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亞微物線組,就是所謂的瓜子亮片釣組了,這種釣法主要就是針對一些小體型的掠食性魚類的,魚竿一般是使用馬口竿,硬度在UL調性的比較合適,長度一般在1.83米左右,漁輪也是比較小型的,在1000~2000型的,最好使用淺杯的,拋投阻力比較小。隨著路亞資源的銳減,可以說瓜子亮片釣組是路亞人最後的堅守和自信了,因為白條,奶翹,馬口魚相對容易碰到,也有更多的機會釣獲。但是這種釣法也是有一點操作技巧的,今天就來聊一聊有關瓜子亮片釣組中有關太空豆的一些問題。
一、亮片下太空豆的作用
可以肯定的說,瓜子亮片釣組中亮片下面的太空豆,是肯定需要的,而且扮演的角色和作用也是很重要的,有了它,整個線組才能正常運轉,才能讓魚兒順利咬鉤。其作用有三點,具體如下。
保證瓜子順利旋轉:可以說這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作用了,瓜子亮片釣組的主要工作原理,就是利用瓜子在水中移動,遇到水阻然後,因凹凸面的作用,而產生旋轉,然後反射陽光,或者產生振動,從而引起對象魚的注意,並追逐咬鉤。其前提是瓜子要旋轉才行,而太空豆就是保證其旋轉的基礎。防止瓜子擋口:太空豆雖然有了,但是它的位置也是很重要的,在不同的位置,瓜子和魚鉤之間的距離就不同。如果太空豆距離魚鉤太遠,瓜子也會旋轉,但是對象魚只會去咬瓜子,魚鉤就失去原來的作用了;而太空豆距離魚鉤太近的話,由於瓜子的長度,其末端可能會蓋住魚鉤鉤尖的位置,即使有魚咬鉤,也會因瓜子擋口而鉤不住。防止纏繞:太空豆是在瓜子亮片和魚鉤之間的一個小配件,它還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讓瓜子亮片和魚鉤不會發生纏繞。假如沒有太空豆的話,瓜子因孔太大,就會和魚鉤鉤柄處纏在一起,甚至是從魚鉤處掉落出去。
二、太空豆形狀的選擇
圓形太空豆: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橄欖形太空豆,像橄欖球一樣,兩頭尖尖的,中間圓的,等於就是橢圓體的形狀,所以就只有頂部的尖端和瓜子有接觸,由於接觸面積小,所以摩擦力就小,產生的阻力就小,最終的效果就是亮片旋轉的就快。當然橄欖形的太空豆在子線上的牢固程度也是由其號數決定的。柱形太空豆:呈現長條狀,上下的直徑是一樣的,所以總體來說質地比較均勻,和瓜子亮片接觸的面積,肯定要比橄欖形太空豆要大很多,這樣在無形中增加了摩擦面積,瓜子亮片在轉動的時候阻力就變大,轉的就慢一點,對於誘魚效果就打折扣。但是它比橄欖形太空豆對於子線的咬合力要高一些,不容易移位。綜上所述:瓜子亮片最先要考慮的是瓜子的旋轉程度,太空豆的牢固程度都是其次,所以要選擇圓形的橄欖形的太空豆作為依據。
三、太空豆和魚鉤的距離
核心考慮因素:要想決定太空豆和魚鉤的距離,最核心的決定因素就是,以瓜子末端離鉤尖的距離不擋口為準,同時也要根據魚鉤和瓜子亮片的大小來決定。但是在實際情況的時候,還是要不斷的摸索來判斷,因為水情和魚情一直在改變,規定是死的,人是活的,一下就是我的作釣經驗。先定距離:先大體上將距離定下來,一般我會在太空豆固定之後,看瓜子亮片末端距離鉤尖的距離在一公分左右為宜,這樣魚在咬鉤的時候,亮片就不會產生擋口情況。再次校準:當發現作釣水域的魚情不是太正常的時候,比如:有魚追亮片但是不咬鉤,或者咬鉤打不中的話,那麼就要檢查太空豆是否發生位移了。一般情況下,太空豆會因多次拋投而發生下移,那麼瓜子亮片可能就會擋住鉤尖,魚咬鉤就打不到。或者太空豆上移太多,造成魚只咬瓜子亮片,而避開魚鉤,也是打不到。有時候,會因助投器離亮片太近,而讓魚產生警惕心理,也是光追不咬,所以要根據實際情況轉變太空豆的位置,達到中魚的目的。特殊情況:當我們在水草區或者有青苔區等障礙物的地方作釣的時候,也會對太空豆的位置產生影響。水草會掛魚鉤,擋亮片,使得太空豆下移,而青苔雖然不會使太空豆發生位移,但是會纏住亮片,讓它不能旋轉,就達不到誘魚效果。
最後總結
路亞瓜子亮片釣組,在實際使用的時候,還是要注意一些東西的,太空豆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它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保證了瓜子順利高速的旋轉,防止擋口和纏繞,在選擇太空豆的時候,要首選橄欖形的,當然太空豆距離魚鉤到底有多遠還是要在實際作釣時加以變化才行,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我是大別山小農人,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歡迎關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