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雪暴》講述了在一座極北的邊陲小鎮,一夥窮兇極惡、作案手法老到的悍匪為搶奪黃金,打劫運金車,並藉助大雪掩蓋了所有犯罪痕跡。為了探求真相,警察王康浩暗地裡搜集證據,熟悉地形,終於在一場災難級的暴雪降臨時,與謀財害命的悍匪發生了驚心動魄的正面對。張震有一張天生的「銀幕臉」,稜角分明、不露聲色,那是一種帶著危機的控制力和氣場。內斂氣質、緊緻肢體,使得他被無數導演青睞,甚至有人說張震演戲憑藉的是眼神和骨骼力度,一言不發都可以構成重要角色。我問張震他理解的銀幕臉是什麼樣子的,他說一開始接觸表演的時候有個老師跟他說:「站在舞臺上面就算沒有光,你也要能吸引觀眾的眼球。」「銀幕臉應該是天生的表演氣質和存在感,有一些好演員就算主要的戲不在他身上也能出彩,可能天生就會具備某種條件。」沒有第二個演員有張震這樣的好機緣,他經歷了最好的導演,在不同電影中幫他塑造了最好的形象。侯孝賢導演說:「大牌的導演都喜歡他,就是因為質地很好,非常質樸。
」這些合作讓他不知不覺養成了專業演員的職業修養準則:挑剔劇本,積極跟導演溝通,信任工作人員,演完戲讓自己儘快走出角色。在以前的採訪中張震說:「我覺得我像粘土,別人要把我捏成什麼樣,就可以是什麼樣」。楊德昌對他極其嚴厲,在現場非常兇,一個標點符號都不允許演員修改,甚至對著14歲的張震說走我們出去單挑;王家衛要求他即興表演,讓他演出一首歌的感受;李安拉著他提前幾個月訓練,侯孝賢丟一堆古文資料給他看。每個大導演都有自己的脾氣和風格,而張震總是能應對自如,憑藉的就是這種天生具備的條件。張震的演技和個人氣質成長是附加在港臺文化之上的,寄託著導演對當時生活生命情感的感悟,對應時代文化的關鍵詞,他的面孔、形象,本身就是一個層次的讀解。至於這個角度帥不帥,這個造型是不是足夠時髦,張震不在意,導演們也不在意。《雪暴》路演的時候,倪妮說張震是一個不刻意討好觀眾的演員。張震有點疑惑,說自己好像從來都不知道該怎麼去討好觀眾,他更擅長的,是在作品中領著觀眾慢慢走。
《雪暴》的導演崔斯韋的名頭並不響亮,但說起《無人區》、《瘋狂的賽車》、《一齣好戲》這些作品大家應該熟悉。不錯,崔斯韋可以說是寧浩、黃渤的御用編劇。按理說導演經手過這麼多成功電影的劇本,應該對故事的掌控早就爐火純青了,但事實卻證明從文本到影像的距離,看似觸手可及,實則相去千裡。《雪暴》一個大問題恰恰是沉迷於風格的呈現,而忽略了敘事的節奏。作為一個編劇轉行的新人導演,在崔斯韋的作品中能夠看到他強烈的風格化的欲望,也能夠看到其向一些大導演和經典學習的痕跡。比如李光潔和廖凡兩撥人初遇時候的互相試探,看似輕鬆寫意、過不留痕,實則心照不宣、暗藏殺機,最後的爆發來得雷霆萬鈞,又轉瞬即逝,讓觀眾感覺既窒息又過癮。張震和黃覺二人在雪原之中的追逐對抗,各師各法,鬥智鬥勇,充滿了《冰血暴》一樣的硬核氣質,頗得科恩兄弟的精髓。最後在度假村中多方遭遇的戲份,爾虞我詐,殺戮一觸即發,幽閉空間中的對峙和暴力,又是昆汀《落水狗》、《八惡人》式的極度緊張。不得不說這些段落的設置和調度都相當成功,放到任何一部同類型國產片當中,都會是加分項,但當他們在《雪暴》中拼湊到一起的時候,你會發現——這到底在講什麼啊?當我們從追殺、槍火、懸疑和情感等諸多元素中跳脫出來再看《雪暴》時,你會發現這是個非常簡單的故事,卻被導演用大篇幅的動作戲份稀釋得軟綿拖拉。誠然,片中的雪原槍戰以及正面衝突的戲份無論是從調度、攝影還是演員的表演上都很精彩,但之後呢?大段的動作戲份並沒有起到支撐或推進敘事的作用,反而讓故事變成了乏味的你追我趕,浪費了一開始乾淨利落的鋪設。「雙雄」之外的「第三人」其實很有看點,無論是居心叵測的老二,還是渾水摸魚的郭三,都能夠使故事衍生出更多的可能性,但導演偏偏選擇了草草帶過。
我一直覺得跨界導演這種玩意兒在中國影視圈就是一個災難,尤其是在中國的電影教育如此的敷衍與迂腐並且整個市場缺乏工業化標準的情況下,就連一般的新人導演都無法真正做到了解電影的拍攝,更別提那些轉行的了。
說一句不好聽的話,大部分的跨界導演都是在拉上多年積累的資源來給自己並不成熟的電影夢陪葬,不管你是歌手、演員、編劇、作家、攝影師乃至是錄影師,最後都會敗給自己一塌糊塗的導演技法和電影人士,而續《木馬鋼琴》之後,崔斯韋已經輸了兩輪了。《雪暴》是一部從開拍開始就很吸引影迷目光的電影,冷峻的犯罪題材,張震、廖凡、黃覺、李光潔四大男神加盟,極寒地區的實景拍攝,讓人不免想到泰勒·謝裡丹自編自導的《獵兇風河谷》,這也是中國電影第一次展現極端環境下的警匪對峙,如果拍得好看,完全可以成為一部類型片的經典之作,但是崔斯韋,寫砸了,拍砸了,拉上了一群好演員為觀眾帶來了年度最讓人如坐針氈的觀影體驗。故事其實非常簡單,簡單到讓人都不覺得有拍砸的空間,簡而言之,就是張震飾演的森林公安在雪暴來臨之際遇上了一年前殺死了自己搭檔的悍匪,於是展開了一段1v3的雪地貓鼠遊戲的故事,極端寒冷的空間,極度黑暗的人性,貓鼠角色的互換,只要導演可以拍出影片劇照十分之一的肅殺感,都可以傲視群雄,可惜的是,他最終呈現的是第二個《冰河追兇》。
2016年的全明星陣容犯罪懸疑片《冰河追兇》在當年同樣是一部備受期待的類型片,獵奇連環殺人案,邊境的極寒環境,大量硬核的動作戲以及影帝級別演員的加盟,影片最終呈現出來的尷尬確實讓人大大沒有預料到了。作為一部懸疑片,影片恨不得在第一幕就把謎底揭曉,作為一部動作片,而100分鐘的電影有至少20分鐘的時間是被無意義的追車戲擴充出來的,讓人對於導演的電影審美大跌眼鏡。
同樣的,《雪暴》也是這麼一部尷尬到底的電影。一部好的犯罪類型片應該是在各方面都可以做到滴水不漏的作品,而像《雪暴》這種試圖在極端環境下展現警匪鬥爭的電影,更應該注重緊張感、氛圍感的營造,並且深入角色的內心去展現他們不斷變異的心理狀態,對比好萊塢的同類型作品,我們可以發現,這一類電影的重點從來不是人物情感和情節的複雜程度,而是角色之間的對峙和極端環境下角色心理狀態的外化表現,動作場面乾淨利落即可,任何一個環節都不應該出現拖泥帶水的情況。
在整部電影中,沒有道德瑕疵的似乎只有李光潔扮演的韓松。作為警隊的師兄,他和師弟隔壁老王都愛上了扒蒜小妹,但知道小妹只想給老王扒蒜,本想表白結果被封了口,既然表白的機會都沒有,索性把自己買的禮物送給了隔壁老王,並且在和老王出任務的途中對老王說把禮物送給扒蒜小妹,然後兩個人遠走高飛,逃離東北,離開這個封閉落後的地方。本來,李光潔把離開的機會給了張震,但沒想到兩個人就這樣遇上了搶劫金車的劫匪,李光潔人格完美,本事也不賴,看出了三名劫匪有蹊蹺,靈機一動打馬虎眼想麻醉對方先下手為強,不想作為劫匪老大的廖凡出手比他快了一點點,雖然李光潔也打到了廖凡但卻不致死,但他卻要害中槍犧牲。張震發覺不對倉促出手,但寡不敵眾也中槍滾落山崖下,劫匪老大廖凡、老二黃覺,老三張奕聰逃之夭夭……被劫的黃金下落不明。這一段兒充分體現出了東北的冷,李光潔犧牲之後,血流成河,落地成冰,因為流血太多,人被血凍在地上分不開,從山崖爬上來的張震想抱他都抱不起來,看著把調走的機會留給自己,甚至連看上的姑娘都不搶讓給自己的好兄弟,好搭檔就那樣悲慘的死去,老王心頭的傷有多重可想而知,他因此沒有辦法和孫妍廝守,只想著為兄弟報仇,電影在這裡有一點兒時間差,給人的感覺是由於驚動了警察,劫匪三兄弟把金條藏了起來沒有運走,直到第二年大雪封山才再度進山取金條——因為他們知道了一條秘密水路,但除了冬天冰天雪地凍上了冰之外,這條路在春夏秋的時候根本走不了。
電影中的每個人,都想要逃離。隔壁老王王康浩想要快點了解了這場搶劫案,把匪徒抓捕歸案,祭奠自己死去的戰友,讓戰友不會死得不明不白,可以瞑目。而扒蒜小妹孫妍同樣要逃離,她在這裡本來有兩個男人愛她,卻因為一個的犧牲導致自己得不到愛,既然得不到愛,在這個冰冷落後的地方又有什麼意義,所以她要離開,去北京,但是她又捨不得隔壁老王,於是要再給老王,也是給自己最後一次機會……卻沒想到陷入到生死迷局之中。劫匪老大當然更想逃離,父母已死,留下了不爭氣的弟弟,帶著兩個兄弟搶劫金車成功,掩埋了黃金,治好了槍傷再回來取,逃之夭夭就可以過上神仙般的生活,何樂而不為?但是他想不到遇到了一個特別軸的警察隔壁老王。劫匪老二也想逃離,他不僅要帶著金條逃離,而且還想多分點兒金條,逃離這個關係毫不穩固的犯罪團夥。他知道老大和老三是親兄弟卻不和睦,一直盼著老三死——當然,最主要的原因是他覺得老三太衝動,太招搖,遲早會壞事。和這樣的人在一起,自己早晚會倒黴,於是他心生了殺意,老三中了老王的埋伏時,他就想不救人的,但老大快要回來了,他只得答應和老王做交易,但在明知道老王設套的情況下誤傷老三後還補了一槍,想殺人滅口之心已經被老三察覺了。
老三當然更是最想逃離的那一個人,他說了金字運出去之後首先就要打一副金鍊子,果然不愧是東北猛人,大金鍊子的標配不能少。但這一句話也暴露了這個人的性格乖張招搖,藏不住事兒,早晚會把自己劫金車的事兒禿嚕出去,連自己的大哥都看不上他,險些自己動手捏死自己弟弟。
但是老二沒想明白的是,不管多不喜歡,老大和老三畢竟是親兄弟……真正的外人,其實是他,但他又是三個人裡最狡猾的一個,也是槍法最好的一個。所以劫匪三人組中,廖凡最兇殘,黃覺最狡詐,張奕聰最囂張。三個人的性格都非常鮮明。劉樺扮演的郭三是電影裡最大的「變量」,這個人是一個老油條,老江湖,很多事都瞞不過他的眼睛,他也足夠機靈,懂得因勢利導,分得清利害關係。他知道不能得罪警察,因此本來和老王一夥兒,但老王忙於和罪犯周旋,金條就交給了他處理,沒想到滑頭的郭三把金條挪了地方,連老王都不知道他給轉移到了哪兒,所以郭三更加是想跑的人。三個悍匪費盡心機得來的金條,最後竟然不費吹灰之力成了他一個人的東西,所以他時而與劫匪結盟,時而與老王為伍,目的特別簡單,就是為了生存。蹉跎中練就的一身生存技能,雖然戲份不多,但郭三這個角色足夠出彩!全片最高潮的部分,就是郭三在暴風雪中回到自己的駐地,而此時孫妍和受傷被她治療脫離了生命危險的老三在一起,隨後是被老大救回的老二與被老大活捉的老王,眾人齊聚在這家臨時的補給站裡……人性最複雜的部分此時一覽無餘:
老王雖然受傷,但是不重,他把自己偽裝傷的很重,一方面麻痺劫匪,另一方面就是要從內部分化他們。而劫匪老大和老二,並不知道這個補給站裡還有除了老三、孫妍、老王之外的第四個人——郭三。
但是昏迷的老三知道郭三回來了,被打了獸用麻醉劑的老三醒過來,向老大說了屋子裡有另一個人的事,但同時,老三對老二要殺他也耿耿於懷,而老二知道郭三挪走了金條,這件事他也沒有向老大明說,這件事被老王拆穿,也使得老大對老二更加不信任,因此表面上看是三個劫匪對一個受了傷的老王和毫無攻擊力的孫妍,哪怕有個在暗處的郭三,他們也佔盡上風。但事實上,三個劫匪卻必須先要內鬥,因為老三和老大已經懷疑了老二,而老二又最狡猾,這種情況下他如果等到老大和老三搞清楚了金條被挪的地點,顯然第一個死的就會是他,因為老王和郭三是不會死的,他們死了,金條就不知下落了,劫匪就可能白忙一場,這是老大和老三都不願看到的,那只可能是老二先死。因此,老二必須先下手為強,解決了老大和老三,然後自己逼供老王。結果可想而知,在老王的挑唆之下,劫匪內鬥,老大殺死老二(事實上老二隻是詐死),暗中的郭三殺死了老三,郭三也被老大殺死。最後變成了老王和老大的雙雄對決。這段戲,可以說是精彩至極,把人性的黑暗與骯髒表現的淋漓盡致。
每個人都是帶著陰暗面的人,沒有人是真正的正義,為了達到目的讓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不擇手段,所以導演很明顯是主張人性惡的,貪婪與自私是每個人的天性使然!當然,這部電影並不是沒有缺點。因為最有趣的並不是這場高潮戲,而是高潮戲之後,竟然還留了一個小尾巴,那就是老二竟然沒死還跑了,只可惜帶著幾塊金條並沒有跑遠,最後凍死在了冰天雪地裡。其實,電影最好的結局,就是到此為止,這樣既展現了法網恢恢疏而不漏,又展現了惡人自有天收的樸素道德觀。同時又是一種開放式的結局:既然老二跑了,那麼老王和扒蒜小妹到底是死是活呢?
從拍攝的動機到故事的框架再到演員的選擇,都沒有任何問題,唯獨遺憾的是,最終的呈現不盡如人意,一部原本潛力無限的電影被硬生生拍成了標準,首先需要向拍攝這部電影的工作人員致敬,在東北極寒的林海雪原之中拍戲,難度之大可想而知,那些激烈的動作場景,對於團隊來講的確是一個不小的挑戰,需要肯吃苦才能完成,選擇了這個題材,其實也就意味著要付出一定的代價。在鏡頭中的森林雪景是極美的,這些唯美的畫面也正是影片的一大看點,可故事呢,設計得過於平庸了,算是無功無過、味同嚼蠟的劇情,而人物間關係的微妙架構,使得電影一直保持著矛盾衝突的可能性,這本是最該把握住的點,但導演過於注重營造氛圍和在一些文戲上的拖沓,導致不少能出彩的部分被弱化了,幾位好演員也喪失了大量可以發揮的空間,非常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