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不順心的事情了咋整?
怒火攻心了怎麼辦?
著名女演員孫儷有個妙招
每當想要生氣發火的時候
像大猩猩一樣「捶胸頓足」
用手敲擊自己胸口處的
羶(dàn)中穴
這樣做
不僅能「去火氣」
還有養生保健的效果~
趕快看看她是怎麼操作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前不久,孫儷在短視頻平臺分享了這個視頻,視頻中她用非常親切可愛的方式和並不複雜的小技巧演繹了如何活用活學活用羶中穴,無形中向公眾普及了中醫養生保健知識,被大家廣泛點讚和轉發。那麼這個簡單的動作裡暗藏著哪些養生知識呢?和小編一起來了解吧!
羶中穴,又稱「上氣海」「元兒」「胸堂」等。根據《針灸大成》一書的描述,其定位為「在兩乳間,折中取之,有陷是穴,仰而取之」,即兩乳頭連線的中點處。「羶中」一詞首見於《靈樞·根結》,即「厥陰根於大墩,結於玉英,絡於羶中」。此外,由於羶中穴位於胸中,為宗氣之海,且「氣會羶中」,也就是說羶中穴可以有效調節人體全身氣機,凡一切因氣機不調所誘發的病證,如肺氣不降、胃氣上逆、肝氣不舒、心氣鬱滯等,都可以取羶中來治療緩解。同時,《素問·靈蘭秘典論》中記載:「羶中者,臣使之官,喜樂出焉。」意思是說,羶中穴擅長調節情志,可用於改善因情志不暢而引發的氣滯、血瘀、痰凝等病證。
就像孫儷分享的短視頻中說的,若是在生氣、煩躁、鬱悶、憤怒、急火攻心時,可以採用「捶胸」的方式自我宣洩,這種方法實際上就是拍打胸部正中的羶中穴,通過按摩或輕輕敲擊達到寬胸理氣、調節情緒,以及轉移注意力的目的,進而驅散負面情緒,讓心情變得愉悅開朗起來。
羶中穴除了能夠調暢人的情志之外,還有許多重要的功效。首先,羶中穴位於胸部,乃宗氣之會,其所在位置對應人體主氣的肺,故肺系疾病可以取羶中穴治療。如《備急千金要方》中記載「咳逆上氣,灸羶中五十壯」,明確肺病當灸羶中穴。此外《針灸大成》也詳細列舉了羶中穴所主的肺系病候,如哮喘、咳嗽、肺癰等。現代臨床研究發現,針刺羶中穴可顯著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氣流阻塞、呼吸困難等不適情況。此外,穴位貼敷羶中穴能減少小兒哮喘發作頻率,抑制病程進展。由此可見,通過刺激羶中穴可宣肺氣、平喘咳,臨床上廣泛應用於呼吸系統疾患。
羶中為心包募穴,心包可代心受邪,有助於寬胸行氣、活血通絡,故對胸痺心痛等心血管疾病也有顯著療效。據《備急千金要方》記載,醫治胸痺心痛,可灸羶中百壯。現代臨床觀察發現,將羶中穴與內關、心俞等穴一起配伍使用,對抗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也有不俗的效果。這是因為羶中不僅為心包之募,並且二者在氣、血的生成與循行方面也「珠聯璧合」。同時,刺激羶中穴還能安神定驚、清心除煩,用在心煩、心悸等病證上。
肝主疏洩失常,極易引起肝氣鬱結而產生一系列證候,最常見的如情緒抑鬱、梅核氣等問題。由於足厥陰肝經循行部位為「布脅肋」,故肝氣失調易於造成脅肋疼痛,尤其是婦人產後缺乳、乳癖等證也與之密切相關。《難經》記載,羶中穴定位在玉堂穴下一寸六分,兩乳頭連線的中點,依據「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的特點,選用羶中穴治療此類病證,具有疏肝解鬱、通經下乳之效。針刺羶中穴有利於催乳素的分泌,能改善產後缺乳的表現。中醫認為,肝喜條達而惡抑鬱,若肝氣鬱滯,失其疏洩,則會使情志抑鬱、氣血不暢,多見噯氣、脅痛、精神抑鬱等症,治則以疏肝解鬱為主,首選羶中穴,常與足厥陰肝經之太衝穴配伍應用。
中醫認為胃為六腑之一,其氣宜降,倘若胃失和降,氣逆上衝,臨床上常表現為噁心、嘔吐、呃逆、噎膈等症狀。而羶中穴作為理氣要穴,能調理一身之氣機。《千金翼方》中記載:「治卒噦,灸羶中」,對於此類因胃氣逆亂而產生的疾病,亦可取羶中穴進行對證灸治,以寬胸利膈、理氣降濁。
古籍中運用羶中穴治療疾病時,由於對該穴的解剖認識比較局限,考慮羶中穴靠近心臟位置,且難以掌握針刺角度及深度,故一般都採用灸法。近代隨著西醫解剖學的滲入,對羶中穴的安全性認識也逐漸提高,目前臨床對於該穴的操作不再局限於灸治,新的方法和手段層出不窮,如透刺法、刺絡拔罐法、按揉法和藥物貼敷法等。
如果採用指揉羶中穴法,可取仰臥位或者端坐位,用一手拇指或中指的指腹在羶中穴上著力按揉穴位,其餘四個手指可以握空拳,腕關節慢慢地轉動,不間斷地柔和旋動,可先順時針後逆時針方向交替按揉,按揉力度要適中,手法柔和均勻,每日早晚各按摩1次,每次3~5分鐘。或者如短視頻中,用手輕輕敲打羶中穴,但要注意的是,羶中穴絕對不可重擊,不然會導致人體內氣漫散,心慌意亂,神志不清,乃至釀成嚴重後果。故在按摩時,要掌握正確的手法及合適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