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介紹一下這本年曆,
和稍稍提一下我的2017。
好友說,這樣介紹可能不會增加銷量,我想只要不會拉低銷量,就行。
如果說,人生至今的低谷,那大概是以2015-2016期間的為最低,2016年的秋天開始,在很努力以後,似乎開始觸底回彈。這個過程緩慢且痛苦,起起落落,但是如果不心急的話,還是看到了很多不同以往的風景。
這是我個人感官全開的一段時期,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痛苦,無法消解的生離死別之苦,連遭低落情緒暴擊的苦,徹夜失眠仿佛進入永夜不會再清醒的苦,對未來人生全無向好的希望的苦,還有糾纏在當下的種種不能甩開的枷鎖的苦。但同時,也感受到非常不同的況味。
有段日子我常趕不上談話的正常節奏,我總在心裡目瞪口呆地想說「這個人剛剛到底說了什麼啊?我完全沒聽懂。」,因為沒能跟上對方的訴說,我開始觀察她(他),可能是鬢角的髮絲,或是額頭一個小光斑,抑或眼神裡一絲絲難以捉摸的思緒,唇色、雀斑、不平滑的眼皮線條,甚至頰上腮紅的變化等等。
我的感知力較從前靈敏許多,從前聽歌看書,很淺,理解得淺,感動、興奮、喜歡、悲傷都淺,後來突然不一樣了,我好像,能分辨出一種甚至更多種以前沒有感受過的感動,比如悲憫,比如無奈,或者動情。從前聽到悲傷的歌只是悲傷,看到輕快的文字只當作是一種小情調,不知道哪一天起,看到的和感受到的都非常詳細、豐富。
由於腦子裡積壓了很多精細的畫面,我覺得不得不把它們釋放掉一些,這是我畫這些畫的起因,當第一次無意識地在工作室枯坐三天,畫下一幅小狗的畫像後,對這樣精細的描繪就上癮了。當每一次坐在桌邊一筆一筆畫出每一根我所看見的動物毛髮,我都感到特別篤定,雖然過程枯燥無比,單調而且寂寞,很多纖細的毛髮甚至是屏息畫下的,但每一幅完成以後,都給我一種非凡的滿足感。
不止對畫本身的滿意,在描繪這些平凡並終將消逝的生命個體時,如同在描繪我自己的命運一樣。我們如此平凡,以致於我們不可能被歷史記錄,在以極快的速度消耗完數十年生命之後,都將消逝在宇宙中,當最後一個記得我們的人離去時,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永久消亡不復存在。這樣平凡無力的我,精細地描繪下了同樣平凡的其他生命,這件事讓我覺得特別滿意和舒服。
至於為什麼是動物,而不是人,後來我在約翰伯格的書裡遇到了答案。在他的《為何凝視動物》裡我得到強烈的共鳴,並且把這件很直覺進行著的事引向更富趣味的思考中。
關於人類和動物的關係,雖然我不曾真正凝視那麼多動物,但我在繪畫過程中不斷想像那情景,去用力想看懂它們眼神裡我所看不懂的東西,最後真的像德希達那樣不禁問起「你瞧,我是誰呢?」,像在問畫裡的動物,更像問自己,但比較可能是宇宙中無以名狀的強大智慧吧。
「念及動物,便想到我是誰,此乃哲學傳統不可擺脫的慣性」(梁文道)
從前我很羞於談論哲學,總覺得害怕,害怕在一個談風投,談流量,談資源的社會裡,去談論哲學,況且我也不是很確定是不是我一廂情願地追逐著自以為的哲學思考,但在這件事情上,在看著我畫裡的動物時,我可以全不在意被嘲笑地承認,我的確想到了一些很哲學的問題。
當我拿起筆開始畫的時候,當我沉浸在觀察一根毛髮的弧度裡時,當我在加重局部的皮毛濃密度時,那些問題開始出現,引起我的興趣。當作為人類存在於這個社會,使我陷入焦慮時,對那些相似而不同的生命的注視和思索,為我延伸出另一片生命格局,本來小小而局限的我,想到那些我們難以了解的來自動物的秘密,就像對深海和太空一樣著迷。
而就像約翰伯格說的,動物的秘密專向人類訴說,我們知道,卻無論如何都聽不懂,這使得事情充滿了魅力。我們太了解自己了,所以見的人越多,就越喜歡看動物。
謹以此畫集,作為對收穫頗豐的2017的紀念。
:)
「2018年動物插畫年曆」
售價 RMB 128
12頁,日本特種紙,120g
單色數碼印刷
275 mm * 203 mm
無線膠裝可撕下
網絡預售10月26日-11月2日,
11月3日起按訂單順序陸續發貨。
可在這些地方預購到年曆:
工作室微店
sako studio在Pinkoi的設計館
登陸Pinkoi App搜索:sako studio
(或網站www.pinkoi.com)
或點擊文末「閱讀原文」
可跳轉至Pinkoi平臺
避風堂流浪貓救助站的淘寶店
-----
實體展售:
Paper wonder設計商店
WWW.PAPERWONDER.PW
廈門市湖裡大道22號
聯發文創口岸中庭108單元
-----
工作室收信地址
廈門市思明區後埭溪路126號2F
工作郵箱
saaakostudio@gmail.com
微博:@劉小累啦
IG : LIUXIAOLEI_SAK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