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幼兒來說,愛國的確是一種複雜的社會性情感,它的萌發和形成非一朝一夕所能奏效,所以,愛國教育更要「從娃娃抓起」。
孩子在一生的成長過程中,總會遇到眾多的舞臺。大大小小的舞臺對孩子的成長有著怎樣的意義呢?我們發現,有過舞臺經驗的孩子,由於經受了一次次鍛鍊和磨礪,往往比其他孩子更有韌性,長大後身處大場面也不會驚慌、怯場,而是應付裕如。
2019年,正逢新中國成立70周年,愛國主義的情懷滲透於大街小巷,遍布在各大校園,手機裡、電視裡經常聽到優美動聽的愛國歌曲。而對3-6歲幼兒進行愛祖國教育常常會引發人們的爭議:「『國家』的概念太抽象,幼兒不易理解。」對幼兒來說,愛國的確是一種複雜的社會性情感,它的萌發和形成非一朝一夕所能奏效。但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人的核心——熱愛祖國是從幼年開始形成的,它與兒童的情緒形成、情感發展相聯繫。」所以,愛國教育更要「從娃娃抓起」。
依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及《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精神,幼兒歸屬感的培養可以採用在社會領域活動中進行專門的教育,也可以在其他領域活動中滲透歸屬感教育,這給一線教師實施歸屬感教育帶來了很多啟發。愛國情感雖然複雜,但倘能用孩子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也不失為一種好方法。我在上海市徐匯區烏魯木齊南路幼兒園從事多年藝術教育工作,立馬想到了小舞臺若能與愛國教育相結合,能激發孩子的滿腔愛國情感。於是,藉助舞臺表現培養孩子愛國心的行動就此拉開序幕。
其一,每周一幼兒園都有一次莊嚴的升旗儀式。孩子們從小班到大班,見證了每一次的升旗儀式,有時是觀眾,有時是主角。升旗儀式上不僅要升旗,還有班級代表站上升旗臺面向全體師生進行國旗下演講。這樣的任務對年幼的孩子來說,既神聖又充滿挑戰,也絲毫不影響他們的參與熱情,因為這是他們最喜歡的任務。
其二,因為孩子的認知水平還不足以理解歌詞的內容與涵義,他們對一首歌的感受,往往與歌曲的旋律或外在的表現形式有更多的關注,尤其對愛國主義歌曲而言,教師需要根據孩子的發展水平挑選合適的歌曲,讓孩子由外而內地感受。喜歡的基礎是了解,當孩子欣賞多了,唱多了,就會越來越熟悉,也會在浸潤式的學習中加深對歌曲的喜歡與內容的理解。
於是,老師提供音樂,孩子們自由組隊研究這首歌的唱法和表現形式,還給自己的小隊起名為「百靈鳥歌隊」。一首孩子喜歡的愛國主義歌曲並沒有隨著課程的結束而停止,而是像一棵樹的根,隨著時間的推移,能生發出更多的枝幹。
其三,隨著孩子對升國旗、唱愛國歌曲的逐漸深入,「五星紅旗升起來」成了班級孩子最喜歡的學習內容,也推動孩子一步步走向深入學習。「升國旗還需要哪些儀式?五星紅旗在哪裡升起?什麼時候升國旗?」等,幼兒帶著這些疑問,在課堂內外進行探究,將搜集來的豐富資料製成小報與同伴分享。
一場儀式如果忽視孩子的情感體驗與認知差異,就會變成一場空洞的表演,遠離孩子的生命。家長們被孩子的表現深深感動,在朋友圈紛紛讚嘆:這就是我們中國娃娃的愛國教育。
其四,站在舞臺上的孩子,向成人展現的不僅只是表演本身,更是他們在不斷學習與吸收經驗後的成長。《五星紅旗升起來》的詩朗誦節目獲得了全園師生的高度讚揚。我也希望孩子能繼續用自己的方式將愛國精神展現給更多人。於是,借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契機,我帶著孩子們參加了上海市「唱童謠,誦經典」比賽。本次比賽弘揚愛國情懷,孩子們在《五星紅旗升起來》基礎上,創作了《五星紅旗我愛您》,所有內容均來自孩子們的日常創編。從初賽到複賽,最後進入決賽,孩子們用滿滿的正能量與內心的真實情感,表達了自己對五星紅旗的熱愛,感動了在場的每一位評委與觀眾。
小舞臺大夢想,孩子成長的路上仍會面臨大大小小的舞臺。我真誠地希望,這段美好的經歷能在孩子心中撒下種子,讓這顆愛國的種子生根發芽,枝繁葉茂;也讓五星紅旗永遠高高飄揚在每個孩子心中。(陳敏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