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悔?不存在的!漢武帝劉徹雖非無情之人,但絕對算得上薄情寡義,尤其是他晚年的時候,各種濫殺無辜,衛子夫死後,他一點心理負擔也沒有。
縱觀整個中國古代,漢武帝劉徹算得上第一梯隊的有為皇帝。政治上他推行推恩令以及酎金奪爵,加強了中央集權;經濟上他實行鹽鐵官營,打壓投機取巧的商人,振興農業;文化上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促進人們思想的大一統;軍事上他三徵匈奴,徹底洗刷了漢高祖劉邦白登之圍的恥辱。
然而即便是這樣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晚年時期也會腦袋糊塗,因巫蠱之禍,他逼死了太子劉據,曾與之恩愛多年的皇后衛子夫也是選擇上吊自盡,給後世留下太多的嘆息。
衛子夫崛起之路
縱向對比歷朝歷代的皇后,衛子夫的身份可以說最為卑微,她本是平陽公主家的一個唱歌的奴婢。
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漢武帝前往灞上祭奠鬼神,回來的時候剛好路過平陽公主家,後者大擺筵席,並讓家中的歌姬舞姬招待劉徹。
這些歌姬舞姬一上臺就讓劉徹眼前一亮,其中衛子夫更是一邊唱歌跳舞,一邊向劉徹拋媚眼,妖嬈嫵媚的姿態讓漢武帝春心蕩漾。
於是他單獨召見衛子夫,而後又以更衣為由,讓衛子夫服侍自己,在軒車上(有屏障的馬車上)劉徹直接將衛子夫給辦了。對此《史記外戚世家》如是記載:
主見所侍美人,上弗說。既飲,謳者進,上望見,獨說衛子夫。是日,武帝起更衣,子夫侍尚衣,軒中得幸。
回來的時候,劉徹非常高興,直接賞賜平陽公主一大筆黃金。劉徹臨走前,平陽公主拍著衛子夫背說道:「好好幹,伺候好皇帝,將來飛黃騰達了可不要忘了我!」
可好事往往磨,進宮後衛子夫便遭到阿嬌皇后的打壓,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得到劉徹的寵幸。
一年後,劉徹認為宮女數量太多,打算讓其中一批出宮,衛子夫也在這個行列中。出宮前這些宮女必須一一面見皇帝,當衛子夫再次看到劉徹的時候,心中一酸,當場淚如雨下,這勾起了劉徹的回憶,他又將衛子夫留了下來。
或許是處於愧疚之情,往後的日子劉徹越來越寵幸衛子夫,沒過多久她便懷孕,並生下劉徹的第一個孩子劉據。
當時皇后阿嬌一直不能生育,本就苦惱不已,看到劉徹移情別戀,她便破罐子破摔將生子的希望寄託於劉徹最討厭的巫術之上。
事情傳到劉徹耳朵裡他勃然大怒,不但處死了三百多個行巫術之人,還廢除阿嬌皇后之位,將她貶到長門宮。
阿嬌被廢後,衛子夫的機會就來了。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劉徹將劉據立為太子,衛子夫母憑子貴,也因此晉升為皇后。
從那以後,衛氏家族徹底崛起,衛子夫的哥哥、弟弟、姐夫、妹夫全都當上大官,手握實權,在朝中威風凜凜,衛氏家族也因此成為一尊巨無霸,無人敢輕易得罪。
巫蠱之禍
然而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衛氏家族繁榮多年,最終還是倒在巫蠱之禍上。
當時漢武帝非常信任一個名為江充的酷吏,但這個江充為人處世的風格與太子劉據截然不同,兩人因為理念不同產生了不小的間隙,他擔心劉據上位後藉此做文章,便先下手為強,向漢武帝謊稱劉據行巫蠱之術讓他生病。
劉據知道江充在陷害自己,打算前往甘泉宮向漢武帝說明情況,可是遭到了阻撓。無奈之下,他遵照老師石德的建議,發兵抓住江充,並將其殺死。
後來宦官蘇文連滾帶爬逃到甘泉宮,謊稱太子想要造反,劉據不信,便派遣使者前去打探消息,可使者因為害怕,走到半路便折返,然後神色慌張地稟告漢武帝說,劉據真的造反了。
這下漢武帝不信也得信了。他雷霆震怒,派丞相劉屈氂出兵討伐太子,鎮壓叛亂,雙方在長安城內大戰五天五夜,直至血流成河,最終劉據落敗,他在逃出長安後自殺身亡。
事後,劉徹又命人收繳衛子夫的皇后御璽,但沒有廢除他的皇后之位,而衛子夫聽聞兒子劉據已死,也懸梁自盡,就這樣她走完自己三十八年的皇后之路。
可即便如此,漢武帝劉徹仍然沒有消氣,他又屠殺了衛家三族和幫助衛家的宮人,十多萬人因此成為孤魂野鬼,衛氏家族從此沒落。
漢武帝劉徹的態度
徵和三年(公元前90年),漢武帝幡然醒悟,對於太子劉徹的死充滿了自責懊悔,為此他不但在《罪己詔》中直白地表露悔恨之情,還特意修建了思子宮與歸來王思之臺,寄託思念之情。
與此同時,劉徹還對曾經參與誣陷太子的當事人展開報復。
江充被夷滅三族,丞相劉屈氂被處以腰斬之刑,他的家族更是被屠殺殆盡。
儘管漢武帝這麼做參雜著賣慘賣可憐的動機,但不可否認他的確對太子劉據的死耿耿於懷,至少願意做樣子欺騙大家。
可衛子夫就沒有那麼好命了,漢武帝從始至終都沒有對逼死她感到後悔。當初衛子夫自盡後,她被裝進小型棺材裡,草草入殮城郊,漢武帝到死也沒有恢復她的名分,更沒有允許她入葬茂陵。可見,在漢武帝心中,衛子夫死不足惜!
夫妻恩愛多年,為何漢武帝如此絕情呢?筆者認為這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一、漢武帝具有歷代皇帝薄情寡義的通病
細數歷代皇帝,幾乎全都是喜新厭舊、薄情寡義之人,女人在他們眼中更多是無足輕重的工具,當她們沒有利用價值的時候無情拋棄。
漢武帝就是這樣的人。金屋藏嬌的故事聽起來多麼感人,劉徹能夠坐穩皇位,阿嬌家族功不可沒。然而阿嬌卻沒有善終,年老色衰後劉徹對她越來越冷淡,並且以「巫術求子」為藉口廢除她的皇后之位,並將她打入冷宮(長門宮),最後阿嬌一個人老死於宮中。
同樣地,衛子夫能夠得到劉徹的寵幸也是因為她的美貌,多年以後,衛子夫青春不再,漢武帝亦是漸漸疏遠了她,轉而寵幸其他妃子。
巫蠱之禍發生時,衛子夫在漢武帝心中的地位已經遠不如前,所以即便後來劉徹幡然醒悟,也沒有打算替衛子夫平反,其薄情寡義可見一斑。
二、衛子夫參與到政治中來
衛子夫老了以後,漢武帝雖然不再寵幸她,但是對其仍然非常信任,這是因為衛子夫多年以來一直謹言慎行,以呂雉作為反面教材,不敢越雷池半步。
然而巫蠱之禍時,她終究因為親生兒子打破了自己的原則,參與政治,這觸犯到了漢武帝的底線。
當時劉據想要殺了江充,可人馬有限,於是他派人來到長秋門尋找母親衛子夫,向她徵用長樂宮的衛隊,同時借用武器庫裡的兵器,衛子夫同樣了兒子的要求。
儘管衛子夫是因為兒子的緣故才被迫參與到政治中來,但本質上還是幹政了,這一點在漢武帝眼中是不可饒恕的。
晚年之際,漢武帝看上年輕貌美的鉤弋夫人,並且打算傳位給她的兒子劉弗陵,可他又擔心劉弗陵年紀太小無法掌權,最後權力落到她母親手上,重現往日呂雉禍亂朝綱的情景。於是漢武帝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將年僅二十歲的鉤戈夫人賜死。
從這裡我們能看出,劉徹有多麼厭惡外戚幹政,衛子夫就是因為觸犯到他的底線,才始終沒有得到後者的原諒與後悔。
執筆君言
總而言之,雖然漢武帝晚年幡然醒悟,替太子劉據平反,但是他卻一直沒有對衛子夫的死感到後悔,這既是因為他薄情寡義、喜新厭舊的性格,也是因為衛子夫幹政的行為觸碰到他的底線。
可憐衛子夫為劉徹服務了大半輩子,最後卻連一個名分都沒有撈到,自古無情帝王家真是名副其實!諸位讀者,你們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