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與兒子的語文老師聊了幾句,主要是向他諮詢為什麼兒子讀了那麼多書,依然沒有很好的掌握字詞和作文寫作?
按我最初培養兒子閱讀時的想法,等兒子上學後,語文考試對他來說不是小菜一碟嗎?作文肯定更不在話下,就是每次考試模仿一篇書上的作文,上到高中畢業都不帶重樣的吧。
實際情況卻是,兒子字詞掌握的一般,甚至一些常用字經常寫錯,作文就更加不用說了,讓他寫篇作文,家裡搞得雞飛狗跳的,硬逼著寫一篇吧,也是草草寫幾段應付了事。
對兒子的學習能用的方法都用上了,比如抄寫好詞好句;寫日記寫讀後感;也當過嚴父,打了罵了,也試過慈父,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可是兒子的分數還是連年得往下降,我對他實在沒什麼招可使了。
只得安慰自己:兒孫自有兒孫福,他學得好也好,學得不好也罷,未來都是他自己承擔,我只要把作為父親應盡的義務盡到了,其它的管不了,就隨他吧。我也不指望以後老了他能盡孝,咱現在多賺點錢,以後自己靠自己,就是不想靠自己,兒子學不好,以後他的日子能過好就不錯了,哪還有精力管父母?他成年後不讓我們操心,就算是莫大的孝順了。
老師是這麼說的:讓他把看過的書重新看一遍,每看完一本,要求他寫一篇讀後感,必須是他的真情實感,這是一個慢工出細活的事,不能著急。
這個回答,我有些失望,這些方法不正是我們已經在做的嗎?就是看不出來兒子有提高,所以才來向你請教的,你要給我一個立刻見效的方法,而不是把我已經在用的方法給梳理一遍。
想歸想,但還是向老師表達了感謝,並告訴老師,會按照他的方法操作起來。
其實,我心裡很清楚,兒子之所以學不好,一是因為他太懶,能不動腦,他就一點也不動,至於說讓他鑽研學習方法,或者想另一個解題思路,比打他一頓還要讓他難受。
另一個原因,也是我認為最無法改變的原因,就是他沒有學習的天分,之所以沒有天分是因為他沒有學習方面的基因,因為他的父母既沒有很高的文化,也不是一個愛學習的人。
回想我小時候,與兒子現在幾乎一樣,從來沒想過學習的事,也從沒為考試擔心過,不是我都會,而是根本不在意考得好不好,可能唯一不同的是,兒子有我們管,我小時候父母忙得要死,根本沒時間管我。
所以,兒子學不好才是符合常理的,像那些出生在低文化水平家庭的學霸才是另類。按我真實的想法,一切隨兒子自己,他想學就學,不想學就讓他玩,總有一天他會知道學習是非常重要的,只是我希望這個時候來的不要太晚,十五六歲時知道好好學習,還是機會改變的。
但,我比較糾結的是,如果真的一切隨他,他應該只想著玩,什麼也不會學,可能還會走入歧途。
為難!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