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大家好,歡迎大家收看本期節目。
影片的演繹總是會有很多的影視效果和手法,有些時候看一部影片會讓你淚流滿面,或者說大笑不止,有些電影就是會讓你感同身受,而有些電影會讓你感受到真實,可是有些你不敢相信的東西其實就是真實發生的,雖然我們出生在和平年代,但是也發生了很多不可思議的事情,並且這些事情還被改編成了影視劇,今天要跟大家介紹的就是由真實事件改編的《解救吾先生》,這部電影改編自2004年的吳若甫綁架案,案件人王立華男27歲,刑滿釋放,無業游民。
他常潛伏在酒吧一條街的豪車旁,冒充警察,謊稱這輛車發生過交通事故,王立華胸前和胸後均藏有兩把五四式手槍,隨後同行的夥伴立刻上來解圍,而王立華的三個夥伴都掏出了槍,並將吳若甫綁走,第二天,王立華在修理汽車的時候被特警抓獲,當晚就招供了,解救出了吳若甫和另一名人質,因為這個案件涉及到了公眾人物,所以才備受關注,而這該部影片很大程度上的還原了真實內容,甚至連警察和華子的對話都一模一樣。真的不敢想像,如果警察沒有抓到華子,甚至再晚去幾個小時可能這個人就不在了,這部電影裡那個叫曹剛的警察,就是吳若甫扮演的,而吳若甫就是吾先生的原型。
有人覺得這部電影沒有什麼特別之處,沒有視覺震撼的特效,也沒有複雜燒腦的劇情,更沒有你儂我儂的愛情戲碼,看起來更像是一部紀錄片,但是其實你仔細回味,他的厲害之處就在於,他能把一部電影拍攝的如此真實,真實的像是一部紀錄片,而這部影片也是丁晟導演贏得口碑的一部作品,比起知名度不高的導演,這部電影的演員陣容真的算的上星光熠熠,強大的卡司對電影的成功起到了決定性的做用。
吾先生這個角色,劉德華來演,可以說既是本色出演,又不是本色出演。說是本色出演,角色本身就是按著劉德華的模子刻出來的;說不是本色出演,劉德華沒有過類似的經歷。事實上,這樣的角色對於演員是很難處理的,而且很容易出現出力不討好的情況,演好了說是自己演自己也沒什麼,演不好就更容易遭受批評。看完影片後,不得不說這個角色無法演的更好了。這部影片我覺得最應該提到的人物應該是王千源,他應該是最低調的影帝了。
王千源上百部作品,堪稱演技教科書,他入行二十年,演了上百部作品。大多的時候卻都是小角色,可是他卻在小角色中演繹出了對於表演的熱愛。有人問他,用二十年成為一個眾人熟悉的演員,漫長嗎?他是這樣回答的:在我剛從中戲畢業的時候,被分配到了北京兒童藝術學院,經常演一些狐狸啊、狼啊、還演風,演太陽,演石頭。 當時年少氣盛,覺得自己都學了4年怎麼演人了,怎麼畢了業還去演動物去了,所以那段時間一直很迷茫,找不到方向。 後來,在一次給公立學校的智障兒童演出時,將近一個多小時的戲,我看到底下的孩子們一直在咿呀學語,演完之後去他們的水房打水的時候,有個孩子哭著就跑過來了,有些呆傻地喊著:爺爺,貓頭鷹爺爺,太陽哥哥......那個時候,我的感觸特別深,覺得自己用不敬業的精神去演戲,結果世界上最單純的觀眾,用這麼炙熱的心在觀看著。從那以後,我就改變了我演戲的態度。不是因為想要領獎,才要去表演,而是因為熱愛表演,才努力去做這件事。
對於《解救吾先生》來說王千源飾演的綁匪華子,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剛才說過了他演過很多的小人物,也演過正派,但是反派卻是極少的,不過這次的演繹也正是告訴了大家,他是完全有實力拿到影帝的,生動刻畫了綁匪的色厲內荏,強裝鎮定卻有些打鼓的心理狀態,但是最讓人嘆服的還是那場行刑前和目前相見的那場戲,王千源的眼神和表情衣櫥裡啊,就讓人忘記了他是王千源而是華子,演員能做到這份上,也真的傳神了,導演對這個角色的要求是「豺狗」。既有豺狼虎豹的野心,心狠手辣的特性;又要有喪家之犬孤注一擲的落敗感。毫無疑問,王千源做到了。電影給人的感覺不是他在演繹某個角色,而是讓人感覺到他就是綁匪本人。
對於王千源那場對告別母親的戲整個過程中的情感是十分微妙的,他能夠在裡面轉換的十分自如,參雜滲透著多方面的變化,完全展現了反人類罪犯在面對家人時的心理防線崩塌時那份屈辱與悔恨,第一段:他看到母親來,淡定坐下。聳肩、眨眼,故作輕鬆:「這在這兒挺好,也不用折騰了。」從病嬌罪犯秒變母親面前闖禍的孩子。第二段母親痛哭怪自己沒教育好他。王千源的表情也開始繃不住了,交代幾句後瀟灑掛了電話。眼神無奈,苦笑。抬眉和點頭的細微肢體語言還是在掩飾自己,故作鎮定。第三段:掛下電話後,心裡防線徹底崩潰。但是很快用手擦乾淨眼睛。臉上是哭笑不得的表情。這才是男人的哭法。不是歇斯底裡,也不特意凹造型擺出漂亮的姿勢。就算無奈認命、不甘、愧疚、屈辱、也要自嘲強撐。短短兩分鐘不到,完全演技爆發的一場戲,酣暢淋漓。
「生活本身遠比電影精彩」,對真實事件忠實的還原,配合上演員們富有魅力的表演,增強了觀眾們的代入感。片尾劉燁飾演的警察問劉德華飾演的吾先生:「您拍戲的時候是不是這樣的事情經歷的挺多的?」劉德華說:「拍戲是假的,這是真的。」「真的」二字,就是這部影片最大的意義。王千源那張臉註定他做不了偶像,但不妨礙他成就自己的千面。
他是《鋼的琴》 裡"窩囊而又溫暖"的父親;
他是《解救吾先生》裡的"殘忍到冷血"的綁匪;
他是《大人物》中"執迷不悟"的硬漢刑警;
他是《繡春刀》裡隱忍義氣的東方式大哥;
他是《黃金時代》中放浪形骸的五敢才子……
這個長相一般的人,他就是這些片裡的那些個活生生的人物。記得一次做訪談的時候,王千源的兩句話給記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說:每一個鏡頭都不能鬆懈,我覺得我們都是男一號。為了演好《解救吾先生》的悍匪華子,王千源特意買來犯罪心理學、反社會心理學方面的書看,看罪犯的錄像帶與犯罪紀實片。再看成片。一個眼神,凶相畢露。準備最後一場審判戲時,他幾天不洗澡不洗臉,通過這種方式找到人物的頹廢、無力和窮途末路之感。說了這麼多,其實就是想思考一下:「小火靠努力,大火靠天命」是不是現在的現實,而長得好看就是天命麼?
好了今天的節目就到這裡,我們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