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微博就彈出一個熱搜:美國漫畫家,以創造《海綿寶寶》聞名的史蒂芬·海倫伯格於26日因「漸凍人」症去世。海綿寶寶應該是很多小夥伴的童年記憶,那個開頭「Are you ready?」陪伴著我們長大。
媒體報導稱,受廣大觀眾喜愛的卡通片《海綿寶寶》原創者史蒂芬·海倫伯格去年3月被診斷出罹患漸凍人症(ALS),於本月26日在與病痛的鬥爭中去世,享年57歲。
消息一出,網友們為其哀悼,稱:他只是去了海綿寶寶的世界。
今天,要跟大家聊聊「漸凍人」症,大家可能不知道這個病,但應該都知道英國劍橋大學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他就是因這個病於今年3月14日逝世。
2014年的火爆網絡「冰桶挑戰賽」就是為了讓更多人知道「漸凍人」症。
漸凍人症,也稱肌萎縮性側索硬化,或運動神經元病。它是上運動神經元和下運動神經元損傷之後,導致包括球部(指延髓支配的這部分肌肉)、四肢、軀幹、胸部腹部的肌肉逐漸無力和萎縮。
物理學家霍金,也是知名的漸凍人患者。
近年來,隨著醫學的發展,已經有對應的技術可緩解並改善病情。如:
1.患肢按摩,被動活動。
2.吞咽困難者,以鼻飼維持營養和水分的攝入。
3.呼吸肌麻痺者,以呼吸機輔助呼吸。
4.防治肺部感染。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此病的生存有較高的臨床異質性:
部分患者起病後1-2年內病逝;也有約20%的患者存活超過5年,超過10%的患者存活達10年,還有5%的患者存活達10年或以上。
因此,五洲婦兒醫院兒童健康專家建議,對疾病的初發階段,一定要早診早治,及早進行科學的治療,可有效緩解疾病帶來的痛苦,延長生命線。
針對運動神經元病疾病的康復治療,經過綜合康復治療,可以延緩減輕病情的發展。
漸凍人症的一個早期信號:「肌肉一跳,心驚膽跳」。
表現有:
或表現在上肢,突然感覺大拇指力量減弱,如無法用筷子夾起較重的菜,擰不開飲料瓶的蓋子,端不起筆記本電腦或者水杯,擰不動家門的鑰匙……
或表現在下肢,如腿部略有僵硬感,似乎有一條腿抬不起來,走路時一隻腳腳腕向外翻,偶爾摔跤,或者一隻腳不會跳躍……
還有一部分表現為喝水嗆咳或無故的咳嗽不止。
依臨床症狀顯示,該病大致可分兩型:
1、肢體起病型
症狀首先是四肢肌肉進行萎縮、無力,最後才產生呼吸衰竭。
2、延髓起病型
先期出現吞咽、講話困難,很快進展為呼吸衰竭。
發生在肢體末端的持續性肉跳加萎縮無力是漸凍人症最常見的早期症狀,當患者有這些感覺的時候,神經元細胞已經死亡50%。
同時也提醒大家,焦慮等情緒也導致肉跳症狀,單純的肉跳,而沒有肌肉萎縮無力,一般是良性肌束顫,無需過於緊張。
不過,由於漸凍人症早期症狀輕微,很容易與其他疾病混淆。患者可能只是感到一些無力、肉跳、易疲勞等症狀,如忽視,最後將慢慢進展為全身肌肉萎縮和吞咽困難,最後產生呼吸衰歇。
因此在身體出現異常僵硬、無力、肉跳等,請及時到院檢查,定期體檢是一個非常健康的生活方式。
漸凍症(萎縮側索硬化)的病因至今不明,20%的病例可能與遺傳及基因缺陷有關。另外有部分環境因素,如遺傳、重金屬中毒等,都可能造成運動神經元損害。
產生運動神經元損害的原因,目前主要理論有:
1、神經毒性物質累積,穀氨酸堆積在神經細胞之間,久而久之,造成神經細胞的損傷。
2、自由基使神經細胞膜受損。
3、神經生長因子缺乏,使神經細胞無法持續生長、發育。
因病因不明、早期症狀易混淆,大多數漸凍症患者都是在疾病嚴重期才後知後覺。為避免病情嚴重,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溫馨提示:早發現早治療,早康復早輕鬆!
五洲十年感恩盛惠
更多詳情點擊底部「閱讀原文」諮詢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