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原本是有情人終成眷屬的好日子,但對於漳浦縣還懵懵懂懂、年僅2歲的曉偉(化名)來說,卻無疑是一次終生難忘的痛苦經歷。
16日上午,在解放軍第175醫院全軍燒傷中心的重症監護病房裡,躺上懸浮病床上接受治療的曉偉臉部腫得十分厲害,胸部和雙上肢都裹滿了厚厚的紗布。
據曉偉的父親陳先生介紹,事故發生在2月14日下午15時許,當時家裡人到隔壁鄰居家辦點事,曉偉則獨自在房間裡睡午覺。直到發現家中有濃煙冒出時,才知道可能大事不妙。等到衝進房間後,只見整個屋子都是滾滾濃煙,火勢還在越燒越大。大家先將曉偉緊急抱出,再一起把大火撲滅了。
至於起火原因,陳先生覺得是由家中的塑料充電式手電筒引起,之前是在一家小雜貨店買的,事發前已經在插座上充了一兩天的電。他推測,是手電筒長時間充電後起火,進而引燃了旁邊的衣物、棉被,接著燒到了床邊的柜子,還將其中存放的一瓶白酒燒著後發生爆炸。
第175醫院全軍燒傷中心主治醫師劉小飛介紹,曉偉入院後經診斷為19%重度燒傷,主要部位是頭頸部、前軀、雙上肢,並伴有休克和吸入性損傷,「我們在第一時間進行氣管切開,保持呼吸道通暢,並採取針對性治療,目前患兒還尚處於病危狀態」。
採訪中,筆者了解到,除嚴重燒傷外,現在醫務人員感到最棘手的事情是吸入性損傷,俗稱呼吸道損傷,之所以說它「棘手」,是因為這一損傷並不單純由熱力所致的燒傷,更重要的是燃燒情況下吸入的煙霧中可能含有多種化學物質,具有腐蝕和中毒作用,嚴重者甚至會呼吸功能衰竭,因此也被稱為燒傷中的「第一殺手」。
從以往接診的病例來看,劉小飛說是不光充電式手電筒,像電熱毯、暖寶寶、照射式取暖器(也叫小太陽)等可反覆充電使用的家庭用品,雖然價格不貴,平時用起來很方便,可思想上切莫大意,應儘量選擇到正規商家購買,同時不要長時間充電,否則都可能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
(薌訊報 通訊員 黎 斌 )
微信公眾號「漳州薌城鄉訊報」 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