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只有三集的短篇劇播完後的這幾天裡,微博上出現了一群瘋狂地發這個劇資源的小廣告bo,真是拉黑拉到手抽筋!
《page turner》如果放在正常的時期的話,其實我可能會在看了前半小時後就棄劇不看了,然後看個結尾就好了。但因為它出現在特別劇荒時期,所以我每集都耐著性子看完了。實事求是的說,要說好看,那真談不上,只能說馬馬虎虎吧,樸慧蓮編劇的劇本裡,最好的我覺得就是《聽見你的聲音》,其次《dream high》,其他我個人都不是太喜歡,包括《匹諾曹》。
作為一個獨幕劇,如果不是有最後的十五分鐘,我還要以為這個劇本是她工作室的其他作家寫的,她代為執導和署名了。韓劇的製作體制跟中國差異非常大,大牌編劇的權力是相當大的,很多每集拿的片酬可能跟一線大明星持平,這點放我們國內無法想像。說回來,因為有了最後十五分鐘,我覺得不管怎麼說,這短篇還是出自名編劇之手,用相對簡單的故事結構說了兩個想要表達的大內容:人生中的喜歡與自信。
你看尹侑瑟、徐真木和鄭車植每個人開始彈鋼琴的契機,都不是對於音樂的熱愛,是為了媽媽的期待,為了別人的稱讚,為了找爸。當然不可否認他們從中付出了非常多的努力,人生中的任何記憶要凌駕於眾人之上,哪個不得往死裡練?所謂天才的一萬小時理論,那還得你是個天才的前提下,否則練更多個一萬小時也是沒用的。
可人生當中的很多事物,如果脫離了最終的目的,是不是就沒有意義了?比如看我微博微信的很多人,只是喜歡看個韓劇看個KPOP而已,我們也確實在這上面花了很多時間精力和錢,最終這東西能夠給我們帶來什麼?我的答案是開心。所以徐真木很有意思,最後他跑去跟他爸爸說,就算他不是天才,他無法在鋼琴上成為音樂家,哪怕十年後他只做個小區裡的鋼琴老師,他也願意,因為他喜歡鋼琴,他彈琴的時候會開心。恭喜,年紀輕輕就活明白了。
尹侑瑟和鄭車植,一個在這個過程裡發現了自己的才能不僅僅只是讓媽媽滿足的工具,而是讓自己也能夠享受音樂的存在,所以她是人生中的幸運兒,有才能,喜歡才能所指向的事物,並且享受才能。但世上哪來完美?於是編劇讓她失去了光明……也是狠的呦。鄭車植這樣性格的人,大概怎麼活都會陽光向上的,雖然他的戲份很多,但總覺得他是這個故事裡的助推劑,反而是戲份比較少的徐真木,像是一個靈魂人物。以及,申在河的演技明顯強於金志洙。
因為他身上編劇還給了另外一個信息,他的父母補相信他有天賦,誰都不相信他,反而是他假裝成鄭車植彈琴的時候,他一直羨慕嫉妒恨的尹侑瑟說,他彈鋼琴是他人生最對的選擇,然後他流淚了。看到這裡的時候我想起我自己經常做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比如我在做一些重大決定的時候,明明我已經知道該如何選擇了,可我習慣性的總要給我媽打個電話,雖然東拉西扯一對,她也沒法給我做決定,但只要她說一句,沒關係隨便選,有什麼大不了的。我內心瞬間就會平靜。我覺得這是一種典型的心理投射,其實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有,只是對象不同而已。
然後再想想,編劇用到「page turner」這樣的角色來形容,真的很到位,在不能夠差一點點的比賽中,在邊上的那個人要給你翻琴譜,如果他/她出了一點錯,比賽的人可能就功虧一簣。其實人生中,哪有什麼page turner?這個角色往往都是心裡的那個自己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