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所臨,地之所盛,形止氣蓄,萬物化生,氣感而應,鬼福及人。
盛,有兩個讀音,shèng,繁盛,豐盈。chéng ,容納,盛放。
這裡應該讀shèng。上天的能量所降臨的地方,大地的形貌就會繁盛豐隆,有形有勢,變得不一樣了。這個也是天地相感的表現形式之一。這句話背後的含義是:形勢蘊藏著能量——生氣。所以下一句接著說:形止氣蓄,萬物化生。
這個生氣怎麼為人所用呢?要看形勢所停止的地方,生氣才會停止,生氣得到積蓄,才能夠為萬物所利用,才是風水寶地。
氣感而應,鬼福及人。
生氣通過一系列作用原理,影響到人的禍福。把先人埋葬到「形止氣蓄」的風水寶地後人就能得到富貴。反之可能就要遭殃了。
這段話有個非常重要的理論:形止氣蓄。風水理論中,所謂生氣的運行,就是龍脈,是依附於山體(山龍)的形勢。「千尺為勢,百尺為形」,山脈在連綿不斷的向前的時候,好比公交車在運行途中,想坐公交車,車子在行駛途中你是上不去的。要找車子停靠的車站,對於龍脈來說就是「形勢」停止的地方,生氣就會積蓄在那裡。所謂:形止氣蓄。所以要懂得「因形察氣」。
《青囊經》整篇內容其實都是在講風水的基本原理。具體的操作方式沒有提及——這個是後世風水典籍重點在說明的問題。但是如果沒有真正理解風水的基本原理,在風水的學習過程中,很容易犯下捨本逐末、認指為月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