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動作導致寶寶腦癱,動作很多父母也在做

2020-12-19 騰訊網

所有家長最大的願望應該都會是,可以看到孩子健健康康的長大,尤其是父母們對待新生兒的照顧更是無微不至,但是有時候也可能是好心辦壞事,因為自己的無知而造成對寶寶的傷害。每個寶寶的性格不一樣,表現也不一樣,有些寶寶缺乏安全感天生就愛親近人,人不在身邊就容易哭鬧。尤其是哄寶寶入睡的時候,極其需要家長耐心和小心,而此時大人們某些錯誤的哄娃方法,很有可能給寶寶健康帶來隱患,最終釀成苦果,這位奶奶為此後悔不已。

「經驗老到」的奶奶,帶孩子玩過家家一樣容易,她給寶寶用了一些方法,搖晃哄寶寶入睡,搖的力度越大,效果就越顯著。自此以後,整個月子期間媽媽除了餵奶,其它時間都是奶奶帶孩子。復工之後,媽媽逢人就說家裡有個好婆婆,帶娃這件事上為她省了不少心。但在6個月後,寶寶突然哭鬧不停還發著高燒,本以為是普通的傷風感冒,沒想到去到醫院檢查後,醫生竟告知孩子成了腦癱兒,媽媽當場就被嚇癱在地。

不一會兒她緩過來問醫生,是不是你在嚇我,或醫院檢查錯了?我家寶寶身體一直都很健康,都是我家婆婆在帶,她愛娃如命,平時也很用心照顧寶寶。

醫生:不會錯的,都照CT了,你家婆婆平時是怎麼照顧孩子的呢?剛說完奶奶就趕到了醫院,醫生便接著問她。

你平時是怎麼帶寶寶的,有沒搖晃寶寶?

奶奶:有,娃喜歡我搖晃才願意入睡,每次都笑得很開心,怎麼了,這樣也會出事?

醫生:雖然你是好心哄睡,但太無知了,搖晃嬰兒容易使未發育腦組織受損。

奶奶:不對啊,我兒子小時候也是這樣帶大的,怎麼會沒事呢?

醫生:每個人的身體情況不一樣,但搖晃嬰兒確實很容易出事。因為嬰兒大腦發育桑未成熟,長期搖晃或力度過大,可能會出現腦組織與顱骨碰撞受到損傷造成顱內出血、或腦神經纖維受損等情況,這也就是常說的「嬰兒搖晃症候群」,很多無知的父母都有在做。

一、「囟門」這個位置為啥碰不得?

新生嬰兒的這個部位叫囟門,處於枕骨、額骨和頂骨之間的這個摸上去軟軟的區域,這麼小的寶寶囟門是沒閉合的。

二、寶寶的囟門什麼時候才能閉合?

寶寶的囟門分為「前囟門」和「後囟門」,家長們看到寶寶腦門上方有時候會一跳一跳、摸上去軟軟的部位是前囟門。後囟門,一般在寶寶出生時就閉合了或者囟門很小,最遲會在出生後六到八周閉合。

最後小編希望每個寶寶都可以健康快樂成長。

相關焦點

  • 85%腦癱患兒或同時患有癲癇!寶寶凸顯4個行為異常,警惕腦癱前兆
    腦癱是指寶寶出生之前、出生的過程中或者是出生後一個月內,各種各樣的致病因素導致的、不是進行性的以及永久性的腦損傷症候群。它是中樞神經性的運動及姿勢不正常為主要症狀,並且經常伴有精神發育的遲滯、語言及視覺、行為和感知出現異常等等的障礙。小兒時期最為常見的中樞神經傷殘就是腦癱,腦癱患者也是兒科康復中的主要對象。
  • 寶寶肌張力低是腦癱嗎
    肌張力低不能確診是腦癱,有可能是肌無力、肌肉萎縮、肌肉功能差。雖然腦癱的診斷不是以肌張力為標準的,但是肌張力低是要考慮腦癱的可能性的。 很多神經系統疾病,都會出現肌張力低的情況。如進行性肌營養不良、腦梗、糖尿病所致的代謝性障礙、服用過量的安眠藥物、飲酒過量導致酒精中毒、先天性肌炎、多發性肌炎、周期性麻痺、重症肌無力、急性炎性脫髓鞘性多發性神經病、小兒麻痺、運動神經元病等等都會有肌張力減低。肌張力低只是腦癱的一個症狀而已,腦癱還有反應遲鈍,固定姿勢,斜視,嬰兒頭頸鬆軟抬不起頭等症狀。
  • 如何看出寶寶患有腦癱呢?不要讓腦癱影響了孩子的一生!
    有極少數的嬰兒在剛生出來的時候,會發現腦癱的,造成嬰兒腦癱的原因是有很多的,有可能是因為胎兒在孕婦肚子中的時候,已經出現了缺氧的現象,還有可能因為在生產過程中出現了意外的現象,都有可能讓嬰兒出現腦癱。那麼,怎樣看出嬰兒腦癱呢?
  • 寶寶腦癱有哪些前兆?遇到這4點,趕緊給他檢查
    而新生兒腦部損傷是最不容易察覺的一種病症,許多寶爸寶媽都是在孩子嚴重的時候才發現寶寶患有腦癱的。那麼如何在家就可以判斷寶寶有腦癱的這種病症呢?接下來就看一下寶寶腦癱都有哪些前兆。大多數這樣的孩子不會哭鬧,孩子持續的時間大概是在一兩個月左右,如果父母在嬰兒剛出生的一到兩個月內發現,那麼這孩子可能就是出現了腦癱或者神經出現問題,這種新生兒就可以判斷為腦癱的症狀。
  • 1個月寶寶怎麼排除腦癱
    核心提示:1個月寶寶怎麼排除腦癱?首先,在出生前、出生時或出生後不存在以下高危因素,如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缺氧缺血性腦病、低血糖等。其次,沒有以下臨床表現。如哺乳困難、異常哭鬧或異常安靜、好打挺或易角弓反張,在受到聲音驚嚇和體位轉換時,雙上肢呈擁抱狀異常強烈,均屬於腦癱的高危表現。如有以上表現,要及時帶寶寶到醫院進行評估,必要時給予早期的幹預和康復治療。
  • 別再給寶寶把屎把尿了,當寶寶會做這個動作,就可以教寶寶如廁了
    刻意的把尿做法會讓寶寶有牴觸心理,這個過程中,寶寶會哭鬧來抗拒,經常性地對寶寶進行這個動作,會造成寶寶形成尿頻,影響寶寶自主排尿的能力,不僅對寶寶身體上造成傷害,對寶寶心理上也會造成傷害。強行給寶寶把屎把尿所帶來的危害?
  • 寶寶常做一些「反常動作」,媽媽別疏忽大意,寶寶可能生病了
    有了寶寶之後,媽媽們的內心除了滿滿的感動和喜愛之外,還會有一些擔憂,因為孩子年齡小,不懂得表達自己,即使生病了也不能直接告訴父母;而父母最擔心的莫過於孩子生病了,不僅費錢,關鍵寶寶那麼辛苦,媽媽真的很心疼。
  • 【科普工作委員會】 腦癱寶寶W型坐姿千萬要不得
    反之,孩子的姿勢不良,維持姿勢的肌肉,就需要比維持好的姿勢時更用力,有些肌肉會因此而變得緊繃和僵硬,有些則會受到抑制而鬆弛,尤其是腦癱寶寶。時間一長,這些不正確的動作,將會損害身體抵抗外力的能力。今天小編帶大家一起認識一下W坐姿。什麼是W坐姿?
  • 孕晚期想讓寶寶平安落地,這幾個動作孕媽少做,容易導致胎兒早產
    本文由護芽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女人懷孕後,由於肚子裡「駐紮」了另外一個小生命,所以要注意的事情有很多。尤其在孕後期,孕肚日漸增大,行動起來就更加不方便。雖然說孕婦沒有需要一個固定的人來照顧,但是在孕期的「所作所為」,也是需要從胎寶寶的角度出發考慮的。有些事情能做,有些事情不能做,因為可能不經意間的一個小動作,就會傷害到胎兒,甚至引發早產。早產的孩子往往要比正常的寶寶各方面都差很多,無亂是身體素質還是存活率。
  • 寶寶頭部被砸,媽媽做了這個動作,不到半小時,孩子進了醫院
    執筆:邵菲 編輯:劉一之 定稿:蘇子後 寶媽們在育兒的過程中,最擔心的就是寶寶出現意外,然而千防萬防,總有防不住的地方,而此時父母如何做成為關鍵,一旦處理不當,就可能或造成生命威脅。
  • 寶寶肌張力高是腦癱嗎?父母們注意了!這篇文章教你分辨
    當寶寶們出現什麼異常情況,家長們腦海中仿佛已經拉響了警報,生怕寶寶出現了問題得不到及時治療。其實這是很好的,有疾病的話能夠早發現早治療。但是也容易造成過度擔心的情況,有的家長發現自家寶寶肌肉僵硬,活動度受限,出現肌張力過高,聽說這是腦癱的表現,馬上坐立不安,四處求醫腦癱怎麼治。其實寶寶肌張力過高並不一定是腦癱,讓我們一起往下看吧。一、肌張力過高是腦癱嗎?
  • 1歲寶寶因高燒成「腦癱」,只因寶媽用錯了退燒方法,很多人犯
    「本文由孕育島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1歲寶寶因高燒成「腦癱」,只因寶媽用錯了退燒方法昨天跟身為兒科醫生的閨蜜聚會,吃飯時她特地提醒我,千萬不要對寶寶發燒這件事掉以輕心。她說,醫院前段時間接收了一個可憐的小寶寶,今年才1歲。由於半夜突發高燒,寶媽用以前的土方法,用酒精給寶寶擦拭全身,試圖物理降溫。
  • 這幾個動作可能會導致孕媽流產,最好不要做
    但是我們一定要注意的是,孕媽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事情還真的不能做,稍有不慎可能就會導致流產,這可不是危言聳聽,孕媽們一定要注意了。下面我就來詳細講一下到底哪些事情不適合孕媽做。一、蹺二郎腿蹺二郎腿這個動作,相信很多朋友都會經常做,因為翹起二郎腿的時候,真的挺舒服,挺放鬆的,但是經過科學研究,這個動作經常做其實會引起起很多病症,比如導致關節變形,影響男性的生殖健康,或者說是比較容易引起女性的婦科炎症。那麼對於孕媽呢?答案也是顯而易見的,蹺二郎腿會對孕媽的肚子產生擠壓,對肚中的寶寶產生影響。
  • 寶媽在家倒立做瑜伽,寶寶跑來「覓食」,做出的動作讓人哭笑不得
    文字/心媽編輯/心媽自從有了孩子之後,很多父母會發現家中增多了不少憂愁,更擁有不少過去從未有過的歡聲笑語。前不久,國外的一則母親鍛鍊瑜伽的視頻吸引了不少網友的圍觀。媽媽正呈倒立狀,認真地做著瑜伽動作。但是運動剛進行到一半,一個可愛的小傢伙便跌跌撞撞地跑過來,打破了媽媽靜逸的鍛鍊之旅。原來是寶寶餓了跑來覓食,只見小寶寶俯身貼著媽媽,用手抓著媽媽的衣領,充分展現了迫不及待的覓食需求。
  • 「最萌」寶寶火了,幼兒園舞蹈比賽中,寶寶搞怪動作太撩人!
    "最萌"寶寶火了,幼兒園舞蹈比賽中,寶寶搞怪動作太撩人!幼兒園應該是學生時代最快樂的時期了,現在孩子上了幼兒園可以學到各種各樣的技能,獨立性也會提高,孩子們玩的也會很快樂。幼兒園還會不定期舉辦唱歌、跳舞比賽,小小的人兒在舞臺上的稚嫩動作無一不讓當父母的看了心都化了,最近就有一個幼兒園舉辦的舞蹈比賽視頻在網上火了,火爆的原因就是因為一個小萌寶的搞怪動作。只見視頻中,孩子們都站在一起,吵吵鬧鬧的,他們都穿著演出服,粉粉嫩嫩的還帶有尾巴,看來老師為了這場演出還是花費了很多的心思。這些孩子們穿上演出服可以看出來都很興奮。
  • 搖晃孩子搖成了腦癱?千萬別用這種方式帶孩子……
    搖晃孩子,看起來很普通的一個動作,似乎很多家長都做過,但你是否知道,如果搖晃不當,可能會造成孩子腦部傷害,甚至死亡。除了劇烈搖晃孩子之外,還有一些逗娃的動作,看似玩得很開心,實則很危險,家長們也不要再做了!
  • 爺爺給寶寶買小雞當寵物,隨後寶寶一動作,讓爺爺使出「爾康手」
    爺爺給寶寶買小雞做寵物,隨後寶寶一動作,讓爺爺使出「爾康手」徐爺爺的孫子從小就非常喜歡小動物,只要一看到毛茸茸的小動物就忍不住上手去摸,看到孫子如此喜愛,徐爺爺就想給寶寶買只動物做寵物。由於寶寶體型小,爺爺特意給買只小雞,送去給寶寶做寵物,果不其然寶寶看到毛茸茸的小雞仔喜歡的不得了,非常開心。看到孫子開心了徐爺爺也笑得合不攏嘴,但隨後寶寶一動作卻讓爺爺急了,瞬間使出「爾康手」連忙叫不。
  • 換尿不溼可不簡單,注意動作要領,一個錯誤很可能損傷娃的脊椎
    當問及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有很多寶媽肯定會異口同聲的回答:「當然會!」但是,你的動作真的做對了嗎?動作失誤,會傷到寶寶脊椎,你知道嗎?很多寶媽認為,換尿不溼很容易啊,這有什麼難的! 但是,你的動作真的對嗎?可能大部分的寶媽都不知道,很多寶媽在換尿不溼的過程當中,就犯了一些錯誤,有些錯誤還會導致寶寶脊椎受傷。本期話題:換尿不溼可不簡單,要注意動作要領,一個錯誤很可能損傷娃的脊椎!
  • 新生兒寶寶趴著,不僅塑造好頭型,還促進大動作和精細動作發育
    但這個時候很多老一輩的奶奶或者是姥姥就會說,孩子趴著對腸胃不好,而且也擔心孩子窒息,有一些會擔心不利於孩子的脖子發育……其實只要掌握了正確的泡沫姿勢,而且有大人在一旁看護的話,趴著對寶寶來說是有很多好處的。
  • 寶爸給寶寶換紙尿褲,常做的4個動作,會傷害到寶寶,別不當回事
    寶爸給寶寶換紙尿褲,常做的4個動作,會傷害到寶寶,別不當回事!  那麼給寶寶換紙尿褲時,不要再那麼做了,儘量輕柔一些對寶寶好。    第三個動作:尿液很多了才給寶寶換紙尿褲  不少馬虎的爸爸會這麼做,如果爸爸帶寶寶的話,好像注意不到紙尿褲,明明紙尿褲已經被尿液脹滿了,但還沒有更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