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教書育人。人們都非常關注教師的教學經驗,同時,教師的品德也是備受關注的。師德不僅是一種職業道德,還會對學生產生很多影響。中華民族是最關注最重視師德的民族,黨的十三大會議中就強調了「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
我國現代教育家夏沔尊說:「教育之沒有感情,沒有愛,就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就不不能稱之為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也就是是說教育是需要老師去愛自己的學生的,但是,並不是所有的老師都會將學生放在第一位的,相反,他們會把自己第一位。
副科老師「不滿」學生沒送花,多次向學生吐口水,網友:呸,真噁心
最近,網曝某小學的一位副科老師在學生畢業典禮的當天,當著學生們的面講孩子們送給班主任的花給砸爛,並讓全班同學起立罰站,甚至還向給班主任送花的同學多次吐口水。原因是班級裡的學生給班主任買了鮮花卻沒有人給她買。
還有一段視頻顯示,這位副科老師辱罵送花學生的家長「你孩子念什麼書?」然後送花的學生給家長打電話讓家長再送一束花來時,這位副科老師直接搶過手機破口大罵。其實,畢業典禮上只有一位老師收到學生和家長送來的鮮花,其他的老師感到不適,這也是人之常情。
但是這位老師的表現完全影響到了老師的形象,無論是吐口水還是搶手機罵人都已經暴露了人品和她的師德,而且情商全無。當著班主任的面大鬧畢業典禮,事情傳開以後,當地教育局按程序給予教師王某留黨察看2年、撤銷教師資格、降低崗位等級、調離教育系統等懲罰。並將該校的一名校長、3名副校長免職處理。
網友在評論區留言「誒,真可憐,一束花就氣成這樣?」不過,也有網友表示班主任和家長也有問題,都在一個班級,畢業典禮這樣的日子,就給一個老師送花明顯會讓其他老師「下不來臺」。還有網友表示校風就有問題,政府處理的挺好。
其實,老師和老師之間也是存在競爭的,這種競爭會從班級成績和科目成績上升到校園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這位副科老師很有可能是在競爭中產生了嫉妒心理。
心理研究表明,嫉妒心理產生時的條件有哪些?
1. 和自己很相像
人的心理在感受到不平衡的時候一般是在與相似的人比較時比不上對方了。這兩個人之間可能擁有相似的生活背景、教育背景、社會階層。而背景不相同的人之間進行對比就可能不會產生這樣的嫉妒心理。
所以,副科老師和班主任都在班級上課,而且教的都是主課,班主任收到了學生的鮮花副科老師沒收到,所以產生了心理上的落差。
2. 主觀的不公平感
有時候我們會覺得自己比其他人付出的更多,或者我們認為某些人不值得、不應該獲得的某些成就和回報,然而他獲得了,自己卻沒有。就會產生嫉妒心理。所以,這位副科老師就會覺得自己付出這麼多卻沒有收穫感到憤怒,發洩自己的不滿意。
看完以後你有什麼想法呢?歡迎屏幕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