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視角·有趣好懂
(一)
一年一度的重磅會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連開3天。會議新聞稿一公布,各家機構宏觀經濟和策略研究人員的各類文章就會冠以「乾貨」「逐字對比」等發出來,讓人眼花繚亂。
不過話匣君還是更欣賞新華社的「一圖速覽」和人民日報的「一圖讀懂」2020中央經濟工作會議。
言簡意賅,圖文並茂,讓讀者一眼就能抓住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的要點。
不過,話匣君的朋友——華創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張瑜研究報告中的一張圖(參見題圖),也讓話匣君眼睛一亮。
她對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新聞稿的詞頻進行了分析,並與往年的會議新聞稿做對比,提煉出兩類詞:一是在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新聞稿中首次出現的詞;二是在今年會議新聞稿中出現的高頻詞。然後把這些詞彙總起來,根據語義重要性和詞彙出現頻度,按照不同的辨識度展示在一張圖中。
研究方法很有大數據思維吧!
財經視角·有趣好懂
(二)
在歷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新聞稿首次提及的詞中,最具顯示度的是「新發展格局」。
做經濟工作要講究格局,尤其身處2020年,全球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更要有大格局。中國作為這場大變局的主角之一,整個宏觀經濟政策框架也正在面臨深刻調整。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過去五年,宏觀經濟政策的核心:一是2015年提出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二是三大攻堅戰,即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汙染防治。到2020年底,三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成就。
2021年,「十四五」開局之年,中國經濟發展需要有新的思路,新的宏觀經濟政策框架,新的經濟工作著力點。這些匯集起來,就構成中國新發展格局。
會議新聞稿圍繞新發展格局有如下表述:
「
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要緊緊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注重需求側管理,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要更加注重以深化改革開放增強發展內生動力,在一些關鍵點上發力見效,起到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效果。
」
這段文字不長,但在話匣君看來是整篇新聞稿的核心。
新的思路: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新的宏觀經濟政策框架:要緊緊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注重需求側管理,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
新的經濟工作著力點:要更加注重以深化改革開放增強發展內生動力,在一些關鍵點上發力見效,起到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效果。
其實類似表述已經在之前的許多重要會議上出現,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新發展格局進一步予以強調。
在高頻詞彙上,除了「經濟」和「發展」外,最具顯示度的是「消費」。
如上圖所示,自2001年中國加入WTO以來,最終消費支出對GDP的貢獻先下行,後穩定。2019年,這一數據約60%。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美國為83%,第三大經濟體日本為77%。我們作為第二大經濟體,消費佔GDP比重有提升的空間,也有提升的必要。
提升消費是一項複雜的工作,有堵點,有短板,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都有大量工作需要做。近些年,中央和地方出臺的消費刺激政策不少,但是在統計數據上顯示度不高。這既牽涉到高品質消費品供給問題,又牽涉到老百姓消費意願和消費能力問題,還與消費環境密切相關。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正式提出「需求側管理」(話匣君註:之前政治局會議的提法是「需求側改革」,兩者的區別值得研究),預計會有一系列大動作出臺。
財經視角·有趣好懂
(三)
會議新聞稿中還有一些用詞值得關注。
「
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準有效,不急轉彎,把握好政策時度效。
」
一句「不急轉彎」,讓話匣君朋友圈裡一些做投資的人士頗為興奮。
「
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質增效、更可持續,保持適度支出強度,增強國家重大戰略任務財力保障,在促進科技創新、加快經濟結構調整、調節收入分配上主動作為,抓實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工作,黨政機關要堅持過緊日子。
」
2020年為了應對疫情,財政部門發了不少債,包括抗疫特別國債和地方政府專項債,預計2021年的債券發行規模將會適度收縮,以體現更可持續。
「
要發揮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主體作用,支持領軍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帶動中小企業創新活動。
」
大概率劍指晶片行業。
「
針對產業薄弱環節,實施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程,儘快解決一批「卡脖子」問題,在產業優勢領域精耕細作,搞出更多獨門絕技。
」
財政重點投入!晶片應該是重點之一。
「
要加強統一規劃和宏觀指導,統籌好產業布局,避免新興產業重複建設。
」
晶片投資也不能四面開花。
「
要健全金融機構治理,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打擊各種逃廢債行為。
」
是對最近債券市場上一些違約事件的回應。
「
土地供應要向租賃住房建設傾斜,單列租賃住房用地計劃,探索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和企事業單位自有閒置土地建設租賃住房,國有和民營企業都要發揮功能作用。
」
非常重大的土地政策調整,話匣君估計,一線城市受影響更大。
類似上文標出的重點詞彙還有很多,尤其重要的還有科研。因為到了中國現在的發展階段,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提升科技實力,培養出一批世界上能拿得出手的產業,將是中國今後相當長一段時期經濟工作的核心。
-本文完-
版權聲明:轉載前請聯繫後臺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