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樂的市場下,究竟什麼才是真正的唱作人?

2021-01-09 亞歌文化

從春末到盛夏,綜藝層出不窮,能被記住的卻很少,但是要說到夏天裡的綜藝絕對是屬於「音樂」,無論是選秀節目還是其他綜藝節目,本質都有在音樂上的battle,而靠著音樂逆風翻盤的綜藝節目,我想《我是唱作人》算是一個。

為什麼《我是唱作人》好看?因為它是真正意義上的唱作。

《我是唱作人2》已經於6月25日正式收官,該節目從第一季開始就打著以原創音樂為主的口號,給中國原創音樂一個好的平臺。可見中國目前流行音樂的市場,大多數都是以翻唱為主,而原創則是少之又少。

儘管有著這檔綜藝節目為原創歌曲提供一定的表演平臺,但是有人會疑惑,在流行音樂的市場下,究竟什麼才是真正的唱作人呢?

首先要明白唱作人的定義,很簡單,就是既能寫歌譜曲又能唱的藝人。但是能夠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歌曲才是真的唱作人。

比如第一季中的曾軼可,作為一個從快女走來就一直有爭議的歌手,當年因為原創能力被高曉松一直力挺,但卻因為演唱水平一直備受大眾吐槽,好在這麼多年來她的演唱水平有了實質性的進步。

曾軼可《流言》

很多場的最佳,其實都是曾軼可。

在我看來《流言》是對人性感官的再思考,在最後,她唱,「別相信耳朵,相信雙眼」。從歌詞中足以見得這更像是對社會怪象的思考。

錢正昊《還不知道》

原創歌曲更多體現在風格上,錢正昊的一首《還不知道》在雷鬼風格上自由翻滾。

但是最難得的卻是錢正昊在這種風格上所呈現自由真實的狀態。

錢正昊嘗試雷鬼是確實是明智之舉,因為他能以自由的狀態展現他vocal的實力,又能以律動感給大眾帶來清爽的夏天音樂。

其實可以發現,最後人們去聽的,不是奪冠加冕的歌手,而是在某一時刻真正打動你的作品。

打動每個人的作品最重要的是感同身受,而感同身受需要的是不斷地學習和經歷。說到學習,對於流行音樂來說,八大院校其實都有相關的課程開設,但是適應市場開設唱作班的卻很少,海口經濟學院和吉林音樂學院是開了唱作班的,但是演唱和創作結合在一起的,海口經濟學院今年新開了「現代音樂唱作」專業。

其實這也算是適應當下流行音樂市場的需求,所作出相應的改變。

相關焦點

  • 唱作人正面「互懟」,《我是唱作人》能盤活華語原創音樂嗎?
    以「華語唱作人生態挑戰」為出發點,原創音樂競演綜藝《我是唱作人》於4月12日迎來首播。王源、熱狗MC Hotdog、毛不易、汪蘇瀧、梁博、曾軼可、高進、陳意涵Estelle八位風格迥異的唱作人,在首期節目中接受了史上最為殘酷的評價。與《歌手》一片祥和的氣氛不同,八位歌手一上來就要演唱競演曲目的demo,並互相排出上、中、下三等。
  • 《我是唱作人》,一場重回華語音樂黃金時代的理想實驗
    當更多人開始接觸新的音樂類型,樂壇的創新,不僅是唱作人的創新,也是聽歌人審美不斷豐富和提升的過程。 而在聽每首作品時,唱作人也都相當real,毫不留情。連一向謙遜禮貌的王源都直言對手的歌讓自己聽不下去。高進也說,對方究竟想表達什麼,自己真得沒聽清。熱狗則直言,自己聽到的那首歌雖然好聽,但不足以震撼人心。
  • 經典翻唱濫了,《我是唱作人》想推音樂綜藝進入原創時代
    在傳統音樂綜藝中被強調的唱功、舞臺表現力退到次要位置,《我是唱作人》更注重原創能力,以及『人』的魅力。節目中所有歌曲都是從未發布過的原創作品。陳偉和愛奇藝副總裁、《我是唱作人》總導演車澈,兩個曾經聯手推出過《中國有嘻哈》、《熱血街舞團》等爆款綜藝的搭檔,又一次將目光放在了音樂上,他們希望通過綜藝形態向音樂市場拋出一些問題,試圖引發討論:華語樂壇究竟需要什麼樣的流行音樂。
  • 什麼樣的音樂綜藝才好看?我們專訪了《我是唱作人2》的主創
    在總製片人車澈看來,與目前市場上其他音樂節目相比,「唱作人」這一IP最獨特之處在於對原創音樂的初心。這樣一方面是可以讓唱作人更完全地投入音樂創作和表演,大眾評審通過雲錄製的方式,也能夠更貼近真實的聽歌環境去做判斷,但是缺少了現場的感染力,確實也對唱作人和歌曲本身有了新的挑戰。 Q 如何看待如今音樂市場上一些諸如「歌火人不火」,或者「人火歌不火」的這種「不對稱」現象?
  • 《我是唱作人2》是寶藏還是糊了?這檔音樂綜藝做錯了什麼
    假設有十首歌曲,有五首左右保證音樂性,還能流行的歌曲就是神專,三首左右的就是經典。有些歌手就一首神曲走天下,差不多吃一輩子。這張專輯其它歌曲,或許它音樂水準不低,也表達歌手的某種態度等等。但是市場流行就很差,說到底觀眾不喜歡。
  • 我是唱作人2什麼時候播出?我是唱作人2陣容名單完整版
    原標題:我是唱作人2什麼時候播出 第二季名單陣容有gai還有誰今日早上,《我是唱作人》官博官宣了新的兩位唱作人加入,分別是劉思鑑和陳粒.先前官宣的Gai周延、霍尊、隔壁老樊、鄭鈞、馬頔早已讓大家興奮不已.這一次的唱作人集齊了搖滾、民謠、說唱、流行等等各種類型,讓人翹首以盼.
  • 《我是唱作人2》:音樂裡聽人生
    相比演唱實力,原創音樂的靈魂在於創作實力,能夠將兩點結合,用鮮明的個人特色表達出來,才稱得上優秀的原創音樂人。  30年前,靠一首流行歌就能唱火大江南北。而如今,大眾的音樂審美日益提升,追求多元:有人喜歡嘻哈、有人偏愛搖滾、有人鍾情民謠、有人迷戀古風……所謂流行音樂也只是在不同圈層流行。原創,仍是流行音樂的生命源泉;多元,仍是流行音樂的未來之路。
  • 榕樹下民謠在路上 開啟中國流行音樂民謠時代
    4月23日,由盛大文學旗下「榕樹下」網站與十三月唱片共同發起的「榕樹下 民謠在路上」全國巡演將在北京星光現場音樂廳拉開帷幕。這一橫跨北京、上海、青島、武漢、南京等近10個城市的大規模民謠巡演集合了萬曉利、周雲蓬、李志、鍾立風、冬子、山人、馬條等眾多中國內地民謠唱作人,這樣的陣容可以說是代表了當下中國民謠音樂的最高水平。榕樹下總經理張恩超表示:文學和音樂一直以來都是緊密結合的藝術形式,從宋詞元曲開始,中國音樂史上的不少文字,都成為了經典的文學作品。而當代華語流行音樂史上,民謠和文學的關係也一直頗為緊密。
  • 《我是唱作人》中,蘇運瑩在音樂上真的輸了嗎?
    《我是唱作人》舞臺照她的音樂自我、自由且自信。她的音樂讓人無法接近、難以捉摸,就像霍尊說的,沒有與觀眾產生共情。(藝術作品本身就是創作者的個人感受,而這個世界上就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所謂的共情只不過是創作者觸及到聽眾的某個敏感地帶,從而讓聽眾聯想到自己的個人感受,至於是否理解了創作者的感受,這很難說。)
  • 快手與QQ音樂聯合推出「12號唱片」年度唱作人大賽,全方位扶持音樂...
    作為「音樂燎原計劃」中的重要部分,本次唱作人大賽也將集中雙平臺核心資源,為優秀音樂人及作品提供產業鏈路的流行孵化渠道。值得一提的是,唱作人大賽同期,快手還會面向音樂行業推出億元激勵計劃,參與籤約授權的音樂作品將按計劃規則計算分成。
  • 《我是唱作人》為什麼要做第二季?
    其中不乏為原創搖旗吶喊的聲音,如娛樂自媒體會火便藉此做文章,覺得華語音樂原創力匱乏,導致榜單成為「流量」較勁的角力場,與音樂品質毫無關係;另有澎湃關注華語流行音樂的「通俗化」,對音樂平臺排行榜的「流量化」和短視頻平臺音樂排行榜的「粗鄙化」感到憂心忡忡。他們不約而同地問:華語樂壇是否「已死」?大家真的還有在關心音樂嗎?在這樣的環境下,《我是唱作人》繼續做第二季,其意義幾何?
  • 《我是唱作人2》:一個音樂綜藝的自我修養
    那麼,在當今華語音樂消費市場,一個音樂綜藝的自我修養是什麼?可是兩次競演過後,你會發現選擇劉思鑑來參加節目的節目組是真的懂音樂。毫不誇張地說,劉思鑑足夠有代表性,他是Z時代流行音樂版圖中最有野心最不羈的那類唱作新人。
  • 《我是唱作人2》:一個音樂綜藝的自我修養
    也好在那晚還有《我是唱作人2》,它讓我重新拾起了被《歌手》摔到地上的,對華語音樂綜藝的期待和希望,找回了那種久違的興奮。那麼,在當今華語音樂消費市場,一個音樂綜藝的自我修養是什麼?第一,音樂綜藝的核心是作品和內容。《歌手》12期節目看下來,仿佛塞了滿滿一肚子食物,卻記不起來吃了什麼。
  • 我是唱作人:最好的國風流行音樂,要聽周延GAI
    昨天才終於抽空看了《我是唱作人》,感覺挺驚豔的,每個選手都有自己的特色。而其中讓我最期待的,其實是鄭鈞和GAI。看了GAI的表演確實也沒讓我失望,而且我現在也敢在這說一句,當下最好的流行國風音樂,你得聽GAI。
  • 《我是唱作人2》熱播 音樂人劉思鑑嘗試音樂革新
    此次不僅排名大變動,上位區中位區唱作人大換血,最大的爭議莫過於新銳唱作人劉思鑑淘汰了實力唱將蘇運瑩,有不少觀眾表示惋惜,也有觀眾認為劉思鑑贏得合情合理。才華與年紀無關,成長是改變亦是堅持劉思鑑作為唱作人中唯一的00後最讓人驚喜的不僅僅是他帶來的幾首作品,而是四期以來一路的成長與進步。
  • 《我是唱作人2》接力原創音樂長跑,愛奇藝音樂賽道的強勢引領
    如果說《我是唱作人》第一季,證明了原創音樂是有魅力的,更是有市場的。那麼第二季,會給原創音樂的玩法,乃至華語樂壇的格局帶來更深刻的改變嗎?欲立先破,《我是唱作人2》首期帶來太多的「萬萬沒想到」。對於音樂人標籤化這件事,看得出大家各有各的苦。霍尊說:「搞古風的都覺得我是搞流行的,搞流行的都覺得我是古風的。」陳粒還說霍尊長得像會輕功的,原來唱作人內部也存在標籤化。以創作言志,新聲作品的內核正是新的音樂態度。
  • 河豚影視檔案 |《我是唱作人》:一份音樂「鄙視鏈」報告 | 數據控
    這個底層圈裡有「QQ音樂三巨頭之一」、抖音神曲製造者、頂級流量和女團選秀出身的歌手。而這四人,無一例外在第一期的挑戰中敗下陣來。用高進的話來說,他們「又被這個行業按照以往的慣例扔到『角落』裡去」。可以說,音樂歷來都是人類審美信仰的一次外延展示,而《我是唱作人》算第一次近乎直白地將其擺到檯面上,赤裸裸的展現了每個評審信仰的「禱告之地」:節目組聲稱試圖用101位大眾評審儘可能模擬市場上的聽歌環境,「審判」目前出現的9位唱作人,「我們把所有的評判體系全都放在一起,用綜藝的形態表現出來。」總導演車澈在接受採訪時如是說道。
  • 從《歌手》到《我是唱作人》,音樂綜藝是否審美同質化?
    今晚《歌手·當打之年》收官之戰,華晨宇拿下了「歌王」之名,與此同時,另一檔內地音樂類綜藝《我是唱作人》第二季也已經悄然進入了淘汰賽階段。,但通過《我是唱作人》的舞臺,讓他們有足夠的空間展現了自己在音樂上的個性。
  • 《這就是原創》《我是唱作人》「硬碰硬」,揭露原創音樂的A、B面
    平臺對於同一題材的不同詮釋,最終把市場的蛋糕做大,這在街舞題材的競爭上已經得到印證,平臺這一輪的競爭受益的或許就是亟待更多人關注的原創音樂。《這就是原創》和《我是唱作人》原創音樂的AB面雖然同樣做原創音樂題材,難免被放到一起做比較,但從《這就是原創》和《我是唱作人》製作團隊前期接受媒體採訪的結果來看,兩檔節目在立意上相去甚遠。
  • 《我是唱作人 第二季》唱作人
    實現中西方流行音樂元素完美融合的張藝興,昔日搖滾樂壇領軍人物的鄭鈞,音樂風格獨特又另類的陳粒,將中國風嘻哈發揚光大的GAI周延,把古風詮釋得淋漓盡致的霍尊,用音樂訴說生活感悟的隔壁老樊,通過旋律將心情娓娓道來的馬頔,才華和嗓音兼備的劉思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