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電視機剛剛登上歷史的舞臺,當時國內電視劇製作還在摸索階段,其中山東電視臺曾拍攝過一部只有八集的作品,從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中節選的一段,拍出了《武松》。
因為當時山東電視臺拍攝技術遠未成熟,《水滸傳》內容太長,對拍攝的要求很高,只好先選出一段內容來試試,後來大獲成功後又接著拍了幾部水滸系列,成為了後來的《水滸傳》。
為什麼《武松》能在當時的年代那麼出彩呢?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1.山東演員身上的原汁原味因為水滸傳裡的絕大多數演員都是山東人,山東演員身上的氣質就與水滸英雄身上的氣質非常符合。
就拿武松的飾演者祝延平來說,他本人是濃眉大眼方臉,穿上古代武松的裝扮之後,身上屬於山東人那種憨厚、直爽、血氣方剛的氣質立馬顯現出來。
劇中的玉蘭也令人印象深刻,尤其是當年在血濺鴛鴦樓後的縱身一跳,將人物的倔強演繹得淋漓盡致。2.故事完整性強《武松》雖然只有八集,但是卻將小說裡的所有著名的情節都演繹了出來,非常尊重原著,對故事情節的更改和刪減並不大。
3.武術打鬥具有觀賞性《武松》中加入武打動作,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可以說是我國第一部真正使用武打設計的電視劇。祝延平本身就是京劇武生出身,有一定的武打功底。
雖然那個年代的武打設計肯定不如現在的逼真和炫酷,但是這些武打動作也都是實打實的,沒有任何的特效幫助。4.背景音樂與故事情節的高度融合在《武松》中有兩個曲子的配樂讓人印象深刻,一首是武松與西門慶鬥功夫時候放出來的「將軍令」,激烈的打鬥配上跌宕起伏的配樂,讓人看了既緊張又興奮。
另一首叫做《一枝花》,整首歌曲渲染出武松夜祭大哥的悲涼與傷感。