
試試回復下列關鍵詞
開學 | 買買買 | 求職 | offer | 書單 | 經驗談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學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